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 观察人牙本质磷蛋白(dentin phosphoprotein,DPP)对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诱导作用,进一步研究DPP的功能。方法 用人DPP粉作盖髓剂,对小型猪健康恒牙进行盖髓实验,对照组采用氢氧化钙和空白对照(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盖髓),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牙本质桥的形成。结果 DPP盖髓术后2周,穿髓孔下固有牙髓细胞分化为类造牙本质细胞,分布在已形成的修复性牙本质团块周围;术后1个月有完整的  相似文献   

2.
早期牙髓损伤修复中牙本质涎磷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衬步探讨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在早期早贿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牙髓损伤模型,分别对损伤后6h,12h,1d,2d,3d,7d及正常大鼠牙髓标本进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实验组标本中DSPP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牙髓中仅在成牙本质细胞层有DSPP的阳性着色;牙髓损伤后6h,12h,DSPP在成牙本质细胞层的染色明显减弱;损伤后1-3d,梁色较正常牙增强。此时,牙尖及富细胞区的牙髓细胞也有了性着色;损伤后7d,染色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结论:DSPP在牙髓损伤的早期阶段表达下调;随后在成牙本质细胞及富细胞区牙髓细胞中表达增强;7d时表达趋于正常。提示:它可能在牙髓损伤早期的自身修复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与胶原蛋白海绵(col1agen sponge,CS)复合物对小型猪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实验用小型猪牙齿36颗,采用EGF/CS复合物为材料进行直接盖髓术,通过组织病理学方法常规制备牙-颌骨联合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情况,并与氢氧化钙糊剂直接盖髓对照。结果:小型猪牙用EGF/CS直接盖髓术后2周,穿髓孔周边可见修复性牙本质团块形成,团块周围有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围绕;术后4周有完整的修复性牙本质桥形成;术后12周修复性牙本质桥增厚且结构致密,严密封闭穿髓孔,桥体近髓腔面形成明显的管样牙本质,下方为整齐排列的典型成牙本质细胞。用氢氧化钙糊剂直接盖髓,术后2周可见穿髓孔处有炎症坏死区,只有少量钙化团块形成,术后4~12周逐渐形成完整的修复性牙本质桥,但形成速度较慢且牙本质桥厚度较薄。结论:EGF与胶原蛋白复合物显著促进牙髓细胞分化和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是一种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生物活性盖髓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2 (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rgeneticprotein 2 ,rhBMP2 )与纤维蛋白粘结剂 (fibrinsealant,FS)复合物对狗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直接盖髓术 ,常规制备牙 颌骨联合切片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rhBMP2及rhBMP2 /FS复合物诱导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情况。结果 单纯rhBMP2盖髓 ,牙髓出血多 ,炎性反应重 ,牙本质桥形成多但较晚 ;rhBMP2 /FS复合物盖髓 ,牙髓无出血 ,炎性反应轻 ,牙本质桥形成早于rhBMP2组 ,且管样牙本质形成多于rhBMP2组。结论 rhBMP2有较强的牙本质诱导活性 ;FS具有良好的保护牙髓组织创面的能力并对rhBMP2有协同作用 ,FS与rhBMP2复合物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生物活性盖髓剂  相似文献   

5.
人牙本质磷蛋白的提取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人牙本质磷蛋白的提取方法并分析其特性。方法,将人牙本质粉用0.6mol/L HCl脱矿后,用DEAE-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纯化DPP,取纯化的DPP,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吸光度值;用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其磷含量;SDS-PAGE测量相对分子质量;并在水解后进行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 用0.6mol/L HCl脱矿,可以有效地提取人DPP。所提取的DPP是磷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与胶原蛋白海绵(collagen sponge,CS)复合物对小型猪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实验用小型猪牙齿36颗,采用EGF/CS复合物为材料进行直接盖髓术,通过组织病理学方法常规制备牙-颌骨联合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情况,并与氢氧化钙糊剂直接盖髓对照.结果:小型猪牙用EGF/CS直接盖髓术后2周,穿髓孔周边可见修复性牙本质团块形成,团块周围有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围绕;术后4周有完整的修复性牙本质桥形成;术后12周修复性牙本质桥增厚且结构致密,严密封闭穿髓孔,桥体近髓腔面形成明显的管样牙本质,下方为整齐排列的典型成牙本质细胞.用氢氧化钙糊剂直接盖髓,术后2周可见穿髓孔处有炎症坏死区,只有少量钙化团块形成,术后4~12周逐渐形成完整的修复性牙本质桥,但形成速度较慢且牙本质桥厚度较薄.结论:EGF与胶原蛋白复合物显著促进牙髓细胞分化和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是一种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生物活性盖髓剂.  相似文献   

7.
