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北京市石景山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主要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0-12月6所一级一等幼儿园作为目标幼儿园,对幼儿园的1 724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回收填写完整的问卷1 404份,回收有效问卷率81.4%。并对儿童进行身高、体重的监测。计算超重、肥胖率及不同性别儿童肥胖率。将人口学特征、家庭因素、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合并率为19.44%,肥胖率7.97%(男童5.98%,女童1.99%),男童的肥胖率高于女童的肥胖率(P=0.00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母亲肥胖是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性别是女童、断奶时间晚、进餐时间长、家长对儿童肥胖的认知是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在本次调查中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发病率较高,应针对相关因素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有效的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洛阳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肥胖度计算方法进行超重和肥胖评估;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儿童的进食速度、食欲、肉类和蛋类进食情况等饮食习惯以及睡眠时间和运动锻炼情况,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本研究调查的892例学龄前儿童中,超重119例(13.34%)、肥胖64例(7.18%)。超重率在不同性别的学龄前儿童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肥胖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率、肥胖率在各年龄段儿童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儿童中6~7岁年龄段超重率最高,女性儿童中5~岁年龄段超重率最高,5岁年龄段儿童肥胖率最高。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时间、进食速度、吃西餐频率、甜食摄入量、运动锻炼是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本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低于北京和上海,加强对高发年龄段和相关影响因素的控制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超重肥胖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乌鲁木齐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10—12月抽取乌鲁木齐市10所幼儿园1 897名学龄前儿童,通过对身高、体重的测量了解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现状,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量表、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问卷等分析其相关因素。  结果  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1.21%(592名),其中超重率为19.50%(370名),肥胖率为11.70%(222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在不同年龄、性别、儿童饮食习惯(喜食肉类)、父亲体质量指数、母亲体质量指数、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63,28.75,9.45,18.21,18.45,19.36,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儿童饮食习惯、父亲体质量指数、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过饱响应、外因性进食、主动进食能力、体重担忧、饮食行为限制、体力活动、家庭体力活动环境是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0.52,1.43,1.51,1.44,0.69,0.74,1.35,1.71,0.81,0.96,1.10,P值均 < 0.05)。  结论  乌鲁木齐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问题严峻,应加强教育、控制饮食、科学锻炼,以防止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某辖区儿童健康状况相关指标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该院附近辖区内随机选取3个社区为调查现场,以10~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 430份。检测内容包括儿童身高、体重、血压,随机抽取其中150名儿童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调查的1 430名儿童中体重正常率为86.02%,超重率为10.35%,肥胖率为3.63%;其中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重和肥胖儿童的收缩压均高于体重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重与肥胖儿童收缩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儿童舒张压高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与正常、超重儿童的舒张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儿童与超重肥胖儿童血压偏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重儿童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B(apo B)、胰岛素(RI)、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肥胖儿童TG、apo B、RI、空腹C肽、HOMA-IR均高于正常体重儿童,肥胖儿童TG、空腹C肽、HOMA-IR均高于超重儿童,超重儿童空腹C肽高于正常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重引发胰岛素抵抗的OR值为1.14(95%CI:0.47~3.19),肥胖引发胰岛素抵抗的OR值为5.88(95%CI:1.52~24.73),肥胖较超重更易引发胰岛素抵抗。结论某辖区10~14岁儿童肥胖率与国内平均水平基本一致,超重率稍高;肥胖是引发儿童期血压偏高并影响糖脂代谢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3~6岁儿童超重肥胖早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收集3~6岁儿童的体检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回顾性收集2组儿童母亲孕期基本资料及新生儿出生基本资料,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市高新区3~6岁儿童超重肥胖率为18.6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年龄、出生体重以及母亲孕前体重指数(BMI)是3~6岁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1.210、1.001、1.153,均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高新区3~6岁儿童超重肥胖率较高;母亲孕前调整BMI可以预防儿童超重肥胖。