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进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时受检者需要暴露于静磁场、射频(radio frequency,RF)场及梯度场的辐射中,从理论上讲上述各种场都将产生相关的生物学效应。GE Signa HDxt 3.0T超导MRI系统与普通MRI系统相比,在安全方面有以下几个显著不同。一是梯度场的生物效应,HDxt 3.0T超导MRI系统比普通的MRI系  相似文献   

2.
郑传东  胡兴平  汪俊  罗泓  黄梅  李丽  杨永学  郭强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166-167,170
目的 探讨非惩罚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对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的作用.方法 分析2012年本院医护人员上报一、二、三季度的的不良事件.结果 建立非惩罚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后,不良事件上报数量显著增加,提高了医疗质量与安全.结论 非惩罚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有助于查找临床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改进管理系统和医疗流程,减少医疗不良事件对患者的伤害,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CP联合MRI技术、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以及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胰胆管梗阻性疾患定位和定性诊断上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来本院的72例胰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分别对所有的胰胆管梗阻性疾病患采用A组MRCP联合MRJ的方式、B组采用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以及C组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胰胆管梗阻性疾患定位和定性诊断,研究定位诊断的符合率以及定性诊断的符合率。结果A组各种癌症、肿瘤以及狭窄定位事件发生为72例,符合率为100%,定性诊断事件发生为67例,符合率为93.06%;B组定位事件发生为51,符合率为79.69%,定性诊断事件发生47例,符合率为79.66%;C组定位事件发生为69,符合率为95.83%,定性诊断事件发生为62件,符合率为86.11%,P〈0.95,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MRCP联合MRI的成像技术,对胰胆管梗阻性疾患定位和定性的符合率相对较高,简易实用,并且价格低廉,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探讨食管癌的磁共振成像 ,对 39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了矢状、冠状及轴位的磁共振扫描 ,并将磁共振成像 (MRI)结果同手术和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提示 :MRI能较好地显示食管癌肿局部的形态、位置和长度 ,并通过MRI信号值的测定而将鳞癌和腺癌区分开  相似文献   

5.
据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官网消息,2015年5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了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uMR 770磁共振成像系统医疗器械注册,成为我国首个批准注册的国产3.0T 磁共振成像系统。该产品主要由3.0T 超导磁体、梯度功率放大器、梯度线圈、射频功率放大器、射频线圈、检查床、谱仪、计算机、配电系统、对讲系统及生理信号门控单元组成,适用于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人体图像,供医疗单位作临床磁共振( MRI)诊断。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技术随着硬件设备的改进及软件技术的开发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特别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RI,fMRI)在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广义的IMRI包括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及脑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及磁共振脑血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等技术;狭义的脑功能成像则通常指BOLD而言。本文阐述DWI技术的基本原理、DWI对成像系统的技术要求、DWI评价神经胶质瘤的研究现状、最新进展及前景展望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成像装置是临床影像诊断中最可靠、最先进的检查设备.但是,磁共振成像装置维修难度较大,常因其故障不能及时修复而影响患者的诊断,我们使用广东威达公司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的LMW-400型超低场磁共振成像装置.本文仪对计算机硬盘出现的故障加以分析和说明.故障现象及分析机器在运行过程中,计算机开机后系统不能从硬盘自动引导,显示DiskError.敲1键,不能从硬盘自动加载,进入主菜单后返回到开机状态.根据故障现象,反复开关机几次,故障依旧,始终显示DISkError.初步判断为硬盘故障.击M键进入监控状态,在软盘驱动器…  相似文献   