牙本质磷蛋白在人牙胚发育中的原位杂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牙本质磷蛋白(DPP)基因在人牙胚组织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牙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帽状期、钟状期牙胚组织DPPmRNA的表达。结果:人牙胚帽状期、钟状早期均未检测到DPPmRNA的表达,在钟状晚期前期牙本质形成时成牙本质细胞、前成釉细胞中呈阳性表达。结论:牙本质磷蛋白基因的转录具有明显的的时空特异性,它可能在牙体硬组织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牙本质磷蛋白(dentin phosphoprotein,DPP)诱导矿化的作用。方法:在体外矿化系统中利用入DPP与EAH-Sepharose 4B凝胶颗粒结合进行诱导矿化实验,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生成物的形貌变化,X线衍射及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生成物的组分和结构。结果:结合有人DPP的凝胶颗粒表面有矿化物形成,该矿化物钙磷比约为1.33,其X线衍射结果与羟基磷灰石更为相似。结论:人DPP与一定的支持物紧密结合后具有诱导矿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牙本质涎磷蛋白及其蛋白剪切产物—牙本质涎蛋白和牙本质磷蛋白是在牙本质发育、矿化中起重要作用的非胶原蛋白.关于牙本质涎磷蛋白的结构、功能、表达以及翻译后修饰等均有大量的研究,使之对牙本质涎磷蛋白的认识不断深入.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牙本质涎磷蛋白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原核表达包含功能区的人DPP片段.方法首先构建带有人DPP基因5'端序列的GST融合蛋白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人牙本质磷蛋白基因5'端序列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进行不溶性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43KDa,进行初步纯化后,经SDS-PAGE证实,在预期位置出现了纯化蛋白条带.结论利用GST融合蛋白表达系统表达了人DPP功能片段.为进一步通过对人DPP功能片段的研究揭示DPP在牙齿发育和牙髓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猪骨磷蛋白对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作用。方法用猪骨磷蛋白作盖髓剂,对小型猪健康牙行盖髓术实验,对照采用氢氧化钙盖髓,盖髓2、4、12周后,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牙本质桥形成情况。结果猪骨磷蛋白盖髓2周有团块状的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团块周围有整齐排列的方形或矮柱状的类成牙本质细胞;4周可见大量修复性牙本质团块,呈桥形分布,修复性牙本质周围有整齐排列的柱状的类成牙本质细胞,穿髓孔未完全封闭;12周有完整的修复性牙本质桥形成,将穿髓孔封闭,牙本质结构致密,部分为管状牙本质,牙本质桥下方可见排列整齐的的成牙本质细胞。氢氧化钙盖髓2周穿髓孔下方可见薄层坏死组织;4周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较猪骨磷蛋白盖髓形成的修复性牙本质薄;12周有完整的修复性牙本质桥形成,牙本质结构致密,部分为管状牙本质,其厚度略低于猪骨磷蛋白盖髓。结论猪骨磷蛋白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用其盖髓,能诱导修复性牙本质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胶原在修复性牙本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Ⅰ型胶原作盖髓剂为小型猪牙盖髓 ,术后 2、4和 13周取实验牙 ,对其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胶原盖髓后 2周 ,有牙本质团块形成 ,电镜下可见在基质中出现多突的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盖髓后4周 ,大部标本可见形成牙本质桥 ,电镜下可见在基质中出现退变的细胞。盖髓后 13周 ,大部标本形成牙本质桥 ,桥表层为骨样牙本质 ,深层为管状牙本质 ,电镜下可见致密的基质 ,内含紊乱的小管。结论 胶原可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 ,是较好的盖髓材料  相似文献   

13.
