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伟  沈宁  邓才元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013-4014
目的:探讨骨科地震伤员手术的麻醉方法,体会其麻醉处理的特殊性。方法:回顾我院抗震救灾应急分院接受的骨科地震伤员手术麻醉84例,男53例,女31例,年龄6岁~92岁,ASAⅠ级~Ⅲ级,行脊柱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6例、上肢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7例、下肢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42例、感染伤口清创术9例。术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全部采用全麻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麻醉诱导按镇静、镇痛、肌松原则给药,麻醉维持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术中行常规生命体征监测,手术开始前输注晶体液15ml/kg~20ml/kg,术中注意维护血流动力学稳定,使MAP维持在65mmHg~80mmHg,必要时输注血液制品。术毕酌情拔除气管导管送伤员回病房或带管转入ICU。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结果:8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PCIA效果良好。结论:骨科地震伤员手术采用全麻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是安全合理的,PCIA减轻了伤员痛苦,避免进一步的心理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对86例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患者的麻醉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86例患者均实施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及控制性降压。结果麻醉效果良好,手术顺利。术中除5例患者出现严重心肺并发症外其余81例生命体征较平稳,全组病例均安全渡过手术期。结论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并控制性降压是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患者的安全合理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帝视喉镜气管插管的影响。方法对35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在帝视喉镜引导下气管插管。结果 35例患者均插管成功,无意外发生。结论护士必须熟悉掌握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流程和麻醉中的注意事项,这样才能保证气管插管的顺利实施,术前做好用物准备,术中熟练操作步骤,密切配合,加强生命体征观察,可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减少损伤、增加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脊柱脊髓损伤手术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脊柱脊髓损伤手术治疗的麻醉经验.方法:本组32例患者均选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辅助机械通气.诱导用药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维持用异丙酚持续静脉泵入加小量异氟醚吸入,术中监测血压(BP)、心率(HR)、脉捕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结果:术毕10分钟~30分钟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在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导管后回病房,术后随访无麻醉并发症.结论:静吸复合全麻是脊柱脊髓手术较为合适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颌下径路气管导管固定法在复杂颌面骨折手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18例复杂颌面骨折患者全麻诱导经口气管插管后,经下颌下间隙切一1.5cm~2.0cm小口建立隧道引出气管导管,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结果:18例均获成功,导管引出14例导管位置理想,2例导管偏深,2例偏浅,经调整到位。术中麻醉平稳,观测方便,头位变换、气管内吸痰方便。结论:下颌下径路气管导管固定法能有效避免气管导管对术野的干扰,且创伤小、安全,是复杂颌面骨折手术气管插管麻醉导管固定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腺切除术的麻醉方法及监测。方法 :13例行胸腺切除术的患者分别在气管内插管静脉麻醉并持续硬膜外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下行手术。结果 :13例患者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 ,术毕均清醒 ,呼吸恢复。静吸的 2例术后出现危象 ,插管 ,呼吸机支持呼吸 ,对症治疗后平稳。结论 :胸腺切除术时静脉全身麻醉较静吸复合麻醉更安全、有效 ,特别是予持续硬膜外麻醉辅助的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气管插管全麻在老年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为该类患者探索较为合适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行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54例,分为硬腰联合麻醉组(Ⅰ组)27例和气管插管全麻组(Ⅱ组)27例,ASAⅠ~Ⅲ级.观察两组麻醉效果、术中术后麻醉并发症,监测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min、麻醉后30min、麻醉后60min、Ⅰ组手术结束时Ⅱ组拔管时心率、血氧饱合度、血压情况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均适用于老年患者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但一定要术前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对于心肺功能不佳的患者尽量选用腰硬联合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对106例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病人的麻醉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106例病人均实施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及控制性降压。结果麻醉效果良好,手术顺利。术中除7例病人出现严重心肺并发症外其余99例生命体征较平稳,全组病例均度过手术期,麻醉手术期间无死亡。结论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并控制性降压是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病人的安全合理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36例颈椎手术麻醉处置。方法:术前依据颈椎病变压迫脊髓程度及全身状况等变化,给予颅骨牵引,颈托固定,抗炎、脱水等治疗。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气管插管控制呼吸,给颈前或颈后入路行病变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2l例术中行短潜伏期感觉诱发电位(SLSEP)监测。结果:SLSEP监测3例P25潜伏期在术中略有延长,33例术毕15min内苏醒,术后3例留置气管导管2h~5h,36例均愈后良好,无麻醉并发症。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气管插管轻柔操作,密切监测SLSEP,可安全完成该类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0.
