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部分心包剥离术后迟发性心室疝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根据我们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探讨缩窄性心包炎部分心包剥离术后迟发性心室疝形成的原因和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2例超声心动图诊断为部分心包剥离术后心室疝形成的患者,1例经手术证实。结果:本组2例心室疝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是心尖部向外膨出,见缩窄环及心室腔变形弯曲,缩窄环部位室壁运动受限,心室臂及心室疝见同步的收缩和舒张,残余的心室心包回声明显增强及钙化。1例患者临床上出现缩窄性心包炎的症状和体征。结论:超声心动图能清晰地显示部分心包剥离术后迟发性心室疝形成形态学特征。对缩窄性心包炎进行心包剥离术时,就尽量充分地剥离心室部位的心包,避免日后形成缩窄环导致迟发性心室疝形成。  相似文献   

2.
陈振光  钟佛添 《新医学》1997,28(10):533-533,535
目的;了解影响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对我院1962 ̄1994年采用心包剥离术治疗的63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年患者非特异性病因占53%,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术前心电图异常,心包钙化多见,心肌纤维化严重。儿童患者胸腹水、低蛋白血症多见,心包缩窄广泛。早期病死率13%。结论:不同年龄患者心包缩窄特点不同,围术期处理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心包剥离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6 例行心包剥离术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患者手术前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中心静脉压和射血分数的变化,术后3 个月心功能评级与术前比较.结果 56 例均成功剥离心包,围手术期死亡2 例,死亡率3.6%;手术前后收缩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舒张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术后脉压差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术后中心静脉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术后射血分数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术后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01).结论 心包剥离术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有效方法,中心静脉压、脉压差、射血分数及心功能可作为评价手术效果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洪琦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206-8207
目的探讨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2010年期间,51例因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剥离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全麻下行心包剥离术。结果 51例中,手术死亡2例,手术病死率(3.92%),其余49例(96.1%)症状明显缓解,44例(86.3%)获得长期随访,随访6~12个月,绝大多数患者术后6个月内心功能恢复到Ⅰ~Ⅱ级。结论心包剥离术是缩窄性心包炎治疗的有效方法,确诊后应尽早剥除心包。  相似文献   

5.
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大部分切除术的手术配合430060湖北省人民医院秦友清,曾敏琪缩窄性心包炎是一种慢性疾病。最常见的原因多为心包的结核性感染所致。心包的部分脏层和壁层,因炎性病变而增厚、干酷样病变和钙化而形成缩窄,压迫心脏和大血管,发生一系列循环障碍的...  相似文献   

6.
罗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6):1479-1480
缩窄性心包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心包增厚、纤维化及钙化是不可逆的,内科治疗效果差,手术剥脱缩窄的心包是解除心脏机械压迫惟一有效的方法。我院2000/2007年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1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于快速进展为缩窄性心包炎的结核性心包炎(快速进展型结核性心包炎)治疗效果、并发症、死亡率、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对结核性心包炎的治疗获得更好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5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对38例快速进展型结核性心包炎的治疗方式、外科手术干预时机、手术方式及疗效、并发症、死亡率和随访情况等,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心包穿刺引流术、心包开窗术、心包剥脱术等。同期观察对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15例。 结果对于快速进展型结核性心包炎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随访1~5年。所有患者均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其中单纯药物治疗5例,全部进展为缩窄性心包炎;早期行心包穿刺引流术12例,治愈1例,其余11例进展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早期行心包开窗术10例,进展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1例,治愈9例;早期行心包剥脱术11例,无进展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病例。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与同期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相比,快速进展型结核性心包炎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较低(4.8% vs 24.3%,P<0.05),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较好(100.0% vs 80.7%,P<0.05),术后5年随访生存率较高(100% vs 78%,P<0.05)。 结论快速进展型结核性心包炎单纯采用药物治疗和心包穿刺术治疗,有很高比例的患者会进展为缩窄性心包炎,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外科干预能显著降低快速进展型结核性心包炎进展为缩窄性心包炎的概率,从而改善患者总体预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8.
静脉补钾是治疗低钾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传统的静脉滴注补钾强调浓度不宜超过40mmol/L(氯化钾3扎),速度不宜超过20~40mmol/L。心包剥离术后常需控制晶体液的入量,以减轻心脏负荷。出现低钾血症后传统的补钾浓度不适合于心包剥离术后的患者。我科2005年5月-2008年7月对51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剥离术后出现低钾血症的患者应用微量泵经中心静脉高浓度补钾,在不增加输液量的情况下使血清钾较快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地防治了电解质紊乱和心律失常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年7月一2009年12月20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剥脱手术中的护理。[结果]20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5h~4.0h,手术后症状及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生命体征的密切观察,特别是循环功能的观察及监测和药物管理对整个术程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行心包剥离术的麻醉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心包剥离术患者的围术期资料。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现严重低血压6例,其中大出血2例,3例心动过缓,6例室性期前收缩;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本组死亡1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充分术前准备,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严格控制液体入量是保证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麻醉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缩窄性心包炎是由于心包的慢性炎性反应病变导致心包增厚、粘连、纤维化甚至钙化从而压迫心脏使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功能受限,引起一系列循环障碍的疾病,外科手术切除增厚的心包,解除心脏的束缚,是治愈本病的有效途径[1].  相似文献   