用甲壳胺直接盖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甲壳胺对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作用。方法 实验组用甲壳胺进行小型猪牙盖髓实验,对照组用氢氧化钙,盖髓后2周、4周、13周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术后2周,在穿髓孔下方可见修复性牙本质团块形成,团块周围有类成牙本质细胞围绕,在牙髓和盖髓材料之间无坏死层,术后4周,修复性牙本质呈桥形,术后13周,有完整,致密的牙本质桥形成。结论 用甲壳胺盖髓,能诱导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并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牙本质基质明胶具有骨诱导活性。本文应用牙本质基质明胶盖髓,术后4周有完整的牙本质桥形成,牙本质桥主要由骨样牙本质构成。牙本质基质明胶促进牙本质形成取决于其中含有的骨形成蛋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神经肽SP在根面过敏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15只因牙周病拔除的离 3体牙 ,另取整畸拔除牙5只。按ABC法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在各标本牙髓中均可见SP阳性神经纤维的存在。在正常和根面过敏患牙在成牙本质细胞层下形成神经丛。SP阳性神经在牙髓毛细血管周围。少数纤维穿过成牙本质细胞层进入前期牙本质和牙本质小管。结论 :通过对严重牙周病根面过敏牙牙髓神经肽P物质的分布观察 ,提示神经肽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年轻恒牙釉—牙本质折断后,使用Ca(OH)2制剂护髓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对1988~1995年间因釉—牙本质折断而在北医大口腔医院儿科就诊的52例(64个牙)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了临床回顾性分析。其中48例59个牙使用Ca(OH)2制剂进行间接盖髓术护髓。结果:使用Ca(OH)2间接盖髓,其成功率为78%;外伤牙的受伤程度及外伤后的就诊时间影响其疗效。结论:年轻恒牙釉—牙本质折断后,使用Ca(OH)2做护髓剂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完全萌出但尚未发育完成的前磨牙牙髓组织中牙髓树突状细胞(pulpal dendritic cells,PDCs),T、B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特点,以探明年轻恒牙发育过程中牙髓局部免疫防御状态的改变。方法:按根尖孔的闭合状态分为大喇叭组,小喇叭组和闭合组,应用SP免疫组化法分别标记上述细胞,并对前两种细胞进行双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大喇叭组HLA-DR^ 细胞数多于小喇叭组及闭合性。(2)3组HLA-DR^ 血管表达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3组CD45RO^T细胞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双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LA-DR^+PDCs和CD45RO^+T细胞几乎很少接触。两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尚不能认为两者间有直线相关关系。结论:PDCs在人正常发育性牙髓组织中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其他免疫活性细胞与此进程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人牙釉质和牙本质的纳米硬度与显微组织的关系.方法 利用纳米力学探针、透射电镜及红外光谱仪等设备分别对牙釉质和牙本质的纳米硬度及组织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 牙釉质的平均纳米硬度[(4.92±0.40)GPa]高于牙本质[(1.17±0.14)GPa];结构分析显示,在牙釉质中存在大量晶格条纹均匀排列的羟基磷灰石晶体,而在牙本质中未观察到晶体结构.结论 牙釉质与牙本质纳米硬度的差异同二者结构的致密度、无机物的形态及相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 A follow-up study of crown fractured permanent incisors with incomplete root form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a group of patients, aged 6–12 years, over a 5-year-period in the Dental Clinic of the University of Verona, Italy. The number of injured patients was 55, representing 84 injured incisor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clinically and radiographically using a standardized follow-up protocol.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trauma was fracture of enamel and dentine without pulpal exposure (80%) and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treatment was restoration with the acid-etch composite resin technique (46%). Bonding of the crown fragment was performed in 10 instances (12%). At the 5-year-control all teeth with fracture of the enamel had no pulp complications. Four of 67 teeth (6%) with fracture of the enamel and dentine without pulpal involvement showed pulp necrosis and 1 tooth showed pulp obliteration (1.5%). Eight of 14 teeth (57%) with fractures of the enamel and dentine with pulp involvement showed pulp necrosis. Aesthetically 36 of the restored teeth were deemed satisfactory (43%). In 9 teeth the bonded fragment had to be rebonded. 14 teeth were considered unsatisfactorily restored due to wear of the composite (17%). 34 restored teeth had to be retreated because of a new trauma (40%). In one tooth a previous bonded fragment had to be rebonded. Thes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crown fractures without pulp involvement in permanent incisors with incomplete root formation have a low percentage of pulp complications, while 60% of the teeth with crown fractures with pulp involvement had pulp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