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人工关节假体材料表面物理特性对结核分枝杆菌( MTB )黏附的影响。方法以表面抛光涂层、钛涂层和羟基磷灰石涂层为实验材料,对材料进行表面形貌分析以及表面粗糙度、接触角和表面能的测定。选用MTB为研究菌株,体外共培养法培养,通过扫描电镜对MTB的形态、在材料表面的黏附情况和黏附量进行观察。综合评价人工关节假体材料的表面物理特性对细菌增殖和黏附的影响。结果钛涂层和羟基磷灰石涂层材料表面为疏水性材料,抛光涂层为亲水性材料,接触角及表面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细菌培养过程中3种材料菌液的D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 MTB在钛涂层介面黏附量最多,羟基磷灰石涂层次之,抛光涂层介面最低,且各种材料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B在人工关节假体材料表面的黏附与其表面物理特性有关,在粗糙度高及疏水性低的材料表面有较高的黏附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低温等离子体联合离子束技术对硅凝胶人工晶状体进行钛及钛基复合材料表面修饰,以提高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通过紫外光谱、接触角、化学分析用电子能谱(ESCA)对人工晶状体进行表面特性检测。结果修饰后人工晶状体对紫外光的吸收有所增加,其表面亲水性有所提高,人工晶状体表面获得适宜的化学组成。结论修饰后人工晶状体的表面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C57BL/6和BALB/C小鼠创伤反应差异性初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观察C57BL/6和BALB/C小鼠对相同创伤的反应能力有无差异。方法 采用冲击波致伤C57BL/6(171只)BALB/C(159只)近交系小鼠,观察两种小鼠伤后即刻(0)、1、6,24,72h的死亡率,对两种小鼠的肺损伤严重度进行病理形态学比较。 结果 在相同冲击伤条件下,C57BL/6和BALB/C小鼠伤后72h内的死亡率和肺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C57BL/6表现出对冲击波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肺损伤程度也明显较BALC/C小鼠轻。两种小鼠内雌雄之间的死亡率和肺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并且绝大部分动物死亡发生在伤后6h以内。结论 C57BL/6和BALB/C小鼠对相同创伤的反应能力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这种差异性可能与它们在遗传背景上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C改善Ⅱ型糖尿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Ⅱ型糖尿病(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NID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新诊断的NIDD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各15例),一组采用饮食、运动及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组)。另一组在胰岛素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C 0.1,3/d(维生素C组)。治疗6个月。同期,选择14例健康个体作为对照。采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展功能(EDD)和硝酸甘油(GNT)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展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IDD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PG)、2h血糖(2hPG)、胆固醇(TC)、三酯酰甘油(TG)明显增高(P〈0.05),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亦明显增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5),同时伴随EDD明显降低(P〈0.05)。不论在维生素C组还是在胰岛素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HbA1c、FPG、2hPG、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同时伴随EDD明显改善(P〈0.01),维生素C组治疗后EDD明显高于胰岛素组治疗后(P〈0.05)。结论:维生素C明显改善NID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并与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进行比较,从而评价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206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浓度,并同时测量血清肌酐、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24小时尿量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肌酐(UCr)并计算出内生肌酐清除值(Cer)。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Cys—C(1.49±0.92)、β2-MG(2.58±1.16)、Cer(85.1±34.3)、SCr(75.1±33、7),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Cys—C(2.15±1.12)、β2-MG(3.15±1.49)、Cer(68.7±20.6)、SCr(139.1±91.3)均较单纯糖尿病组Cys—C(1.13±0.46)、β2-MG(2.05±1.03)、Cer(95±31.5)、SCr(68.4±27.7)的检测结果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P〈0.01);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中,CysC、β2-MG和肌酐清除值(Cer)、SCr阳性率分别为49.8%(32/69)、71.0%(49/69)、36.3%(5/69)、4.3%(3/69),在临床糖尿病肾病组中.CysC、β2-MG和肌酐清除值(Cer)、SCr阳性率分别为84.9%(45/53)、92.4%(49/53)、69.8%(37/53)、39.(21/53),Cys—C与β-MG的相关系数r=0.8362,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胱抑素C用于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其特异性好于β2微球蛋白,灵敏度高于Ccr、SCr的肾小球滤过率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应用聚丙交酯(PLLA)和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LLGA)制备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BIS)的性能。方法应用PLLA和PLLGA制备出PLLA(A型)、PLLGA(B型)、紫杉醇PLLGA(c型)3种BIS,每种15枚,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A型BIS的径向支撑力为15.7%/0.006MPa、B型为16.3%/0.006MPa、C型为16.4%/0.006MPa。A型的径向支撑力略大于B型和C型(F=159.429,P<0.05)。A型支架的轴向收缩率(10%)和表面覆盖率(16%)低于其他2种BIS(B型和C型的轴向收缩率均为12%,表面覆盖率均为18%;P<0.05)。结论3种BIS构型、机械特性均符合血管内支架的要求,可用于血管内置入,PLLGA支架和紫杉醇PLLGA支架的机械特性略低于PLLA支架。  相似文献   

7.
