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传君 《全科护理》2014,12(1):31-32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病人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护理。[方法]对17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病人应用IABP治疗,同时加强对病人术前、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16例病人周围循环改善、尿量增加、血压升高、心功能逐渐恢复,1例病人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结论]加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病人行IABP治疗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支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AMI急诊PC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行IABP辅助支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住院期间存活14例,死亡5例;无一例出现IABP相关并发症。[结论]加强AMI急诊PC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行IABP辅助支持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心源性休克病人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观察。[方法]对12例心源性休克病人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治疗,同时加强护理,观察病人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的情况。[结果]病人在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提高,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心源性休克病人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观察,及时促进病人安全度过危险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下一步的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2医院2005年9月至2007年2月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27例,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急诊介入治疗特点、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的病死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0min后血流动力学即开始改善,2~6h达血流动力学稳定。27例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均成功完成急诊介入治疗,无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死亡2例,随访1个月死亡1例。术后1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和室壁运动评分均较术后第1天显著改善。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的急诊介入治疗能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心源性休克病人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观察.[方法]对12例心源性休克病人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治疗,同时加强护理,观察病人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的情况.[结果]病人在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提高,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心源性休克病人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观察,及时促进病人安全度过危险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下一步的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高龄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辅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或泵衰竭高龄患者 ,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辅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术 ,观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10例急性心肌梗死高龄患者经急诊冠脉介入及IABP治疗后 ,9例主动脉内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显著增高 ,分别由术前 ( 32 6 7±2 35 )mmHg和 ( 4 6 11± 4 17)mmHg,上升至术后 ( 10 5 11± 10 8)mmHg,和 ( 86 11± 8 93)mmHg ,(P <0 0 0 1)。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 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高龄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 ,联合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可增加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性 ,降低病死率 ,减少血管再闭塞率 ,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和丽丽 《全科护理》2014,12(2):120-12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病人在急诊PCI术后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的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降低术后病死率。[方法]对1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经急诊PCI术后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术治疗,术后做好心理护理、加强生命体征监测、预防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病人生命体征稳定,护理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经急诊行PCI术后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能够促进病人康复,细致全面的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降低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24例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6例溶栓治疗均成功.7例死亡,其中3例发生泵衰竭而死亡,4例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而死亡,存活率为76.7%.结论 IABP对血流动力学状态有明显改善,减少心肌梗死再发生率,为PCI治疗赢得时间,有益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病人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9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病人的病历资料。结果:应用IABP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病人均显著提高了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改善了心肌供血,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介入治疗室护士应掌握IABP的使用和护理配合技术,规范护理配合流程,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单萍  许燕飞 《上海护理》2003,3(2):61-62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的原理是“时相—位移—搏动” ,是急性心肌梗死及心源性休克患者在进行PTCA或冠脉搭桥术前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可增加心排量 ,降低外周循环阻力及肺楔压 ,并能明显增加主动脉平均压 ;休克患者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后心脏射血分数自 2 7%增加到 36 % [1] 。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状的并发症常伴发于球囊插入、球囊反搏和撤出球囊时。故加强对患者的监护是很关键的 ,也是很重要的。我科于 2 0 0 2年 7月采用IABP治疗 1例心肌梗死后泵衰竭、心源性休克患者 ,由于处理及时、护理得当 …  相似文献   

11.
24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结果 18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血压回升 ,神志转清 ,心衰症状减轻 ;6例病情无好转 ,于入院后第 3~ 2 0天死亡。主动脉球囊反搏术能改善多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病人的血液动力学 ,为进一步实施介入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青年患者,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立即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并按制定的护理措施精心护理患者。结果:经积极治疗及护理,患者心功能得到满意改善(P〈0.05),治疗成功率为93.88%,发生出血、局部感染分别为6.12%、4.09%,未发生下肢缺血及气囊破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青年患者,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疗效确切,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成功率、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护理措施,强调术后应加强体位指导与护理、监测反搏压、气囊管的护理及预防下肢血栓等.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对1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床旁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主要包括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各项临床护理工作,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认为有效的护理在床旁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主要包括体位选择、生命体征监测、基础护理、出血观察、饮食护理、反搏泵管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认为AMI后根据患者病情采取IABP后,并通过严密的观察及护理,患者的血压回升,心功能改善,显著提高AMI合并CS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谢集花 《全科护理》2013,(25):2345-2347
[目的]总结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护理。[方法]对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泵衰竭病人使用IABP,同时加强术后观察和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病人术后均未出现夹层、溶血、血栓、感染等并发症,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循环稳定、心态平和,经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加强急诊PCI病人使用IABP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原红 《当代护士》2018,(5):145-147
本文总结了8例急性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导管室行介入治疗并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的护理。认为专业优质的护理能降低急性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重症心血管患者的成功救治率,促进患者康复,并对导管室护士、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医院2013-01—2014-12共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护理过程。结果 30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例患者为出现术后并发症抢救失败死亡,2例患者为病情严重,家属因经济问题放弃治疗,26例患者为积极抗休克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后好转出院。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之后,经过护理人员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从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衰竭高危患者早期运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早期在主动脉球囊反搏运用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衰竭高危患者15例,观察临床疗效,总结护理经验。结果:15例患者中,13例恢复良好,2例术后病情恶化死亡,总有效率86.67%。结论:周到、细致的护理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衰竭高危患者在早期主动脉球囊反搏运用下成功度过心肌梗死后危险期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高娟  余丽娟 《全科护理》2015,(7):604-60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病人临床护理特点,探讨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较多见于前壁梗死;心肌梗死后再梗病人预后差,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并发的其他疾病较易发生心力衰竭;护理难点包括呼吸管理、血压管理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护理3个方面。[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病人临床护理特点及护理难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