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腿痛患者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和突出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腰腿痛患者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和突出的关系。方法:通过151例腰腿痛患者CT片观察椎间盘突出状况和测定关节突关节角度,其中73例患者还做了MRI检查,了解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结果: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和突出有关,而椎间盘突出方向与关节面的偏向无关。结论: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增加了椎间盘退变和突出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腰背痛病变的相关CT影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4例慢性腰背痛患者经CT诊断或手术证实或随访后查明病因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4例中椎间盘退变致椎间盘程度不等膨出148例,占90.24%:椎间盘突出129例,占78.66%;骨性椎管狭窄33例,占20.12%;退行性腰椎滑脱14例,占8.5%;后纵韧带骨化或钙化26例,占15.85%;黄韧带肥厚22例,占13.41%。结论腰椎间盘病变是引起慢性腰背痛的主要原因,具有典型的CT影像改变,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后纵韧带骨化或钙化也是引起慢性腰背痛的原因之一,正确分析其CT影像特征,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Mixter和Barr首次阐明腰腿痛的真正最常见病因系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此后,近20年里腰椎间盘突出一直被认为是腰腿痛的惟一主要病因[1].但后来的观察发现这种观点与临床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比如:部分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间盘摘除术后症状无明显好转;有的腰腿痛的患者在MRI及CT等影像学上并不存在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的大小与疼痛的程度不一致;保守治疗往往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等[2].直到20世纪50年代Lindblom及Wilson等相继提出即使在没有椎间盘突出的情况下,椎间盘内部本身的病变同样可以导致腰腿痛.这才使得大家开始深入探讨椎间盘退变所致腰腿痛的根本原因.近年关于椎间盘退变所致腰腿痛的病因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在相关化学因素方面成果丰富,笔者就目前国内外关于椎间盘退变所致腰腿痛相关化学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退变的CT征象 ,提高CT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 10 0例腰椎间盘退变中以椎间盘膨出为主的CT征象与病例资料。结果  93例患者皆有不同程度对硬膜囊推压 ,脂肪间隙消失 ,左右侧隐窝变窄或消失 ;7例患者 ,虽有层面显示椎间盘轻度膨出于椎体边缘外 ,但膨出的间盘不大于相邻椎体最大层面 (即假性椎间盘膨出 ) ,且无腰椎退变并存征象和明显临床症状 ,列为误诊。结论 CT诊断腰椎间盘退变时 ,应注意轻度间盘膨出的假象 ,结合临床、全面综合分析CT征象 ,减小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农村腰腿痛患者腰椎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农村腰腿痛患者腰椎CT表现。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腰椎滑脱4例,先天性腰椎管狭窄症2例,腰椎结核1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10例,其它21例。结论:农村腰腿痛患者60%以上为腰槛间盘突出症引起。CT检查诊断明确。并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腰椎小关节退变是腰椎退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起患者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但在临床工作中常被忽视,相关文献把椎小关节退变伴腰腿痛命名为椎小关节综合征。本组收集了130例有腰椎小关节退变CT表现的病例,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和腰椎小关节退变的顺序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影像学资料齐全的腰腿痛患者600例,应用Pfirrmann方法对椎间盘退变进行判定,应用Weishaupt分级标准对腰椎小关节退变进行判定,对所有患者L_(3~4)、L_(4~5)、L_5~S_1节段椎间盘和小关节进行分级评判,并分别记录各退变级别的发生率和年龄段分布,分析椎间盘及小关节退变与年龄的相关性及二者退变的顺序。结果腰椎间盘退变和腰椎小关节退变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r=0.56、0.62,P0.05)。45岁患者腰椎小关节退变率大于腰椎间盘退变率;≥45岁患者椎间盘退变率大于腰椎小关节退变率。结论腰椎间盘及小关节退变与年龄密切相关;早期以腰椎小关节退变为主,后期以腰椎间盘退变为主。  相似文献   

8.
