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在临床用药时,有些中药的名称在处方中书写极不规范,其名称未按《中国药典》、中药炮炙规范中的名称用正名正字书写,出现了如同名异物、一物多名的现象;错字别字也时有出现;有的医院甚至在中药处方上对药名使用代码,人为造成了药名混乱,这样既违反了处方管理办法,同时也给处方的审核、调配工作带来不便,更存在着容易发生医疗事故的隐患.因此,医院应引起高度重视,按处方管理办法,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中药发酵炮制的本草考证及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是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对经发酵炮制而成的神曲、红曲、淡豆豉等中药进行了本草考证,论述了其名称由来、制作方法、功效等。探讨了发酵炮制中药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发酵炮制质量的因素,并展望了中药发酵炮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强调中药调剂对处方疗效的重要性.方法:从六个方面阐述:1、医生处方不规范致药物错配影响疗效;2、药品名称相似错配影响疗效;3、一药多炙功效差异错调影响疗效;4、饮片调剂量不准确影响疗效;5、处方应付不准确影响疗效;6、调配人员责任性不强影响疗效.结果:中药调剂是一项具有很强专业性,技术性的工作,直接影响处方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药处方是载有药品名称、数量、用法、用量等内容的书面文件,是药剂人员调配药品的依据。中医治病用药讲究组方配伍,处方书写尤需严谨规范。中药使用历史悠久、品种广杂,使得药名和剂量的使用存在较大的灵活性,以致处方中药物名称使用不规范现象常有发生。笔者经大量调查,发现许多基层中医院存在处方中药物名称不规范的情况。现就临床处方中常见的药物名称辨析如下(见表1):  相似文献   

5.
中药处方应付是指药房或药店调剂人员根据医师处方要求,正确选用炮制合格的饮片进行处方调配的过程。中药调剂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剂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医师处方治疗效果。我国中药饮片品种丰富,同时又存在一药多名的情况,许多饮片名字相近。如果医师有时处方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或是调剂人员配方时注意力不集中,极易造成饮片混惰使用,产生差错事故,  相似文献   

6.
试论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传统中药发酵炮制的作用机理和发酵工艺,并与现代中药的发酵炮制工艺进行了比较.同时对经发酵炮制后生产的传统中药神曲、红曲、淡豆豉等进行了本草考证,论述了其名称由来、制作方法和功效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加强中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每个月随机抽查100张中药饮片处方,进行合理性和规范性的相关点评.结论希望医生在开具处方中,在考虑疗效的同时,也应注意规避医疗危险,在中药功效和不良反应之间找到最佳的切入点,这样才是安全、有效、合理的使用中药,才能促进我国传统医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中药炮制名称衍变的讨论,探讨未来中药炮制工作的名称改变。方法 从中药炮制的发展历史入手,看炮制名称的衍变,看炮制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探询未来中药炮制工作名称的改变。结果 中药炮制工作有漫长的发展史,名称有多次的改变,炮制一词的使用与现在也是有区别的。结论 中药炮制名称的改变是中国制药发展的需要,是制药发展史的真实记载,传统医药将会与现代医药并存,现代也要用生药,炮制工作会长期存在,它的名称也应有改变。  相似文献   

9.
分析中药处方应付中存在的品种应付不规范、炮制品应付不规范、并开名称应付不规范、医生书写处方不规范等常见问题,提出可通过规范中药饮片名称、制定统一的中药饮片处方应付标准、建立相对统一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加强对医生和药师的管理与培训、强化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等途径来确保处方应付的正确性,以最大限度发挥中药饮片疗效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中药调剂工作,涉及专业知识面广,操作要求亦较为严格,调剂工作的质量,影响临床疗效.在调剂工作中,药品该炮制的必须炮制,调剂人员应会认药和识别药名,能掌握医生处方的用意,注意处方的剂量,按要求准确调配,掌握正确的煎服法,同时,调剂人员应加强专业培训,把好中药调剂关.  相似文献   

