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和《素问·痹论》原文对照,发现《金匮》之奔豚气病与《内经》之心痹病除致病因素有所不同外,其病证、病机几乎如出一辙,从而认为《金匮》之奔豚气病即《内经》之心痹病。 相似文献
2.
金匮奔豚汤临床运用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奔豚汤治奔豚病、其病发作时患者自觉有一股气从少腹上冲心或更上冲胸,甚冲至咽喉,如豚之奔突,发作欲死,不发则如常人。《金匮》将本病分为肝气上逆和肾寒上逆二型。其中肝气上逆型多由惊恐或长期忧思所致,金匮奔豚汤主之。其典型适应症为:1、逆气上冲可至心、胸、咽喉,烦躁欲死;2、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邓某,女性,64岁。因"反复咳、痰30余年,气喘5年,再发加重伴胸闷、腹痛2天"而于2010年11月10日入住我院。患者30年前即出现慢性咳嗽、咯痰,因家庭条件原因延误治疗,咳嗽咯痰一直未痊愈,每逢季节交替及天气变化时易反复发作,后逐渐加重,5年前伴有气喘,每年需数次入院治疗。今年咳、痰、喘明显加重,已于南汇中心医院住院抢救治疗3次,最后一次于2010年9月17日入住南汇中心医院,诊断为"①慢性阻塞性肺 相似文献
4.
本人应用温氏奔豚汤治疗奔豚病34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34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年龄最小32岁,最大58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4年。诊断以患者自觉一股冷气从少腹直冲胸咽,喘呼闷塞,危困欲死而痛苦万分,时发时止,发则欲死,止则如常为要点。现代医学检查多无异常。2治疗方法温氏奔豚汤:附子、肉桂、沉香、泽泻、人参、砂仁、云苓、山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发病机理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奔豚汤为治疗奔豚的典型方剂,其药物组成以养血药为主,兼以清热、生津、降逆.治疗症状为"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的奔豚气病. 相似文献
8.
9.
奔豚汤为治疗奔豚的典型方剂,其药物组成以养血药为主,兼以清热、生津、降逆。治疗症状为“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的奔豚气病。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奔豚气”虽非多发病,但临床并不少见。历代医家都有不同论述,现就个人见解略作如下分析: “奔豚气”究竟是一个病,还是一个证?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奔豚气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奔豚”之名,始见于《内经》。《难经·五十六难》又把奔豚与肥气、伏梁、痞气、息贲作为五脏之积之名称,并对其主要症状作了具体描述,“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张仲景则把奔豚气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列有专篇,篇中有“奔豚气,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从《难经》和《金匮》中对奔豚气的描述,各条经文叙证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主症、病位、病机三个方面探讨了《素问》冲疝与《灵枢》奔豚的实质,认为二者是异名同病,而前者概括,后者具体,前者可以包括后者。 相似文献
18.
对"奔豚气病"证与治的临床心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42-43
“奔豚气病”出自张仲景之《金匮要略》 ,精辟地论述了“奔豚气病”的病因病机 ,主要是从惊恐得之 ,或由于发汗伤阳 ,又加烧针 ,复感寒邪 ,或有水饮 ,重因误汗伤阳得之。其主证为气从少腹上冲心胸或至咽喉。其治法与方药则因病因不同而不同。如为肝郁气滞偏热者 ,奔豚汤以养血平肝 ,和胃降逆 ;如为外邪引起冲气上逆 ,偏于寒者 ,桂枝加桂汤 ,助阳驱阴以降逆 ;如因误汗损伤心阳 ,水饮所致者当用茯苓桂枝甘草汤 ,通阳利水 ,以防冲逆。昔在临床遇一患者 ,言及小腹有气“似小动物上窜至胸” ,并呃逆连连 ,时发时止 ,甚是难受。遂想起《金匮要略》… 相似文献
19.
奔豚气病首见《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共有原文 4条 ,其中第 1条论述其病因与主要症状 ,第 2、3、4条提出治疗方法及药物的剂量服法。我们临证 2 0余年 ,仅遇 3例 ,今择其中 1例治验体会记录于此。周某 ,男 ,4 0岁。 2 0 0 2 0 30 2初诊。刻诊 :自觉有气从少腹冲起 ,向上冲逆 ,至胸达咽 ,苦闷欲死 ,呃逆甚 ,非大声呼喊不能止 ,但片刻冲气下降 ,发作止 ,即如常人 ,但已大汗淋漓。此病已年久 ,儿时即患此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 ,益发严重 ,或一日一发 ,或一日数发不等。曾在多家医院诊治。胃镜钡餐造影、CT及磁共振检查均未见阳性体…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专篇论述的奔豚病,是指一种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时有濒死感,但症状可以自行缓解的证候群.在孟如主编的第六版教材该篇结语中,病因总结为"有从惊恐得之,有从恼怒得之,有从发汗后复感寒邪得之,有从内有水饮误汗伤阳得之."笔者认为上述解释欠妥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