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血管腔内技术的不断进步,腹主动脉瘤(AAA)的治疗模式和血管外科医生的思维模式有了明显改变。目前,腔内修复术(EVAR)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病死率低的特点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现已成为AAA常规的治疗手段之一。有症状的AAA及瘤体直径>5cm的无症状AAA都具有腔内手术的指征  相似文献   

2.
腹主动脉瘤(AAA)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常并存心、脑、肺、肝、肾功能不全,不能耐受传统手术.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AAA具有创伤小、疗效可靠、对重要脏器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生存率高的优势.我院2002年11月成功实施省内首次2例AAA腔内隔绝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2004年4月至2005年1月在澳门特别行政区仁伯爵综合医院(CHCSJ)治疗6例肾下腹主动脉瘤(AAA)的体会,报告该组动脉瘤诊断治疗的方式、效果及随访等。方法:治疗肾下型AAA共6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68~81岁,瘤体最大直径5.2cm~6.0cm,其中1例为AAA急性破裂。开腹手术5例,应用Talent覆膜支架新产品Accelerant释放系统行腔内隔绝治疗1例。结果: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3例开腹患者术后有急性心力衰竭(心衰)发生,其中2例经对症抢救治疗恢复,1例术后1周突发心衰的患者救治无效死亡。术后肠粘连1例。应用覆膜支架腔内介入治疗1例患者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对于不具备血管外科中心的中型医院,外科手术行主动脉置换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慎重开展腔内隔绝术治疗AAA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CRI)患者的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9例合并CRI的AAA患者采用针对CRI的改良EVAR治疗策略,同时选择40例肾功能正常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方式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在诊疗过程、治疗结果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采用GraphPad 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检验对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VAR治疗,围术期无患者死亡。CRI患者术后血肌酐值较术前无明显升高(P=0.610 9);1例(5.26%)因双侧肾动脉不全覆盖,行双侧肾动脉支架植入术;2例(10.53%)轻微Ⅱ型内漏,未干预;1例(5.26%)发生穿刺点血肿或感染;2例(10.53%)术后发热。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未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脊髓、肢体缺血等严重并发症,2组间总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术后3个月患者复查结果均提示支架形态位置良好、无内漏,AAA瘤腔内完全血栓化,各分支动脉血流通畅。随访期(2~28个月,中位15个月)内,1例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其余患者未发生支架移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肢体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针对CRI患者所使用的EVAR治疗策略,可有效保护肾功能,降低术后对比剂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扩大EVAR术的适应证范围。  相似文献   

5.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9):895-897
正近年来,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腹主动脉瘤破裂(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AAA)是AAA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达80%~90%,仅约50%的患者能到医院进行抢救[1-2]。在急救的过程中,一部分RAAA患者在术前已死亡[3],因此,临床上快速腔内治疗RAAA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治疗方法是开放性手术修复,然而,  相似文献   

6.
正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直径增大50%以上定义为动脉瘤。目前,AAA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已广泛应用于AAA的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和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低,尤其对一些有严重合并症、对传统开腹血管重建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提供了治愈机会[1]。但符合传统EVAR标准解剖结构的AAA仅占总数的20%~50%[2]。原有常规手段尚无法满足所有复杂形态的腹主动脉动脉瘤的治疗。大多数动脉瘤颈短,成角大,瘤体累及重要脏器或脊髓供血动脉等复杂形态AAA无法接  相似文献   

