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伤性脱位牙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牙体脱位时间短于1小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立即再植,超过1小时,放入生理盐水和庆大霉素溶液浸泡15分钟,并清除牙槽窝内凝血块保存牙周膜后再植;超过3小时,应在无菌下行脱位牙根管充填,将脱位牙植入牙槽窝行钢丝结扎.结果20例外伤性脱位牙良好4例(20%),较好12例(60%),差4例(2%).结论脱位牙再植疗效好坏,与脱位时间、污染程度、局部血运等有关,凡脱位再植的牙应尽早植入,以利牙周组织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脱位牙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牙体脱位时间短于1小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立即再植,超过1小时,放入生理盐水和庆大霉素溶液浸泡15分钟,并清除牙槽窝内凝血块保存牙周膜后再植;超过3小时,应在无菌下行脱位牙根管充填,将脱位牙植入牙槽窝行钢丝结扎。结果 20例外伤性脱位牙良好4例(20%),较好12例(60%),差4例(2%)。结论 脱位牙再植疗效好坏,与脱位时间、污染程度、局部血运等有关,凡脱位再植的牙应尽早植入,以利牙周组织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外伤性完全脱位牙即刻再植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40例52颗外伤性脱位牙再植的治疗情况,对外伤性完全脱位牙即可再植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结论:脱位牙离体时间越短、采用保湿存放、根尖、牙周牙槽损伤越小的患牙再植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年轻恒牙再植成功率的原因,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对26例患者34颗外伤后脱位的年轻恒牙常规处理后复位固定,随访观察。结果:经1~2年随访观察,34颗外伤脱位牙再植良好26颗,较好5颗,失败3颗,再植成功率为91.18%。结论:离体时间短、尽量保护根面牙周膜活性、良好固定和调牙合、必要时行根管治疗,是年轻恒牙再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林晓华 《现代医院》2006,6(8):61-62
目的临床观察离体牙再植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脱位牙在再植前准备、固定时间、牙髓治疗时机等方面进行妥善处理。结果随访1年以上,72例保持追踪观察66例,成功63例,失败3例,成功率为95.45%,失败率为4.55%,成功病例术后牙松动度<1°,能负担咀嚼功能,无主诉不适,X线示根尖无吸收或有轻度吸收,但根周牙槽骨无明显扩大稀疏阴影。结论本文脱位牙的临床处理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经济安全,创伤性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王鹏 《现代保健》2010,(6):11-12
目的探讨前牙完全脱位再植的疗效情况。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对56颗完全脱位前牙实施脱位牙再植术,经过6个月至2年以上的随访观察,观察其疗效。结果离体时间越短疗效越好,脱位牙保存方式湿保存好于干保存,根尖孔未闭合者疗效好于闭合者.结论离体时间、脱位牙保存方式、根尖孔闭合情况是影响前牙完全脱位再植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牙损伤及其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口腔科临床工作中,青少年牙损伤常年可见.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保存患牙,对保证儿童颌、合、面的正常发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几年来,我科除对一般的松动牙进行救治外,也对严重污染的,离体时间较长的脱位牙进行了再植救治,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脱位前牙再植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 2 8例患者 36颗外伤后脱位前牙再植术后定期临床观察 ,以探讨影响牙再植术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 根据不同情况 ,分别处理各型脱位牙后复位固定 ,定期随访观察。结果 经 1~ 2年随访 ,36颗外伤脱位牙再植成功 31颗 ,成功率为 86 %。结论 湿性保存、尽量保护根面牙周膜、良好固定、预防感染、减轻咬合创伤和必要时行根管治疗 ,是影响牙再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林晓华 《现代医院》2006,6(7):72-73
目的总结前牙外伤脱位再植采用光固化树脂固定治疗效果。方法对72颗脱位牙在再植前准备、固定时间、牙髓治疗时机等方面进行妥善处理,并采用光固化树脂固定,4~6w后拆除固定,进行根管治疗。结果拆除固定前,没有光固化树脂松动脱落。随访1~3a,成功70颗,失败2例,成功率为97·2%。结论光固华树脂固定脱位牙,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经济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颌面外伤易伤及前牙致脱位,影响美观。自 1996年以来,我们对外伤脱位,离体2-72h的前牙,采用体外根管治疗、根面处理后,再植,随访观察5年以上有89.54%的再植牙稳固,不松动,咀嚼功能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弱激光照射对儿童恒牙脱位再植固定后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儿童恒前牙外伤性脱位患者,常规复位固定后,随机分为激光照射组(49例)和对照组(43例),激光照射组给予氦氖激光照射,每个部位照射时间15min,1次/d,连续照射7天,对照组未给予特殊处置,连续观察1~3年。结果:脱位牙时间<1h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存活牙率和牙周膜愈合率统计学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实验组的活髓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h>脱位牙时间>1h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存活牙率、牙周膜愈合率和活髓牙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脱位时间>2h,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活髓牙率统计学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牙周膜愈合率和存活牙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局部氦氖激光照射对于儿童脱位再植牙齿的存活、牙髓和牙周组织恢复再生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氢氧化钙在外伤脱位再植牙牙髓坏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作为根管内封药在外伤脱位牙牙髓坏死后根管治疗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牙根已形成脱位,时间超过2h的59颗前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再植后1周根管内置氢氧化钙,2周后完成根管充填;对照组再植前行常规根管治疗。