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雅杰 《基层医学论坛》2016,(13):1830-1831
目的 探讨综合教学模式在中医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我校2012级学生60名为对照组,采用一般的讲解教学模式进行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抽取2013级学生64名为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教学模式进行中医护理课程教学,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学生的中医护理课程考核的评分明显要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教学模式在中医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护理课程的理论实践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基础是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中医康复保健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其他中医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运用案例导入—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最终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诊断疾病、辨别症候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课程,是中医专业基础理论与临床各学科之间的桥梁课程.因此,学生中医诊断学学习得好坏,不仅关系到其能否顺利通过本课程的考试,而且关系到其后期临床各学科的学习.笔者认为在中医诊断学的学习过程中,应注重4个方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医古文课一般在中医院校的一年级开设,是中医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阅读古医籍的能力,并为后续开设的中医经典课程奠定一定的古代文献、古代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学好中医学各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是中医学的基石.但目前<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却面临许多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有必要进行教学思想的改变,具体内容包括:①以"整体观念"思想,主导教学全过程;②临床医案与基础理论相结合;③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医理论相结合;④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来学习中医基础知识.通过教学思想的改变,能够推动整个<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郑民  王亭  于莉 《卫生职业教育》2014,(23):129-131
中医文化系列课程与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医学理论学习及人文素质养成关系密切。本文系统探析了中医文化课程对于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的作用,分析了当前中医文化课程群构建现状,提出建设中医文化课程群模式与路径的基本思路,探讨中医文化课程群基本模块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及<内经>均为中医基础的相关课程.这三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多有交叉、重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探讨重新优化整合这三门课程,使三门课程的联系及分工更为合理.并对三门课课程优化整合的必要性及优化整合三门课程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中医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构建混合式教学框架并探索其应用效果.方法:构建高度契合中医类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的混合教学框架.选取河北中医学院9个专业225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课程结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学生对统计学基本方法的理解及课程的学习热情均有提高.结论:混合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中医院校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患者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在历史舞台上再放光芒.从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现状着手,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生命教育融入中医护理学专业教育的路径,坚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中医护理学课程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医筋伤学是中医骨伤科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是在学生掌握基础理论课程后开设的临床课程.由于该课程中涉及的软组织解剖及其临界关系复杂,学生仅有的大体解剖知识难以满足需要;且涉及疾病繁杂,逻辑性欠强,往往学生掌握时有繁杂之感;同时病机及治疗在许多疾病中存在重复,讲述时学生感觉到厌烦.经过8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我们逐渐总结了经纬教学法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此教学方法介绍如下,望同道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结合建设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文化自信,设置中医健身学课程的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双重目标,充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理解中医传统功法和文化自信的相互交融性.采用理论讲解、现场演示、问题导向等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中医健身学课程思政教育,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建立文化自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模拟诊疗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专业的骨干课程,上承中医基础理论,下接临床各科,属桥梁课程。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显而易见,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学生能否掌握中医诊断学中的实践技能,是能否学好并掌握本学科的关键和难点。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医诊断学作为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兼具自然科学内涵与社会人文知识,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在中医诊断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各个环节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坚守专业信仰,强化专业技能,建立文化自信,立德树人,守正创新,德才兼修,促进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冯雪  梁宁  王梅  杨雪梅  曹卉娟 《重庆医学》2018,(22):2951-2955
目的 观察中医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辽宁、福建3所中医药大学,继而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3所大学中各抽取3个未进行中医专业课程学习的大一班级、3个已修完中医学相关课程的大五班级,共计900名学生.对其进行中医症候亚健康状态问卷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811份.在女性状况评分方面,已修完中医相关课程的大五年级学生的分数明显优于未接受过中医专业知识学习的大一年级学生的分数(P<0.05);在社会环境情况精力情况方面,大五年级学生的评分高于大一年级学生(P<0.05);在躯体、情志、生活、禀赋和亚健康总体状况方面,两组学生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习中医专业知识可能对大学生的女性状况或以女性状况为主的亚健康状态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而中医药大学内初学中医的学生多缺少对此问题的认识,以至于影响了他们学习中医的兴趣和信心。《中医基础理论》为学生学习中医学的第一门课程,在此课程中引导学生认识中医学思维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在此课程的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形成中医思维,从而确立他们对中医学的兴趣与信心。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中医专业学生开设护理学基础操作课的必要性、可行性,文章简述了中医学专业开设此课程的意义,总结了开设护理学教学的实施方法及其效果.结果表明:该课程普遍受到中医专业学生的欢迎和好评,100%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考查成绩无不及格现象,75%以上学生学习成绩优良.这说明开设护理学操作课很有必要、很可行.并提出了有利于中医学理论与现代护理知识相结合的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及其思路与方法,以提高《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优选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指导学生学习经典著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实践和不断研究,逐步整理成一套完整的传统文化与中医基础理论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结果]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构建中医思维模式,更容易正确理解《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阴阳五行、脏腑概念等篇章内容,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并且《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成熟。[结论]通过多种途径和教学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可帮助学生构建中医思维模式,提高《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中医药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院的办学方向是以“中医为主”这已毫无异议.但是,怎样才算以“中医为主”,长期以来却有争论.反映在办学过程中,基本上是两种意见:一种是强调以继承中医为主,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本领.为此,在教学上,中医各门课程的份量要重、要多,至于西医课程,只要一般了解就可以了,并且  相似文献   

19.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将之视为“培养什么人”的主渠道、主阵地.医学院校作为培养未来医疗人才的摇篮,形势与政策教育对于提高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现状及创新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医学是一门专业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中医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中医课程,还要学习西医课程,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性较强,中医院校学生的学习负担沉重.同时,由于医学类专业的就业指向比较明确,学生通常会偏重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忽视非专业课程的隐形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1980年伊始,我国中医院校相继建立针灸系,以培养专门的针灸人才.在此思想指导下,将原来的《针灸学》一门课程分化成《经络学》、《腧穴学》、《针法灸法学》、《实验针灸学》、《针灸治疗学》等多门课程,加大了课时量,但却挤掉了必要的中医基本知识(如四部经典)和诸多临床课程(如《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五官科》)的教学.因此培养的学生虽然在针灸学知识方面有所加强,但却不能掌握一名中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防治疾病的基本技能.因此,这些年来,针灸系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防治疾病手段单调.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针灸专业临床课教学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