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运用基因分型技术对一起由维尔肖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溯源分析,探讨分子分型技术在沙门菌食物中毒中病原菌溯源和应用可能性。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11株维尔肖沙门菌进行基因分型和溯源性分析。结果:从病人肛拭中分离出的8株维尔肖沙门菌和引起该食物中毒的食物中分离的3株菌株都属于同一克隆。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由同一株维尔肖沙门菌引起,PFGE分型技术可以直观的判断分离菌的亲缘关系,为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提供可靠而实际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2起食物中毒事件沙门菌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耐药分析,追踪溯源并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患者粪便和剩余食物按照相应标准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对分离出的沙门菌使用PFGE分子分型进行同源性分析,药敏试验分析沙门菌的耐药情况.结果 2起食物中毒,分别检出4株(来自病人)和12株(11株来自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查明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并对其进行溯源分析。方法对4份患者样本和8份食品留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对分离株进行药敏实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结果 4份患者样本和1份食品留样中检出山夫登堡沙门菌,5株分离菌株均对磺胺甲恶唑耐药,其PFGE图谱相似性系数为100.0%。结论本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是由进食被山夫登堡沙门菌污染的食品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查明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原因。 方法 采用传统细菌分离鉴定和实时荧光PCR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样本进行鉴定,对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常规鉴定、血清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分析,图谱用BioNumerics软件分析并绘制聚类分析图,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和同源性分析。 结果 共分离出3株副溶血性弧菌,两株来自病例,一株来自制作凉菜的厨师,血清型均为O3:K6型,经PFGE聚类分析得到2种带型,两名病例菌株带型完全一致,与厨师的菌株带型存在一个条带的差异,为高度相关株。 结论 推断此次食物中毒是由厨师携带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凉菜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溯源分析,为避免类似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采自该食物中毒事件现场的接触者肛拭子、食物样本、环境涂抹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鉴定、血清学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采集的38份样本中,有21份(19份肛拭子、2份环境涂抹样本)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5.3%。分离出的21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均为O3:K6,其tlh/tdh毒力基因为阳性,PFGE分子分型显示高度同源(同源性在98.7%~100.0%之间)。结论 综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引起该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菌为携带tlh/tdh基因的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卫生监管力度,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分析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一起肉毒梭菌食物中毒事件, 探究中毒事件发生原因, 明确诊断, 为临床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应用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食物中毒事件中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 采集自制腐乳和粪便灌洗液, 经增菌培养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样本中肉毒毒素编码基因, 并进行菌株分离、纯化。对分离到的5株肉毒梭菌经肉毒毒素检测和基因检测验证后, 进一步进行PFGE分型。此次中毒事件中2份自制腐乳和3例患者的粪便灌洗液标本均分离到A型肉毒梭菌, 并得到了毒素检测和基因检测验证, 5株肉毒梭菌的PFGE图谱DNA同源性为100%, 可判定是一起因食用被A型肉毒梭菌污染的自制腐乳而引起的肉毒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7.
一起高校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测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5月19日,东阳市某职业学院19名学生因进食校外流动摊贩提供的糯米饭团先后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检测,证实为一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一起疑似群体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学检测和中毒原因分析。方法:参照GB/T4789-2003[1]有关章节,对疑似食物中毒病人进行采样、病原分离鉴定;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论:所分离到的肠炎沙门氏菌进行PFGE分型结果基本一致,确认是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快速检测,为食物中毒调查和应急处理提高依据.方法:采集16份相关标本,其中病人肛拭3份、粪便标本1份、呕吐物1份、剩余食物3份、食物加工人员手涂抹液1份和工作台具涂抹液7份,前增菌后,提取核酸,在LightCycler荧光定量PCR仪上利用实时荧光PCR技术进行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0157、副溶血弧菌病原菌的快速检测和筛查,同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利用Vrr: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可疑菌进行生化反应检测,以及进行血清学试验.