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649-5650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高位胆道恶性梗阻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对其采取单侧或双侧穿刺入路,置入支架,观察其手术效果,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等指标进行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共置入支架49枚,其中12例患者为置入单侧支架,18例患者为置入双侧支架,均无大出血、胆汁瘘等并发症出现。较治疗前相比,30例高位胆道恶性梗阻患者的TB、DB、ALT、AKP水平明显降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高位胆道恶性梗阻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3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恶性阻塞性病变118例,良性阻塞性病变16例。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术后常规复查实验室检查指标,随访并发症情况。结果 134例患者共行PTCD术161例次,其中158例次成功置管,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4.3%(149/158)。穿刺肝左叶胆管91例,穿刺右叶胆管59例,左右胆管同时置管8例。术后有4例引流管脱落,11例胆管少量出血,5例出现胆道感染外,其余均引流通畅,无明显并发症。术后梗阻性黄疸症状逐渐改善,血清总胆红素较术前明显下降。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能有效减轻黄疸,改善患者肝功能,具有创伤性小、并发症少、操作可重复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切面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置管引流术(PTCD)的疗效,探讨如何提高在超声引导下一步快速法PTCD的成功率。方法将158例病理确诊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分别在靶胆管长轴切面和靶胆管斜短轴切面,超声引导下采用套管针一步快速法行PTCD,记录超声引导切面、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结果 6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靶胆管长轴切面超声引导PTCD,置管成功61例,并发症8例;8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靶胆管斜短轴切面超声引导PTCD,置管成功87例,并发症2例。两者对靶胆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8.4%(61/69)、97.8%(87/89),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梗阻性胆管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一步快速置管法,靶胆管斜短轴切面超声引导PTCD优于靶胆管长轴切面超声引导PTCD,值得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种植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种植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出血、胆道漏、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随访3.5~12个月.结论: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支架种植术是姑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的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技术在恶性胆道梗阻中的治疗意义。方法1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先在B超引导下行PTCD外引流,减黄5—7天后经PTC造影并胆道金属支架植入。结果胆道支架植入成功率100%,术后1—4周黄疸消除率92.3%;最短存活时间2个月,最长1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6.8个月;5例随访期间出现胆道再梗阻,其中2例经B超引导PTCD外引流+胆道冲洗再通,另3例因肿瘤长人,长期PTCD外引流。结论(1)胆道金属支架能恢复胆道生理通道的连续性,减黄效果确切;(2)超声介导技术可为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提供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减少相关并发症,同时也为胆道再梗阻提供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80例,根据计算器随机法对患者进行1:1分组,分别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其中参照组行X线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试验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7.5%,并发症发生率为5.0%,其数据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积极意义,可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对63例施行PCT和PTCD术患者的护理体会:(1)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呼吸训练护理。(2)术中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3)术后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4)观察胆汁引流量,保持导管固定,通畅,定时清洗。观察经导管注入的药物的副作用。对导管周围形成的肉芽肿用硝酸银烧灼。(5)带管出院患者,做好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胆道引流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治疗,术中PIC后能通过梗阻段者,采用内支架引流或置入内外引流管作内外引流,不能通过梗阻段则直接外引流。结果 用金属内支架作内引流者5例,内外引流者6例,外引流者10例,其中1例肝门区高位梗阻患者作外引流位置欠佳,疗效不好,另20例患者胆道引流充分,术后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丙氮酸转氮酶均明显下降,症状消失明显。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黄疸,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并为进一步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病人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继红  夏桂兰 《护理研究》2002,16(11):661-661
恶性胆道梗阻常导致梗阻性黄疸 ,继而引起感染、腹水、肝功能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病人生命。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是简便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 ,可使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 ,为以后手术和化疗创造条件。现将在DSA机透视下行PTCD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科从 2 0 0 0年 6月— 2 0 0 1年 6月 ,接受采用PTCD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病人 9例 ,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3 6岁~ 74岁 ,平均 5 9.87岁。其中胰腺癌 3例 ,胆囊癌 2例 ,胆管癌 1例 ,肝门转移癌 1例 ,胆总管狭窄…  相似文献   

10.
恶性胆道梗阻ERCP引流术后并发胆管炎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恶性胆道梗阻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并发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3月~2010年10月间4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下胆道引流术,分析引流术后胆管炎发生时间特点、不同病变梗阻部位、以及引流方式选择、肝功能恢复等对胆管炎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观察6个月共计有24例(55.8%)先后出现胆管炎症状,根据ERCP术后不同时间段可能发生胆管炎特点,早期4例(9.3%),中期10例(23.3%),后期10例(25.6%)。肝门部恶性梗阻发生胆管炎的比例较高,8/9(88.9%)例;而胆管中段9/19(47.4%)例,胆管下段7/15例(46.7%)出现胆管炎;肝门部梗阻引流术后发生胆管炎明显高于胆管中下段梗阻患者(P<0.01),且主要出现在支架引流术后早、中期(7/9例77.8%);放置金属支架有14/26(53.8%)例发生胆管炎,放置塑料支架有10/17(58.9%)例发生胆管炎,2者无显著性差异,但早、中期塑料支架引流的患者发生胆管炎8/17例(47.1%)的比例明显高于放置金属支架的患者6/26例(23.1%),差异显著(P<0.05);在引流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的病例中发生胆管炎的比例13/29例(44.8%)明显低于肝功能持续异常患者11/14例(78.6%),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肝功能异常患者胆管炎多发生在早、中期(10/14例71.4%)。结论恶性胆道梗阻ERCP引流术后,梗阻部位、引流方式、肝功能恢复状态是并发胆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效的引流通畅是防治胆管炎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12.
