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 ,男 ,39岁。双侧鼻塞、脓涕、头痛 2个月余伴高热 2d于 2 0 0 0年 3月 1 6日就诊。体检 :全身情况一般 ,心肺腹部无异常发现。外鼻无畸形 ,鼻腔粘膜急性充血、干燥 ,前端粘膜糜烂 ,并见新鲜血迹附着 ,双下鼻甲明显肿大 ,鼻道积脓 ,以左侧为重。两耳鼓膜正常 ,张口不受限。以急性鼻窦炎给予抗生素治疗。 1周后 ,头痛消失 ,右侧鼻塞减轻 ,脓涕减少 ,左侧无好转。复查见鼻粘膜充血糜烂好转 ,右鼻甲肿大减轻 ,左侧无明显改善 ,对麻黄素收缩不敏感 ,下鼻甲中段可见散在白色伪膜附着 ,后端不能窥视 ,后鼻孔镜检患者配合差 ,表面麻醉下也未能…  相似文献   

2.
例1,男,45岁.因双侧流涕,头痛半年就诊.检查见双侧下鼻甲略大,麻黄素棉片收敛中鼻道粘膜,体位引流后见双侧中鼻道均有脓性分泌物.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副鼻窦CT示双侧上颌窦炎症.遂行双侧上颌窦穿刺冲洗,冲出大量脓性分泌物,术后头痛、流涕症状明显减轻,5d后左眼流泪,在眼科行泪道冲洗术,未通畅,予泪道插管,3月后拔管,流泪症状消失.例2,女,37岁.因头痛半年就诊,检查双侧鼻腔粘膜淡红,下甲不大,中道无脓,心肺腹无异常.副鼻窦CT示右侧上颌窦密度增高(积脓).遂行右侧上颌窦穿刺,抽出约15ml淡黄色液体,术后头痛缓解.1周后因右眼泪流不止而复诊,行泪道冲洗,鼻腔无液体下流,予泪道插管,置管时,至下端有明显阻塞感,3月后拔管,随访2月,流泪头痛症状无复发.  相似文献   

3.
我们以高频电灼治疗下鼻后端毛细血管瘤,经1年以上随访,均无复发。报告如下。例1男,35岁。1985年1月因左鼻腔反复出血半年入院治疗。近半年来左鼻腔间断性出血6次,每次约20~30ml,曾在某医院多次检查,诊断为左鼻腔血管瘤。局麻下行血管瘤摘除术2次,虽术后暂时停止出血,但不久又突然出现后鼻腔出血。体检:左下鼻甲近后端处有0.4cm×0.3cm×0.5cm淡红色肿物,触之易出血。血色素85g/L,血小板98×109/L,出血时间1min,凝血时间3min。鼻窦X线正位平片及体民摄片未见异常。用含有1:1000肾上腺素的1%地卡因棉片充分麻醉总鼻道…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9岁.因渐进性鼻塞、流脓涕2年,于2000年3月21日收住院.患者2年前双侧鼻塞,流黄脓涕,逐渐加重.半年前嗅觉减退,伴头昏、头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检查见双侧中鼻道有乳白色新生物,表面光滑,柔软.中鼻道及鼻底有脓性分泌物,鼻咽部未见异常.鼻窦冠状位CT示双侧鼻腔软组织影充填,双侧筛窦、上颌窦、额窦低密度影.入院诊断为双侧息肉、慢性鼻窦炎,抗炎治疗后于局麻下行内窥镜鼻窦手术.术中见左鼻腔息肉2cm×1.5cm×1cm,有蒂,去除息肉后见其根蒂位在上鼻甲,周围结构未见息肉样变.右鼻腔息肉来源于中鼻道及筛窦,手术切除左上鼻甲大部,切除右侧筛窦并扩大右上颌窦开口.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5d,用1%麻黄素滴鼻,雷诺考特水剂喷鼻.随访半年,鼻腔通气良好,头昏、头痛消失,双侧鼻腔洁净,术腔上皮化良好,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14岁,以双侧鼻塞、流脓涕伴头昏1年为主诉于2005年11月22日人院。1周前,患者出现左侧内眦部轻微疼痛,门诊以“左筛窦炎”收入院。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双侧同断性鼻塞.左侧较重.伴头昏、流脓涕,无发热、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曾诊为“慢性鼻窦炎”给予扰生素静脉点滴、负压置换及滴鼻剂滴鼻等治疗.疗效欠佳。前鼻镜检查见:左侧中鼻甲肥大,前端圆球状,表面光滑,质软,左侧中鼻道狭小。鼻中隔稍向右偏,右侧下鼻甲肥大。双侧鼻腔有少量黏液性分泌物,眼球运动正常。眼位无改变。鼻窦冠状位CT扫描:左侧中鼻甲呈球状软组织影.密度均匀边界清.各窦腔清晰,中隔向右偏移(图1)。11月24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中鼻甲病变切除术,术中见左侧中鼻甲前下端呈球状肿大.穿刺回抽有淡黄色液体,沿中鼻甲前下端纵形切开.其呈囊袋状,见有黏稠液体流出,约2m1.中鼻甲过度气化骨质菲薄.切除中鼻甲气化的部分。术后病理报告为左中鼻甲脓囊肿。术后患者鼻腔通气好.随访半年无复发.无鼻塞、流涕、头痛等不适。  相似文献   

