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冰硝散外敷辅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方法选入2017年8月—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n=40,冰硝散外敷辅助治疗)与对照组(n=40,尿激酶溶栓),分析治疗效果、大腿与小腿的周径差。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大腿与小腿的周径差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大腿周径差为(1.55±0.03)cm,对照组为(2.33±0.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39 1,P=0.0000)。实验组小腿周径差为(1.22±0.03)cm,对照组为(1.88±0.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25 3,P=0.000 0),数据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冰硝散辅助治疗法,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经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屯治疗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遵循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其中观察组患者32例,对照组患者30例,为观察组患者提供经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大、小腿周径缩小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疾病症状均得到明显的好转,观察组患者大、小腿周径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提供经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能够有效缩小患者大、小腿周径,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药在肺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介入溶栓治疗配合中医药活血祛瘀治疗的疗效和转归,评价中医药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结果:8例患者介入术后3天胸痛、胸闷、气促明显改善,无咳嗽、咯痰,动脉血气分析及脉搏血氧饱和度正常。1月后复查提示所有患者无明显肺栓塞的临床症状表现,6例伴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双侧大腿周径差(4.69±1.81)cm,小腿周径差(3.44±1.86)cm。结论:中医药在肺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可提高近期临床疗效,防止血栓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静脉形成患者,在置管溶栓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6年2月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5例接受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经溶栓导管尿激酶应用进行溶栓治疗,根据深静脉血栓溶解情况,决定溶栓时间及尿激酶应用剂量。结果:35例患者全部经股静脉成功行IVCF植入术,治愈33例,显效2例。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肺栓塞和死亡病例。术后1周患肢膝关节上、下15 cm大腿及小腿周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8.2±3.4)个月,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复发。结论: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显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及疏血通注射液、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侧下肢胫周径、股周径、踝周径变化及全血还原黏度(高切)、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黏度(高切)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患侧下肢肢周径、股周径、踝周径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全血还原黏度(高切)、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黏度(高切)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76.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1998年以来 ,笔者以益气除湿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30例 ,现报告结果如下 :1 一般资料30例中 ,男 1 7例 ,女 1 3例 ;年龄 40岁以下 3例 ,41~ 49岁 1 8例 ,5 0~ 5 9岁 7例 ,60岁以上 2例。诊断标准 :( 1 )曾有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或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病史 ;有或没有经过系统的溶栓治疗 ,病程在 3个月以上。( 2 )临床表现以单侧下肢肿胀、沉重为主。患肢周径 (测量踝上 5 cm,髌下 1 0 cm及髌上 1 5 cm)明显大于对侧。( 3)凝血检测中发现患者的凝血——抗凝血机制有不同程度的异常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4 )下肢多普勒彩…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4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溶栓、抗凝、祛聚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活血化瘀利湿汤。结果:治疗姐临床总有效率100.0%(95%CI=84.6%~100.0%),对照组为95.5%(95%CI=83.9%~100.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症状、降低溶栓副作用、防止静脉血栓再次形成等方面明显优于时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下肢静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独特的优势,可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降低溶栓药物的副作用,防止新的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妊娠期与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疗。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以该院于2015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36例产褥期与妊娠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为研究对象,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结果全部36例患者中,3例患者终止妊娠,33例患者治疗后患肢疼痛肿胀消失,现广泛侧支循环,肢体周径差不足1 cm。结论妊娠期与产褥期属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发期,大部分患者经抗凝、溶栓等治疗措施能够痊愈,早期诊疗对患者预后效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迁延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方法 对72例迁延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尿激酶、三七皂苷及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同时辨证服用四妙勇安汤加味或活血通脉饮加味,外用活血消肿散和循序压力治疗仪治疗,35d为1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率达43.06%,总有效率为97.22%;彩色超声多普勒动态观察,股静脉再通率达90.5%,用静脉再通率达100%,小腿静脉丛再通率达61.5%;血液粘度降低。结论 以溶栓、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迁延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满意。可促使静脉复通,血液粘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采取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植入与手术取栓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文实验目标是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依据双盲法对样本实施分组,参照组(n=25例)实行手术取栓单独治疗,实验组(n=25例)实行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植入与手术取栓联合治疗,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对比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参照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对比治疗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植入与手术取栓联合治疗应用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展现更具优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肌膏结合腔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90例因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引起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SEPS+生肌膏)、对照组A(单纯生肌膏)和对照组B(单纯SEPS)三组,观察各组溃疡愈合时间、复发率、治疗前后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结果:治疗组疗程12~32d,平均为22d;对照组A疗程21~54d,平均37.5d;对照组B疗程16~41d,平均28.5d。