酮洛芬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酮洛芬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 KP-PBCA-NP)。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空白PBCA—NP,以粒径为指标,应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吸附法制备KP—PBCA—NP,以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应用U10(10^8)均匀法设计实验,进行条件优化。结果:制备PBCA—NP的优化条件为反应液pH2~3,Pluronic F68的含量为1.0%~1.5%,优化条件下制备PBCA—NP平均粒径为50nm;在制备KP-PBCA—NP时,当反应液的pH值为1,PBCA含量为0.5%,KP含量为0.8mg/ml时,可获得较高的包封率(平均为95.64%)和载药量(15.32%)。结论:控制工艺条件,可制备不同粒径的PBCA—NP作为各种药物载体,并且可以从此为载体制备可用于注射给药的KP—PBCA—N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胱抑素C(Cys—C)、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对诊断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意义。方法按尿微量清蛋白(UmAlb)将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A组为UmAlb〈30mg/d,单纯DM组,56例;B组为UmAlb30-300mg/d,早期DN组,58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50例;测定各组Cys—C、Scr、IL一6水平。结果糖尿病患者Cys-C、Scr、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l〈O.05),B组Cys—C、IL-6水平高于A组(P〈0.0S);糖尿病B组Cys—C、IL-6水平异常检测率明显高于Scr水平。结论Cys—C、1L-6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单克隆抗体C50 99 Tcm标记药盒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99Tc^m-C50放免显像药盒的制备方法。方法 用2-亚氨噻酚盐酸盐修饰C50,通过^99Tc^m-葡庚糖酸钠(GH)转换,将^99Tc^m标记在C50上。用HPLC法分析修饰抗体和标记抗体,用纸层析法测定标记率和胶体,并用免疫分析法测定标记抗体生物活性。裸鼠层静脉注射抗体后进行显像。结果 C50标记率为97%,其中^99Tc^m胶体含量为45,修饰抗体4℃下可保存3个月,标记抗体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免疫活性。荷瘤裸鼠24h肿瘤部位与四肢肌肉的放射性比值为4.03。结论 该制备方法高效、便捷,并可用于其他单抗放免显像药盒的制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C57BL/6J和C3H/HeN两种小鼠放射性肺损伤进程的异同。方法采用20Gy^60Coγ射线照射C57BL/6J和C3H/HeN两种小鼠复制动物模型,应用天狼猩红染色、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Ⅰ、Ⅲ型胶原分布、羟脯氨酸含量、纤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变化。结果照后1、3和6个月C57BL/6J小鼠肺组织病变经历炎症期、增生期和纤维化期,胶原沉积增多,照后1和3个月FN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照后6个月逐渐减少,LN表达在照后呈渐进性增加,α-SMA表达比C3H/HeN强;照后1、3和6个月C3H/HeN小鼠肺组织主要表现为间质性炎症改变,FN表达于照后1、3和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LN表达于照后1和3个月明显增强,6个月逐渐减少。结论20Gy^60Coγ射线照射成功复制易,抗放射性肺纤维化动物模型。C57BL/6J小鼠发生放射性肺纤维化,以胶原沉积增多出现早且显著为特征;C3H/HeN小鼠未发生放射性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C缓释包衣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制备维生素C缓释包片,考察自制的渗透型丙烯酸树脂与Eudragit RS/RL的一致性及包衣片的稳定性。方法:分别以自制的渗透型丙烯酸树脂和标准样品为薄膜包衣材料,制备维生素C缓释包衣片,以体外溶出试验,考察二者的缓释性能及所得包衣缓释片的稳定性。结果:转蓝法测定药物溶出度表明,用Eudragit RL和RS包衣的缓释片,其释药速度有明显的差别,但在10h 内均以零级动力学过程连续释药;自制的RL和RS产品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应用性能要求。