对术后牙根吸收及失牙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术后2周拆除固定装置,59颗再植牙均无松动,再植成功率100%。随访2年,对照组中8例出现牙根吸收,牙松动脱落,2年再植成功率72.4%。实验组中2例出现牙根吸收,松动脱落,2年再植成功率93.3%。实验组与对照组2年再植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P〈0.05)。结论外伤性脱位前牙再植后1周去髓,髓腔置氢氧化钙可减少牙根吸收,提高牙再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方丝弓托槽在固定外伤牙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玉玲 《现代医院》2006,6(2):49-50
目的探讨托槽固定外伤牙的疗效。方法50例121颗外伤松动牙,粘贴托槽、方丝及结扎丝连续稳固结扎固定3个月后拆除。结果治愈71.1%,好转27.3%,失败1.7%。结论方丝弓托槽固定外伤牙安全、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张彦  李媛媛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3171-3172
目的探讨光固化流体树脂对儿童乳磨牙窝沟龋充填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09例3~5岁患儿的235颗颌面窝沟龋在磨除龋坏牙体组织后用DyractFlow流动复合树脂对龋坏部位和未龋坏窝沟区域进行预防性充填治疗。结果随访3年后发现该治疗方法充填材料保存率高,能有效阻止龋病的进一步发展。结论光固化流体树脂对儿童乳磨牙的窝沟龋治疗疗效确切,长期随访进行补涂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ITI种植体在后牙缺失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ITI种植体修复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用ITI种植系统进行延期种植,采用非埋入式一次手术方式,对65例病人植入78颗种植体,金属烤瓷冠修复。临床随访观察1~3年。结果65例病人78件种植修复体,失败3件,近期成功率为96.15%,失败原因是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和患者口腔卫生欠佳。结论ITI种植体修复后牙缺失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沈阳市儿童乳牙患龋的现状, 为乳牙龋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 对沈阳市20所幼儿园的3 868名3~6岁儿童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采用SPSS 17.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 868名儿童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65.98%和3.49, 各年龄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 并随着年龄增长患龋率和龋均不断增加;各牙位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上颌患龋明显高于下颌(P<0.01);各幼儿园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因素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男女之间, 女性高于男性,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沈阳市学龄前儿童龋病患病率较高, 要加强乳牙龋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氟暴露对工人牙齿的影响。方法 对651名作业工人和268名对照工人进行了专科检查;其中对工龄5年以上的104名工人进行了微量牙表层组织氟浓度的检测,结果 氟暴露工人牙齿疾患的患百闻不如一见 率为39.3%、疾患率为71.6%,工人牙表层组织氟浓度增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工人牙疾患的增高与氟暴露有一定的关系,随着氟暴露工龄的增加而明显,这对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采用两种不同粘接技术对儿童前牙冠折断端再接的疗效比较,寻求达到最大限度保护牙髓、恢复外伤前牙牙冠形状和功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本文用美国3M公司生产的流动复合树脂,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流动树脂进行断端再接,另一种是在进行断端再接后,为了增加固位及美观在唇舌侧用复合树脂材料加固。【结果】两组间两年成功率分别为75.0%和93.5%,后一种方法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前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这两种新方法对上前牙牙冠折断的再粘接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但第二种方法疗效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减轻下颌智齿拔除后肿胀的临床效果,为减轻下颌智齿拔除后肿胀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47例需拔除智慧齿的患者进行诊治,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和实验组70例,实验组予以术后拔牙创口周围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对照组局部不注射地塞米松。拔牙后72 h门诊复诊,评估术后肿胀、张口受限及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肿胀程度、张口受限以及疼痛情况均小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是减轻阻生智齿拔除术后肿胀的有效办法,且药价低廉,操作方法相对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