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P21ras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SP(Streptavidin-Peroxidase)免疫组分染色方法对10例正常宫颈组织、47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56例宫颈鳞癌组织的P21ras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无P21ras蛋白表达,CIN及宫颈鳞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17%、73.12%,三者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CINI、CINⅡ、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并和相应活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比较。方法应用TRAR-ELISA法分别检测13例CIN、17例宫颈癌及11例正常宫颈脱落细胞和相应活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41例脱落细胞中,8例CIN、14例宫颈癌呈端粒酶阳性表达。而正常宫颈脱落细胞中无端粒酶活性表达。CIN、宫颈癌及正常宫颈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分别是(0.328±0.192),(1.329±0.259)和(0.039±0.084),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和活组织中一致,呈直线正相关。结论端粒酶激活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和活组织中一致,能反映宫颈病变,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判断病情进展及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端粒酶活性与宫颈癌病变关系研究及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官颈癌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浸润型宫颈癌,7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28例、CINⅡ24例。CINⅠ20例)厦16例正常者的官颈新鲜组织,用TRAP—PCR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宫颈癌组中端粒酶阳性22例(73.33%),CINⅢ级中端粒酶阳性13例(46.4%),CINⅡ级中端粒酶阳性6例(25%),CINⅠ级中端粒酶阳性2例(10.00%);而16例正常言颈组织仅有1例端粒酶阳性(6.25%),宫颈癌和CINⅠ~CINⅢ组织端粒酶活性表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Ⅲ和正常对照组端粒酶活性表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端粒酶活性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在子宫颈病变中检测端粒酶活性对于探讨宫颈病变的进展和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妇科恶性肿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RAP-ELISA法,对36例宫颈癌、1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25例非癌宫颈组织、25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和6例正常卵巢的新鲜 组织及41例宫颈脱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定性量检测。结果:宫颈组织端粒酶活性总阳性率,CIN56.25%(9/16),宫颈癌91.6%(33/36),非癌宫颈组织4%(1/25);宫颈脱落细胞,CIN61.54%(8/13),宫颈癌82.35%(14/17),正常0%(0/11);卵巢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25%(2/8),交界性66.67%(2/3),恶性85.7%(12/14),正常卵巢16.67%(1/6)。恶性肿瘤与正常或良性病变中端粒酶活性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妇科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和正常组织。TRAP-ELISA法较传统的TRAR法更为简便快速,有材料多样,可定量,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无同位素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端粒酶与宫颈癌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银染色端粒酶重复扩增法(TRAP)检测各类宫颈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8.57%、26.32%,与宫颈癌组织阳性表达率(78.85%)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宫颈癌组织无或有淋巴结转移其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70%、94.74%,两者之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在宫颈癌组织中增高且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6.
端粒酶活性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化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对40例宫颈癌、5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端粒酶活性在宫颈癌、CIN、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44.0%、10.0%,各组间比较P<0.01;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在CINⅠ、Ⅱ、Ⅲ各级病变中分别为22.2%、37.5%、75.0%,CINⅠ、Ⅱ与CINⅢ间比较P<0.01。结论:端粒活性可能与宫颈癌发生有关,与宫颈病变级别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端粒酶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方法 采用TRAP-银染法检测宫颈癌、CIN及正常宫颈的端粒酶活性,并用S-P法测定相应标本的增殖细胞核抗原水平.结果 宫颈癌、CIN及正常宫颈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67%、35.71%和0.00%:PCNA标记指数分别为66.73±12.41、37.28±11.25和6.97±4.05,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并且端粒酶阳性组PCNA表达级别高于端粒酶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端粒酶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PCNA高表达与端粒酶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8.
酶的活性及其与凹空细胞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eng B  Bian M  Sun A  Fan M  Chen Q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4):262-266
目的 研究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的组织和脱落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变化,探索端粒酶激活与凹空细胞分型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端粒酶重复扩增技术(TRAP),检测24例正常宫颈、34例宫颈炎症、78例CIN及16例宫颈癌的宫颈组织和脱落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同时采用双盲法检测上述宫颈病变组织中凹空细胞的分布,并将其分为Ⅰ型和Ⅱ型。结果 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正常宫颈组织为16.7%(4/24),炎症组织为17.6%(6/34),CIN1组织为51.6%(16/31),CIN2组织为72.0%(18/25),CIN3组织为86.4%(19/22),宫颈癌组织为100%(16/16)。端粒酶阳性率CIN明显高于正常宫颈及炎症组织(P<0.01);宫颈癌组织明显高于CIN组织(P<0.05);CIN3高于CIN1(P<0.05);而正常宫颈与炎症组织比,CIN1与CIN2比,CIN2与CIN3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相应的宫颈脱落细胞中端粒酶阳性率同组织标本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含Ⅰ型、Ⅱ型凹空细胞的宫颈病变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66.7%和100%,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1)端粒酶的激活与宫颈癌及CIN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端粒酶可作为宫颈癌及CIN的标志物。(2)宫颈脱落细胞可以替代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3)端粒酶的激活与Ⅱ型凹空细胞的出现及HPV16/18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毓文  王茹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6):3592-3593
目的:检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ual neoplasia,CIN)及各期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的含量,探讨端粒酶含量改变作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术后复发依据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 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间接荧光标记法对端粒酶进行标记后,流式细胞仪进行定量检测。以端粒酶表达率及端粒酶表达的荧光指数为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结果:端粒酶表达的百分率及荧光指教两指标在宫颈漫润癌,CIN及正常对照的组间差异显著,且有渐减规律;宫颈癌不同期别的组间差异显著。结论:端粒酶含量在癌前病变中已表现出显著升高,且其含量随肿瘤的发展而进行性升高,因此,端粒酶的定量检测有可能成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进展及宫颈癌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KiSS-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正常宫颈黏膜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黏膜上皮.45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50例宫颈鳞癌患者组织中KiSS-1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KiSS—1和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黏膜上皮、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5.0%、62.0%、40.0%和10.O%、64.4%、72.0%;KiSS-1蛋白的失表达与宫颈鳞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MMP-9蛋白的高表达与宫颈鳞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子宫颈鳞癌组织中KiSS-1和MMP-9的表达呈负相关(r=-0.642,P〈0.01)。结论KiSS-1和MMP-9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有关,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并可作为宫颈鳞癌浸润转移的检测标志。  相似文献   

11.