结论:自制的渗透型缓释材料与标准样品EudragitRS/RL 基本一致;维生素C缓释包衣片能延缓药物氧化、增加片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纤维配比的复合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 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6只,完全随机化设计分为A、B、C、D四组,将其双侧桡骨制备成骨缺损模型,取其自体髂骨制成直径为300 - 500 μm的微小颗粒骨,将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颗粒骨与聚磷酸钙纤维(calcium polyphosphate fiber,CPPF)均匀混合成CPC/CPPF复合材料,按照CPPF占CPC/CPPF复合材料重量的0、10%、30%、50%分为四组,将上述四组CPC/CPPF复合材料与微小颗粒骨以6:4固定比例混合均匀,分别植入A、B、C、D四组兔桡骨缺损处,在4,8周分别行大体、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8周时行力学测试。结果 当CPPF占CPC/CPPF复合材料的30%时,最大抗压负荷及抗弯负荷均优于其他组(p<0.05),组织学显示人工复合材料与骨组织界面结合最为紧密,材料降解速率与组织成骨速率最接近,成骨性最佳,比例最优。结论 通过向CPC/CPPF中加入一定比例颗粒骨来调节复合材料降解速率,使之与兔桡骨成骨速率相适应,以获得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最佳复合人工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兔股骨髁间截骨后松质骨骨折愈合中骨小梁修复方式.方法:采用成年新西兰兔18只,在兔股骨髁间作完全截骨后,分别采用石膏、皮质骨和松质骨螺钉固定.术后3周和6周取标本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采用石膏和皮质骨螺钉固定时,其愈合方式主要通过编织骨修复骨小梁.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其愈合方式主要通过板层骨重建骨小梁.结论:兔股骨髁间截骨后,松质骨骨折愈合存在着直接骨形成和间接骨形成两种愈合方式.  相似文献   

14.
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原子力显微镜是观察样品表面结构的一种新的工具 ,它具有比传统扫描电子显微镜更高的分辨率 ,并且可以在生理条件下进行实时观察。同时在分子水平上它还是检测样品之间相互作用力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近年来 ,原子力显微镜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物医学的各个方面 ,并且取得了很多令人鼓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血卟啉甲醚-PDT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卟啉甲醚-光动力学疗法(PDT)诱导C6胶质瘤细胞的凋亡机制。 方法常规传代培养C6胶质瘤细胞系,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细胞按实验要求分组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上,应用光敏剂血卟啉甲醚,以不同照光剂量(40、80、120、160、200、240、280和320J/cm^2)处理C6胶质瘤细胞。MTT法检测不同照光剂量的细胞死亡率;电镜观察PDT后C6细胞形态学变化;以Fluo-3/AM为细胞内钙离子荧光指示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不同照光剂量作用后C6胶质瘤细胞内[Ca^2+]i。 结果PDT组对C6胶质瘤细胞死亡率影响显著,照光剂量与细胞死亡率正相关,随照光剂量增加,细胞死亡率逐渐增大,当达到能量密度大于200J/cm^2时,细胞死亡率不再明显增加。PDT作用后早期出现一定数量凋亡的C6胶质瘤细胞和多数线粒体、内质网等亚细胞结构肿胀。PDT作用晚期可见大量坏死细胞和部分凋亡细胞。PDT作用后C6胶质瘤细胞内游离钙明显升高。 结论血卟啉甲醚-PDT诱导C6胶质瘤细胞坏死和凋亡,钙超载在广泛超微结构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人工生物材料修复骨质缺损,一直是骨科领域的一个研究课题。我们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机械性能较好的羟基磷灰石-尖晶石复合生物材料。本文即研究这种材料被植入兔骨内对成骨过程的影响,分别在扫描电镜下观察4、8、12、16、20周后骨质与材料的结合情况。实验表明,此种材料与骨组织能牢固结合,是一种较好的骨质缺损的修复材料,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仿生活性人工骨诱导兔椎板间多节段脊柱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采用先进快速成形(rapidprototyping,RP)制造技术结合骨组织工程方法研制新型仿生活性人工骨,系统研究该人工骨在兔腰椎椎板间多节段脊柱融合的情况。方法首先应用RP技术制备粒度均匀的颗粒型聚乳酸-聚羟乙酸/磷酸三钙[Poly(DL-lactic-co-glycolicacid)/Tricalciumphosphate,PLGA/TCP]复合人工骨载体材料,进一步将该载体材料与天然提取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BMP)高效复合制备仿生活性人工骨,扫描电镜观察RP制备的载体材料及人工骨超微结构。雄性新西兰兔42只,均于L2~4左侧椎板及椎小关节表面分别植入颗粒型PLGA/TCP人工载体材料(A组)、颗粒型仿生活性人工骨(B组)和自体髂骨颗粒(C组),每组14只,于术后4,8和12周定期拍摄脊柱X线片,并于以上时相点按时取材(每组各取材2,2和10只兔),大体观察、手法检测及组织学方法(HE染色、三色光镜观察及四环素-钙黄绿素荧光检测)系统评价脊柱融合情况。