颏下径路经口气管插管在颌面骨折内固定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颌面部复杂骨折,常伴有颅底骨折及脑脊液耳鼻漏,为了便于术野显露和手术操作,也为了避免引起颅内感染,既往对这类骨折往往要在气管切开或等待(7-8)天后才能在经鼻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内固定术。我科于2001年对3例复杂颌面部骨折行内骨定手术的患者采用了自颏下径路经口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方法,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陆振华  马杰  丁二龙  董媛 《当代医学》2011,17(28):91-92
目的总结妊娠合并心衰患者行剖宫产手术在术前、术中、术后的麻醉处理。方法经高坡卧位、吸氧、洋地黄强心,酚妥拉明等药物治疗,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利尿、扩血管、激素等综合治疗,心力衰竭好转后行剖宫产手术。6例行连续硬膜外麻醉,2例行椎管内联合麻醉,1例行插管全身麻醉。对于术中心力衰竭发作的患者,静脉注射含西地兰、甲泼尼龙、呋塞米的葡萄糖注射液,氨茶碱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果糖静脉滴注。间羟胺静脉滴注。术后均采用PCA镇痛。结果 6例硬膜外麻醉,麻醉平面控制在T8以下,2例椎管内联合麻醉麻醉平面控制在胸T7以下,术后情况平稳,心力衰竭症状好转。第2天均可平卧。1例全身麻醉插管麻醉术中出现肺水肿,血氧饱和度的下降,术后不能立即拔除气管导管,手术毕2h此患者肺水肿得到纠正,4h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拔管,吸氧至第3天下地活动,剖出新生儿无呼吸,心率慢,行气管插管,进行抢救,30min后,生命体征平稳,送儿科继续救治。新生儿Apgar评分硬膜外麻醉及椎管内联合麻醉病例在7分以上,全麻病例小于4分。结论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在孕产妇间接产科死因中占首要位置,适时终止妊娠是确保母婴安全的重要措施。做好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完善的监测各项生命体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一般情况下不易采取全身麻醉。而对于此类患者的麻醉方法首选椎管内麻醉,麻醉平面应控制在T8以下。术前、术中应及时有效的控制心力衰竭,术后应给予PCA镇痛,减少患者心脏负担,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ASA Ⅰ-Ⅱ级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组(Ⅰ组,n=50)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Ⅱ组,n=50)。Ⅰ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中静注丙泊酚维持麻醉。Ⅱ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吸入异氟烷、静注异丙酚维持麻醉。两组患者均进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监测。记录麻醉前、气腹前、气腹中、停气腹后HR、MAP、SpO2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Ⅰ组患者术中HR、MAP、SpO2平稳,术毕即可回病房。而Ⅱ组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气腹后、拔管后MAP明显升高,且高于Ⅰ组(P〈0.05),患者术后20-60 min才能回病房。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较好控制机体的应激反应,适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alo-vest装置固定下急性颈椎损伤病人手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107例急性颈椎损伤病人手术先在局部麻醉下行Halo-vest装置固定后,采用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中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结果 107例中105例(98.1%)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成功,2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插管操作过程及围术期生命体征平稳。9例病人高位截瘫呼吸无力术毕行气管切开,其余病人术毕均顺利拔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急性颈椎损伤术前应进行充分的评估和严格的处理,麻醉时保持颈椎的稳定性,以保证病人麻醉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急危重创伤患者的麻醉与急救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危重创伤患者的麻醉与急救处理方法。方法:对102例急危重创伤患者,采取全身麻醉盲探或快诱导气管插管方法,立即监测生命体征、快速开放2~3条静脉输液通路等急救处理措施。结果:102例患者全麻手术急救治疗后,77例完全清醒,肌力恢复,生命体征平稳,拔除气管导管送普通病房;23例保留气管插管送ICU进一步治疗;2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根据急危重创伤患者复杂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迅速采用有效的急救措施,选择合理、安全的麻醉方法,及时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下经支气管镜或支撑喉镜联合Hopkins内镜取儿童支气管异物的安全性及效果,以提高儿童支气管异物处理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异物待查患儿,于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支气管镜检查或支撑喉镜联合Hopkins内镜检查,取出异物。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手术时间。【结果】 行支气管镜检查术15例,支撑喉镜联合Hopkins内镜检查术30例,术中全部病例均经历临时拔出气管插管,共43例发现并成功取出异物,2例未发现异物,全部病例的平均手术时间(8.46±5.96)min,支气管镜组(12.87±6.44)min,支撑喉镜联合Hopkins内(5.82±3.78)min,15例术中曾出现短暂SpO2低于85%,全部病例PETCO2及心率等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下经支气管镜或支撑喉镜联合Hopkins内镜取出患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手术操作简便,快速,麻醉简单、安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陈伟东  陈展胜  罗育新  黄喜才 《河北医学》2010,16(10):1187-1189
目的:研究老年食管异物取出术的并发症与麻醉方式的相关性。方法:总结老年食管异物取出术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按照表面麻醉和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对并发症、生命体征、手术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气管插管全麻比表面麻醉低,手术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生命体征更平稳,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老年食管异物手术更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麻醉方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承志  于伟佳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5):177-177,206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治疗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两组病人均进行HR、MAP、SPO2等生命体征监测。结果对照组在用药后5min MAP、HR变化不明显。对照组在用药后MAP较注药前时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在静脉注药和术后对动脉SPO2影响不大;治疗组则在注药后5min及术后10min时SPO2有所下降(P〈0.05)。两组术后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保证了患者安全,是腹腔镜下行妇科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家兴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155-155
目的:探讨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脊柱后凸畸形患者4例,2例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2例采用硬膜外麻醉。结果:所有患者麻醉效果满意,术后外观恢复良好,下肢感觉运动正常,无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结论:为保证俯卧位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术中的安全,有利于呼吸道管理,气管内插管全麻是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36例颈椎手术麻醉处置。方法:术前依据颈椎病变压迫脊髓程度及全身状况等变化,给予颅骨牵引,颈托固定,抗炎、脱水等治疗。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气管插管控制呼吸,给颈前或颈后入路行病变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21例术中行短潜伏期感觉诱发电位(SLSEP)监测。结果:SLSEP监测 3例 P25潜伏期在术中略有延长,33例术毕15min内苏醒,术后 3例留置气管导管 2h~5h,36例均愈后良好,无麻醉并发症。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气管插管轻柔操作,密切监测SLSEP,可安全完成该类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地总结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观察嗜铬细胞瘤手术病人41例,麻醉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全身麻醉26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8例,硬膜外麻醉7例。入室后行心电图、血压、SPO2、CVP监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病人术中管理关键在于肿瘤释放儿茶酚胺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危险期是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探查剥离肿瘤和肿瘤切除。结论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风险极大,但是如果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重视改善术前准备,加强术中管理,有效地控制血压,可使麻醉手术的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