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肠造瘘术后病人因肠梗阻、肠造口狭窄或术前肠道准备等原因需要灌肠.肠造瘘病人由于造瘘口失去括约肌的控制,易使灌肠液不自主地从造瘘口流出,使用便盆接肠液不完全,严重时灌肠液喷溅而污染病人衣物、身体、被褥、周围环境和操作人员.2003年以来,我科对25例肠造瘘病人应用一次性尿壶配合一次性气囊导尿管灌肠,经临床实践,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结肠造口患者清洁灌肠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爱君 《护理与康复》2007,6(5):340-341
目的 提高结肠造口患者清洁灌肠的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将60例结肠造口患者按住院号顺序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用气囊导尿管代替肛管,并在造口袋上方剪一小孔,气囊导尿管经此孔插入结肠内进行灌肠,然后对两组灌肠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灌肠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μ=-2.758,P=0.006),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x2=13.416,P=0.000).结论 改进后的清洁灌肠方法用于结肠造口患者,肠道清洁效果好,能减少灌肠次数,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制锥形灌洗头清洁灌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3月我院接受结肠造瘘口二期回纳术的患者60例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气囊尿管插入造口进行清洁灌肠,观察组采用气囊尿管穿过剪有十字形切口适宜气囊尿管穿过的婴儿奶嘴做成的锥形灌洗头进行清洁灌肠,两组都经造口袋切口插入造口,比较两组清洁灌肠时间、灌肠次数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自制锥形灌洗头组在灌肠时间、插管次数及患者的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锥形灌洗头进行结肠造口清洁灌肠的方法,有利于减少灌肠次数、灌肠时间及灌肠液的外溢。  相似文献   

4.
耿娟  张士欢  王永娟 《全科护理》2014,12(6):530-531
[目的]探讨肠造口病人清洁肠道的护理措施,提高肠造口病人清洁肠道的舒适度,提高工作效率,体现优质护理。[方法]对26例肠造口病人按照护理程序,进行专科评估,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实施口服磷酸钠盐溶液的同时,在造口袋内灌肠,并用引流袋连接造口袋收集排泄物。[结果]26例肠造口病人均按要求饮完磷酸钠盐溶液,无不良反应,肠道清洁过程中无一例病人出现腹痛、腹胀及肠穿孔,肠道清洁度100%。[结论]不同的肠造口病人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口服泻药的同时在造口袋内灌肠,并用引流袋连接造口袋收集洗肠液,可达到安全、快速、高效,病人依从性好,同时减轻病人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何恒莉  马体宇 《护理研究》2007,21(20):1856-1857
[目的]观察采用一次性导尿管与一次性肛管进行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需进行清洁灌肠而无灌肠禁忌证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选择一次性肛管,实验组选择一次性导尿管,在相同操作步骤下,对照组按常规灌肠插入肛管深度10cm~15cm,观察组插入导尿管25cm~35cm,观察两组病人所需的灌肠次数、每次能耐受的灌入量、有无灌肠液外溢、手术毕距第1次排大便间隔时间及手术医生对肠道清洁度的满意度。[结果]两种导管进行清洁灌肠效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一次性导尿管进行清洁灌肠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肛管。  相似文献   

6.
何恒莉  马体宇 《护理研究》2007,21(7):1856-1857
[目的]观察采用一次性导尿管与一次性肛管进行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需进行清洁灌肠而无灌肠禁忌证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选择一次性肛管,实验组选择一次性导尿管,在相同操作步骤下,对照组按常规灌肠插入肛管深度10cm~15cm,观察组插入导尿管25cm-35cm,观察两组病人所需的灌肠次数、每次能耐受的灌入量、有无灌肠液外溢、手术毕距第1次排大便间隔时间及手术医生对肠道清洁度的满意度。[结果]两种导管进行清洁灌肠效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一次性导尿管进行清洁灌肠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肛管。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在进行清洁灌肠与结肠透析时,将气囊导尿管改装代替肛管,其效果良好,现简要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取带气囊导尿管(费氏导尿管)一根,拆去导尿管上的气囊,另取三腔管上的备用胃气囊一只,套在导尿管原气囊的位置上,气囊两头用丝线扎紧。以替代导尿管上的气囊。二、方法 1.将导尿管及其气囊涂以润滑剂,插入肛门。 2.以注射器将温水注入气囊内,注入液量一般为60~150ml。 3.将导尿管末端接灌肠器,使灌肠液徐徐流入肛门内。 4.观察肛管与肛门间有否流液,如有流出,可于气囊内外注入温水少许,以使灌肠液不从肛门  相似文献   

