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肝素治疗下肢慢性缺血的作用.材料与方法采用切除左侧后肢股动脉方法制作兔下肢慢性缺血模型.18只兔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C为治疗组,分别经肌肉注射bFGF 10 μg 5 ml mM Tris缓冲液、bFGF 10 μg 5 ml mMTris缓冲液 肝素1000 U.处死前行血管造影、毛细血管密度检测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治疗组血压显著高于对照组,C组高于B组.治疗组可见丰富的侧支血管形成,微血管密度和微血管/肌纤维束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C组明显高于B组.结论 肌肉注射bFGF能有效促进缺血肢体血管新生,是治疗下肢远端缺血性病变有效方法之一.肝素对bFGF具有协同促进作用,可显著增强其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2.
Ad-HGF修饰MSCs异体移植对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GF)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局部异体移植对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雄性Wistar大鼠MSCs,并以感染复数(MOI=100)体外转染Ad—HGF。3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MSCs治疗组(A组)。Ad—HGF修饰MSCs治疗组(B组),Ad—GFP修饰MSCs治疗组(C组),Ad—HGF治疗组(D组)。空白对照组(E组)。复制大鼠深Ⅱ度烧伤模型,将细胞悬液、病毒悬液及生理盐水于创面下多点注射。伤后3、5、7、14、21d观察创面收缩率并采集创面标本,行HE染色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伤后7、14dB组与A组、C组、D组、E组比较,创口收缩率显著提高(P〈0.05);HE染色可见B组表皮明显厚于其他各组。并可见钉脚下伸。结论:Ad—HGF修饰MSCs异体移植可显著提高烧伤创面愈合速度和质量,为烧伤创面修复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一种由视网膜缺血或炎症引起的难治性青光眼,其发病机制与视网膜缺血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表明,眼内新生血管形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对大鼠缺血皮瓣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增加缺血组织的存活能力,许多能诱导新生血管形成的生长因子应用于缺血皮瓣的研究。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因子,但VEGF蛋白质的半衰期在血浆中较短。为此,笔者探讨VEGF基因治疗对缺血皮瓣存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是由69kD的α链及34kD的β链组成的异二聚体蛋白[1-2],因最初发现其活性与肝细胞再生有关,故名肝细胞生长因子,后研究发现HGF是一种可以作用于多种组织与细胞的生长因子,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细胞运动、形态发生、血管新生、抑制凋亡等作用.HGF的主要来源有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等[3].IL-1、PDGF、bFGF和G-CSF等可诱导HGF的表达,TGF和糖皮质激素等则抑制其表达[3].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肌肉转染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介导的CD151基因在大鼠后肢缺血模型中促血管再生和血运重建的作用。方法:分别包装携带有CD151基因和GFP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CD151,rAAV-GFP)。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实验组大鼠左下肢肌肉注射局部转染rAAV-CD151,对照组注射rAAV-GFP,基因转染2周后行股动脉切除术建立左侧大鼠后肢缺血模型。通过后肢血管造影和缺血肌肉组织毛细血管密度检测,观察缺血肢体血管再生和评价血运重建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大鼠局部缺血肢体CD151表达。结果:股动脉切除术4周(基因转染6周)后,后肢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实验组缺血侧血管评分平均为2.56±0.37,对照组平均为1.57±0.39;实验组缺血后肢肌肉组织毛细血管密度为(609.00±83.89)/mm2,对照组为(517.00±70.65)/mm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缺血侧肌肉组织CD151表达为对照组的2.96倍。结论:局部高表达CD151基因能够提高缺血组织的血管再生能力,促进缺血组织的血运重建;CD151将为缺血性疾病的血管再生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治疗性血管新生(therapeutic neovascularization)主要是利用促血管生长因子如(VEGF、FGF)或干细胞通过血管再生(angiogenesis)的方法在组织缺血区域生长新生血管,改善血供。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可诱导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和肌细胞,分泌各种血管生长因子。由于MSC有取材方便、可体外大量培养增殖、低免疫原性等优点,有望成为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主要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碱烧伤法制作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采用裂隙灯照相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分别观察Tet组与其他对照组模型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每天的生长状况及检测各组模型大鼠角膜中VEGF和TGF-β在各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 Tet组模型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及VEGF和TGF-β的表达情况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变化。