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脑损伤高危儿的临床效果,以降低脑性脑瘫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脑损伤高危儿146例,根据家长是否愿意进行早期干预分为观察组(家长愿意)75例和对照组(家长不愿意)7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监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两组患儿发育商以及整体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75例患儿经过早期干预后正常率达69.33%,各智能区发育及发育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脑损伤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脑瘫及智力低下的发生率,减轻脑功能损害,明显改善预后,并且早期干预越早,其临床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选取100例脑损伤高危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两组患儿发育商以及整体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50例患儿在经过早期干预后,各智能区发育及发育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脑损伤高危儿正常率可达70.0%,明显高于对照组(48.0%),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损伤高危儿控制了患儿脑瘫的发生率,减轻脑功能改善预后,并且早期干预越早,其临床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瘫高危儿的最佳干预时期,对脑瘫高危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脑瘫高危儿257例,其中98例于3个月内开始干预治疗为超早期干预组,83例于3个月后开始干预治疗为早期干预组,两干预组患儿均在医院干预治疗2个疗程(2个月)以上,另76例家属拒绝干预治疗为对照组。结果:(1)1岁(早产儿取纠正年龄)时婴儿智能测试(CDCC)量表测试结果各干预组的MDI和PDI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超早期干预组平均值更高(P<0.05);(2)1岁(早产儿取纠正年龄)时两干预组脑瘫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干预能减少脑瘫高危儿的脑瘫发病率,减轻障碍程度,最佳干预时期是3个月以内。  相似文献   

4.
陈小冰 《安徽医药》2014,(8):1519-1520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早期干预方案在高危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高危早产儿,并随机分为神经发育早期干预组(n=40)和常规处理的对照组(n=40),干预组的新生儿接受神经发育疗法干预治疗,而对照组接受家庭常规干预,评价结果采用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智力发育指数(MDI)及两组患儿12个月中脑瘫儿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PDI和MDI评分在矫正年龄3、6、9、12个月时均高于对照组的评分,干预组在12个月中脑瘫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发育早期干预可以明显改善高危早产儿的运动和感知能力,对临床应用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水疗早期干预方法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粗大运动发育的疗效及性别、年龄、病情分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把10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功能训练。治疗组除给予常规功能训练外,加用中药水疗法。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对比,中药水疗组具有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药水疗早期干预能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并且早产儿、年龄越小及病情分度重,其疗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
李小燕  王慧琴 《安徽医药》2014,(6):1129-1130
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高危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6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治疗组采用药物、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不予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全部病例分别在出院后7~10 d、矫正年龄4~6个月、矫正年龄12月、矫正年龄18~24月、3岁时来院体检1次,同时测发育商并判断脑瘫发生率。结果 3岁时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比较,两组脑瘫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运动方面及发育落后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后,不能减少脑瘫的发生率,但可改善运动功能,提高高危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加强脑瘫患儿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为其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8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临床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临床期间加强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DQ水平和MAS水平均发生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脑瘫患儿的早期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的症状,有利于其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观察脑瘫高危患儿进行不同时期干预的预后临床情况。方法从该妇幼保健所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就诊的脑瘫高危儿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的自身情况及取得家属同意的条件下将其随机分为早期干预组和晚期干预组。结果早期干预组60例,晚期干预组40例。同时选取同期非脑瘫高危儿的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按照分组情况,对早期干预组的新生儿在新生儿期变进行综合干预;晚期干预组的患儿于4个月后再进行综合干预。分别在6、9、12月龄时,对两组患儿及正常对照组的新生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早期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干预组与晚期干预组比较,早期干预组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显著高于晚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实验研究表明,不同时期干预脑瘫高危儿的预后临床疗效不同,早期干预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对脑瘫高危儿一定要尽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脑瘫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在改善高危脑瘫儿精神运动发育水平,降低脑瘫病残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8例存在脑瘫高危因素,在笔者所在科室初诊但尚未确诊的脑瘫患儿作为干预组,筛选同期已确诊的60例脑瘫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施与Vojita及Bobath的神经促通治疗手法、常规药物、脑电循环等治疗,同时进行集体游戏和家长培训指导。两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6、12个月后采用标准化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分别评定其智能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结果两组患儿智能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有提高(P<0.05),干预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差异越明显,但MDI指数提高水平低于PDI指数提高水平。结论对脑瘫高危因素儿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提高其智力及运动发育水平,尤其是运动发育指数,从而可以降低脑瘫发生率、减轻致残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期脑瘫儿高危因素与早期脑瘫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以及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早期脑瘫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高危因素的分析,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研究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40例早期脑瘫患儿中有15.6%的患儿具有2种高危因素,有34.5%的患儿具有3种高危因素,有38.7%的患儿具有4种高危因素;经过治疗,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7%,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具有脑瘫高危因素的患儿应及时给予必要的监护和治疗,应当重视合并有多种高危因素的患儿,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降低早期脑瘫的发生率,改善患儿的病情和预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高危儿的早期干预体会。