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秀静  商全梅  常文胜  张玥伟 《全科护理》2020,18(22):2826-2828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管路不同血液抽弃量对重症监护室(ICU)病人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0月采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ICU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在有创动脉管路三通肝素帽处先抽取1 mL血液标本丢弃,用3个动脉血气针连续再各抽取1 mL血液,分别标记为A组、B组、C组,同时抽取病人对侧手臂桡动脉血液行血气分析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分析血气结果。[结果]A组、B组病人血液p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人的动脉血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高于A组和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病人的血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血钙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病人血气标本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O_2、PaCO_2、血pH值、血钠、血钙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动脉管路抽弃3 mL血液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与直接桡动脉取血后血气分析结果一致,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ICU病人可以抽弃3 mL原始血液后进行血气分析,既能够保证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还可以减少病人诊断性失血量。  相似文献   

2.
谢艳梅  幸丽萍 《护理研究》2009,(8):2003-2003
[目的]观察两种使用头皮针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检验结果误差。[方法]选取150例病人,每人同时采用两种方法采血,观察组采用分次采血法,即先用干燥注射器连接头皮针采集动脉血,然后用肝素化的注射器连接头皮针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对照组用肝素化后的注射器和头皮针排去肝素溶液后直接采血。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采集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较观察组采集的标本pH值、氧分压(PO2)、碳酸氢根(HCO3^-)偏高,二氧化碳分压(PCO2)偏低。[结论]使用头皮针进行动脉采血时,应分次采血,先采集的血液用于生化等其他化验检查,后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以减少由单次采血时混入气泡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3.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有创血压(ABP)监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病人实施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血压,不仅能动态监测病人的血压,指导液体、输血的治疗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还对需要频繁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提供了便利,并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动脉压直接测定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1],但  相似文献   

4.
陈桂莲 《全科护理》2011,(4):374-374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有创血压(ABP)监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病人实施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血压,不仅能动态监测病人的血压,指导液体、输血的治疗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还对需要频繁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提供了便利,并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动脉压直接测定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动脉穿刺对全身麻醉手术病人有创血压监测动脉置管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治疗的9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采用给予镇静剂后动脉穿刺,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后动脉穿刺,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穿刺时心率、收缩压及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出血与血肿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行动脉穿刺过程中,两组病人心率和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脉穿刺成功率及穿刺部位出血与血肿发生率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给予镇静剂后动脉穿刺可提高全身麻醉手术病人有创血压监测动脉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心率和血压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心内直视术后患者常规入监护室监护,呼吸机辅助呼吸,行动脉穿刺置管连接换能器监测动脉有创血压是一种重要的监测手段,动脉置管后可随时抽取所需的血量,既方便省时,又可避免因反复穿刺引起的血管破坏和周围组织损伤。临床上血气结果易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应用液体肝素作抗凝剂时血液被稀释是造成结果受影响的最常见原因,要做好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减少人为因素,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结果,就必须做好血气分析前、标本采集、标本运送、血液保存、标本检验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谢艳梅  幸丽萍 《护理研究》2009,23(22):2003-2003
[目的]观察两种使用头皮针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检验结果误差.[方法]选取150例病人,每人同时采用两种方法采血,观察组采用分次采血法,即先用干燥注射器连接头皮针采集动脉血,然后用肝素化的注射器连接头皮针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对照组用肝素化后的注射器和头皮针排去肝素溶液后直接采血.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采集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较观察组采集的标本pH值、氧分压(PO2)、碳酸氢根(HCO3-)偏高,二氧化碳分压(PCO2)偏低.[结论]使用头皮针进行动脉采血时,应分次采血,先采集的血液用于生化等其他化验检查,后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以减少由单次采血时混入气泡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8.
