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的气腹压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拟行LC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术中分别采用9 mm Hg(A组)、12 mm Hg(B组)及15 mm Hg(C组)的气腹压力,对比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肝脏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3组患者ALT、AST、TBIL、DBIL、ALP及GGT均较术前升高(P0.05),TP及ALB较术前降低(P0.05);A组患者术后第3天ALT、AST、TBIL、DBIL、ALP、GGT、TP及ALB恢复正常;B、C两组于术后第7天恢复正常。3组患者ALT、AST、TBIL、DBIL、ALP、GGT、TP及ALB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组变化最明显。结论:LC术中建立的CO2气腹可能是引起患者肝功能一过性变化的原因,且随气腹压力的上升变化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不同气腹压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气腹压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肝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LC76例,根据术中CO2气腹压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即低气腹压组(LP组,n=20)腹内压(IAP)维持在1.3kPa水平、标准气腹压组(SP组,n=33)IAP维持在1.6kPa水平和高气腹压组(HP组,n=23)IAP维持在2.0kPa水平。其中SP组根据术中气腹维持时间再细分为两个亚组,即A亚组(时间>50min),B亚组(时间≤50min)。各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d及术后4d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ALT、AST含量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SP组和HP组的血清ALT、AST水平均在术后1d明显升高(P<0.01),其中HP组升高较SP组明显(P<0.01),而LP组升高不明显(P>0.05)。SP组在术后4d血清ALT、AST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而HP组虽有下降,但多数患者仍高于正常水平。SP组中的A亚组术后1d血清ALT、AST升高水平明显高于B亚组(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建立的CO2气腹可能引起老年患者术后一过性肝功能异常,且与CO2气腹压的高低和维持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手术前后肝功能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旨在观察术后肝功能变化规律及两种术式对肝功能的影响有无差异,并为今后手术病例及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胆囊良性病变且肝功能正常需行胆囊切除术者作为研究对象。将30例病人分为LC组和OC组,并分别按开放法或腹腔镜方法实施胆囊切除术。术前、术后第1、3、7天,分别取空腹外周静脉血测定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TBIL、DBIL、GGT、ALB、ALP。结果 两组病人年龄构成及术前肝功能无显著差异,LC与OC术后各项指标变化趋势相同。LC与OC术后血清ALT、AST、TBIL均较术前升高;上述指标术后第3天即明显下降,至术后第7天达正常水平,且所有病人术后顺利恢复。LC与OC术后血清ALB均有下降,血清DBIL、GGT、ALP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1)LC与OC对肝功能均有影响,但仅为一过性现象,不影响病人恢复;(2)在全麻下,腹腔内气腹压力为12~15mmHg时,LC对肝功能的影响与OC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在此情况下施行LC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异丙酚麻醉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异丙酚麻醉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在8例非肥胖ASAⅠ-Ⅱ级患者使用异丙酚2mg/kg,静脉诱导前,后5和10分名目气腹(腹内压0.67,1.33和2kPa),反向屈氏卧位后5,20和35分钟。放气后2,15和30分钟,分别测录MAP,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CVP,心输出量(热稀释法)。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肝功能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两种术式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75例分为LC组40例,OC组35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3、5天抽取外周静脉血2ml,检测以下指标: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酸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以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LC组和OC组手术后第1天与第3天TBA、ALT、AST、TBIL及CRP均升高,LC组的CRP升高较OC组更加显著(P〈0.05)。手术后第5天两组各项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对肝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手术体位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同手术体位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A、B、C三组,手术体位采用固定左倾20,°分别取头高足低15°、30°、45°体位,比较术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ld肝功能均明显升高(P<0.01),但A、C组比B组损害严重(P<0.05)。术后3d肝功能均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术前,且B组恢复最快。结论:LC中不同手术体位与术后肝功能损害有相关,手术体位是引起肝功能损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肝功能和免疫球蛋白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术前和术后24小时肝功能和免疫球蛋白的改变。结果表明血清丙氨酸转移酶,天门冬酸转移酶和总胆红素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硷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和直接胆红素改变不明显。免疫球蛋白IgA和IgM下降不明显,IgG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均处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效果,并与安氟醚吸入麻醉相比较,探索适于短效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的静脉麻醉。方法:将22~78岁,ASAⅠ~Ⅱ级胆囊择期手术120例,随机分为2组,静脉组和吸入组各60例,静脉组静脉注射异丙酚1.5mg/kg,芬太尼3~5ug/kg,维库溴铵0.06~0.1mg/kg。吸入组用2.5%硫贲妥钠5mg/kg。琥珀胆碱1.5mg/kg,气管内插管持续吸入0.5%~2.5%安氟醚,取出胆囊时均使用阿托品1mg,新斯的明2mg,拮抗残余肌松作用。结果:静脉酚组患者术后苏醒迅速且完全,苏醒后较吸入组患者安静,80%患者术后2h才感觉疼痛,只有20%患者感觉疼痛,术后无需应用镇痛药。结论:异丙酸诱导后心率明显低于吸入组,但大部分患者不用处理,3~5min后恢复正常。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可产生良好的麻醉效应,循环维持稳定,苏醒迅速完全,术后可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等指标,并与依托咪酯—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进行比较。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68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级施行电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病人,年龄...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 open cholecystectomy,OC)的治疗结果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和CTP(Child-Turcotte-Pugh)分级预测肝硬化患者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将128例症状性胆囊良性病变合并肝硬化CTP A级和B级患者随机分为LC组(n=64)和OC组(n=64),数据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Pearsonx2检验.