8.
杨洁  王俊华 《护理研究》2006,20(29):2686-2686
肠造瘘病人术后由于造瘘口失去括约肌的控制,易使灌肠液从造瘘口流出,导致灌肠效果不理想。自2000年以来,我科使用一次性气囊尿管为造瘘病人灌肠18例次,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使用方法用美国产16号一次性双腔气囊尿管,插管前先将气囊尿管的气囊内注入15mL生理盐水或空气,检查无漏水或漏气后再将气囊抽空备用。病人取仰卧位,气囊尿管前端涂上液状石蜡,从造瘘口处插入肠道7cm~10cm,然后向气囊内注入15mL~20mL生理盐水或空气,回拉有阻力后再使灌肠液缓缓地流入肠道,液体注完后关闭调节夹,保留5min~10min再将气囊内的液体或气体抽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囊三腔导尿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重症胰腺炎病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灌肠方法,观察组采用气囊三腔导尿管灌肠并引流病人大便,观察和比较两组病人舒适度及肛周皮肤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舒适度及肛周皮肤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灌肠时使用气囊三腔导尿管可以达到促进灌肠效果,使病人舒适及保护肛周皮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一次性气囊导尿管在老年人清洁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需进行清洁灌肠且无灌肠禁忌证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使用16号无菌硅胶双腔气囊导尿管,对照组使用一次性肛管灌肠,比较两组患者清洁灌肠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灌肠液灌入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灌肠液外漏例数、灌肠次数及出血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应用气囊导尿管灌肠减轻了老年患者的痛苦,清洁肠道效果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一次性气囊尿管用于肠造瘘病人灌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肠造瘘病人术后由于造瘘口失去括约肌的控制 ,易使灌肠液从造瘘口流出 ,导致灌肠效果不理想。自 1997年以来 ,我科使用一次性气囊尿管为肠造瘘病人进行灌肠 76例次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使用方法用美国产 16号一次性双腔气囊尿管 ,插管前先将气囊尿管的气囊内注入 15ml生理盐水或空气 ,检查无漏水或漏气后再将气囊抽空备用。病人取仰卧位 ,气囊尿管前端涂上石蜡油 ,从造瘘口处插入肠道 7~ 10cm ,然后将气囊内注入15~ 2 0ml生理盐水或空气 ,回拉有阻力后再使灌肠液缓慢地流入肠道 ,液体灌完后关闭调节夹 ,保留 5~ 10m…  相似文献   

12.
陈建兰 《护理研究》2012,26(8):764-765
[目的]探讨输液式灌肠器在妇科清洁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妇产科84例清洁灌肠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使用输液式灌肠器进行清洁灌肠,对照组使用搪瓷灌肠器进行清洁灌肠,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病人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效果好,堵管发生率低,病人满意度高.[结论]输液式灌肠器简化了工作程序,避免了灌肠时的不适,从而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结肠造口患者用气囊导尿管行清洁灌肠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造口患者清洁灌肠的常用方法是从结肠造口将灌肠液灌入肠道,但如何将灌肠液完全灌入肠道,不从造口处反流是一大难题。我们根据结肠造口的生理特点及气囊导尿管结构原理,2004年2月~2005年1月对6例结肠造口患者进行清洁灌肠的肠道准备,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1~58岁,平均32·5岁。均为结肠造口患者,其中乙状结肠癌术后行暂时性结肠造口4个月4例,直肠癌M iles术后永久性单腔造口、结肠刀刺伤和坠落伤后结肠造口各1例。1·2方法1·2·1物品准备:灌洗液为400~500 m l生理盐水或0·1%~0·2…  相似文献   