方法取自我院收治的240例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不采用干预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药物以及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措施,定期对患儿进行体检、神经运动检查以及智力水平测试,评估患儿的身体情况、运动状况以及智力水平。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会、适应行为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发育落后情况少于对照组,脑瘫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高危儿实施早期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高危儿健康成长发育,提高患儿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傅燕青  覃肖丽 《中国医药科学》2014,(14):128-129,14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行为发育的效果。方法分析预防保健所和西乡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高危儿86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对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进行分组,对照组(非早期干预组)36例和观察组(早期干预组)50例。结果观察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MDI和PD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在高危儿应用可以明显的提高行为发育商,改善其智力水平和运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水疗联合康复护理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水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训练,主要包括Bobath法训练、姿势矫正训练、经皮神经电刺激训练、中医针刺或电针治疗等。2组均治疗2月后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患儿肌肉张力和足背屈角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为93.33%,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的肌肉张力和足背屈角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肌肉张力和足背屈角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水疗联合康复护理训练能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临床疗效,改善患儿足部运动功能,缓解跟腱肌肉紧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余志华  孔勉 《现代临床医学》2020,(3):225-226,230
早期干预能帮助脑损伤高危儿改善姿势和运动模式,减轻继发性残损,降低高危儿功能障碍程度。早期干预不仅能改善患儿运动功能,还能改善患儿的认知水平。采用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如针刺、推拿、穴位注射、中药蜡疗、经络导频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对患儿的运动、智力、语言、社会交流及情绪行为等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能减少高危儿发生脑瘫的可能或降低其功能障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180例高危儿按家长意愿分为干预组和常规育儿组各90例,对干预组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及康复治疗,常规组按家庭常规育儿。2组均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 Ge-sell 发育量表评定,用发育商(DQ)来评估智能发育及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与常规育儿组5大能区行为发育商(D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高压氧综合治疗应用于小儿早期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早期脑瘫的患儿共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例数均等,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综合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认知言语及运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MSE、GMF、s-s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大于对照组(45.68±1.5731.66±1.87;57.23±1.2849.73±1.10;61.28±2.5554.71±2.31)分,P0.05。结论:给予早期脑瘫患儿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利于改善其认知语言和运动功能障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康复液水疗辅助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5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液辅助治疗小儿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中西医常规疗法加普通水疗,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液水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0%,86.0%(P<0.05)。结论康复液辅助治疗小儿痉挛性脑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波筛查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在脑瘫高危儿随访中的临床价值,并进一步探讨脑瘫高危儿DDH的病因。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年龄小于6月的在院行康复治疗的未失访的脑瘫高危儿98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0例,全部进行髋关节超声波筛查(采用Graf静态检查法),对筛查异常者进行临床干预,1~2岁进行门诊随访,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8例脑瘫高危儿中髋关节发育异常者40例,其中髋关节不稳定者18例,DDH22例(髋关节发育不良者12例,髋关节半脱位者3例,髋关节脱位者7例),对髋关节发育异常者进行临床早期干预,1~2岁门诊随访,仅1例股骨头复位不佳,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脑瘫高危儿发生DDH的概率较正常儿增高,髋关节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对脑瘫高危儿伴发DDH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及早运动功能训练在脑瘫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高危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脑瘫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及早的运动功能训练干预。观察两组患儿运动和智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运动发育指数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运动发育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育正常所占比例84.0%,高于对照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运动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的运动发育及功能改善起着重要作用,提高此类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治疗对高危儿神经运动发育的重要意义。方法:收集NBNA评分异常(数值<37分)的160例高危儿的一般资料,并根据实际有无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分别在患儿4、8、12、18月龄时进行Gesel评估随访,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中的 t 或χ2检验对两组患儿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性别构成比、高危因素构成比、NBNA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家庭环境构成比、Gesel 评估随访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3~5月后神经运动发育赶上正常同龄儿,对照组有持续较长时间的神经运动发育落后,在对照组中有2例后期诊断为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以下简称脑瘫)。结论:早期干预治疗对促进高危儿神经运动发育及预防其发展成为脑痪有重要意义,应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