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未手术成年腭裂患者颅面形态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X线头影测量方法对至成年尚未接受手术修复的腭裂患者(年龄为16-30岁)颅面形态进行测量分析,将测量值与湖北地区正常人群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未手术成年腭裂患者面突度显著减小,上颌骨水平向发育不足,垂直向发育未受影响,下颌骨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2.
错构瘤是机体某器官内正常的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组合排列,因而导致类瘤样畸形,肺错构瘤是支气管胚芽向正常发育过程的失败,占肺良性肿瘤的75%,成年多见.本病特点是术前误诊率较高,极易与周边肺癌、肺结核球相混淆,绝大部分病例需要术后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斜视性弱视大鼠在视觉发育可塑关键期早中末期以及成年后视觉发育情况及可塑性的存留程度。方法13日龄SD大鼠共4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正常组(N)20只,斜视性弱视组 (MS)20只; MS组所有大鼠行单侧眼外直肌切除术,建立斜视性弱视大鼠模型。每一组分别在视觉发育关键期早期(P25),中期(P35),末期(P45)以及成年后(P120)取材。取材前做F-VEP检测,黑箱饲养24小时,曝光半小时处理后经左心室主动脉灌注固定取材,切取各组大鼠脑组织视皮质17区,应用c-fos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比较单眼斜视弱视大鼠与正常大鼠视皮质光刺激诱导c-fos蛋白表达的阳性神经元的差异。结果 各年龄组斜视组大鼠斜视眼N1P1、P1N2振幅与未剥夺眼相比大幅下降(P<0.05);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早期和中期单眼斜视弱视大鼠与正常大鼠视皮质内光刺激诱导c-fos蛋白表达的阳性神经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末和成年后单眼斜视弱视大鼠较正常大鼠视皮质光刺激诱导c-fos蛋白表达的阳性神经元多(P<0.05)。结论 c-fos蛋白在成年弱视大鼠视皮质内神经元的表达增加,提示已过视觉发育敏感期成年弱视大鼠的视皮质神经元仍存留一定程度的视觉可塑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斜视性弱视大鼠在视觉发育可塑关键期早中末期以及成年后视觉发育情况及可塑性的存留程度。方法13日龄SD大鼠共40只,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N)20只,斜视性弱视组(MS)20只;MS组所有大鼠行单侧眼外直肌切除术,建立斜视性弱视大鼠模型。每组分别在视觉发育关键期早期(P25),中期(P35),末期(P45)以及成年后(P120)取材。取材前做F—VEP检测,黑箱饲养24h,曝光0.5h处理后经左心室主动脉灌注固定取材,切取各组大鼠脑组织视皮质17区,应用c—fos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比较单眼斜视弱视大鼠与正常大鼠视皮质光刺激诱导c—fos蛋白表达的阳性神经元的差异。结果各年龄组斜视组大鼠斜视眼N1P1、P1N2振幅与未剥夺眼相比大幅下降(P〈0.05);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早期和中期单眼斜视弱视大鼠与正常大鼠视皮质内光刺激诱导c—fos蛋白表达的阳性神经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末和成年后单眼斜视弱视大鼠较正常大鼠视皮质光刺激诱导c—fos蛋白表达的阳性神经元多(P〈0.05)。结论c—los蛋白在成年弱视大鼠视皮质内神经元的表达增加,提示已过视觉发育敏感期成年弱视大鼠的视皮质神经元仍存留一定程度的视觉可塑性。  相似文献   

5.
<正>1临床资料患儿,男,3岁,2020年4月3日因右下肢畸形无法行走入院。入院查体:患儿智力基本正常,听力基本正常,语言表达清楚。头颅大小发育正常,双眼巩膜呈浅蓝色,牙齿发育正常,脊柱发育呈轻度脊柱侧弯。右股骨向外成角畸形明显,无压痛,未扪及明显骨擦感,右下肢无纵向叩击痛。双下肢全长X线片示:右侧股骨干向外成角,成角处大量骨痂。诊断为:成骨不全症(Sillence分型:Ⅲ型);右股骨干骨折伴畸形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出生后大鼠视网膜感光细胞超微结构在视觉发育关键期(7~30 d)中的变化特点.方法10只正常健康Wistar大鼠,8只为新生大鼠,2只为成年大鼠.新生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只,正常饲养,分别于出生后0、15、20、25 d摘取眼球进行视网膜电镜观察.2只成年大鼠亦进行视网膜电镜观察.结果出生后0 d大鼠,视网膜感光细胞超微结构幼稚且细胞层次不清,关键期内感光细胞的细胞器逐步丰富发育成熟,层次渐显清晰.结论大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在视觉发育关键期内逐渐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7.