Ⅱ型胶原C端肽与椎间盘退变及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软骨退变标志物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Ⅱ型胶原C端肽是可以通过无创方法检测软骨退变的较好指标.目的:观察Ⅱ型胶原C端肽与椎间盘退变及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于2008-03/06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完成.对象:选择椎间盘退变和骨性关节炎患者各15例分别作为椎间盘退变组和骨性关节炎组,其中椎间盘退变组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62±7)岁;骨性关节炎组男6例,女9例,甲均年龄(61±8)岁;另选末患骨性关节炎及椎间盘退变的非骨科疾病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57±6)岁.方法:3组患者分别取第2次晨尿10 mL,尿样置-20℃冰箱保存.尿样收齐后,用人骨退化特异标志物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检测每例标本的Ⅱ型胶原C端肽值,同时检测每例标本的尿肌酐浓度,并对Ⅱ型胶原C端肽值进行校正.主要观察指标:尿Ⅱ型胶原C端肽在椎间盘退变及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水平及相关性.结果:4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椎间盘退变组和骨性关节炎组患者尿中Ⅱ型胶原C端肽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椎间盘退变组和骨性关节炎组Ⅱ型胶原C端肽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椎间盘退变组椎间盘退变分级与Ⅱ型胶原C端肽水平呈正相关(r=0.592,P=0.020).骨性关节炎组膝关节退变分级与Ⅱ型胶原C端肽水平也呈正相关(r=0.719,P=0.003).结论:椎间盘退变患者及骨性关节炎患者尿中Ⅱ型胶原C端肽水平均有升高,且Ⅱ型胶原C端肽与椎间盘退变及骨性关节炎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椎间盘退变是致颈椎腰腿痛最重要的原因,现发现许多基因与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本文从椎间盘退变与分子生物学之间的联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间盘退变致终板炎的MRI表现。方法采用0.2T低场MRI装置对26例椎间盘病变患者行MRI扫描,分析终板炎的MRI信号及形态特征。结果26例病例中,有16例患者退变椎间盘相邻椎板的骨髓在T1WI、T2聊上呈长T1、长T2信号;8例患者相邻椎板的骨髓在T1聊、T2聊上均呈高信号;2例患者相邻椎板的骨髓在T1WI、T2聊上均呈低信号;信号的形态可分为斑片状、三角形、窄带样。结论低场强条件下MRI对椎间盘退变致终板炎可做出诊断,且有较明确的信号及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11.
软骨终板形态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以往研究证明多种内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发椎间盘退变,最重要的机制为椎间盘软骨终板的退变。目的:分析椎间盘退变与终板形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因椎间盘源性慢性下腰痛和79例因髓核脱出致神经根性症状患者的腰椎MRI正中矢状位图像资料。根据腰椎MRI正中矢状位T1W1图像确定终板形态,T2W1图像确定椎间盘退变程度分级。结果与结论:平坦型和不规则型终板最常见于椎间盘退变人群下腰椎,L5/S1平坦型最多见。髓核脱出组与椎间盘源性慢性下腰痛组中凹陷型终板椎间盘退变程度均较平坦型、不规则型低,平坦型终板椎间盘退变程度较不规则型低(P<0.01)。两组间凹陷型与不规则型终板椎间盘退变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髓核脱出组平坦型椎间盘退变程度较椎间盘源性慢性下腰痛组高(P<0.05)。提示随着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加重,软骨终板形态有由凹陷型向平坦型、不规则型依次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腰椎终板炎(Modic退变)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对90例(270个椎间盘)下腰痛患者常规行腰椎X线和MR检查。终板退变及椎间盘退变分别按Modic终板退变标准(0~3级)与Pearce椎间盘退变标准(Ⅰ~Ⅴ级)对终板和椎间盘进行评估。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分析Modic退变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结果:90例下腰痛患者的腰椎终板Modic分级与椎间盘退变Pearce分级存在较强的相关性(Pearson R=0.452,P=0.000),Modic退变分级高,椎间盘退变分级也高。结论:腰椎终板Modic退变分级与椎间盘退变Pearce分级密切相关,提示Modic退变与椎间盘退变在腰椎退变过程中可能互为因果。两者皆为下腰痛的可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D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在CTD影像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作椎间盘造影后追加CT扫描,观察椎间盘病变形态、纤维环破裂部位、髓核突出走向并将CTD与临床对比。结果:72例中显像不清3例;椎间盘突出像分3型,退变分4度;纤维环的破裂大多发生在后中央区(73.9%),髓核从后中央途径 出后62%再发生偏移;术中所见髓核突出状况与CTD提示符合率74.2%,CTD1、2型分别相当膨隆型和突出型,3型多为游离型;临床症状与髓核突出后位置有关。