结果:11份标本沙门菌实时荧光PCR检测阳性,其他细菌荧光PCR检测阴性;该11份荧光.PCR阳性标本分离的菌株经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鉴定为沙门菌,99%的概率,血清型都为AF、O9、Hg、Hm,为肠炎沙门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应大力整顿熟食市场,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宣传健康教育,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食物中毒事件中所采集样本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快速查明食物中毒原因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一起食物中毒10份可疑食品、2份餐具涂抹样和5份患者粪便进行检测,同时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分离菌株采用CLSI 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应用PFGE分型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份可疑食物和3份患者粪便经实时荧光PCR检测为沙门菌阳性,同时分离到4株斯坦利沙门氏菌,4株沙门氏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一致,PFGE 带型完全一致。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是由斯坦利沙门氏菌污染引起。实时荧光PCR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对食物中毒做出病原学诊断,PFGE基因分型技术可对病原菌进行溯源分析,对研究病原菌流行病学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发生在不同地区的3起食物中毒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3起事件的流行病学关联,查找中毒食品、致病因子和污染来源。方法 通过描述性流行病方法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分布,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简称PFGE)技术对不同来源的沙门氏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此次事件涉及不同地区的3所学校、共发现94名病例,罹患率为2.98%,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96.55%)、发热(90.28%)、腹痛(84.15%)、恶心(68.97%),呕吐(46.43%)。发病潜伏期中位数为12小时(6~50.8小时)。所有病例均食用过某公司生产的汉堡。病例肛拭子、剩余汉堡、汉堡生产原料等标本中均检出肠炎沙门氏菌,不同来源标本中分离到的阳性菌株经PFGE分子分型分析具有同源性。结论 结合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此次事件为一起跨地区的肠炎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中毒食品为某公司生产的汉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宝鸡市一起由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并且通过对相关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溯源分析,有效控制事件的发展。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疾病分布,建立病因假设。采用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相关因素对疾病产生的影响,找出危险因素。对病例、留样食物、水源开展相关的病原菌分离培养,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可疑致病菌进行溯源分析。结果 此次事件共搜索到病例68人,罹患率28.33%(68/240),主要症状为发热、腹泻、腹痛、呕吐。期间无重症及死亡病例出现。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现鸡腿为引起此次事件的可疑食物。通过实验室检测,在留样食物、患者粪便中均分离出了肠炎沙门氏菌。并通过PFGE分子溯源分析得到鸡腿、患者均为同一株沙门氏菌感染。结论 这是一起由沙门氏菌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应加强对食物储存、运输、销售的管理工作,防止类似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最为常见,尤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2009年6月19日中午阆中市民举办婚宴,就餐后陆续有38人出现发热、恶心、呕吐、乏力、腹泻等症状.首例患者发病时间为19日18时30分,末例发病时间为20日17时,发病高峰时间为19日晚20时.38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6岁.调查发现患者均食用凉菜,未食用凉菜者不发病.38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寒战、腹泻症状.患者均到阆中市人民医院就诊治疗,经抗菌治疗,7 d内全部出院,无死亡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病原学诊断,确诊为一起由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所致的食物中毒,现将实验室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用两种方法鉴定引起一次食物中毒的食源性致病菌并探索检测技术。方法:参照GB/T4789.31-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WS 271-200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荧光定量PCR试剂盒说明书、PetrfilmTM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 ExpressCount,S1X)测试片使用说明书进行鉴定。结果:从1份菜板样品和2份病人呕吐物、1份病人粪便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肠毒素试验阳性;从4份病人粪便样品中检出了肠炎沙门菌。结论:这起食物中毒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炎沙门菌混合感染引起,快速鉴定结合常规鉴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华  张志祥  曾龙剑  刘涛 《上海预防医学》2020,30(12):1040-1043
目的分析2010-2019年云南省文山州食物中毒死亡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食物中毒死亡事件的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9年文山州食物中毒死亡事件数据,运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2010-2019年文山州共报告食物中毒死亡事件65起,占同期食物中毒事件的7.5%;食物中毒死亡事件中病死率为36.7%,同期食物中毒事件的病死率为2.1%;食物中毒死亡事件高发于6、7月份,夏秋季节较多;野生蕈中毒为食物中毒死亡事件的主要致死原因,发病以农村家庭为主。结论野生蕈中毒是文山州控制食物中毒死亡事件的重点,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辨识食用野生蕈能力,强化乡镇村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探索小学生食物中毒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提出合理的建议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对多家媒体报道的疑似食物中毒学校进行病例搜索.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包括可疑餐次及食物的分析,开展饭堂卫生学调查,对采集剩余食物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共搜索到符合病例定义73名病例,其中疑似病例57例、可能病例16例;教师2例,住宿生71例,罹患率为12.6%(73/581).症状以腹痛(97.3%,71/73)、恶心(31.5%,23/73)、呕吐(20.5%,15/73)为主,部分学生反映喉咙有不适及烧灼感.土豆焖鸭肉是可疑高危食物(OR=4.2,95%CI=1.3~14.0).结论 该事件为一起疑似龙葵碱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学校应加强对食堂的卫生及原材料的监督和管理,避免或预防该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