6.
1995年1月至1996年4月间,共收治下鼻甲肥厚性鼻炎患者32例,均行粘膜瓣法下鼻甲切除术,年龄13~55岁,平均26.5岁,男性20例,女性12例;双侧施术25例,单侧7例,共施术57侧。手术方法。用2%地卡因肾上腺棉片麻醉鼻腔粘膜,在相对下鼻道及总鼻道的下鼻甲粘膜下浸润含有1:100000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l~Zml。沿下鼻甲粘膜的下缘,从前向后切开粘膜并深及骨质(图1,2),中后端粘膜在内窥镜下用小镰刀切开更为方便。用剥离子分离相对总鼻道侧的下鼻甲粘膜,使之与下鼻甲骨分离,制成一上端带有宽蒂的粘膜瓣。干棉片从下面沿总鼻道支撑…  相似文献   

7.
鼻腔鼻窦额外牙为一少见鼻疾。我科曾遇1例。特报告如下。患者女,25岁。因右侧鼻腔流黄脓涕1个月,味臭,于1997年8月11日来我科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无鼻塞及鼻出血史。前鼻镜检查见右鼻腔底部距前鼻孔约1cm处有软组织隆起,其后方有一约0.6cm×1.0cm大小黄白色肿物,质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差,无触痛,下甲粘膜轻度糜烂。上列牙齿整齐,无缺牙,硬腭口腔面无隆起,无缺损。鼻内镜检查见右鼻底部有一约0.6cm×1.0cm黄白色肿物,根部附着于鼻底。下鼻道有脓性分泌物,中鼻道正常,其后方及中隔面正常。左侧鼻底平坦,中、下鼻道无异常…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手术引起鼻中隔穿孔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例1男,41岁。主诉持续性双侧鼻塞伴不断脓涕10年。检查:双鼻腔中鼻道及嗅裂灰白色半透明新生物(病理检查证实为息肉)及大量黄白色黏稠分泌物,双下鼻甲肿大;鼻中隔不偏曲,无穿孔,黏膜无糜烂。结合鼻窦冠状位及水平位CT检查,按照1997年海口标准,诊断为:双侧慢性鼻窦  相似文献   