结论 Tet能有效抑制碱烧伤诱发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同时降低新生血管中VEGF和TGF-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 以Wistar大鼠坐骨神经挤挫伤为动物模型,神经损伤局部肌肉注射腺病毒介导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Ad-HGF),与无注射HGF组对照,通过步态分析、肌肉湿重测定、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指标评价神经损伤后再生效果.结果 术后4周,在坐骨神经指数、肌肉湿重恢复、计算机图像分析等再生指标的比较中,注射HGF组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 HGF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有髓纤维再生和功能恢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神经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兔后肢缺血模型,研究局部动脉内灌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促进血管生长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股动脉完全切除法,对1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任意侧后肢建立缺血模型。10天后,分成两组并施以如下方案;治疗组,于患侧骼内动脉内灌注aFGF1000μg;对照组,于患肢骼内动脉内灌注等量生理盐水。第40天,通过血管造影和组织学分析以比较血管生长情况:在血管造影片上测量通过股中部的显影血管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Ad_HG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穿梭质粒与携带复制缺陷的人血清 5型腺病毒基因组的质粒在 2 93细胞进行同源重组 ,构建Ad_HGF。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Ad_GFP)载体注射到局灶性缺血大鼠的缺血侧侧脑室 ,观察其在脑内的表达部位和持续时间。动物给药治疗后 3d ,取大脑 ,平均切成 4片 ,用TTC染色评价Ad_HGF对缺血的治疗效果。结果 :Ad_GFP仅在大鼠双侧侧脑室壁及脑室内的脉络膜细胞表达 ,表达持续两周左右 ;Ad_HGF治疗组动物大脑缺血区明显小于非治疗组动物 (P <0 .0 5 )。结论 :Ad_HGF能显著缩小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导引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治疗脑缺血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携带HGF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在CT灌注扫描图像定位下将其多点注射到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的缺血半暗带区域;转染7 d后断颈取脑,切片观察HGF基因于大鼠脑内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效应。结果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证实,HGF基因片段已克隆到PIRES2-EGFP的BamH I和Sal I位点之间。HGF基因转染大鼠缺血半暗带区7 d后免疫组化方法证实实验组大鼠转染局部已有HGF表达,血管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CT灌注显示其梗死侧半球的脑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0.01);TTC染色显示实验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脂质体转染HGF基因能够在缺血半暗带区表达,其表达产物能够发挥生物学效应并促进局部侧支循环形成,从而改善脑缺血。  相似文献   

13.
膀胱癌中VEGF、bFGF表达及与微血管定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表达及与血管形成定量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 6 2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VEGF、bFGF进行检测 ,并对其在 30例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血管形成的定量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 ,膀胱癌组织中VEGF、bF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6 5 %和 46 8% ,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和预后有关 (P <0 0 5 ) ;并与浸润性癌组织中微血管定量呈正相关 (P <0 0 1,P <0 0 5 )。提示VEGF、bFGF是膀胱癌血管形成的主要血管生成因子 ,血管形成与膀胱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高压氧对实验性减压病兔脊髓bF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实验性减压病兔脊髓bFGF的改变及高压氧对其影响。方法实验家兔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减压病3h组、减压病3d组、高压氧3h组、高压氧3d组、常氧高压氮3h组、常氧高压氮3d组。采用快速减压方法制备减压病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胸髓及腰髓中bFGF表达。结果(1)快速减压后各组bFGF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加(P〈0.01),3h组之间无差异(P〉0.05);(2)减压病3d组较3h组bFGF表达显著增高(P〈0.01),高压氧3d组较3h组显著降低(P〈0.01),常氧高压氮3d组较3h组有所降低(P〈0.05);(3)高压氧3d组与常氧高压氮3d组均较减压病3d组显著降低(P〈0.01),高压氧3d组较常氧高压氮3d组降低(P〈0.05)。结论减压病脊髓损伤后bFGF表达增加;高压氧和常氧高压氮对减压病脊髓损伤起保护作用,高压氧效果优于常氧高压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以HGF为目的基因、以EGFP为报告基因的非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MV-HGF-IRES-EGFP,并观察HGF基因在原代培养的大鼠骨骼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利用BamHI单酶切质粒pcDNA3-HGF,得到HGF基因片段,将其正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MV-IRES-EGFP的CMV后方BamHI的单克隆位点。脂质体介导转染至原代培养的大鼠骨骼肌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并用ELISA法检测HGF的表达情况。