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冉博  温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1):5054-5055
肝内胆管结石(hepatolithiasis,HL)是指位于肝总管分叉以上的结石,自1906年报道第一例肝内胆管结石病至今已有100多年了,肝胆管结石病一直以来以病变广泛、病情复杂、手术并发症多、复发率高而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细菌及寄生虫感染与胆管狭窄已被证实参与了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手术治疗仍是肝内胆管结石治疗的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基础。本文仅就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内镜下肝内外胆管结石同步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内镜下肝内外胆管结石同步治疗方法 .方法 3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肝外胆管结石予以网篮或(和)气囊取石;肝内胆管结石,通过操作技巧将网篮、气囊送入结石所在分支胆管,尝试取石.结果 肝外胆管结石病人27例,25例结石取出,2例未取出;肝内胆管结石病人36例,位于一级分支胆管的多发结石5例(局限于同一分支3例)、单发结石3例结石取出,最多取石3枚,最大结石直径5~6mm.二级以上肝内胆管结石无一取出.结论 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对肝外胆管结石效果好,对肝内胆管结石取石成功率低,但对一级分支肝内胆管单发或位于同一分支胆管多发较小结石仍不失为一简单、微创、经济、可行方法 .多种微创手段联合治疗是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并评价部分肝切除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1025例肝内胆管结石的术后并发症、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的情况,评价部分肝切除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本组1025例中687例(67.02%)行部分肝切除术,338例(22.98%)单纯行胆肠吻合术.术后并发腹腔感染53例(5.17%),胆漏34例(3.32%),胆道出血7例(0.68%),重症急性胆管炎7例(0.68%),术后死亡5例(0.49%).行部分肝切除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单纯行胆肠吻合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手术组结石残留率分别为6.11%和19.82%,结石复发率分别为18.63%和33.43%,部分肝切除术组的结石残留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单纯行胆肠吻合术组(P<0.05).结论 部分肝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手段,具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道外科的常见疾病,治疗复杂,且复发率高。胆管切开取石,结石很难彻底取净,且肝内狭窄及囊状扩张的胆管无法处理,结石复发率高。近年来,肝段、肝叶切除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助于取净结石、同时一并去除病变的胆管及肝组织,具有结石残留率低、复发率低的突出优势。但对于双侧弥漫性肝胆管结石病,常常需要施行多处规则性肝叶切除,功能肝组织丢失较多,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机会增加,对于此类患者是否规则肝切除存在争议,微创经皮胆管穿刺引流(PTCD),再进行胆道镜取石,因创伤小,可反复操作,对此类患者不失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因此,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应在精确的术前评估后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2005年我院收治复杂肝内胆管结石153例的临床与护理资料,统计分析血浆管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残石率及护理情况.结果 本组病人结石残留32例,残石率为21.0%,术后发生并发症37例,占24.2%,术后3 d血浆管平均引流量50 ml.153例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病人术前均做好心理护理及检查护理,加强术后"T"管、血浆引流管观察与护理.结论 严密护理和观察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有效的健康教育是减少结石复发,提高治疗效果的保证,及时观察病情,加强术后"T"管、血浆引流管观察与护理是防止和早发现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胆石症是临床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仍是当今胆道外科的难点.我院近十年来共收治肝内胆管结石病人385例,其中65例采用肝切除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B超在肝内胆管结石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术中联合运用B超治疗30例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结石病病人无胆管损伤及死亡病例,术后切口感染2例,胆漏1例,肝脏残面感染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术后T管造影显示结石残存2例,术后结石残存为13.3%;术后完成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30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30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进行了术中B超,反复探查肝内结石的分布情况,引导、监测取石,术中胆道镜探查各支肝内胆管,协助取石,能够明显降低术后残石率,效果确切。术中B超技术操作简便,可降低残石率;联合胆道镜技术的应用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勤芳 《全科护理》2009,7(23):2123-2124
肝内胆管结石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切除结石所在部位的肝组织,其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而且严重,因此做好病人术前、术后护理尤其重要。我院1998年6月-2008年12月为325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行肝切除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肝内胆管结石由于多合并高位胆管狭窄、梗阻及感染,其治疗目前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处理不当,易导致结石残留和复发,我院于1996年2月至2005年2月共收治肝内胆管结石病人420例,行肝叶切除271例,术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经纤维胆道镜造影取石治疗肝内小胆管结石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刚  许根兔 《临床医学》1998,18(2):31-32
应用纤维胆道镜(以下简称纤胆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取石成功率高,胆管残留结石率低。但位于肝内小胆管的结石,特别是多发性小结石的治疗,仍然是纤胆镜取石的常见困难之一。我院应用纤胆镜在X线透视下对小胆管进行选择性胆道造影取石治疗肝内小胆管结石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1995年6月至1996年12月应用纤胆镜治行肝胆管结石病人64例,其中经纤胆镜在X线透视下行肝内小胆管选择性造影取石治疗肝内小胆管结石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28~68岁。其中伴发肝内胆管膜状狭窄6例(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方法:回顾分析42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8例,好转3例,死亡1例,疗效优良率90.0%。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胆石症指发生于胆道系统任何部位的结石病的总称,包括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肝管结石、胆总管结石和壶腹部结石等.胆石症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常见于女性患者,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和平均年龄的增高,胆石症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手术后结石的残存率及复发率均很高.主要症状是上腹部疼痛、发热及黄疸等,部分患者可无症状.作者收集胆石症病例150例,对其CT征象和诊断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及Ki-67在肝内胆管癌组织、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胆管癌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内胆管癌组织(n =25)、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组织(n=20)以及正常肝内胆管组织(n=30)中PCNA及Ki-67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NA在肝内胆管癌、肝内胆管结石及正常肝内胆管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为96.0%(24/25)、65.0%(13/20)、6.7%(2/30);Ki-67的表达率依次为68.0%(17/25)、35.0%(7/20)、3.3%(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高-中分化及低分化的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及Ki-67在肝内胆管癌和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PCNA及Ki-67在正常肝内胆管组织、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组织、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率逐渐增高,提示肝内胆管结石可能是肝内胆管癌的病因.PCNA及Ki-67在肝内胆管癌和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胆道镜治疗胆管残余结石首次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胆道镜首次结石取净率。方法:对6年272例胆管残余结石病人术后首次胆道镜取石情况作一分析探讨。结果:272例胆管残余结石病人,共行胆道镜镜检查取石300例次,首次结石取净率达87.13%(237/272),影响首次结石取净率的原因是胆道镜取石术中漏诊、术中出现并发症、机器故障、胆镜取石盲区、肝内胆管狭窄并巨大结石。结论:提高胆道镜首次结石取尽率的关键是防止手术并发症、避免术中胆道镜漏诊、减少取石器械故障、提高取石技巧。  相似文献   