9.
鼻中隔穿孔是鼻中隔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们在2013年3~9月间,遇到3例经鼻内镜行鼻中隔成形术后相继发生迟发性鼻中隔穿孔的患者,其原因可能与术后营养不良及应用血栓通注射液(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关,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52岁。以反复鼻塞、流黏脓涕3年为主诉入院。既往饮食习惯:不吃各种肉类,可食少量鸡蛋。入院检查:鼻腔黏膜慢性充血,双侧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呈"S"形偏曲,右侧中鼻道有黏脓性分泌物,左侧各鼻道不能窥及;鼻部CT:双侧上颌窦慢性炎症,双侧下鼻甲肥大,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9岁。因鼻塞、流脓涕伴头痛10余年,于1997年12月22日入院。近10d来头痛加重,伴头晕恶心,右眼疼痛,视物模糊。检查:一般情况尚可。外鼻及鼻前庭(一);鼻腔粘膜充血,鼻中隔无偏曲,两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左侧中鼻道有一灰白色息肉,大小不清晰。眼科会诊,右眼内斜视。鼻窦CT冠状位示:双侧额窦、筛窦及上颌窦粘膜肥厚,两上颌窦内有积液,左中异道软组织密度灶,CT值25HU。诊断:①左侧鼻息肉;②慢性鼻窦炎;③有限内斜视。于29日在局麻下行鼻内窥镜手术,摘除左侧鼻息肉,刮除两侧筛窦,扩大两侧颠窦底及上颌窦自然…  相似文献   

11.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科自1994年4月至12月应用中药复方丹参注射液于下易甲粘膜下注射治疗慢性鼻炎8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86例中,男65例,女21例;年龄8~61岁;病程6个月~20年。其中单纯型鼻炎54例,肥厚型3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嗅觉减退、咽干、日苦、闭塞住鼻音,重者夜间影响睡眠,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检查:单纯型者鼻腔粘膜呈淡红或深红,下鼻甲肿大,部分和鼻中隔相接触,表面光滑,具有弹性,鼻底或总鼻道有丝状或粘性分泌物,肥厚型者鼻腔粘膜呈暗红色,下鼻甲肥大,表面凸凹不平,部分有结节…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8岁,主诉右鼻阻塞1年于我院就诊。门诊检查示:右鼻黏膜慢性充血,下鼻甲肿大,下鼻道多量黏脓性分泌物,似有肉芽生长于下鼻道,触之肉芽内似有异物感,较硬,不活动。鼻窦CT检查示右鼻腔下鼻道异物,侵及下鼻甲,上颌窦密度增高影(图1)。  相似文献   

13.
顽固性鼻衄的栓塞治疗(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顽固性鼻衄多指鼻出血在400毫升以上,经反复后鼻道填塞仍不能止血,称严重性鼻衄,需进一步处理,本文报告2例顽固性鼻衄病例经动脉栓塞后出血停止,随访10~18个月未见复发,无并发症,报告如下。例1男,38岁,反复大量鼻出血ZO余天,多次行有鼻道填塞仍不能止血入院,血压16.O/9.3kPa,血常规检查红细胞2.8×1012/L,血红蛋白6.gg/dl(69g/L),血小板218×109/L,经补液、抗感染及多次输血后仍有动出血,内窥镜检查有中下鼻道及右下鼻甲后端鼻粘膜肿胀,糜烂,有活动性出血,电灼后止血不佳,经右股动脉插入SF脑造影导管行…  相似文献   

14.
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亚男,43岁。因咽痛22d就诊。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口咽部粘膜呈淡红色,双侧扁桃体巨度肿大,隐窝口挤压未见分泌物溢出。间接喉镜下见构壮实处轻度充血水肿,声带活动良好,双侧梨状窝无积液。拟诊为咽喉炎。经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5mg雾化吸入,每日1次;青霉素800万u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1周后,患者诉疼痛向右侧颌下及耳后放射,体温37.5~38.0℃,颈部呈不对称性隆起,甲状腺右叶部位可触及1.5cm×1.5cm的单个结书,质坚硬,触痛显著。实验室检查:WBC1.2×109/L,T4168nmol/L,T328onmol/L,ESR3omm/…  相似文献   