8.
凌桂莲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661-662
目的分析管道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患者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报的112例管道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2例管道护理不良事件中,自拔管道93例(83.04%),管道滑脱19例(16.96%)。无伤害护理不良事件18例(16.07%),轻度伤害94例(83.93%)。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与缺乏与患者沟通、对患者评估不足、安全管理不到位、管理固定不牢等有关。结论不断完善护理安全相关管理,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能有效降低管道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0例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了解MCL损伤的MRI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彦兰 《北方药学》2012,9(1):84-85
目的:构建我院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系统,并通过对不良事件的分析总结出发生原因,建立统一模式的信息化平台,不断完善我院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系统,从而促进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更加规范和科学.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建立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系统后出现的不良事件的原因及各类因素,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提出持续改进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系统的意见.结果:2010 年全年共发生24 例不良事件,原因多为跌倒、给药错误、识别患者错误、医疗材料故障、外来器械没有按要求处理等,其中人为因素2 例,与制度有关3 例,与流程有关12 例,年老体弱2 例,患者情绪不稳1 例,场地1 例,仪器故障1 例,设备故障1例,其他1 例.2011 年1 月~4 月共发生13 例不良事件,原因多为输液外渗,外伤,跌倒,导管脱出,给药错误,医疗材料故障等,其中1 例为人为因素,1 例穿刺部位不易固定,1 例患者情绪不稳,8 例与制度有关,1 例年老体弱,1 例其他因素.结论: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即是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从此点出发,护理管理者重视发生的不良事件,并且了解影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因素,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干预措施,应用科学的管理原则和处理方式,促进我院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不断完善,为患者创建安全的就医环境,确保患者就医安全,为医院赢得医疗市场.  相似文献   

11.
吴玲  黄丽  魏龙 《中国药事》2020,34(10):1145-1150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事件导致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例,为医务工作者防范与处理药物不良事件,避免医疗纠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5年1月-2019年10月我国裁判文书网检索的药物不良事件导致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判例进行数据整理及分析。结果:共有52例案例纳入研究,统计结果显示,处理不当(25.0%)、监护不足(19.2%)、抗菌药物使用不当(17.3%)是引起药物损害纠纷中医疗机构过错的主要原因;抗菌药物(32.80%)、中药注射液(9.80%)、抗结核药物(6.60%) 相比其他药物更容易导致医疗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80.8%)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55.8%)成为审理医疗纠纷的主要法律依据。结论:通过加强医师处理过敏性休克的处理能力、切实履行用药教育、遵循相关指南进行医疗行为的措施能降低医疗工作中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重点监测分析透析装置不良事件。方法省内随机设立9个二级以上医院,详细记录每例透析患者所用设备、材料等信息,结合全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网络报告平台数据,用Excel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0120人次透析中,共收到透析装置导致的不良事件51例,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血压异常、胸闷、呕吐、凝血、空气栓塞;引起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有材质原因、设备故障、患者自身未按规定频次透析等。出现可疑不良事件后的处置措施均为中止透析,适当休息,无需特殊处理,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通过重点监测,广东省内未见透析装置严重不良事件。透析作为一种常规治疗手段,随着其使用的普及和使用量的增加,其引发的可疑不良事件也越来越多,由于医护人员对不良事件定义、表现、认识模糊,存在少报、漏报、或不报的现象,因此要加强不良事件监测相关政策法规的宣贯,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及企业人员对不良事件的鉴别能力和上报意识,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透析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插管发生不良事件将严重影响临床抢救和治疗。本文介绍了产品结构,简述其常见不良事件。回顾我国近期相关进口产品召回行动,以及企业采取的纠正措施。简要分析导致产品召回的可能原因,提出降低气管切开插管风险的对策,向企业、医护人员、监管部门提出建议,明确完善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的具体要求。希望能够为生产、监管和技术审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适合我国新生儿病房的不良事件筛查工具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结合文献及专家咨询法形成筛查工具;通过2015年7月30日至2015年9月30日2个月回顾性研究及2016年5月9日至2016年6月9日一个月实时观察研究,记录筛查指标及不良事件,验证本工具可行性。结果:回顾性研究纳入病例782例,筛查指标总计887例次(1.13例/次),独立不良事件391例次(0.50例/次);筛查指标发现的不良事件占78.8%,筛查工具阳性预测值为0.39,其中新生儿普通病房0.45,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0.2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研究纳入筛查指标417例次,独立不良事件261例次,总阳性预测值0.64,高于回顾性研究阶段(0.45),其中阳性预测值有统计学差异的筛查指标为“皮肤完整性受损”及“抗生素应用”(P值均<0.01)。结论:本研究的筛查工具对新生儿普通病房不良事件监测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加强医务工作者如实、及时记录不良事件的培训,可提高本筛查工具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我省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信息,录入Epidata 3.02软件,用Excel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次调查中,59.1%的企业设有专职人员从事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但从业人员学历偏低和从业时间较短。75.7%的企业建立了不良事件监测小组,小组主要由企业负责人、质量控制部门、行政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但企业内部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培训工作力度不够。企业主要通过产品使用情况跟踪(91.9%)和投诉(66.8%)的方式收集其产品的安全性信息,而对不良事件监测认识了解不够(83.2%)是影响企业开展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最大因素。结论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中存在认识不清、监测制度不完善、监测水平低等问题,需要加强宣传培训和监管。  相似文献   