结论:CTD能从水平面详细显示椎间盘的局部细微病变,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degenerat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k)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疾病,20岁以后椎间盘开始退变,若遇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则可加速变性,是腰腿痛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该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平片、造影、CT和MRI,随着影像技术的日趋完善,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临床认识也不断深入,现就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影像学分型、诊断方法及评价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椎间盘退变是腰腿痛和下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表明,椎间盘突出后可形成对周围神经组织的物理和/或化学刺激,使神经组织异常放电而产生疼痛。因此,椎间盘突出被看作是椎间盘疾病导致疼痛的先决条件。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椎间盘退变或损伤前后的神经解剖、生物化学、生物力学进行了深入研究,逐渐认识到在没有椎间盘突出的情况下,发生于椎间盘内部的病变也能引起腰痛——即通常所说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相似文献   

16.
张立峰 《中国康复》2013,28(1):79-80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以引起腰腿痛为主要症状,其退变的机制尚不清楚。以往认为椎间盘退变是一种形态学的改变,表现为局部生物力学失稳现象,但最近研究表明,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不仅通过力学因素刺激引起腰腿痛,生物化学因素在退变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变化川。正常椎间盘组织中基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之间存在着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1)总结老年性腰椎间盘病变的CT表现;(2)探讨年龄因素所致椎间盘病变的CT特点。方法:使用西门子螺旋CT扫描机,对L1~S1各椎体间隙进行扫描。结果:(1)两组病例中,椎间盘病变以椎间盘膨出最多见,间盘膨出合并突出次之。(2)发病部位依次为:L4.5、L5S1、L3.4、L2.3、L1.2间隙。结论:(1)老年性腰椎间盘退变与年龄呈正相关,且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间盘同时发病。(2)老年性腰椎间盘退变与性别关系密切,发病率男性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18.
腰椎小关节退变是腰椎退变的重要表现之一 ,也是引起患者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1933年Ghormley把椎小关节退变伴腰腿痛命名为椎小关节综合征[1~3]。但在临床工作中常被忽略 ,有关的文献报道也较少。本文收集了120例有腰椎小关节退变CT表现的病例 ,回顾性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材料2002年1~6月120例病例中 ,男57例 ,女63例 ;年龄19~81岁 ,平均49.6岁。其中40岁以上者96例 ,占80 % ;50岁以上者62例 ,占51.7%。1.2主要临床表现腰、骶部疼痛伴单或双下肢放射痛或麻木 ,弯腰受限 ,可有间歇性跛行。体检 :腰、骶部压痛 ,骶棘肌紧张 ,…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MSCT在腰椎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2月至2005年11月间临床有腰腿痛症状200例患者,全部行腰椎的MSCT检查,所有病例用横断面,VR、MPR、CPR等方法观察椎体及小关节病变,通过与普通螺旋CT的重建图像对比。结果:MSCT能全面评估椎体、椎间盘、附件病变以及其对椎管内结构的影响,普通SCT对小关节病变,椎弓崩裂容易漏诊。结论:MSCT在腰椎病变的诊断中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椎间盘退变或突出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目前普遍认为,椎间盘退变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椎间盘退变的共同病理表现有细胞减少、蛋白聚糖含量减少、胶原纤维增多、纤维环结构紊乱和破裂等.然而椎间盘退变的确切病因与病理生理机制有待深入研究,建立理想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椎间盘退变的基础.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其对治疗的反应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因人体椎间盘组织,特别是正常人体的椎间盘组织受伦理、法规等因素的限制而较难获得,所以深入认识(研究)人类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探索相关的防治方法则寄托于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椎间盘退变模型是研究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和检测各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