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以及新生儿高出生体重儿童更应注重预防儿童超重肥胖。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呼和浩特市学龄前(3~6岁)儿童肥胖症的发生率及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与儿童肥胖的关系,为制定儿童肥胖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呼和浩特地区6所幼儿园的2 800名在园儿童进行体格检查、身高和体重的测量,以WHO规定的标准体重加2s作为肥胖的判断标准。同时对这些儿童进行生活方式、运动情况和饮食习惯等的问卷调查,分析引起儿童肥胖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呼和浩特地区学龄前儿童超重率为15.3%,肥胖率为19.29%。其中男童肥胖率(23.8%)高于女童肥胖率(14.6%);城市儿童肥胖率(22.7%),高于农村肥胖率(13.6%);3~6岁各年龄组儿童肥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显示:母亲孕期体重增长过高、高出生体重、人工喂养、父母超重、爱吃零食、喜吃肉类、常食用快餐食物,进食速度快、运动少及玩电脑看电视时间过长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呼和浩特地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率较高,儿童肥胖的发生与家庭环境、饮食习惯及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加强早期干预,控制儿童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了解西安市城区2013年0~6岁儿童超重肥胖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西安市城区0~6岁儿童10 374名.以WH0 2007身高别体重肥胖标准作为诊断超重和肥胖的依据,将2013年西安市城区0~6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率与2005年全国同龄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2013年西安市城区0~6岁儿童的超重率为16.9%,肥胖率为8.2%.除3岁组与5岁组男童超重率高于女童(x2值分别19.696,11.756,P值均<0.01)外,其余年龄段儿童超重率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4~6岁组儿童肥胖率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年龄组肥胖率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2005年全国同年龄段儿童相比,西安市2岁和4~7岁儿童超重率均低于全国水平,<1岁和1岁组肥胖率高于全国水平,而西安市0~6岁儿童总体超重率低于全国水平,总肥胖率高于全国水平(P值均<0.05).5 498名男童超重率为18.3%(1 008名),肥胖率为8.9%(491名);4 876名女童超重率为15.2%(742名),肥胖率为7.3%(358名),男童均高于女童(x2值分别为17.898,8.677,P值均<0.01).西安市男童超重率、女童超重率均低于全国水平(P值均<0.01),西安市男童肥胖率与全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安市城区0~6岁儿童超重、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制定预防儿童超重/肥胖的有效干预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秦秋兰  杨虹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4):549-551,555
探讨城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超重肥胖防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4个县(区)6 ~13岁城市小学生3 308名,对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和问卷调查.根据《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试用)判断是否超重肥胖.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超重肥胖相关的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结果 小学男生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10.91%,6.50%;女生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7.15%,4.16%,男、女生超重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4.003,8.822,P值均<0.05).男、女生睡眠不足比例分别为9.78%,10.92%.男生正常出生体重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66,95% CI=0.44 ~0.99),体力活动时间不足是危险因素(OR=4.28,95% CI=1.57 ~11.65),女生充足的睡眠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46,95% CI=O.23 ~0.90).结论 出生体重、体力活动时间和睡眠时间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干预是减少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西安市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安市7岁以下儿童10 374人,男5 498人,女4 876人。以WHO 2007身高别体重肥胖标准作为诊断超重和肥胖的指标,并抽取3岁及以上的超重/肥胖儿童606例,选择正常体重儿童763例为对照,向以上儿童家长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儿童是否超重/肥胖为因变量(即:是=1,否=0),儿童性别、年龄、出生体重、母亲生产方式、母乳喂养情况、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儿童健康饮食情况和运动情况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1)2013年7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为16.87%,肥胖率为8.18%。其中男童超重1 008例,超重率为18.33%,肥胖491例,肥胖率为8.93%;女童超重742例,超重率为15.21%,肥胖358例,肥胖率7.92%,男童超重/肥胖率均显著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898,8.677,P均<0.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肥胖、家庭收入高、经常喝甜饮料、食欲好、进食速度快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父亲受教育程度高、代养人为父母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 西安市7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男童高于女童。