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IL-6、TNF-α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炎和肝硬化(LC)患者中的作用。检测了15例正常人,1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AH),37例慢性肝炎(CH),20例LC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IL-6、TNF-α水平。结果以CH患者IL-6、TNF-α水平最高(血清及PBMC的IL-6水平分别为72.1±32.94U/ml,140.7±33.5U/ml;血清及PBMC的TNF-α水平为3.97±1.38ng/ml,6.35±1.41ng/ml)。恢复期或稳定期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期或活动期(P<0.01)。CH患者肝组织学活动指数(HAI)分数与PBMCIL-6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γ分别为0.89,0.68;P<0.05)。提示IL-6和TNF-α是肝脏损害重要的炎症介质,介导肝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放免法测定5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血清总胆红质(BIL)及转氨酶(ALT)呈正相关(P<0.01,P<0.05),按Child肝功能分级,A、B、C各级组血清TNF-α含量依次递增,且各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TNF-α显著高于未感染者(P<0.01),且易发生肝─肾综合征(P<0.05)。  相似文献   

3.
研究北冬虫夏草多糖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结果表明:北冬虫夏草多糖在10~50mg·L-1浓度时,刺激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P<0.05)。在0.1~10mg·L-1浓度时,刺激单个核细胞生成sIL-2R(P<0.05,P<0.01),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TNF-α及sIL-2R水平随北冬虫夏草多糖浓度增加而升高;北冬虫夏草多糖对刀豆蛋白A(ConA)刺激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IL-2水平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  相似文献   

4.
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s)功能的影响,对21例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和9例健康人PBMs粘附分子CD11b、CD49d表达及TNF-α、IL-8分泌情况进行了检测;并在体外分离培养的冠心病患者PBMs中,观察了普伐他汀对其表达CD11b、CD49d及分泌TNF-α、IL-8的影响。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PBMs表达CD11b、CD49d及分泌INF-α、IL-8的能力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普伐他汀能下调冠心病患者PBMsCD11b、CD49d表达及降低TNF-α、IL-8的分泌(P<005)。说明普伐他汀可抑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应用TNF-α和IFN-α依赖细胞MTT比色分析法,研究了5例自体骨髓移植(ABMT)病人血清中TNF-α、IFN-α活性,。处于完全缓解期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血清中TNF-α生显著的高于正常成人(PBs)组(P〈0.05);IFN-α活性明显低于PBs组(P〈0.01)。ABMT前血清中的TNF-α、IFN-α活性显著高于ABMT后9-10天(P〈0.05)和21天(P〈0.05);与  相似文献   

6.
不同营养状态COPD肿瘤坏死因子-α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用放免法检测35 例不同营养状态的COPD 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血清TNF- α水平。结果 营养正常组(A组) 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TNF- α明显低于中度营养不良组(B组) 和重度营养不良组(C 组)( P < 0-05, P < 0-01);A、B组急性加重期明显高于稳定期( P<0-05),而C组无显著性变化( P>0-05)。结论 COPD患者的营养状态与血清TNF- α水平有一定关系,TNF-α增高可能导致COPD患者病情加重和营养状态恶化。  相似文献   