总结了恶性胆道梗阻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32例患者中,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胆道出血2例、胆道感染4例、气胸1例、胆漏1例.经过周密观察和护理,患者安全度过固手术期,生存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Over a 12-month period we evaluated,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 11 patients suspected of having developed complications of biliary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CT scans revealed 3 hepatic abscesses, 3 intrahepatic or subcapsular hematomas, 3 bilomas, of which 2 were infected, 1 pancreatic abscess, and 1 case of extension of tumor along a biliary catheter tract. Computed tomography provided information which allowed very specific preoperative diagnoses and which guided plans for further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评价内镜超声引导下胆道穿刺引流(EUS-BD)治疗恶性胆道梗阻(MBO)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该院行EUS-BD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EUS-BD的疗效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了EUS-BD手术,16例获得技术成功(76.19%),其中15例(71.43%)获得临床治疗黄疸的效果,共发生3例不良事件(14.29%),该3例均在后续治疗中康复。结论?EUS-BD是安全、有效的胆道引流方式,是ERCP失败后治疗MBO的可靠方式。  相似文献   

15.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作为快速缓解胆管压力的有效方法、临床应用的实际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我们对22例晚期消化道肿瘤重度阻塞性黄疸患者实施了胆管引流术,并在其中9例患者胆道内放置了支架。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黄疸明显减轻,15人黄疸完全消失,无一例出现气胸、出血、胆汁外漏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是一种安全、快捷、经济的缓解胆道梗阻、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经皮肝穿刺放置引流管及金属内支架作胆汁内、外引流的临床应作价值。方法 2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内外引流后,其中12例行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 23例黄疸均消退满意,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147.4-648.7μmol/L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22例恶性梗阻3个月内死亡6例,半年内死亡8例,最长生存25月,中位生存期6个月。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及内支架引流是姑息性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胆管超声造影在肝门部胆管痛Bismuth分型中的准确性和有用性.方法 纳入30例经手术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分别接受了二维超声、声诺维经皮超声胆道造影(PUSC)和泛影葡胺经皮经肝X线胆道造影(PTC),并经手术或临床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者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Bismuth分型的准确性.结果 普通超声分型的准确率为23.3%(7/30),PUSC和PTC分型的准确率均为73.3%(22/30).普通超声分型准确率与PUSC及PTC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胆管造影提高了超声评估肝门部胆管癌的能力,对肝门部胆管癌进Bismuth分型的效能与PTC相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经十二指肠镜放置内支架引流(EKBD)和经皮肝穿刺引胆管引流并置入内支架(PTBS)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方法:对该院近5年内经EKBD和PTBS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6例采用ERBD,26例采用PTBS治疗(其中包括经ERBD治疗失败的4例).结果:56例采用ERBD,52例成功,技术成功率92.8%,术后1例出现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1例并发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3.8%.26例采用PTBS患者中24例成功,技术成功率92.3%(P>0.05);术后1例出现穿刺口转移,1例术后感染,1例消化道出血,3例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并发症发生率25%(P<0.05);ERBD组患者术后3和7d胆红素下降率分别为38%和60.5%,PTBS组则分别为35%和63.1%(P>0.05);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0.9±2.45)和(25.6±9.05)d(P<0.05).结论:ERBD和PTBS均是姑息性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两者技术成功率相似,但是经ERBD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相对较少,而PTBS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对于ERBD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PTBS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后入路骶前脓肿置管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诊的,经本院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诊为骶前脓肿,并行超声引导下经臀大肌置管引流的48例患者。分析骶前脓肿形成的病因、位置、大小、形态、导管型号、引流时间,与导管相关疼痛和置管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短期与长期疗效,引流管使用的型号分别为8F、10F、12F及16F,并且根据导管型号将病例分为4组,比较组间脓肿引流时间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脓肿体积与引流时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检验。 结果骶前脓肿成因包括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38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3例,放射性直肠炎2例,直肠癌术后复发并肠穿孔1例,克罗恩病1例,阑尾炎并脓肿形成1例,直肠瘘1例,胰腺假性囊肿术后1例。脓肿最大直径为24~135 mm,体积为4.8~283.4 ml。引流管使用型号为8-16F,引流管留置时间为1~52 d(平均13 d)。42例(91.3%,42/46)患者骶前脓肿可充分引流无需进一步手术,有4例(8.7%,4/46)患者引流效果不佳需进一步手术治疗。8-16F不同型号引流管组间引流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脓肿体积与引流时间呈正相关(r=0.281,P<0.05)。经臀大肌置管引流术中及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臀大肌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和易耐受的深部盆腔脓肿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在治疗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方面各自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期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四科收治的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分别采用ERCP与PTCD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方法的手术成功率、5 d血清胆红素下降水平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与PTCD相比,ERCP在治疗良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时,术后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速度较快[(94.9±11.58)μmol/L vs.(84.3±15.50)μmol/L,t=2.946,P=0.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3.3%vs.21.4%,χ2=4.469,P=0.035),但手术成功率(96.7%vs.92.9%,χ2=0.429,P=0.513)二者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恶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时,两种方法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9.5%vs.18.5%,χ2=0.767,P=0.381)虽无明显差异,但相比ERCP,在手术成功率(95.2%vs.70.4%,χ2=4.795,P=0.029)和术后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速度[(206.3±13.26)μmol/L vs.(186.8±20.59)μmol/L,t=-2.516,P=0.015]方面PTCD组效果较为显著。结论对于良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不仅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起效快、疗效好的优点,而且可以从根本上解除梗阻;而对于恶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由于PTCD手术成功率高,可以有效缓解梗阻症状,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成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