结果构建了HGF的非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MV-HGF-IRES-EGFP,转染原代培养的大鼠骨骼肌细胞24~72h后,见30%的细胞表达EGFP。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证实转染后第1天即有HGF的表达,第4天HGF浓度为(5402.0±227.9)ng/L。结论成功构建了非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MV-HGF-IRES-EGFP,其在原代培养的大鼠骨骼肌细胞中能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165)基因转染体外诱导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并移植到下肢缺血的高脂血日本大耳兔体内,观测其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肢体缺血的效果。方法:①制作高脂血兔,梯度离心法分离兔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用内皮细胞专业培养基(EGM-2)诱导培养EPCs,并用双荧光染色法及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鉴定。②脂质体介导携带EGFP标记的VEGF165质粒转染EPCs,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③制作兔单侧下肢缺血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移植EPCs、VEGF165基因转染后的EPCs及EGM-2培养基,多种方法检测移植效果。结果:①诱导出的梭形细胞,经FITC-UEA-I和DiI-acLDL荧光双染证实为正在分化的EPCs,同时经免疫组化法证实其Flk-1和Ⅷ因子的表达。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证实VEGF165转染成功,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得到转染率约22.5%。③DSA及免疫组化检查显示VEGF165基因转染后的EPCs移植后改善肢体缺血的效果优于其他2组。结论:VEGF基因转染EPCs后能改进EPCs质量,移植后促血管新生能力增强,其效果优于未转染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携带HGF基因的腺病毒栽体转染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效率,以及转染HGF基因对MSC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果和转染率;采用ELISA方法检测转染后HGF的表达情况;细胞增殖分析采用MTT法;MSC向成骨细胞分化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结果:转染效率与病毒滴度(MOI)具有量效关系,随着MOI的增加,转染率明显增高,当MOI=400时,转染率可达99.99%。转染HGF后,MSC表达HGF明显增高,48h可达128ng/ml,随后逐渐下降并维持2周以上;转染HGF对MSC的增殖以及向成骨分化没有影响。结论:MSC是一种理想的基因载体细胞,可用于HGF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肌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 ,bFGF)对急性心肌梗死 (myocardialinfarction ,M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的表达作用。方法  2 4只犬建立急性MI模型后随机分成对照组 (MI区注射生理盐水 15ml)和实验组 (MI区注射 5 0mgbFGF与生理盐水的混合液 15ml) ;每组观察 4个不同的时间点 (术后第 1、3、10、17天 )。各组动物分别在处死前应用敏感编码技术 (sensitivityencodedtechnique ,SENSE)行磁共振电影成像 (cinemagneticresonanceimag ing ,cine -MRI)。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 心肌缺血区对照组VEGF的表达增多 ;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 (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 ,LVEF)自第 10天明显增加 (第 10天 :对照组 2 4.0 9± 3 .3 2、实验组 45 .71± 6.2 7;第 17天 :对照组 3 1.46± 4.60、实验组 5 3 .46± 5 .2 4;单位 :%)。结论 局部心肌内注射bFGF有促进MI区域VEGF的表达及提高左心室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焰  高伟  孙月芬  周长满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27(10):895-896,F003
应用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骨骼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模型,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工因子(bFGF)对A/R损伤及损伤后骨骼肌细胞凋亡(apoptosis)的影响,以探讨bFGF作物药物预处理保护骨骼肌细胞的可行性。结果表明,bFGF预处理呈浓度依赖性地提高了A/R后肌细胞存活率,减少了胞浆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明显上调了骨骼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cl-2的表达,提示bGFG对A/R损伤的骨骼肌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动脉内溶栓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治疗对大鼠缺血性脑梗死面积的影响,并探讨bFGF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用血栓栓塞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于缺血4h后随机分为:1、单纯溶栓组;2.溶栓与bFGF联合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陷的和MRI T2WI显示病变面积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时间点bax的表达,结果 在单纯溶栓组,脑缺血再灌注3h时,bax表达开始增加,再灌注12h时达到高峰;与单纯溶栓组比较,溶栓与bFGF联合治疗6h后,MRI T2WI显示病变面积显著缩小(P<0.05),bax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 bFGF对大鼠局灶性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bax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