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模拟教学与传统教学在诊断学问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在诊断学问诊教学中,选取具有可比性的2组教学班,进行模拟问诊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结果模拟问诊教学组的学生问诊技能考试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问诊内容得分两者无显著差异,该教学法深获学生的好评。结论模拟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问诊技能及医患沟通能力,在医学教育领域中值得完善、推广。  相似文献   

2.
电子模拟人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诊断学实践性较强和临床教学资源困难的实际,介绍了电子模拟人应用特点,指出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建立了可供医学生反复练习的平台,为诊断学实践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通过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及教学软件系统以及学生标准化病人的使用实现模拟教学,以强化学生临床技能培养。  相似文献   

4.
诊断学是一门阐述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临床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1]。临床基本技能是指获取临床资料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基本功,加强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医学院校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中的最大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对目前医学生临床常规穿刺机会少及临床动手能力普遍下降的问题,应用穿刺仿真模拟人对1022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诊断学实验课程中常规穿刺技术短期强化培训.结果通过调查问卷和对比研究,显示该教学方法非常贴近临床,仿真度高,可重复性好,可快速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穿刺技能.结论 综合穿刺模拟人应用于诊断学教学,可明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弥补临床实习机会不足,为减少医患关系矛盾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医学模拟技术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诊断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要学好这门课程,离不开临床实践和动手能力的训练.但是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相继出台,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逐步提高,受卫生法律制度的约束以及个别患者的不易合作,使医学生直接接触患者的实践机会大大减少,而且随着在校医学生数量激增,教学医院实训资源的不足日益明显,使诊断学等临床医学教学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医学教育对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培养的要求,而模拟医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模拟教学在本校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SP和各类仿真电子模拟人的应用。模拟教学的开展对深化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改革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有极好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任务教学法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中随机选取实验组(n=93)和对照组(n=93)。实验组采用任务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践教学法,利用操作成绩和调查问卷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实验组操作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任务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综合穿刺模拟人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索模拟教学新模式。方法:将264名临床系专科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128名)和实验组(136名)。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授课,实验组使用综合穿刺模拟人进行模拟穿刺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穿刺操作成绩,并采用调查问卷了解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感受。结果:实验组学生的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和骨髓穿刺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绝大多数学生对模拟穿刺教学持肯定态度。结论:模拟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综合穿刺模拟人进行模拟穿刺教学可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模拟病人教学法在诊断学问诊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如何接诊病人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面临的首要问题,问诊采集病史是接诊病人的重要一环.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知情人进行全面、系统询问而获得临床资料的一种方法.通过问诊可详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病因、诊治等过程,从中获取诊断依据,从而作出初步诊断或为进一步检查与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的PBL教学法在诊断学实践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PBL教学方法在诊断学实践技能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基于网络的PBL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法,结合理论和实践技能考试,对教学效果评估。结果:两组的理论课考试成绩相比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学生的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和总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网络的PBL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有助于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医学模拟教学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进行物理诊断学教学的效果。方法:学生依学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教学;观察组采用医学模拟教学结合PBL教学方法。结果:观察组学生成绩高于对照组,采用医学模拟教学结合PBL进行物理诊断学教学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仿真综合性实训在内科学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将96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人)采取仿真综合性实训,对照组(48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学期末对学生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技能操作、综合素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仿真综合性实训能显著提高内科学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教师标准化病人(TSP)在《诊断学》问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64名2008级临床系大专学生,随机分为多媒体教学组(128人)和TSP参与教学组(136人),多媒体教学组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TSP参与教学组采用课堂讲授+TSP参与练习.比较两组学生问诊技能和病史书写作业成绩,并采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TSP参与教学的感受.结果 TSP组学生的问诊技能和病史书写作业成绩明显高于多媒体组,绝大多数学生对TSP参与问诊教学持肯定态度.结论 TSP参与教学能提高诊断学问诊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情景教学法在物理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级临床本科2个班共104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实验组(n=53)。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和期末成绩来分析、评价教学效果。考试成绩结果以均数±标准差(面±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问卷调查结果采用∥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成绩分别为(80.378±4.239)分和(77.529±4.74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1,P=0.002)。实施情景教学法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学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比例分别为84.90%和81.13%。结论在物理诊断学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沟通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沟通技能的掌握对医学生实习及今后工作都至关重要。改变医学生沟通技能薄弱的现况,更要求应当从校内诊断学教学就开始重视并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7.
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总结了物理诊断学的基本特点和教授本课程时需把握好的几个环节 ,就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进行了一些思考 ,并结合我院经验提出了物理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及教学软件系统是心肺听诊、触诊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腹部触诊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心肺听诊教学与考核软件,腹部触诊多媒体教学与考核软件,心电图教学与考核软件,TOP2000多媒体教学网的高级教学组合,实现了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有形象、丰富的教学内容,客观的评价体系,为医学生提供了一个反复实践的平台,在诊断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S-PAL模式即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 SSP)结合同伴互助学习(peer assisted learning,PAL)模式在检体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重庆医科大学84名2022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分为试验组(44人)和对照组(40人)。试验组采用实验课+S-PAL模式自主练习,对照组采用实验课+传统自主练习,完成后进行成绩考核、教学反馈及满意度调查。采用SPSS 27.0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课程绩点、培训前理论成绩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学生考核成绩[(66.34±15.45)分]高于对照组[(55.12±15.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ni-CEX评估临床技能优于对照组学生。试验组对教学满意度总体评价较对照组更高,试验组对S-PAL模式自主练习方法接受度高。结论 S-PAL模式可提高医学本科生检体诊断学的学习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同时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模式,可作为检体诊断学教学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