14.
清洁灌肠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清洁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排便、排气、清洁肠道,是基础护理操作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传统的灌肠筒灌肠法因器械不佳、方法落后存在不易观察、灌肠液易外溢、保留时间短等不足,影响了灌肠效果。为提高灌肠效果,国内护理同仁在灌肠器材、操作技术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1灌肠器材的改进1.1硅胶肛管与组织相容性好,已逐渐取代与组织相容性小的橡胶肛管;且硅胶肛管管壁柔软,对患者刺激小;头端侧孔多,利于粪便排出;管道透明便于观察管内情况。1.2气囊肛管[1]和双腔球囊式导尿管[2]两者…  相似文献   

15.
杨洁  王俊华 《护理研究》2006,20(10):2686-2686
肠造瘘病人术后由于造瘘口失去括约肌的控制,易使灌肠液从造瘘口流出,导致灌肠效果不理想。自2000年以来,我科使用一次性气囊尿管为造瘘病人灌肠18例次,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工作中,会有高位造瘘的患者,这些患者因造瘘口流出的是水样肠液,对皮肤刺激性大,很难使用造口袋。我科应用气囊导尿管用于造瘘口引流,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材料取气囊导尿管,负压吸引器,粘贴手术巾,一次性注射器生理盐水。2方法取气囊导尿管从造瘘口插入到气囊离造瘘口3cm处,用一次性注射器把适量生理盐水注入到气囊里。用粘贴手术巾固定在造瘘口下端,连接负压吸引器,利用负压引出肠液。3优点气囊导尿管代替造口袋,可以有效地引流出肠液,防止肠液刺激造瘘口周围皮肤引起坏死,并且清洁卫生,取材方便,值得使用。气囊导尿管在造瘘患者中的应用@崔今花$吉林省延边大学医院!吉林延边133000 @崔英惠$吉林省延边大学医院!吉林延边133000 @李梅花$吉林省延边大学医院!吉林延边1330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措施在急诊行肠造瘘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普外科急诊行结肠造瘘术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使用循证基础的护理措施进行集束化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手术切口并发症和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更换造口袋次数和费用、切口换药产生的费用。[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手术切口并发症发生例数、造口并发症发生例数、更换造口袋次数、更换造口袋和切口换药产生的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行肠造瘘术病人中实施集束化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郑美春  肖彩琼  朱亚萍  陈秀杰 《护理研究》2004,18(16):1481-1482
结肠造口病人如需行手术治疗、肠镜检查、钡灌肠检查等常需要进行肠道清洁。临床上,肠道清洁通常采用全肠道灌洗(如口服2 5 %硫酸镁或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恒康正清等)或传统的清洁灌肠法。口服全肠道灌洗液,方法简单,病人容易接受,且效果快,因此常为肠道清洁的首选。但对于无法采用全肠道灌洗法或采用全肠道灌洗法效果欠佳的病人,往往需要进行清洁灌肠。传统的清洁灌肠法使用肛管进行灌洗,因造口无控制能力,若采用传统的肛管清洁灌肠方法,将使粪水逆流,影响灌洗效果;同时也会增加护理工作量和影响病人的自尊。我科采用结肠造口灌洗法…  相似文献   

19.
张瑜  李梅  王蕾  王文 《护理研究》2006,20(5):451-452
肠道准备是行肠造瘘还纳术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术前准备,传统的清洁灌肠往往不能彻底清洁肠道,且易使病人产生乏力、头晕、腹痛、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针对以上情况,护理人员对17例结肠双腔造瘘[1]还纳术者采用正向口服硫酸镁与逆向清洁灌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肠道准备,取得了良好的清洁肠道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1年—2003年我科进行造瘘还纳术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32岁~56岁,平均年龄44岁,均为外伤后行结肠双腔造瘘Ⅰ期开放手术,无肠道梗阻者。术后3个月~6个月给予造瘘还纳术。2肠道准备方法2.1饮食、药物准备病人前3d进无渣流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老年人清洁灌肠的成功率.[方法]将100例清洁灌肠老年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用输液式灌肠法,观察两组病人的灌肠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疼痛不适、灌肠液外溢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结论] 输液式灌肠法效果优于传统的灌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