儿童超重/肥胖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7~12岁儿童超重和肥胖与血压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量瑞安市92所小学60 120名儿童的身高、体重和血压,分析儿童超重、肥胖与血压的关系。结果 60 120名儿童中男童31 160人(51.83%),女童28 960人(48.17%)。儿童总超重率为16.37%,男童和女童超重率分别为22.24%和10.22%;总肥胖率为6.42%,男童和女童肥胖率分别为9.11%和3.53%。男童超重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童(P0.01)。受检儿童的血压偏高率为6.63%,其中男童8.79%,女童4.31%,男童血压偏高率高于女童(P0.01)。随年龄增加,血压偏高率呈上升趋势(P0.05)。儿童超重和肥胖与血压相关,随体重增加血压偏高率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超重和肥胖对儿童血压升高有影响,控制超重和肥胖是减少儿童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分析2~6岁儿童超重肥胖与生命早期因素的关系,为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在广州市抽取1个社区的所有托幼园所922名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与生命早期因素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3.4%,男童超重肥胖检出率(16.1%)高于女童(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9,P<0.05).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在大于胎龄儿、剖宫产、出生后6月内人工喂养、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BMI)超重或肥胖、母亲孕期体重增重过多组内较高(P值均<0.01).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于胎龄儿(OR=2.62,95%CI=1.42~4.82)、剖宫产(OR=1.59,95%CI=1.08~2.36)、出生后6月内人工喂养(OR=2.00,95%CI=1.19~3.37);母亲孕前超重或肥胖(OR=1.97,95%CI=1.08~3.58)和母亲孕期增重过多(OR=2.07,95%CI=1.26~3.39)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呈正相关(P值均<0.05);母亲孕前消瘦(OR=0.51,95%CI=0.29~0.88)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呈负相关(P<0.05).结论 该社区2~6岁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与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出生后6月内喂养方式、母亲孕前BMI和母亲孕期增重等生命早期因素相关,积极有效的早期干预可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京市3~6岁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现状并探索影响因素,为幼儿科学膳食和制定干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南京市3~6岁学龄前儿童311例,以身高别体质量作为诊断超重和肥胖的指标,选取97例超重肥胖儿童,以168例正常体质量儿童为对照组,向儿童主要看护人发放问卷,获取儿童家庭情况、膳食选择、膳食习惯和身体活动等与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信息,以儿童是否超重肥胖为因变量,影响儿童超重肥胖的35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南京市3~6岁儿童超重率为19. 29%,肥胖率为11. 90%。其中男童超重率为17. 32%,女童超重率为21. 97%,男童肥胖率为11. 73%,女童肥胖率为12. 12%,3岁女童的超重肥胖率高于男童(P=0. 045);②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看护人文化程度、是否高收入家庭、每日餐数、是否每日摄入粗杂粮、是否每日食用油炸食品、是否每日饮用甜饮料、是否周末锻炼等7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看护人文化程度、是否高收入家庭、每日餐数、是否每日摄入粗杂粮、是否每日饮用甜饮料、是否周末锻炼等6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其中高收入家庭、每日餐数多、每日饮用甜饮料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看护人文化程度高、每日摄入粗杂粮、周末锻炼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南京市3~6岁儿童超重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儿童超重肥胖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宝安区6所托幼机构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同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cal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效调查1 748人,男、女童分别占50.17%、49.83%;以4、5岁儿童为主(分别占32.95%、36.10%)。超重肥胖率为15.16%(超重率为9.50%,肥胖率为5.66%)。儿童性别、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BMI、出生体重、饮食偏好、进餐时长、喝含糖饮料频率、吃零食频率、运动频率、运动持续时长、是否经常晚睡、静态活动时长等因素与儿童超重肥胖有关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056~32.221,P值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童、母亲文化程度为中小学及以下、父亲BMI≥28、母亲BMI≥28、出生体重>4 000 g、偏好荤食、进餐平均时间<15 min、喝含糖饮料频率≥3次/周、吃零食频率≥3次/周、晚睡频率为3~4次/周以及静态活动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宝鸡市区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方式抽取宝鸡市区6616名学龄前儿童,测量身高和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MI)。依据2009年9省/市儿童数据所制定的标准评估营养情况。结果除3~岁组外,各年龄组男生身高、体重均显著高于女生(P 0.01);各年龄组男生BMI显著高于女生(P 0.05)。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1.0%、2.1%、15.0%和5.9%。男女生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P 0.01)。不同年龄间营养状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重-肥胖比为2.5。结论宝鸡市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总体良好,营养不良检出率低,但儿童超重、肥胖率较高,今后需要多关注。  相似文献   

15.