正为根尖基本发育完成但未到18周岁的年轻恒牙进行牙髓切断术,直接盖髓术,保留患牙的部分正常牙髓组织,以不至于未到成年即因患牙失去活力而缺失或过早行全冠修复。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2008年6月~2012年6月40例4颗六龄牙去除深龋后露髓患者,年龄11~15岁,均为龋坏时间过长,近期出现食物嵌塞疼及冷热刺激敏感前来就诊,拍X线片示根尖发育完成,根尖无阴影,CT示根尖发育形成,周围骨质未见明显异常。方法:①牙髓切断术是指切除炎症的牙髓组织,以盖髓剂  相似文献   

8.
成人腭裂患者X线头影测量学的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学的比较性研究,探讨腭裂手术对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与医学统计分析法比较正常(牙合)成人、单侧完全腭裂修复组以及未修复组成人患者颌骨形态学的异同点。结果:与正常(牙合)成人相比,手术与非手术组成人腭裂患者的上颌骨在前后向及垂直向均存在发育不足;手术组腭裂患者的ANB角、上颌深度角、下颌平面角、以及前颅底-下颌体长度比与非手术组患者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无论接受或未接受腭裂修复术的成人患者均存在上颌骨发育不足,腭裂修复术可加重上颌牙槽突前后向的发育不足,下颌牙槽突的代偿性后缩可导致腭裂患者的假性颏前突。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14岁3月,主因"因双侧乳腺一直未发育,月经未来潮"就诊,门诊初步查体:血压165/96mmHg,身高152 cm.体格发育较健壮,智力发育正常,双乳未发育,乳晕色素稍偏黑,PH1期,女性外生殖器、皮肤粘膜无特别加深,无齿龈色素沉着.四肢无畸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  相似文献   

10.
高位阑尾1例     
解剖尸体为成年女性,身高158cm左右,身体发育正常,腹部未有手术疤痕。在解剖过程中,发现其阑尾部位异常,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应用X线头影测量方法对4~7岁时曾接受腭裂修复术的腭裂患者(现年龄为18~25岁)的颅颌面形态进行测量分析,将结果与湖北籍正常人群测量资料比较,结果表明腭裂修复术后患者颅底发育未受影响,面突角显著减少,上颌骨长度显著缩短,下颌角增大,下颌平面陡度增大,腭裂患者在4~7岁时接受手术治疗,至成年时存在不同程度的颅颌面发育畸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厚度的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5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54名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摄取治疗前头颅侧位片,利用单样本t检验方法与北京大学正常牙合样本库的相应数值进行比较,获取其牙槽厚度的特征,对样本病例的矢状向及垂直向骨性测量值与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厚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根据颌骨矢状向和垂直向关系将患者分成4 组,(1)A 组:ANB 角<-4°,SN-MP角≤ 37.7°,11例;(2)B 组:ANB 角≥-4°,SN MP角≤ 37.7°,16例;(3)C 组:ANB 角<-4°,SN MP角>37.7°,14例;(4)D 组:ANB 角≥-4°,SN- MP角> 37.7°,13例。通过头影测量的方法,对4组前牙牙槽骨厚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SNK方法。结果:骨性安氏Ⅲ类患者上、下前牙区牙槽厚度均较正常牙合小(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垂直向骨型均与上、下前牙牙槽骨厚度有一定相关性(P<0.05),而矢状向骨型与下前牙牙槽骨厚度有一定相关性(P<0.05)。按不同骨型分组的4组病例在前牙牙槽骨厚度特征方面,下前牙舌侧及总牙槽骨厚度均显示C、D组患者小于B组(LP,LW,P<0.05);对于上前牙牙槽骨总厚度,C组较B组明显小[UW (upper alveolar bone thickness)分别为7.86、9.05 mm]。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上、下前牙区牙槽厚度均较正常牙合小;不同骨面型上、下前牙牙槽骨厚度的特征有所不同,在对其进行前牙去代偿时尚需谨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婴儿期早期修复唇裂,同期矫正鼻畸形的效果。方法:采用Millard术式,同时经唇裂手术切口入路恢复大翼软骨、鼻肌的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剪断口轮匝肌和鼻前棘的异位附着点纠正鼻小柱的偏斜,将患侧鼻翼软骨提到与健侧同一高度,并行贯穿褥式缝合固定。结果:共治疗26例患儿,随访6~2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在唇裂修复同期进行鼻畸形的矫正,可获得即刻的手术效果和较为满意的远期疗效,该方法能消除严重的唇裂鼻畸形,并可能降低再次手术及手术难度。对于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而言,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菊兰  梁传余  蔡华城  余顺先 《四川医学》2005,26(11):1212-1214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唇腭裂患者的听力检查以及相关治疗,探讨其与中耳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及治疗决策。方法对213例426耳先天性唇腭裂住院患者以及对照组80例160耳进行纯音测听以及声导纳测试,对于中耳功能障碍者在进行腭裂修复术时行鼓膜穿刺,有液体者随机进行鼓膜置管。所有患者随访1年,进行中耳功能测试。