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尿酸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方雄  祁述善 《医学临床研究》2003,20(10):764-765,770
目的探讨血尿酸升高是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有关。方法回顾性分析 34 0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 ,其中冠状动脉病变组 (冠状动脉主干或分支有狭窄 ) 2 2 6例 ,对照组 (冠状动脉主干和分支均无狭窄 ) 114例 ,分析两组间血尿酸的差异及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狭窄支数的相关性。结果①冠状动脉病变组血尿酸浓度大于对照组血尿酸浓度 (P <0 .0 5 ) ;②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75 %时 ,其血尿酸浓度大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5 0 %时的血尿酸浓度 (P <0 .0 5 ) ;冠状动脉 2支以上病变组血尿酸浓度大于单支病变组血尿酸浓度 (P <0 .0 5 )。结论①血尿酸升高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 ;②血尿酸升高可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支数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二乙基 -对硝基苯磷酸酯酶( paraoxonase ,PON 1)活性与中国人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 ,CRF)发病及PON 1在体内血清中发生作用时与血浆脂质过氧化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性地检测了年龄、性别均相匹配的慢性肾衰病人组 (n =6 2 )和健康对照组 (n =6 2 )血清PON 1活性、丙二醛 (MDA)及血脂水平。结果慢性肾衰病人血清PON 1活性 ( 36 3 .34U /ml± 10 5 .6 3U /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 5 5 8.38U/ml± 16 1.5 0U /ml) ,慢性肾衰病人组血清MDA水平 ( 5 .93nmol/ml± 1.74nmol/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 4 .0 3nmol/ml± 0 .99nmol/ml) ,两者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血清PON 1酶活性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呈显著正相关 (r =0 .472 ,P <0 .0 1) ,与血清MDA、TG、CHO或LDL -C之间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PON 1活性降低与中国人CRF发生有密切关系 ,其在体内发生作用时与HDL -C有关 ,与体内脂质过氧化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氧液治疗颅脑损伤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进行开放式平行对照实验 ,选择颅脑损伤后 6h以内入院的无复合伤患者2 0例 ,接受高氧液治疗 ( 5 0 0ml静脉输注 ,每天两次 )全疗程两周。以未使用高氧液治疗及高压氧的同类患者 2 0例作为对照组 ,分析比较动脉血氧分压 (PaO2 )、颅内压 (ICP)和格拉斯哥昏迷记分 (GCS)等生理及神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高氧液输注后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颅内压增高速度及程度低于对照组 ,两周后GCS昏迷记分高于对照组。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使用高氧液治疗有助于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 ,减轻脑水肿 ,缩短神志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含量与脑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了 3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中的NSE ,并与 2 0例非病毒性脑炎患者作对比。结果病毒性脑炎组患者血清中NSE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病毒性脑炎伴神经功能重度障碍组NSE浓度显著高于神经功能轻中度障碍组和对照组 ;神经功能轻中度障碍组NSE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NSE含量增高 ,其升高程度与神经功能障碍程度有关。检测其在血清中的含量对脑炎患者的脑损伤程度和预后判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经静脉镇痛对宫缩、泌乳及胎儿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 3 0例健康足月无妊娠合并症 ,并发症在硬膜外麻下行剖宫产产妇 ,术后自愿接受静脉镇痛为镇痛组 ,选择同期条件相同未行静脉镇痛的产妇3 0例为对照组。镇痛组在剖宫产术后 ,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PCIA)给予芬太尼 ,芬太尼持续剂量 2 0~ 2 5 μg/h ,镇痛时间 48h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浆催乳素 (PRL)浓度。结果镇痛组术后第 1天PRL增高 ,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5 ) ,镇痛组初乳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 <0 .0 5 ) ,两组产后流血、宫缩、肠蠕动恢复时间 ,婴儿体重增减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镇痛组术后出现呕吐的产妇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芬太尼PCIA ,能使初乳时间及PRL分泌提前 ,不影响宫缩 ,对婴儿亦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双冲击疗法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甲基强的松龙 (MP)及环磷酰胺 (CTX)双冲击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 (L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 6 9例活动性狼疮性肾炎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治疗 ,分别为双冲击治疗组 (n =39)和标准激素加CTX治疗组 (n =30 ) ,并观察比较病人血清抗双链 DNA、补体C3、血肌苷、和 2 4h尿蛋白定量等实验室指标变化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双冲击组总有效率 (81 % )优于标准激素加CTX治疗组 (5 1 %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前者的实验室指标较后者明显改善 ,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双冲击疗法是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 5 3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n =2 10例 )予红霉素治疗 ,治疗组 (n =32 0例 )予阿奇霉素治疗 ,观察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治疗组 32 0例 ,有效 2 97例 ,有效率 92 .8%,对照组 2 10例 ,有效 16 9例 ,有效率 80 .5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 (6 .30± 1.71)d ,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 (7.85± 2 .5 8)d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治疗组胃肠道不良反应 2 2例 ,发生率 6 .9%,对照组胃肠道不良反应 4 1例 ,发生率 19.5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且缩短住院天数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移植肾肾功能延迟恢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 (FK5 0 6 )在移植肾肾功能延迟恢复 (DGF)受者中的应用价值与合理用药方案。