治疗组0.5年、1年复发0例,1.5年、2年复发3例,总复发率为10.0%;对照组A0.5年、1年复发11例,1.5年、2年复发11例,总复发率为73.30%;对照组B0.5年、1年复发1例,1.5年、2年复发3例,总复发率为13.3%。治疗组和对照组B手术前后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明显改善;对照组A治疗前后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生肌膏结合腔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较好地改善血液循环,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复发率降低明显,疗效显著提高,作用机制明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奥司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下肢患有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分成两组,在对照组治疗中采用常规治疗法,采取一般的抗凝和溶栓治疗法,同时配合静脉注射复方丹参,治疗组在对照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适量的地奥司明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测定患者在治疗前后小腿周径的变化范围。结果:在治疗结束后的第2、4、12天中,治疗组患者小腿周径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0±6.5)mm、(25.4±8.3)mm、(40.2±12.0)mm,对照组的变化范围为(4.1±5.4)mm、(19.5±8.5)mm、(29.0±10.0)mm。两组患者的小腿周径变化范围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地奥司明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缓解病情,同时能够显著促进病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刘东敏  赵明君 《河南中医》2011,31(6):646-64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溶栓、抗凝、祛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3周为1疗程,1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对照组32例患者中,治愈16倒,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38%;治疗组34倒患者中,治愈26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06%。两纽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防己茯芩汤加味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予防己茯苓汤加味治疗,对照组56例予迈之灵片口服治疗。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肢体周径、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下肢周径差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下肢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消肿效果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1)。结论防己茯芩汤加味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河北中医》2012,34(3)
目的 观察防己茯芩汤加味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予防己茯苓汤加味治疗,对照组56例子迈之灵片口服治疗.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肢体周径、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下肢周径差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下肢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消肿效果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1).结论 防己茯芩汤加味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5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护理要点和措施;方法:对51例下肢DVT的病人进行溶栓、抗凝、祛聚治疗及护理;结果:51例下肢DVT的病人平均住院8-14d,肢体肿胀明显消退.疼痛及压痛明显缓解,无1例出现股青肿及股白肿.患肢大腿周径平均缩小5.3cm.小腿周径平均缩小3.1cm;结论:加强对下肢DVT的病人溶栓治疗的护理,可提高溶栓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采用气压治疗方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于该院治疗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6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脑出血护理模式,实验组给予患者气压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大腿及小腿周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 d 2组患者大腿及小腿周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3、7 d后实验组大腿周径及小腿周径均短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下肢肿胀(13.89%)及下肢深静脉血栓(2.78%)发生比例明显低于参照组(44.44%、22.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治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下肢肿胀程度,从而避免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应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倪银海 《新中医》2014,46(4):95-9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的下肢周径差。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5.0%,治疗组为92.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髌骨上15 cm的周径差、髌骨下15 cm的周径差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早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明  刘树华 《新中医》2002,34(4):41-4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方法:将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2组,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以溶栓汤辨证加减,脉络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对症治疗,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90%,对照组总有效率65.2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1年随访,治疗组复发6例(占15.4%),对照组复发7例(占30.44%),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总有效率提高,复发率也降低,是临床治疗本病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临床治疗急性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截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主体。以随机的方式平均成为两组,即研究组与比较组(各35例)。其中,比较组患者施予常规性静脉药物溶栓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又施予经导管接触溶栓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二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患肢的周径差与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患肢的膝盖上、下15 cm周径差皆小于比较组;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比较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急性脑出血全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过程中,经导管接触溶栓的治疗方式可以取得显著效果,有效地抑制了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