11.
江燕 《求医问药》2014,(16):23-24
目的:探讨在中药调配过程中影响中药疗效的各种因素。方法:从药品名称、药物生品与炮制、处方应付、药物剂量、药品处方复核及药物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在中药调配过程中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因素。结果:中药处方调配的规范化直接影响中药的临床疗效,应重视中药处方名称的书写、剂量的应用、中药的给付及用药交代等问题。结论:在中药调配过程中,调配师要认真把握好各个关键环节,做到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才能确保中药调配的质量,从而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充分发挥中药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中药处方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中药材相关管理措施。方法:将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存在问题的中药处方作为管理措施前的研究资料,将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存在问题的中药处方作为管理措施后的研究资料,分析中药处方中所存在的问题。结果:中药材管理措施实施之前,1 770份中药处方中,差错率占据10.00%,中药材管理措施实施之后,5 000份中药处方中,差错率占据2.00%,中药材管理措施实施之后,差错率明显降低。中药处方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药物使用剂量问题、处方诊断与用药不符、无脚注、炮制相关要求不准确、配伍禁忌等。实施前,177份存在问题的处方中,儿科处方占比54.24%,妇科占14.12%,内科占11.30%,外科占10.17%,其他科室占10.17%。实施后,100份存在问题的处方中,儿科处方占比58.00%,妇科占12.00%,内科占10.00%,外科占10.00%,其他科室占10.00%。结论:中药处方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对中药材相关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近年来跟从张昌禧老先生学习吸收了一些关于中药临床处方用名规律的宝贵经验,结合教学与临床诊治处方实践,深感将这些规律运用于中医药教学与临床中,对理解和正确使用纷繁复杂的临床中药处方名有着很大的帮助。这些中药处方用名规律总结归纳起来,常见有以下一些。  相似文献   

14.
1 处方用药,名不准确某些医生对中药名称或功能掌握不准确,医药根底不够深,致处方中出现芍药、地黄、木香、贝母、叩仁等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药名,须知,中药品种繁多,常用品种不下450左右,不仅存在着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尚存在着一物两药,一药多用的状况,譬如芍药,乃一物两药,有赤、白两种,各随其花而异,并非别有一种,白芍用者甚多,其气芳香,能平肝益脾、养血调经、敛虚护营,而赤芍,色赤形槁,不若白芍之润泽坚结,其功专司行散,无补益之功,凡痈疽疮疡一切血热血滞者,皆可用之.地  相似文献   

15.
石灰具燥湿、杀虫、止血、定痛、腐蚀等功效,主治疥癣、湿疮、水火烫伤等症,同时石灰也可以作为辅料炮制中药。本文综述了石灰及石灰水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展望,以期为深入研究石灰炮制中药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由于医药分家的教学模式,导致中医临床专业学生对中药饮片的辨识能力薄弱,从而也影响了学生对中药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与效果。对原生态中药的生长习性以及中药饮片炮制前后功效的差异掌握不够,直接影响了处方所用中药的作用效果。因此,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动手动脑与提高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并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药炮制化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炮制是一种古老的化学制药方法,它来自中医辨证用药的总结。中药经炮制后,由于水浸、加热及酒、醋、药汁等辅料的处理,可以使生药的某些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的成分被浸出,有的成分发生反应转化成新成分。有的成分浸出量的增或减,直接影响中药的药性和疗效。随着各学科的发展,新辅料、新工艺、新设备的诞生,以中药为先导化合物,经过分解、置换、异构化等反应改变药物的化学成分含量和药理活性的现代中药炮制技术引起很多化学工作者的重视。中药炮制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结合传统中药炮制技术研究中药炮制中化学成分变化的一…  相似文献   

18.
中医处方中的脚注(简称脚注)系指在中药处方的药物名称旁对某些药物提出的简短说明或特殊要求以及某些药物的特殊用法.这是我国传统医学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不同的药材都各自有其特性,用法也各不相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药效,从而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脚注"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中药炮制是中药直接用于临床前的必要加工措施,中药大多是生药,必须经过一定的炮制处理才能用于治疗,才能发挥其药效。因此根据不同药材的性质和治疗要求,必须采取不同炮制方法,有的药物不但需要加适宜的辅料还需注意操作,掌握恰当的火候。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炮制是确保疗效和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中药处方调剂与临床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中药质量问题、处方审核、处方调配、处方复核、发药交待不规范5个方面,分析了中药处方调剂中影响疗效的常见因素,共同探讨正确规范调配处方,希望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共同把中医药继承好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