结果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碍发病率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完全腭裂与不完全腭裂的中耳功能障碍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伴发唇裂的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与单纯腭裂患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妓膜置管组患者中耳功能障碍的复发率远低于未置管组;未置管者腭裂修复术后自身对比中耳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腭裂的发生与中耳功能障碍相关,与腭裂的分型无关,与唇裂的伴发无关;术中行鼓膜置管是伴发分泌性中耳炎的腭裂患者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腭裂手术本身能改善中耳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使用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单纯性二尖瓣前叶裂,评估其诊断单纯性二尖瓣前叶裂的临床价值。 方法 2015年3月—2020年5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或住院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单纯性二尖瓣前叶裂患者108例,选取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二尖瓣水平左室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两腔心切面及心尖三腔心切面等,二维超声心动图重点观察二尖瓣形态、回声、瓣裂位置、长度及宽度,彩色多普勒观察反流束的起源及反流程度;常规测量左房、左室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根据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ASE)推荐,使用Carpentier等提出的二尖瓣命名法对二尖瓣前叶裂进行分区定位。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前叶回声中断,呈“裂隙”状,彩色多普勒显示反流束起源于裂口处,是二尖瓣前叶裂的特征性表现;108例单纯性二尖瓣前叶裂,其中A3区87例,A2区6例,A1区9例,两区以上共同瓣裂6例;合并二尖瓣重度反流12例,中-重度反流9例,中度反流12例,轻-中度反流60例,轻度反流15例;合并二尖瓣脱垂27例。以往曾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的75例患者中,仅有极少数被怀疑为二尖瓣前叶裂。24例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22例行瓣膜修补术或成形术,2例因术中监测仍存在较重的反流改为瓣膜置换术。2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7例为完全性瓣裂,7例为部分性瓣裂。所有接受手术治疗的24例患者超声均作出了准确的诊断。 结论 单纯性二尖瓣前叶裂发生率较高,经胸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诊断单纯性二尖瓣前叶裂及其并发症,对选择治疗方案或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双侧唇裂修复远比单侧困难得多,为解决前唇组织的不足,对15例双侧唇裂患儿在裂隙较丰满一侧设计带唇动脉蒂的“L”肌皮粘膜瓣或单纯肌粘膜瓣转位,根据前唇的大小加长或以原长修复,均获得较好的效果。术后随访没有发现前唇过长、过紧现象。本文详细介绍了“L”复合组织瓣转位修复的手术方法,并论述了该术式的优点及操作注意本项。认为此法为修补双侧唇裂较为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掌握健康儿童和腭裂术前患者汉语普通话语音中不送气辅音的声学特征。 方法:应用VS-9700语音工作站(1.0版)分别对22名正常儿童和19名腭裂患者的汉语普通话中的擦音([f]、[s]、[s]、[c]、[x])和不送气塞擦音([ts]、[ts]、[tc])进行声学分析,观察不送气辅音的语图模式特征,分析各自的特点。 结果:腭裂患者的不送气塞擦音语图模式上无塞音特征,只有擦音特征,其强频区位置下移。腭裂患者和正常儿童的擦音语图模式区别不明显,仅表现为强频区位置的下移。 结论:腭裂患者的不送气塞擦音语图模式上只有擦音特征,擦音语图模式除能量下降外,和正常儿童比较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婴儿早期行唇腭裂手术对完全性唇腭裂患儿上颌骨发育的近期影响。方法:18例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在婴儿期接受唇腭裂手术作为唇腭裂修复组,随访时平均年龄(10.15±0.76)岁;10例未行唇腭裂手术的单纯唇裂患儿为单纯唇腭裂组,随访时平均年龄(10.25±0.75)岁;另20例正常的10岁龄学童作为正常对照组。三组分别取头颅侧位片与上牙颌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两组唇腭裂患儿之间的上颌骨发育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生长抑制(P〈0.05)。结论:早期对完全性唇腭裂患儿行唇裂修复术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不大,还可以使患者获得正常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9.
邓诚  归来  李颖  刘平 《重庆医学》2008,37(2):154-154,156
目的 探讨腭裂上颌前份塌陷的有效矫治方法.方法 5例腭裂术后患者,前颌发育不足,4例植入下颌骨外板,1例植入颅骨外板.术后最长追踪2年.结果 5例患者术后面容改善,面中份塌陷得到不同程度矫正.结论 密质骨植入是腭裂上颌前份塌陷的有效矫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测量唇腭裂患者手术辅助快速上颌扩弓前后头颅侧位片及模型的相关数据,观察扩弓治疗对患者牙颌系统的影响。 方法 选择11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手术辅助快速上颌扩弓,扩弓前后拍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由软件生成侧位片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制取石膏模型并测量其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头影测量及模型分析显示扩弓后上切牙轴倾度减小,上下第一磨牙垂直向压低,牙弓宽度和牙槽骨宽度增加,与扩弓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下颌平面角及腭平面角扩弓前后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扩弓前后牙颌系统改变主要在横向上,矢状向和垂直向上改变较小。生长发育期的唇腭裂患者进行手术辅助扩弓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