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肾脏良恶性肿瘤中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2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41例(145个病灶)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患者均接受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将超声引导性穿刺活检或手术取病理组织行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超声、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肾脏良恶性肿瘤的一致性、诊断效能(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按照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良性组、恶性组,对比两组常规超声参数[Finkler超声评分、血流阻力指数(RI)]与超声造影参数[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对比剂未到达时的基本强度(BI)、始增时间(AT)],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良恶性肾脏肿瘤的鉴别价值。结果 常规超声鉴别诊断肾脏良恶性肿瘤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κ =0.581,P <0.05)。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肾脏良恶性肿瘤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极好(κ =0.804,P <0.05)。超声造影敏感性、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常规超声。两种检查方法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恶性组Finkler超声评分、AUC均高于良性组,RI水平和PI水平均低于良性组,TTP水平短于良性组(P <0.05)。两组BI、A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Finkler超声评分敏感性为82.8%(95% CI:0.784,0.923)、特异性为73.9%(95% CI:0.792,0.929);RI敏感性为86.1%(95% CI:0.798,0.961)、特异性为73.9%(95% CI:0.802,0.958);AUC敏感性为87.7%(95% CI:0.887,0.969)、特异性为82.6%(95% CI:0.873,0.946);TTP敏感性为83.6%(95% CI:0.706,0.910)、特异性为69.6%(95% CI:0.713,0.915);PI敏感性为85.2%(95% CI:0.802,0.936)、特异性为83.9%(95% CI:0.809,0.941);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5.1%(95% CI:0.876,0.995)、特异性为89.6%(95% CI:0.864,0.986)。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可提升恶性肾脏肿瘤的检出率,且两者定量参数联合可有效鉴别肾脏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83个肝脏肿瘤患者123个病灶进行检查,并比较不同病变的肝脏超声造影增强的特点。结果:所有103个肝脏恶性肿瘤动脉期或门脉期均表现为快速增强,98个(95%)延迟期快速退出,仅有5个(5%)缓慢退出。其中69个肝细胞癌病灶中53个(77%)表现为动脉期整体均匀增强,16个(23%)由于病灶中央有低回声表现为不均匀增强,66个(96%)表现迅速快退,仅3个(4%)表现为缓慢退出。在34个转移性肝癌病灶中,24个(71%)表现为动脉期不均匀增强,10个(29%)表现为动脉期或门脉期的均匀增强,32个(94%)表现为快速退出,2个(6%)表现为缓慢退出。而另外在20个肝良性肿瘤中,18个(90%)表现为缓慢不均匀增强,14个(70%)表现为轻度增强,20个(100%)表现为缓慢退出。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4.
樊勇  苏宏伟 《医学综述》2013,19(7):1332-133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再肾脏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阳原县人民医院B超室检查,并行超声引导性穿刺活检或手术取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确诊为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47例,对其行SonoVue超声造影检查,并运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对储存的动态图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恶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快速增强、快速减退,良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慢速增强、慢速减退。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峰值时间低于良性病变,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中峰值强度、曲线尖度以及曲线下面积均高于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肾脏占位性病变,有助于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56例超声发现肝脏肿瘤患者进行超声造影,观察并分析超声造影特征.结果超声造影定性准确54例(96.4%).结论超声造影技术有助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程蔚然 《河北医学》2013,19(7):977-98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对肾脏良性及恶性肿瘤诊断、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肿瘤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结果:恶性病变组患者瘤体周边假包膜显示率、肿瘤内血流及瘤体回声与良性病变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二者病变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肾脏恶性病变主要以“快进快出”强化模式和高强化为主,而肾错构瘤多呈“慢进慢出”及低强化表现,部分呈等强化,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常规超声检查准确率为75.83%(91/120),明显低于超声造影的90.83%(109/12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超声造影检查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可以显示各种肾脏肿瘤的声像图、血供特点和增强特征,为肾脏肿瘤临床定位、定性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杨涛 《海南医学》2016,(24):4069-4072