12.
曾娟琴 《全科护理》2013,(26):2424-2425
对108例缩窄性心包炎病人行心包剥脱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心力衰竭控制和规范抗结核治疗,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循环功能和血电解质,加强呼吸道管理,做好引流管护理。结果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31例,死亡2例,心律失常48例,肺部感染30例;除2例死亡外,其余106例均治愈。认为加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病人围术期的护理可提高病人手术治愈率、降低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缩窄性心包炎手术治疗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影响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 1990~2 0 0 2年 66例采用心包剥离术治疗的缩窄性心包炎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术前中心静脉压从 (2 3 8±6 2 )cmH2 O下降致术后的 (14 4± 3 2 )cmH2 O ,术后低心排 16例 (2 4% ) ,死亡 1例 (1 5 2 % ) ;明确结核性心包炎 3 6例 (5 5 % ) ,慢性化脓性心包炎 14例 (2 1% ) ,不明病因的 16例 (2 4% ) ;治愈 5 2例 (79% ) ,进步 12例 (3 6% ) ,无效 2例 (3 % )。结论 :作者主张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手术切口 ,心包切除范围应适可而止 ,可借助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心包切除范围 ,并对术中、术后防止急性心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简称CRF)患者均伴有多系统损害,其中心脏损害常见,超声心动图(UCG)对CRF患者的心脏形态及功能评价,国外已作了不少研究,国内报道较少.本文综述UCG对CRF病人心脏损害探测的研究现状.1.心包病变Renfrew R等把与肾衰有关的心包炎分为尿毒症性心包炎、透析相关性心包炎和缩窄性心包炎.通常透析前或正规透析2周前发生的心包炎,称为尿毒症性心包炎;透析2周后发生的心包炎,称为透析相关性心包炎,UCG被认为是检查心包炎的首选方法.UCG检查显示,50%~60%CRF病人透析前就有心包渗出和心包膜增厚,透析相关性心包炎在稳定透析后任何时间都能发生,但40%发生在头3个月之内.Jirald等报告血透6个月以上病人UCG检出心包积液达39%,心包增厚占35%.心包积液多为少量至中等量,心包膜增厚为3~8m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缩窄性心包炎的围术期治疗。方法:总结7 a来46例缩窄性心包炎施行心包剥脱术。结果:术后无死亡,46例均痊愈出院。随访4个月到7 a,1例肺癌死亡,其余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术前有效纠正心衰,术中注意手术方法,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对于提高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存活率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4/2007年共完成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手术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20~60岁,病程6个月~2 a。合并陈旧性结核性胸膜炎1例。本组患者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促,腹胀及双下肢水肿。查体均见颈静脉充盈,肝大,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胸水和腹水,心功能III~IV级(NYHA),心脏彩超及胸部CT检查5例均见心包增厚,合并钙化,血沉及C反应蛋白高于正常2例。1.2方法术前反复胸腔及腹腔穿刺排液,加强营养,强心利尿治疗。结核患者,给予抗结核治疗,待血沉及C反应蛋白正常后手术治疗,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包剥脱术。2结果本组心功能改善,其中1例手术后效果不满意,4个月后二次手术行心包剥脱术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检查:心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4例,干酪样结核病变1例。随访5例,随访时间1~4 a,心功能(NYHA)均为Ⅰ级,无心包缩窄复发和死亡。3讨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特点是由于渗出物机化和瘢痕形成(有时还伴有钙化)而导致心包压力持续性升高,妨碍心脏的舒张期充盈。此型心包炎多见于男性,年龄21~40岁。半数病例原因不明,在已知原因的病例中,多为结核性心包炎,其他感染性或外伤性心包炎较少见。目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慢性缩窄性心包炎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认识能力.方法 分析44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搏减弱、奇脉.影像学表现:X线检查:心影轻中度扩大者34例,27例出现心包钙化,心脏B超检查:心室舒张末径缩小35例,44例均见心包膜增厚粘连.CT检查可明确显示心包增厚及钙化.结论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影像学特征是心缘僵直,搏动减弱,心包膜增厚、钙化.  相似文献   

18.
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不但能帮助诊断,还可能提示心包缩窄的严重程度及其进展情况,从而对手术处理及预后估计具有一定价值。本文报道1959~1979年来我院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缩窄性心包炎35例,并对本组病例心电图表现的特点及其与术中所见心包病变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为心包脏层和壁层炎性渗出粘连使心包腔闭塞,在心脏表面形成一层厚薄不均的硬壳,限制了心脏的舒张和收缩活动,以舒张受限为主,心肌纤维变性并引起一系列血液循环障碍。多数患者的病情严重,心功能差,施行手术及麻醉的危险性较大。现将我院2005/2007年施行心包剥脱术的18例患者的麻醉的处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老年严重缩窄性心包炎1例行心包剥脱术的麻醉处理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69岁。体重59kg,因发热、咳嗽、胸闷3个月余,下肢水肿4d,收入我院呼吸内科,2个月前曾在外院行心包开窗术,确诊缩窄性心包炎后转入心胸外科。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ST—T段改变。胸部CT:双侧胸腔大量积液,心包腔少量积液,冠脉壁少许钙化。B超:肝肿大,腹水。心脏彩超:左室顺应性(舒张功能)降低。术前情况:患者半坐卧位,心悸、气促,颈静脉怒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