15.
术中超声和胆道镜在肝内胆管结石取石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评价了术中超声和纤维胆道镜在肝内胆管结石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40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例术中利用IOUS对结石行诊断性定位,并在IOUS引导下常规取石,胆道镜取石,经肝表面切开肝管取石,肝段切除,结果表明:IOUS引导结合多种取石方法彻底干净,残余结石率为0;结论:IOUS在肝胆道结石术中定位准确,引导取石,指导选择手术方式,减少结石残留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我院1998年7月~1999年7月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留结石52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术后胆道残留结石52例,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44岁。胆道残留结石分布:肝外胆管18例,肝内胆管34例,其中单纯左肝内胆管结石15例,单纯右肝内胆管结石7例,左右肝内胆管结石12例,而肝内及肝外胆管均有结石者18例。治疗中26例肝内结石病人镜下发现胆管狭窄发生率为76%,其中24例为膜状狭窄,2例为管状狭窄。26例共60处胆管狭窄,各部位分布:Ⅰ级狭窄1处,Ⅱ级狭窄18处,Ⅲ级狭窄41处[1]。52例残留结石,其…  相似文献   

17.
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率高,是我国胆道结石的特点。右侧肝内胆管结石病变累及较广泛,易并发肝脓肿及胆管狭窄,术后残留结石发生率高,是现代胆道外科学中一个难题。我院自1982年11月~1986年7月共收治124例,现将治疗方法及效果报告于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56例,女68例。最近一次手术最小年龄10岁,最大69岁,平均42岁。患者最多手术次数达6次,平均2.3次。根据B超、PTC及本次手术发  相似文献   

18.
秦爱新  袁君君 《现代护理》2007,13(8):756-757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肝内外胆管取石术是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之后开展的新微创外科技术,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能有效降低肝内外胆管结石残石率及再手术率,是目前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最重要的手术之一[1-2]。2004年7月-2006年5月,我院对17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采用腹腔镜联合  相似文献   

19.
肝内胆管结石病仍是肝胆外科面临的重要课题。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多数学者认为与细菌感染引起的游离胆红素过多有关。长期反复的肝内胆管结石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且与胆管癌的发生相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及临床研究,形成了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五大原则,即取尽结石、清除病灶、纠正狭窄、通畅引流、预设通道。基于保留Oddis括约肌和正常胃肠解剖的理念,我院全军外科中心设计和应用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取得了良好疗效。由于胆汁酸可溶解游离胆红素和钙,因此术后提高肝内胆汁酸浓度对预防结石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田茂金 《华西医学》2006,21(2):367-368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手术中、手术后利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应用于手术常规取石,结石取出率66.67%;再经术中纤维胆道镜取石,结石取出率达84.62%;术后再经纤维胆道镜取石,结石取出率达96.15%。结论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常规应用纤维胆道镜有助于降低胆管残石,术后经T管窦道应用纤维胆道镜技术可有效清除胆管残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