16.
2666例角膜接触镜不良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统计分析角膜接触镜不良事件数据,为安全、有效地使用角膜接触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使用Excel表格对湖南2011年上报角膜接触镜2666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上报的病例占总数的61.63%,监测机构上报的病例占总数的32.63%,医疗机构上报的病例占总数的4.91%,药品经营企业上报的病例占总数的0.83%,发生不良反应的男女比例为1:1.94,其中年龄21~30岁之间发生率最高,占总病例数的58.63%。眼有异物感占不良事件主要表现的33.05%。结论合理使用角膜接触镜,降低角膜接触镜不良事件发生率。建议开展宣传培训,进一步推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维护公众用械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血管内支架不良事件风险点,提出风险控制措施。方法收集国内文献中有关心脏血管内支架可疑不良事件1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脏血管内支架不良事件主要伤害可分为3类:①术中或术后的继发疾病;②植入过程中或植入后支架本身出现异常;③支架植入后患者各种不适症状和体征异常。最常见的事件后果为需要内、外科治疗避免机体结构永久损伤。结论支架内血栓是伤害后果最严重的风险点。支架内再狭窄是心脏血管内支架最常见的风险点。需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和监管部门共同采取措施减少心脏血管内支架产品的临床使用风险。  相似文献   

18.
荣国琴  杨玉凤 《中国当代医药》2013,(28):179-180,184
通过对本院近五年来临床科室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影响药物安全使用的主要因素,制订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防范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减少甚至是避免因给药差错等不良事件而引起的医患纠纷,进一步提升医务工作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历年来医疗不良事件及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情况,建立与我院实际医疗工作契合的高警示药品目录及警示内容,加强高警示药品临床合理应用。方法:根据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公布的高危药品目录、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委员会推荐使用的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目录等资料,查阅药品说明书、相关临床指南,结合文献记载的高警示药品用药风险案例、中国裁判文书网高警示药品相关案例,编写高警示药品目录及其警示内容。根据已发表的高警示药品调查问卷相关文献,制定以警示内容为导向的高警示药品目录。结果:将二百余种药品列入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并将其分为特殊警示级高警示药品和一般警示级高警示药品。特殊警示药品分为11类、6种,一般警示药品分为16类。制定《高警示药品速查手册》,供医务工作者学习,相关内容通过我院临床医务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复审。结论:药师通过有效途径建立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 整理警示内容,解临床之惑,把对不良事件的事后处理变为前馈控制,从源头上促进高警示药品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0.
英国2008年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管理局(MHRA)2008年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了MHRA的工作情况及,总结了英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特点,以期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机构能及时借鉴其管理经验,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信息化建设,强化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注重与报告人之间的反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