方法对 6 2例DGF受者术后早期的免疫抑制方案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 ,首先以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ALG)诱导免疫抑制 10d ,继而在ALG治疗结束前 3~ 4d分别应用环孢菌素A(CsA ,n =2 8)或FK5 0 6 (n =34 )为基础的维持方案 (CsA/FK5 0 6 +MMF +pred) ,评估两组移植肾肾功能恢复状况、急性排斥反应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FK5 0 6组 34例术后 5 0d内肾功能均恢复正常 ,根据个体化原则调整FK5 0 6用药剂量和血药浓度 ,术后 8周内血药浓度维持于 6~ 9μg/L ;CsA组术后 8周内有 2 5例肾功能基本恢复 ,维持CsA血药浓度谷值 2 0 0~ 30 0 μg/L ,峰值浓度 10 0 0~ 130 0 μg/L ;两组均未观察有急性排斥反应发生。CsA组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 )显著增加 (P <0 .0 5 )。结论在肾移植术后DGF受者中 ,经ALG诱导治疗后 ,早期序贯应用以FK5 0 6 (6 .0~ 9.0 μg/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 (a) [Lipoproteinl(a) ]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 42例 2型糖尿病病人及 34例健康人的Lpa水平。根据其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多少将糖尿病患者分成三组 :非糖尿病肾病组 (A1组 ) 16例 (UAER <2 0μg/min) ;微量白蛋白尿组 (A2 组 ) 15例 ( 2 0 μg/min≤UAER <2 0 0 μg/min) ;大量白蛋白尿组 (A3 组 ) 11例 (UAER≥ 2 0 0 μg/min)。B组 :健康正常人 34例。结果2型糖尿病组Lp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2 组Lpa水平 ( 176 .2 5± 40 .13)高于A1组( 10 7.6 1± 36 .30 ) ,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A3组Lpa水平 ( 30 8.2 1± 5 9.6 5 )进一步提高。Lpa与URER呈正相关 (r =0 .40 2 ,P <0 .0 5 )。结论随着 2型糖尿患者UAER的增高 ,Lpa有增高趋势。提示测定血清Lpa的水平可能间接反映 2型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影响。方法将 96只SD新生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丹参治疗组、丹参预防组 ,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 (RIMA)检测血清NSE浓度。结果在HIE后 6h之内三组血清NSE浓度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HIE后 2 4、4 8h ,丹参治疗组和预防组血清NSE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t值分别为 8.2 3,1 4 .4 6和 1 1 .2 3,2 1 .37,均P <0 .0 1 )。结论丹参可预防和减轻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娉  覃林芳  杨励勤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092-2094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安定、杜冷丁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产程中宫颈水肿或质韧初产妇280例,潜伏期组( n =90)予静脉推注间苯三酚80 mg( n =30)或安定10 mg( n =30),或予肌注杜冷丁100 mg( n =30);加速期组( n =60)予静推间苯三酚80 mg( n =30)或安定10 mg( n =30);活跃期(中晚期组)( n =45)予静推间苯三酚80 mg( n =45),产程各阶段均以同期拒绝宫颈处理设为对照( n =30,30,25),比较各组间疼痛、产程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潜伏期使用安定及杜冷丁病例中度疼痛以下所占比例较高( P 〈0.05).三种药物分别应用后2 h宫口开大均较明显,第一产程缩短( P 〈0.05),剖宫产、宫颈裂伤率等下降( P 〈0.05).加速期使用间苯三酚或安定,活跃期(中晚期)使用间苯三酚亦有同样效果.[结论]三种药物在缩短产程、降低并发症等方面均具有明显效果,后两者因改善精神状态等优点,在潜伏期、活跃期早期更具优势,而间苯三酚因其安全性在活跃期更具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二线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0例胃腺癌患者在一线方案治疗后效果不佳且病情进展时给予二线方案治疗,根据患者用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A组给予表柔比星+奥沙利铂+卡培他滨(mEXO)治疗,B组给予伊立替康+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OLFIR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以及化疗后产生的毒副作用情况.[结果]A组治疗后疾病控制率达42.5%(17/40),B组疾病控制率达47.5%(19/40),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B组患者血液毒性反应、腹泻与外周神经毒性反应Ⅰ~Ⅱ度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经一线化疗效果不佳后,若患者还能承受二线化疗,可采用表柔比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化疗,且效果确切,且毒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治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芬太尼、羟考酮分别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宫腔镜诊疗术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予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采用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①与麻醉前(T0)比较,两组注药完毕(T1)、扩宫(T2)、手术开始5 min(T3)、退扩阴器(T4)时的 HR、MAP、SpO2均降低,且苏醒后(T5)两组MAP均低于T0点(P<0.05),T2、T3、T4点观察组SpO2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羟考酮、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均有较好的镇静效果,但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对患者呼吸抑制作用轻,丙泊酚用量少,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美托洛尔、西地兰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美托洛尔、西地兰治疗房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差异性.