肾脏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严重危害成人健康。超声造影能够实时动态的显示肿瘤及正常人体组织的血流灌注,能够清晰的显示肾脏肿瘤的血管及微血管,为鉴别诊断肾脏肿瘤的良恶性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胆囊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病理为标准,对97例胆囊肿瘤样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其中良性组68例,恶性组29例,观察胆囊肿瘤的超声造影灌注模式;对胆囊肿瘤进行时间-强度(TIC)曲线分析,记录以下定量指标:始增时间AT、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廓清起始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半洗出时间、半降支斜率、上升时间。结果 29例胆囊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灌注模式多表现为动脉早期快速不均匀增强,病灶基底部增宽,外形不规则,胆囊壁增厚,部分囊壁可见连续性中断,动脉中晚期或静脉早期快速廓清,呈"快进快退"。除6例胆泥表现为始终无增强,62例良性肿瘤超声造影灌注模式多表现为动脉早期快速均匀性增强,形态多规则,胆囊壁呈连续性增强,病灶基底部较窄或无基底部,静脉期缓慢廓清,呈"快进慢出"或"快进同出"。恶性组TIC曲线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半降支斜率绝对值均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半洗出时间均小于良性组(P<0.05)。结论胆囊肿瘤的超声造影模式及TIC曲线定量参数在胆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超声造影在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表现。方法超声造影采用编码相位反转技术,对30例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附件区囊实混合性肿物或实性肿物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造影增强特征。结果卵巢良恶性肿瘤起声造影增强表现不同,卵巢良性肿瘤显示瘤体均匀性增强,多数从周边向内部灌注,可见血管形态规则;而恶性肿瘤显示瘤体不均匀性增强,多数以血管为中心向瘤体内部灌注,可见粗大、扭曲、走向不规则的供养血管呈蟹足样或树枝状穿入瘤内。结论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表现不同,有助于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及早期卵巢癌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常莹  杨敬春  杜岚  任嘉铭 《医学研究杂志》2019,48(7):139-142, 145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CEUS)与常规超声对胆囊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胆囊病变患者78例,在手术切除前,行常规超声和CEUS检查。记录常规超声及CEUS的声像图特征,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超声与CEUS对胆囊病变的临床诊断效能。 结果 胆囊恶性病变11例,良性病变67例。胆囊恶性病变在CEUS上具有典型的特征。CEUS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4.1%、95.5%、80.0%、98.8%、95.2%,诊断效能高于常规超声。结论 CEUS可为胆囊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信息,提高恶性病灶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肝脏局灶性病灶中各时相的回声变化规律,对照增强CT各病灶的特点,探讨CEUS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常规超声检查不能完全明确诊断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采用造影剂SonoVue以及百胜公司Technos DU 8进行超声造影研究。[结果]14例原发肝癌中10例呈典型表现,为“快进快出”。6例肝转移癌表现多样,动脉期可呈环形或整体增强,肝恶性肿瘤的消退时间早于其他肝脏局灶性病变(P〈0.05),门脉期或延迟期表现为相对低回声。6例肝血管瘸有其特有征象动脉期开始缓慢向心性结节环形增,持续数分钟后才消退。与增强CT检查所观察的各病变的增强变化规律较一致,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可明显提高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超声造影伽马拟合分析技术对肾脏肿瘤微循环血流灌注定量分析的价值.方法 对50例肾脏实质内占位性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将经DICOM3.0格式保存的动态图像导入SW-UCS-1型超声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根据时间-强度曲线(TIC),得到上升支斜率(a3)、下降支曲率(a2)、达到时间(AT)、达峰时间(TTP)、基础强度(BI)、峰值强度、增强强度(AMP)、曲线下面积(AUC)、平均通过时间(MTT)、灌注指数(PI)等,并比较定量参数在肾脏恶性肿瘤和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之间的差异.结果 肾脏恶性肿瘤多见灌注模式为快进快出,而慢进慢出多见于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脏恶性肿瘤和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灌注模式分别为:快进快出28例和0例,快进慢出4例和1例,慢进快出5例和1例,慢进慢出1例和10例.TIC分析定量参数a3、AUC和PI在肾脏良恶性肿瘤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伽马拟合分析技术可以对肿瘤微循环血流灌注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肾脏良恶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伽马拟合分析技术对肾脏肿瘤微循环血流灌注定量分析的价值。