hTERT及c-myc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c-myc蛋白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以44例宫颈癌、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例正常宫颈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c-myc蛋白、hTERT蛋白,并对各指标阳性表达率和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组织中,c-myc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0,38.9%,72.7%;hTERT蛋白为0,33.3%,77.3%。二者在CIN、宫颈癌中分别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较CIN高,差别有显著性(P〈0.05)。宫颈癌中,c—myc蛋白和hTERT蛋白的表达在有周围组织浸润、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时显著增高,其阳性表达随期别的增加而增高(P〈0.05)。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hTERT基因的过度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c-myc蛋白和hTERT的过表达是宫颈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其表达水平随着宫颈癌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c-myc在转录水平上激活hTERT的表达,可能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2.
王秋  折虹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3):220-222
目的研究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蛋白(ATM)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宫颈癌、15例CIN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ATM蛋白的表达。结果ATM在宫颈癌、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33.3%和60%,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虽高于C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TM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下降,ATM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Ⅲ)、60例宫颈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GHR的检测,研究GHR在不同病理类型、分期、分化程度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癌旁正常组织中GHR表达率分别为70.0%、46.7%、40.0%。GHR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P<0.05),GHR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GHR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反映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组织中端粒酶活性 ,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端粒酶TRAP ELISA法对 2 7例宫颈组织 (16例CIN、11例正常宫颈 )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 :CIN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 5 6 2 5 % (9/ 16 ) ,而 11例正常宫颈组织中均无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 ,CIN及对照组端粒酶活性A值分别为 (0 371± 0 2 19)和 (0 0 39± 0 0 48)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不同级别CIN中端粒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存在端粒酶活性 ,端粒酶的激活是宫颈癌的早期事件 ,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可能成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16INK4A蛋白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及癌旁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及病变旁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方法检测P16INK4A蛋白在23例宫颈癌及癌旁组织、7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病变旁组织、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P16INK4A蛋白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深,阳性率逐渐增高,强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INK4A蛋白在宫颈癌癌旁正常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变旁正常组织、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P16INK4A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民族及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P16INK4A蛋白表达与宫颈病变程度有关,病变旁组织均不表达,P16INK4A蛋白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P16INK4A蛋白表达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作为新的评价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zrin蛋白与CDK8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方法:选取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各64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相应病变旁组织Ezrin蛋白和CDK8的表达。结果:宫颈癌患者的癌变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Ezrin蛋白与CDK8表达皆有显著性差异(P<0.01),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病变组织与病变组织旁正常组织的Ezrin蛋白与CDK8表达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可能与Ezrin蛋白与CDK8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zrin蛋白与CDK8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方法:选取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各64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相应病变旁组织Ezrin蛋白和CDK8的表达。结果:宫颈癌患者的癌变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Ezrin蛋白与CDK8表达皆有显著性差异(P〈0.01),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病变组织与病变组织旁正常组织的Ezrin蛋白与CDK8表达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可能与Ezrin蛋白与CDK8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徐秋霞  关红琼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5):1613-1614
目的 探讨中期因子(MK )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酶联结法(SP)检测134例宫颈癌、4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46例慢性宫颈炎组织MK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不同宫颈疾病组织中MK表达有无差异及比较宫颈癌组织中MK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病理类型有无差异. 结果 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组织中M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26.8%和76.1%,宫颈癌组织中MK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宫颈炎组织与宫颈上皮瘤样病变组织中MK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MK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K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DAPK及PTEN与维吾尔族女性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取维族妇女正常及炎症的宫颈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病变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病变组织3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DAPK及PTEN基因的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DAPK及PTEN基因分别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百分比在非癌组及鳞组中分别为93.3%、83.3%、60.0%、33.3:83.3%、73.3%、56.7%、23.3%,两者均显示其在宫颈癌组阳性百分表达率明显减少,与非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组织中DAPK及PTEN蛋白水平表达减少,其与新疆维族妇女宫颈病变呈负相关关系;两者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预警信号及宫颈癌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宫颈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E-cd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1995年2月-1999年4月从未接受过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其他特殊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标本60例,其中经手术切除的I-II期宫颈癌标本37例,Ⅲ-Ⅳ期宫颈癌活检标本23例,同期选取正常宫颈上皮组织标本1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标本14例,要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各组织标本E-cd的表达,结果随着由正常宫颈组织向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乃至宫颈癌的逐步发展,E-cd的阳性表达逐渐减弱,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在宫颈癌病理学分级中的阳性表达率亦有显著差异(P<0.05),癌细胞分化越差,E-cd的阳性表达率越低,E-cd在有淋巴结转移中的阳性表达率无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降低(P<0.05),此外E-cd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 有关,I-II期宫颈癌中E-cd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Ⅲ-Ⅳ期者(P<0.05),结论:E-cd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