7.
慢性肝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其与发病机制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检测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Tα)水平,显示21例慢性迂延性肝炎(CPH)、4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106例肝硬化(LC)及110例原发性肝癌(PHC)之TNFα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慢性肝炎中ALT升高及胆红素>100μmol/L者其TNFα水平显著上升。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时TNFα水平亦显著高于单纯HBV感染。PHC患者TNFα水平与甲胎蛋白(AFP)浓度无相关性。提示TNFα参与肝脏的活动性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观察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外基质(ECM)、细胞因子(TNF-α、TGF-β1)的含量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以寻求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进一步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GF-β1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患者血清中TNF-α、HA、LN、PCⅢ的含量,并进行了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N刀-α、**q-β、*A上厂、nm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并且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血清TGF-β1水平与血清HA、LN、PCⅢ水平具有直线相关关系(P<0.01或P<0.05)。血清中TNF-α、TGF-β1、HA、LN、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GF-β1、TNF-α水平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血清中TGF-β1、TNF-α、HA、LN、PCⅢ水平同时测定,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所致肝细胞损害机制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所致肝细胞损害的机制,以乳酸脱氢酶(LDH)及噻唑蓝染色(MTT)为细胞毒性指标,利用Wistar大鼠肝细胞进行了LPS及其介质TNF等的肝细胞损害机制研究。结果发现:LPS、TNF-α、IL-1、IL-6等对肝细胞LDH漏出及MTT无显著影响(P>0.05),仅在LPS、LPS/TNF-α加入肝细胞-Kupffer细胞混合培养组后有所变化;经GalN/LPS体内作用后分离的Kupffer细胞与正常肝细胞混合培养,加入LPS、TNF及LPS/TNF-α均可致LDH漏出显著增高(P<0.0l),多粘菌素B及抗-TNF能分别完全和部分阻断此效应;经LPS或TNF-α体内作用后抽取的大鼠血清,加入培养肝细胞可致LDH漏出显著增高(P<0.01)与MTT显著降低(P<0.05),经56℃灭活后此细胞毒性作用完全消失。上述结果提示,LPS及其介质TNF无肝细胞直接毒性作用,而经其活化的Kupffer细胞可能引起一系列瀑布效应,导致肝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的病变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人肝组织TGF-α与PCNA的表达,同时测血清AFP。结果:TGF-α的表达在CAH-B,LC.HCC肝组织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6),PCNA的表达在CAH-B与HC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分别与L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AFP值>20μg/L例数在CAH-B与HC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别与L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肝组织上述各指标皆阴性。结论:TGF-α能诱导肝细胞增殖分化,但可被某些因子抑制,致肝组织呈现不同的病理变化。有PCNA表达者其相应血清中AFP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观察了15名正常人及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脂多糖(LPS)刺激下产生和分泌白细胞介素-I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情况,以及铜仿膜和血仿膜、醋酸盐和碳酸盐透析液对PBMC产生和分泌IL-1β、TNFα的影响。结果表明,MHD患者PBMC在LPS刺激下,产生和分泌IL-1β、TNFα的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铜仿膜透析组,血透5min时IL-1β、TNFαmRNA的表达达高峰,与透前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生物活性或蛋白质水平也相应升高,较正常对照组及透前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仿膜组IL-1β、TNFα的表达和蛋白质水平虽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碳酸盐与醋酸盐组无明显差异。提示LPS是引起PBMC产生和释放IL-1β、TNFα的重要因素;铜仿膜透析器亦可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使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和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联合诱导造成的急性肝细胞坏死模型,探测肿瘤坏死因子单抗和肝细胞生长素(HPN)保护下动物血清TNF和肝细胞坏死的变化。以阐明TNF及HPN在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坏死中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内毒素和DHBV联合诱导的动物血清TNF活性增高最为显著(P<0.01),肝细胞坏死程度最为严重(P<0.01)。TNF单抗及HPN保护的动物血清TNF活性接近正常(P<0.01)。实验动物血清TNF活性的高低与其肝细胞坏死的轻重密切相关(r=0.9027P<0.01)。因此认为:TNF是造成急性肝细胞坏死的重要介质。HPN在防止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坏死方面可能通过抑制TNF的产生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ILD)时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NC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ILD活动性的关系。方法用膜滤过和放射免疫法检测11例结节病、7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和8名健康者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NCF活性及TNFα水平。结果7例IPF患者BALF中NCF、TNFα分别为203±44cels/10HP、117±29ng/L,明显高于8名对照组(83±45cels/10HP、65±14ng/L、P<0.01);11例结节病患者BALF中NCF、TNFα分别为186±50cels/10HP、12±3ng/L,明显高于8名对照组(P<0.01)。IPF组BALF中NCF、TNFα均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NCF:r=0.89,P<0.01,TNFα:r=0.86,P<0.05),结节病组BALF中NCF、TNFα均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NCF:r=0.78,P<0.01;TNFα:r=0.73,P<0.01)。结论IPF和结节病患者BALF中NCF、TNFα水平可做为肺泡炎活动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的病变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人肝组织TGF-α与PCNA的表达;同时测血清AFP。结果:TGF-α表达在CAH-B,LC,HCC肝组织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CNA的表达在CAH-B与HC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分别与L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AFP值〉20μg/L例数在CAH-B与HCC线间差异显著性(P〉0.05),分别与LC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甲瘃腺内单个核细胞(TMG)和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自身抗体和白细胞介素-1(IL-1)、TNFα的能力。方法 甲瘃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IL-1和TNFα采用生物学测定法。结果 (1)HT鹗2TMC和PBMC均能产生TgAb,但TMC能力强于PMBC(P〈0.01),TMC能产生T:POAb  相似文献   

16.
单种或多种相关基因突变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相关酶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和胱硫醚缩合酶(CBS)基因T833C位碱基突变对血浆Hey水平的影响。 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 MTHFR C677T基因型,用扩增阻滞突变体系法检测CBS基因T833C多态性,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Hcy水平。 结果:MTHFR和CBS基因突变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无基因突变者(P<0.05,P<0.01,P<0.001),而两者同时存在突变者Hcy水平高于只有一种或均正常的基因型(P<0.05,P<0.01)。 结论:MTHFR基因C677T点突变和CBS基因T833C点突变可能是影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重要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 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糖尿病及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采用ELISA法对68例糖尿病患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48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20例]血清TNFα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组、NIDDM组、IDDM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合并血管并发症组升高更明显(P<0.01)。血清TNFα水平与血糖不相关;与病程、血清甘油三酯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治疗后随着病情好转,TNFα呈下降趋势。提示:血清TNFα增加是长期高血糖的结果。TNFα参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动态检测血清TNFα水平可作为临床观察糖尿病病情变化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薛玉文  李玉 《山东医药》1997,37(10):13-13
测定了20例哮喘患者及15例正常人的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分离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于体外加药培养,结果显示,哮喘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其在哮喘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植物血凝素(PHA),抗原可激发PBMNC产生TNF-α,治疗浓度氨茶碱可抑制PBMNC分泌TNF-α。  相似文献   

19.
扩张型心肌病TNF和IL-1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及ConA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分别检测3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及20例正常人(NC)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1(IL-1)的水平,结果发现DCM病人TNF及IL-1均明显高于NC组(P<0.001,P<0.01),提示TNF与IL-1可能在DCM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口服乳果糖对肝脏病患者血清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乳果糖治疗对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在89例急、慢 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49例口服乳果糖20日,检测两次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胆红素及转氨酶。结果:治疗前,3组 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有差异,肝硬化患者最高(69.3pg/ml± 23.6pg/ml),慢性肝炎患者最低 (2.4pg/ml± 7.9pg/ml),内毒素与TNF-α(r=0.555,P<0.01)、IL-6(r=0.531,P<0.01)、IL-8(r=0.440,P<0.05)、G-CSF(r=0.44 0,P<0.05)呈正相关,口服乳果糖组血清内毒素,TNF-α、IL-6、IL-8和G-CSF水平下降及肝功能改善较未服药者明 显。结论:急、慢性肝病时内毒素可能是TNF-α、IL-6、IL-8和G-CSF的诱导物,其共同参与肝脏炎症反应。口服乳果糖 可能通过降低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而对肝病患者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