了解江苏省儿童与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青少年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11月21日-12月11日抽取江苏省13个市6~18岁32 055名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7年江苏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17.8%,肥胖率为13.8%.男生超重肥胖率(37.0%)高于女生(25.9%);城市学生超重肥胖率(32.6%)比乡村(30.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苏南、苏中、苏北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不同(x22=25.35,P<0.01);不同学段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不同,小学生检出率最高(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62,P<0.01).喝含糖饮料者超重肥胖率比不喝的高,不喝牛奶的比喝牛奶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23,4.09,P值均<0.05);进行高强度锻炼者比不锻炼的超重肥胖检出率高(x2=58.4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江苏省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因素为地区、居住地、学段、性别、饮食习惯、运动(P值均<0.05).结论 江苏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严峻.应从全社会角度人手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延缓或防止成年期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6~18岁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现状,为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以北京市15所特殊教育学校的343名学生为对象,对其进行体格检查,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筛查体质指数值作为评价超重、肥胖的参考标准。结果北京市6~18岁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21.57%,肥胖率为22.74%。男、女生超重率分别为24.14%、13.41%,超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率分别为24.52%、17.07%,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2岁超重率最高,为26.83%,6~9岁肥胖率最高,为36.54%,不同年龄组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超重肥胖合并检出率有下降趋势。中度智障组超重率最高,为20.93%,不同智障程度组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智障组肥胖率最高,为33.33 0%,不同智障程度组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6~18岁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有较高的检出率,超重和肥胖呈现低龄化趋势,残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家庭应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应对智障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问题。  相似文献   

17.
探讨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昆明市、大理州、红河州7~18岁汉族学生7 200名,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和睡眠时间等调查.结果 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1.8%和5.7%.经x2检验,男生超重和肥胖率高于女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超重和肥胖率逐渐降低;好片和差片的超重和肥胖率高于中片,城市超重和肥胖率显著高于农村;不同动态和静态活动及睡眠状况中仅体育锻炼时间≥1h的超重率和肥胖率显著高于<1h者,睡眠不足者的超重率显著高于睡眠充足者.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各人口学因素、动态活动及睡眠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控制人口学因素、静态和动态活动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睡眠状况对儿童青少年超重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睡眠不足儿童青少年超重的风险是睡眠充足者的1.954倍,男生睡眠不足者超重的风险是睡眠充足者的2.429倍(P值均<0.05).结论 睡眠不足是儿童青少年超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通过改善儿童青少年的睡眠状况,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了解阿克苏市汉族、维吾尔族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现状,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2013年阿克苏市学生体检信息报表中抽取7~ 12岁汉族小学生5 377名,维吾尔族小学生4 984名,共10 361名.利用中国学生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结果 汉族小学生总体超重率(15.10%)、肥胖率(11.20%)高于维吾尔族小学生总体超重率(6.48%)、肥胖率(2.71%)(x2值分别为197.05,281.98,P值均<0.01).汉族男生总体超重率(18.11%)、肥胖率(13.69%)高于汉族女生总体超重率(11.87%)、肥胖率(8.52%)(x2值分别为40.73,36.10,P值均<0.01);维吾尔族男生超重率(7.60%)高于女生(5.40%)(x2=10.00,P<0.01);维吾尔族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11%,2.48% (x2=1.01,P>0.05).汉族男生超重检出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汉族男生肥胖检出率及汉、维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P值均<0.05).结论 阿克苏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已处于流行期.应及早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有效控制儿童肥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因素,调查实施干预措施后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儿童356名(均为小学生),调查分析其超重、肥胖原因,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56名)和观察组(200名)。对照组不实施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统计分析1年后两组儿童的超重、肥胖情况。结果:实施干预措施前,两组儿童肥胖、超重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措施后,观察组儿童超重率(5.5%)和肥胖率(3.5%)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超重率(11.5%)和肥胖率(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遗传因素、出生体重、饮食习惯、睡眠时间及运动时间等都是影响儿童超重、肥胖的原因,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儿童超重、肥胖现状,值得各地区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0.
了解重庆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经济水平好、中、差抽取重庆市渝中区、荣昌县和开县3 225名一~六年级在校小学生于2013年10-12月对其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体格检查.结果 受检学生超重率为11.8%,肥胖率为8.4%;高血压初筛检出率为6.1%,确诊率为2.1%.人均GDP水平高的渝中区小学生超重(19.2%)、肥胖率(15.3%)、高血压(3.5%)确诊率均高于人均GDP水平低的荣昌县和开县(7.4%,3.9%,1.5%),城区小学生超重(14.3%)、肥胖率(10.5%)均高于农村小学生(9.3%,6.2%),男生超重(13.6%)、肥胖率(10.8%)均高于女生(10.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血压确诊率的城乡(2.1%,2.0%)、性别(2.2%,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重超重者(3.4%)、肥胖者(11.8%)高血压确诊率均高于体重正常者(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重庆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检出率较高.应培养和引导儿童形成受益终生的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和技能,从儿童期着手预防或延迟慢性病发生,实现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