[方法]81例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按治疗用药分为美托洛尔组(41例)与西地兰组(40例),分别用两种药物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美托洛尔组与西地兰组相比,起效更快[(9.0±4.3) min vs (36.5±12.6) min],心室率下降幅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麦纤维素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 ,F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5例门诊FC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早晚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麦纤维素颗粒早晚口服,均以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及显效患儿随访3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2.86% v s 69.77%)(χ2=7.43, P <0.01),但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100% v s 97.67%)(χ2=0.97,P>0.05);观察组显效患儿随访3个月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6% vs 16.67%)(χ2=4.24,P<0.05)。【结论】小麦纤维素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FC临床疗效确切,在显著改善患儿便秘症状的同时降低了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卡维地洛与卡托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尿微量蛋白和 β2 微球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试验 ,10 5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为期 18周治疗 ,每日服卡维地洛 2 0mg(5 3例 ) ,或卡托普利 3 7.5mg (5 2例 ) ,6周后血压≥ 14 0 / 90mmHg则剂量加倍。测量治疗前后血压、2 4h尿微量白蛋白及 β2 微球蛋白的排泄 ,并比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两组均能明显降压、降尿微量白蛋白及 β2 微球蛋白的排泄 (P <0 .0 5 ) ;两药相比 ,卡维地洛作用明显更强 (P <0 .0 5 )。同时 ,两组中血脂及空腹血糖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卡维地洛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是一种有效、安全、同时减少尿白蛋白和 β2 微球蛋白排泄 ,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的较理想降压药 ,同时它还不影响血脂及血糖代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V AD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收集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6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23例,观察组采用沙利度胺联合V AD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73.4%(17/23),显著高于对照组52.2%(1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M蛋白和卡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两组患者便秘、皮疹、血糖升高、骨髓抑制等方面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 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满意,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徽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4):509-512
[目的]探讨术前阿霉素联合顺铂介入化疗对肺癌患者肿瘤病灶组织puma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本院8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肺癌根治术,观察组在术前行阿霉素联合顺铂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肿瘤组织puma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比较两组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病理证实观察组患者肿瘤直径显著短于对照组,肿瘤分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分化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病理结果显示观察组puma蛋白阳性率和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survivin蛋白阳性率和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年平均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两组3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癌术前应用阿霉素联合顺铂介入治疗有助于降低临床分期,延长术后生存时间,这可能与其调节puma和survivin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培菲康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35例 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1组给予培菲康联合柳氮磺吡啶,对照2组单纯给予美沙拉嗪;用药8周后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血清核因子-κB (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优于对照1组的79.55%和对照2组的73.33%(P< 0.05);三组患者的NF-κB、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 0.05或P< 0.01),且观察组TNF-α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 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 UC 安全有效,其作用可能与调节 NF-κB、TNF-α的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异丙酚与七氟醚分别复合舒芬太尼对脑组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58例,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 A 组(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和 B 组(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每组29例。 A 组静脉注射异丙酚+舒芬太尼+顺苯磺阿曲库铵,B 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顺苯磺阿曲库铵,术中同时使用七氟醚维持麻醉,监测手术插管后5 min(T1)、切开硬膜(T2)、取瘤后30 min(T3)、手术结束(T4)和拔管时(T5)5个时间段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以及脑动静脉血氧分压(Da‐jvO2)以及麻醉情况。【结果】A 组各时间段 HR 、MAP 及 SpO2变化均较平稳,与 B 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A 组 T2、T3、T4时段的 SjvO2水平明显高于 T1时段( P <0.05),T2、T3、T4时段的 Da‐jvO2水平明显低于 T1时段( P <0.05);与 B 组比较,A 组在 T2、T3、T4时段的 SjvO2水平和Da‐jvO2水平改善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两组的麻醉时间相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 A 组清醒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 B 组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应用于颅脑肿瘤患者手术具有血流动力学平稳,能够平衡脑氧供需,降低脑氧代谢率以及安全性高等特点,且麻醉后清醒时间较短,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