重危病人在ICU治疗或手术麻醉过程中,常需动脉置管以持续监测血压和动态观察血气。为了保证测压的准确,必须给予肝素盐水间断或加压袋持续小剂量冲洗,而经动脉置管抽取血气标本至今未见统一的方法,其结果与直接穿刺法是否一致也未见报道。我们将动脉置管中的血液分段抽取,并从对侧桡动脉或股动脉直接穿刺法抽取动脉血气标本,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得到较为正确的取血方法,指导临床护理工作。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处于昏迷状态或清醒处于充分镇静状态(吗啡1~2mg/h泵入)的病人,桡动脉置管持续监测血压。12 直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对在呼吸科重症监护室(ICU)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76例机械通气病人采用桡动脉置管,接通测压装置,常规抗凝,定时冲管,做好置管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7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无出血、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能持续地观察机械通气病人循环系统的动态变化过程,及时准确地了解血压和组织灌注,提高机械通气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一种对早产儿穿刺成功率更高、安全且并发症较少的动脉穿刺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路径。[方法]对我科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104例危重早产儿随机分为胫后动脉组(n=37)、桡动脉组(n=34)、股动脉组(n=33),对3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临床穿刺置管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胫后动脉组与桡动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胫后动脉组留置时间与桡动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胫后动脉组与桡动脉组、股动脉组护理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胫后动脉穿刺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高露 《全科护理》2020,18(17):2127-2128
[目的]探讨血管难度分级管理模式开展于动脉血气标本采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医院住院且需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的8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血液标本采集,观察组采用血管难度分级管理模式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及病人穿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病人穿刺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难度分级管理模式在动脉血气标本采集中使用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病人穿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桡动脉置管血压监测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桡动脉置管血压监测是近年来开展的有创监测技术。在重症护理和麻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直接反映动脉压力的动态变化和波形分析 ,有效地判断心血管功能。尤其是低心排出量时 ,有创血压弥补了无创血压非敏感性和非连续性的弱点。无效率由无创血压 12 .9%下降至 3.2 % [1] 。同时 ,动脉导管还是采集动脉血标本的理想途径[2 ] 。因此 ,正确应用和护理动脉导管是至关重要的。我院 1998年 12月~ 1999年 9月开展了 8例桡动脉置管血压监测。未发生 1例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8例 ,男性 5例 ,女性 3例 ,年龄 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外周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在新生儿微量血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需做血气分析的高危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A组采用外周动脉穿刺采集微量动脉血,B组采用股动脉穿刺采集微量动脉血。[结果]A组穿刺成功率较B组高,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微量动脉血采集进行血气分析可采用外周动脉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动脉血气标本采集合格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评价法确定主题,调查科室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现状,通过分析原因,应用循证护理理念查询最佳证据,制定实施对策,改善存在的问题。[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对照组)采集的动脉血气标本合格率为62.50%,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为90.61%,观察组采集的动脉血气标本合格率高于对照组(χ2=7.039,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工具,改进护理措施,可提高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一种对早产儿穿刺成功率更高、安全且并发症较少的动脉穿刺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路径.[方法]对我科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104例危重早产儿随机分为胫后动脉组(n=37)、桡动脉组(n=34)、股动脉组(n=33),对3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临床穿刺置管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胫后动脉组与桡动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胫后动脉组留置时间与桡动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胫后动脉组与桡动脉组、股动脉组护理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胫后动脉穿刺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张芳  范仉金 《全科护理》2012,10(9):806-806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对3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3d内病人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结果]3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3d内病人病情平稳后拔除置管,病人未出现再出血、脑梗死及并发症。[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可以更准确地为提供临床病情依据,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极低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适合极低体重儿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最佳部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入住的1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腋动脉组90例、桡动脉组90例,观察两穿刺部位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出现的频次。[结果]腋动脉组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桡动脉组(χ2=6.090,P0.05);腋动脉组置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桡动脉组(t=14.348,P0.05);桡动脉组脱管发生率高于腋动脉组(χ2=4.310,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选择腋动脉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置管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时动脉置管的方法、动脉置管后的护理、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对策等,认为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患者给予ABP的动态监测,除可保证准确监测血压外,还可以根据动脉波形变化来分析心肌的收缩力,及早发现动脉压的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此外还可方便采集血标本,监测血气分析,从而避免反复动脉穿刺,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刘妙 《全科护理》2016,(34):3623-3624
[目的]观察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经肱动脉采血同时完成血气分析和静脉血液分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科住院治疗首次采血需同时行动、静脉血液分析的胸部疾病病人120例,按住院时间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2m L肝素化注射器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再经静脉采集所需静脉血液标本(穿刺2次),观察组经肱动脉采血同时完成动、静脉血液标本的采集(穿刺1次)。比较两组病人平均穿刺次数、采血时间、疼痛感受和生化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疼痛感受、平均穿刺次数、采血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经肱动脉采血完成动、静脉血液分析病人满意度高,可降低护理直接成本。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 17 例危重患儿经脐动脉置管行有创血压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等血标本采集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脐动脉穿刺置管前准备及医护配合、有效的固定方法、护理措施、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等,为临床护理脐动脉置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