结果先进RP制备的PLGA/TCP复合人工骨载体具有规则的空间网状支架结构、相互贯通的孔隙及材料表面微孔特征,均有利于bBMP的高效均匀复合。术后所有实验动物均存活,A组单纯载体材料植入后逐渐降解,但无骨诱导活性及新骨形成能力。B组仿生活性人工骨植入具有强的诱骨活性及骨性融合能力,不仅成骨早、新骨形成量大,而且在新骨形成及改塑的同时载体材料逐渐降解完全,术后12周可形成较为典型的骨小梁及骨髓结构,成骨代谢活性亦接近正常,所形成融合块较大、强度高。C组自体髂骨移植能达到良好的骨性融合,但至术后12周其所形成的新骨结构与B组相比,尚需进一步塑形及完善,所形成的融合块较小。术后12周,三组多节段(L2,3、L3,4)脊柱融合率分别为0%(0/20)、90%(18/20)和55%(11/20),B组融合率显著高于C组(P<0.05),C组融合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先进RP技术制备的PLGA/TCP人工载体不仅具有良好的空间超微结构及孔隙特性,而且能高效复合bBMP以正确构建组织工程仿生活性人工骨。该仿生活性人工骨诱导兔椎板间多节段的脊柱融合获得成功,其融合率明显高于自体髂骨移植,从而有望成为脊柱外科所需的新型人工骨移植材料。中、远期疗效的深入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8.
Prolonged exposure of humans and animals to increased pressure as in a disabled submarine (DISSUB) can saturate the body's tissues with dissolved N2 as compressed air is breathed. Decompression-induced bubble formation in the long bone marrow cavity may lead to a bone compartment syndrome resulting in bone ischemia and necrosis. We tested oxygen pre-breathing prior to decompression in sheep to assess the effect upon dysbaric osteonecrosis (DON) induction in a DISSUB simulation experiment. A total of sixteen adult female sheep were used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 Four sheep were used as controls without oxygen pre-breathing. All sheep (99 +/- 14 kg SD) underwent dry chamber air exposure at 60 fsw (2.79 atm abs) (.2827 MPa) for 24 h followed by oxygen (88-92%) pre-breathing (15-min, 1-h, and 2-h and air for control) before "dropout" decompression at 30 fsw/min (0.91 atm/min). 99mTc-methylene diphosphonate (MDP) bone scans of the distal (radii and tibiae) long bones were used to detect "hot spots" of remodeling suggestive of DON lesions. Alizarin complexone fluorochrome was injected to visualize sites of metabolic activity indicating DON repair of both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long bones (radii, tibiae, femora, and humeri). Our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 amount of alizarin complexone deposition and bone scan uptake was greater in sheep with shorter oxygen pre-breathing times than those undergoing longer pre-breathing dives (p = 0.0056 and p = 0.001, for one and two hour pre-breathes respectively). Proximal limb bones (femur, humerus) displayed less alizarin complexone deposition than the distal radius and tibia (p < 0.0001).  相似文献   

19.
选用螺旋形多晶硅氧化铝表面烧结羟基磷灰石(HA)涂层牙科种植体与牛骨骨形成蛋白(bBMP)的复合物,植入狗的下颌骨制备的牙槽窝内。结果示:①HA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种植材料,种植后能形成种植体-宿主骨组织之间的骨性结合;②HA徐层的多晶氧化铝陶瓷种植体与骨诱导物体BMP复合,能有效地加速种植体-宿主骨界面骨愈合速度;③采用螺旋形种植体形状,提高种植初期固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