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1,P=0.081).LC组失血量超过200 ml人数比例少于OC组(x2 =4.467,P=0.035).LC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VAS-疲乏强度以及VRS-美容满意度评分等均明显优于OC组(t=5.424,t =8.573,t=15.634,Mann-WhitneyU=473.0,Mann-Whitney=145.0;均P=0.000).LC组手术后3日内VAS-疼痛强度评分均明显低于OC组(Mann-Whitney=6.0,Mann-Whitney=22.5,Mann-Whitney=24.0,Mann-Whitney=46.0;均P=0.000).以CTP分级为基础,LC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OC组[24%( 14/58),38% (24/64);x2=4.582,P=0.032].以MELD评分14分为标准,LC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OC组[21% (12/58),34%( 22/64);x2=4.238,P=0.040].无论LC组还是OC组,术前MELD评分<14分与≥14分者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04,x2=5.007;P =0.000,P=0.025和t=6.045,x2=12.5;P =0.000,P=0.000);而CTP A级和B级之间术中失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0,x2=0.110;P=0.312,P=0.741和t=1.897,x2=0.533;P =0.063,P=0.465). 结论 CTPA级和B级患者能够安全实施LC.LC组在术中失血量、疼痛和疲乏强度、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病率等方面均优于OC组.LC是肝硬化患者术式的首选.MELD评分能准确预测术中失血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对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为胆囊结石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n=65)及LC(n=65)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清ALT、AST、TBIL均较术前升高,术后第5天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第1天、第3天,OC组ALT、AST、TBIL水平明显低于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指标IgA、IgM、IgG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可造成患者肝功能明显升高,但术后可迅速恢复,对免疫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有胆囊切除手术指征的80例患者分为2组,腹腔镜胆囊切除组(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组)和开腹胆囊切除组(open cholecystectomy,OC组)各40例,测定并比较手术前后IgG、IgM、IgA,补体C3、C4水平及CD3^+(T细胞总数)、CD4^+(T辅助/诱导细胞)和CD8^+的数量。结果:两组IgM、IgA、C4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组术后1d IgG、C3较术前有所下降,术后3d恢复至术前水平;OC组术后1d IgG、C3明显低于术前水平,术后5d恢复至术前水平;组间比较,OC组术后IgG、C3下降明显。LC组T淋巴细胞亚群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C组术后1d CD3^+、CD4^+、CD8^+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术后5d恢复至术前水平;组间比较,术后1d、3d OC组CD3^+、CD4^+、CD8^+均明显低于LC组。结论: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经验教训,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5年共450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0例LC中,432例(96%)手术获得成功,18例(4%)中转开腹,其中胆囊三角充血水肿、解剖不清12例,胆囊床渗血3例,胆管损伤2例,右肝管畸形1例。手术时间35~130 min,平均(51.0±21.2)min。术后并发症包括:胆囊动脉钛夹松动出血2例,胆漏6例,肺部感染1例,心率失常1例,均通过相应手段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平均住院(4.2±1.2)d。结论:LC具有损伤小、痛苦少、康复快等优点,但也应重视其并发症,术前全面评估,根据术者的经验个体化选择,术中耐心仔细地操作,适时中转开腹,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传统开腹手术对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为118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行LC(LC组),53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1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LC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OC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肝功能指标AST、ALT、ALP、TBIL及肾功能指标BUN、SCr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LC组上述指标基本下降至术前水平,而OC组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两组间相比,术后第1天、第5天,OC组患者AST、ALT、ALP、TBIL、BUN、SCr均高于同时点LC组(P<0.05)。结论:LC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实施个体化治疗原则,为老年患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 ic cholecystectomy,LC)CO2气腹对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ASA)标准,选择ASAⅠ~Ⅱ级600例患者全麻下行LC,在围手术期对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连续监测。结果:CO2充气后3m in SpO2明显下降(P<0.01),放气后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CO2气腹对脉搏血氧饱和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CO2气腹压力不宜过大,应限制在10~12mm Hg为宜,对老年患者伴有心、肺功能不全及肥胖者更要加强麻醉管理,加强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分破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ang Y  Cao Y  Tan W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1):657-659
为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分破对术后肺功能的影响,作者选择20例胆囊未破患者(A组)、10例胆囊分破患者(B组)和10例开腹手术患者(C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B组和C组术后第1天至第5天或第7天时肺功能指标仍较术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仅在术后第1天和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和B组二组间比较时肺功能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组与B、C组比较手术后第7天时差异仍有显著意义(P<0.05),A组术后肺功能明显优于B、C组。说明术后腹膜炎是术后肺功能下降的又一重要原因,小气道功能也明显下降。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分破胆囊或造成出血,以利于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功能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功能变化的原因。方法:将胆囊结石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2例,常规应用电刀切除胆囊,胆囊床普遍电凝处理;B组(对照组)30例,应用弯剪刀分离切除胆囊,钛夹钳闭止血。术后1、3、5、7d抽血测TBIL、ALT、AST、GGT、ALP含量。结果:A组术后第1天TBIL、ALT、AST明显升高,B组无升高,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术后第3天ALT、AST虽有下降,但仍高出正常值范围,差异仍有显著性(P<0.01),GGT、ALP两组均无明显升高。结论:电热损伤局部肝组织和肝外胆管的热电效应是术后肝功能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胆囊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LC术中305例患者发生胆囊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选择性胆囊破裂195例,包括胆囊穿刺抽吸减压104例,胆囊萎缩部分切除76例,胆囊造瘘15例;术中胆囊意外破裂110例,包括解剖胆囊时抓破36例,胆囊床剥离时破裂45例,胆囊取出时破裂29例。136例行腹腔冲洗,125例放置腹腔引流。术后发生膈下积液1例、胆囊窝积液3例、脐部切口感染4例、脐部切口结石残留并感染1例,余均无腹腔内感染、脓肿及败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胆囊破裂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提高手术技巧并选择合适的病例可避免胆囊意外破裂,正确处理破裂胆囊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