方法对50例肾脏实质内占位性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将经DICOM3.0格式保存的动态图像导入SW—UCS-1型超声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根据时间-强度曲线(TIC),得到上升支斜率(a3)、下降支曲率(a2)、达到时间(AT)、达峰时间(TTP)、基础强度(BI)、峰值强度、增强强度(AMP)、曲线下面积(AUC)、平均通过时间(MTT)、灌注指数(PI)等,并比较定量参数在肾脏恶性肿瘤和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之间的差异。结果。肾脏恶性肿瘤多见灌注模式为快进快出,而慢进慢出多见于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脏恶性肿瘤和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灌注模式分别为:快进快出28例和0例,快进慢出4例和1例,慢进快出5例和1例,慢进慢出1例和10例。TIC分析定量参数a3、AUC和PI在肾脏良恶性肿瘤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伽马拟合分析技术可以对肿瘤微循环血流灌注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肾脏良恶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在肾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肾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增强的时间、增强水平,将病灶分为富血供、乏血供和无血供。手术切除肾实质肿瘤经病理诊断证实其良恶性,与增强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肾透明细胞癌富血供为91%,乏血供为9%;乳头状肾细胞癌富血供为50%,乏血供为50%;嫌色细胞癌乏血供为100%,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富血供为100%,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富血供为100%。32例患者中,3例增强CT未能显示增强,而超声造影显示所有病灶均可见造影剂进入,对>5 cm病灶的血流量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很好地反应肿瘤的血供情况,与增强CT相比,对乏血供肾肿瘤的检测更具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定量评价多巴胺(DA)对兔肾血流灌注的影响. 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技术以及Wash-in/Wash-out量化分析软件,评价正常兔输注2 μg/(kg·min)和5 μg/(kg·min)剂量DA前后左侧肾脏皮、髓质血流灌注变化情况. 结果 输注两种剂量多巴胺后,皮、髓质开始增强时间及达峰值时间随剂量增加而减小(P<0.05),曲线下面积、曲线上升斜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P<0.05),峰值强度给药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能动态观察、定量反映由药物引起肾脏微循环灌注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脾外伤治疗方法的选择及超声引导局部注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40例脾外伤患者经CEUS检查明确脏器损伤分级,不同级别外伤患者结合生命体征情况分别给予:(1)保守治疗(I组,n=19);(2)CEUS引导注射治疗(Ⅱ组,n=6):在CEUS引导下,经皮穿刺在血肿和活动性出血部位分别注射蛇毒凝血酶和可吸收性氰基丙烯酸酯;(3)手术治疗(Ⅲ组,n=15)。结果Ⅰ组患者中,18例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发生再出血。Ⅱ组6例患者止血效果明确,其中1例于治疗后1周形成动静脉瘘,再次行注射治疗痊愈。Ⅲ组15例根据需要行保脾术或脾切除术,痊愈。结论CEUS能够为脾外伤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还可用于引导局部注射治疗,实现脾外伤的超声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131-135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造影对2 cm肝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行肝脏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的患者52例,以2 cm肝病灶的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资料,以良恶性可能性大小分为5类进行良恶性诊断及ROC曲线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2 cm肝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52例肝脏超声造影患者中,2 cm肝病灶41例,占78.85%,其中有2个病灶的3例,单个病灶的38例,共计44个病灶。最终诊断恶性病灶21个,良性病灶23个,超声造影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00%(21/21)、91.30%(21/23)、95.45%(42/44),常规超声分别为85.71%(18/21)、60.87%(14/23)、72.73%(32/44);超声造影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0.997)大于常规超声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0.820)(P0.05)。结论 超声造影能够全程观察病灶的造影增强及消退方式,对于直径2 cm的微小病灶,具有高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鉴别诊断能力强,显示超声造影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CECT)在鉴别诊断肾实质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4月30日~2010年4月30日期间门诊及住院收治的肾实质性肿瘤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CEUS与CECT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增强强度、增强均匀度、假包膜征、增强消退时间,比较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结果 CEUS明显增强42例,肿瘤可见假包膜征31例,呈快进慢出39例,与CEC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灵敏度(97.87%)、准确度(92.59%)显著高于CECT(80.85%、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在肾实质性肿瘤增强强度、假包膜征、增强消退等方面与CECT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CEUS对肾癌的诊断敏感度与准确度显著高于C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