15.
患者董××,女,19岁,住院号4096。因左鼻塞、发臭、伴头痛10余年收入院。患者自幼左鼻通气不良,流脓涕,发臭,时有头痛,感冒时加重。家长一直未引起重视,当地以感冒、鼻炎多次治疗,给予滴鼻药及抗生素治疗均未见好转,于1998年2月21日来院就诊,发现外鼻略显膨隆,左侧鼻腔明显扩大,鼻中隔向右偏移,诸鼻甲明显缩小,粘膜呈暗红色充血,总鼻道有一黑色污秽样物阻塞鼻道,呈桑塔状,形状不规则,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附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右鼻腔未见异常,鼻窦无压痛,人院后摄鼻窦柯、瓦氏位X线片报告:左侧耳鼻腔扩大,内有一…  相似文献   

16.
两侧上颌窦全缺如,国内至今尚未见报道。我院于1984年1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34岁,持续性鼻塞脓涕20年,嗅觉减退,伴有不规律性头痛。检查;双侧鼻腔粘膜充血,双鼻下甲轻度肥大,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鼻窦克氏位相显示双上颌窦腔均模糊不清,额窦未发育,筛窦  相似文献   

17.
鼻腔粘骨膜下埋藏术是治疗萎缩性鼻炎的常用方法,通常情况是将埋藏物填充于鼻中隔、鼻底或鼻腔外侧壁粘膜下,我科采用“人工骨”(成都市新津龙马化工厂生产,全称“致密多晶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下鼻甲加势术治疗萎缩性鼻炎32例(60侧),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2例均具典型临床表现,检查确诊,保守治疗无效;男8例,女24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56岁,病程6月至30年不等;双侧鼻腔萎缩28例,单侧萎缩4例,检查下鼻甲距中隔面6mm~8mm33侧,下鼻甲距中隔gtrlm以上27侧(均以下界甲前段距鼻中隔距离计算)。1…  相似文献   

18.
鼻腭囊肿1例     
鼻腭囊肿为先天性胚胎发育上皮残留所致 ,临床极为少见。我科遇 1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 ,女 ,5 0岁。因鼻腔前份胀痛感 3个多月于 2 0 0 0年 1 1月 2 4日入院。检查 :全身情况好。鼻中隔略向左侧偏曲 ,双侧中鼻甲形态正常 ,中鼻道清洁 ,未见分泌物及新生物 ,下鼻甲无肥大 ,对麻黄素收缩好。下鼻道前、紧贴鼻阈后、鼻中隔和鼻腔底交接处 ,粘膜向鼻腔呈半圆形隆起。肿块表面光滑 ,触之软而有弹性 ,囊状感 ,直径约 2 .5cm。其向鼻腔凸出最高点约 0 .4cm。口腔侧硬腭处粘膜平整、光滑 ;尖牙后的切牙管处无隆起 ,触之无疼痛。鼻窦CT :鼻中…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因双侧渐进性鼻塞10年余于2016年8月10日入我院就诊.患者双侧鼻腔渐进性鼻塞10年余,伴嗅觉减退.半年前患者自觉左侧面部麻木,2周前出现左侧鼻腔出血,间歇性左侧头痛,晨起左眼痛,自诉无视力下降,复视.鼻内镜检查见:鼻中隔向右偏曲,推挤右侧下鼻甲,右侧中鼻甲、中鼻道未窥及.左侧鼻腔见圆形新生物,向左推挤左侧中鼻甲及下鼻甲(图1A).眼科检查左眼矫正视力1.0,右眼矫正视力1.0,无视野缺损.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0.
一、临床资料本组观察病人共173例,其中男104例,女69例;年龄最小者8岁,最大者59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9年,一般发病在10-15天。本组观察病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症状:①头昏,头部沉闷感,严重者头痛;②流涕,以流脓性涕为主;③鼻塞。体征:①鼻腔内见脓性涕,以中下鼻道多见;②下鼻甲萎缩,中下鼻甲水肿肥大;③鼻窦X线拍片,双侧上颌窦密度增高.二、治疗方法自拟清热退房,技湿除法,补益应报方剂,方药为:黄苗15克,荆芥、防风、柴胡、获本、菊花、白芝、但蚕、川穹各9克,香附、薄荷各6克,细辛1.5克(后下).每日一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