7.
正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病死率高,直径5 mm的AAA死亡率高达90%[1]。AAA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开腹手术切除和人工血管移植,创伤大,风险高,高龄或者合并重要器官病变的患者无法进行手术治疗。1991年,Parodi等[2]采用覆膜人工血管支架腔内置入(endovascular aortic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策略在处理入路不良及瘤颈严重扭曲的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间,我科收治确诊为瘤颈重度扭曲和/或髂动脉迂曲的肾下型AAA患者23例(男性21例),53~76岁,收集临床、影像学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其中,单纯AAA颈严重扭曲14例(61%),成角61.5~90度,平均(79.1±14.9)度;近端瘤颈扭曲合并髂动脉瘤样扩张9例(39%)。结果:23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使用Gore Excluder 2例(8.7%);COOK Zenith7例(30.4%);Medtronic Endurant 14例(60.9%);近端cuff Gore/Medtronic 4例,烟囱技术肾动脉支架3例。术后即刻I型内漏6例(26.1%)。平均随访7个月,随访期无死亡患者。无支架移位、下肢缺血、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结论:充分了解不同支架产品特性和掌握相应操作技巧是确保腔内治疗近端瘤颈和/或入路不良的AAA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和开放手术(OR),术后6个月内的疗效。方法:选择同时满足OR和EVAR手术条件的AAA患者共100例,随机分配接受OR或EVAR手术,随访至术后6个月,记录分析两组术中情况、病死率、全身并发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至术后6个月,仅OR组死亡1例,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VAR组中位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及输血量更少(P<0.05)。EVAR组患者可以更早出院,但是花费也远高于OR组(P<0.05)。EVAR组围术期全身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OR组(16.4%vs.20.5%),但手术相关并发症高于OR组(29.5%vs.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至术后6个月,两组各项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AAA来说,OR与EVAR手术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EVAR手术在围术期显示出微创手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荷兰随机的动脉瘤腔内治疗试验 (DREAM)的结果提示 ,对于患有直径≥ 5cm的腹动脉瘤 (AAA)的患者来说 ,腔内修复比开放性修复更有优越性。《柳叶刀》杂志 2 0 0 4年 8月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 ,应用侵入性较小的腔内修复的方法可使 30天的手术死亡率下降 ,验证了动脉瘤腔内修复 (EVAR)Ⅰ试验的结果。AAAs腔内修复有了初步结果后进行了DREAM试验。AAAs腔内修复是从上世纪 90年代早期开始应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腹股沟部位做两个小切口以暴露股动脉 ,接着在荧光镜的引导下在AAA中装入一腔内移植物。为了与侵入性更大的开放性修复比…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右房室双腔和双房右室三腔起搏预防老年人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PAT)的效果 ,将年龄≥ 6 0岁、具备起搏器适应证、反复发作PAT、无器质性心脏病、抗心律失常药物 (AAA)预防效果不好的 2 1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置入右房室双腔起搏器 (双腔组 )和双房右室三腔起搏器 (三腔组 ) ,出院后第 3、6和 12个月各随访 1次 ,观察比较 :①PAT和房性早搏 ;②起搏参数和并发症 ;③服用AAA的种类和副作用。结果 :起搏器置入手术全部一次成功 ,无操作并发症 ,住院 9.6± 2 .3天。随访期间起搏器工作均正常 ,未发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双腔组PAT频度、房性早搏的数量和AAA的种类减少不显著 (P >0 .0 5 ) ,三腔组上述指标在第 3个月时减少不明显 (P >0 .0 5 ) ,但第 6 ,12个月时明显减少 ,与术前和双腔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于老年非器质性心脏病PAT病人 ,与普通右房室双腔起搏相比 ,双房右室三腔起搏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效果 ,能减少服用AAA的种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巨大腹主动脉瘤腔内(AAA)隔绝治疗经验及中远期疗效。方法:2012年01月至2015年11月间,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采用经皮穿刺血管缝合器技术行血管腔内修复治疗巨大AAA47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7.5岁(58~85岁),随访36~92个月,平均(56.0±10.2)个月,每个病例均填写标准化(CRF)表格,建立数据库,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术中1例近端少量I型内漏,球囊扩张后内漏基本消失;肺部感染1例,给予抗生素后好转,肾功能不全患者3例,给予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肌酐、尿素氮指标正常。1例83岁患者术后24h后出现截瘫,给予康复锻炼后恢复,术后47例均临床痊愈出院。其中2例患者随访1年后死亡,死亡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和肺癌,病死率为1.2%。结论:随着血管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血管腔内修复技术的开展,巨大AAA手术的安全性将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合并髂动脉病变的腹主动脉瘤(AAA)的腔内处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AAA行腔内治疗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患者临床特点(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股深动脉及股浅动脉通畅率,按照是否存在严重髂动脉病变将患者分为髂动脉通畅组和髂动脉狭窄或闭塞组,分别进行腔内治疗,并于术后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以防动脉粥样硬化。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52例患者被分为髂动脉通畅组41例和髂动脉狭窄或闭塞组11例,其中通畅组髂动脉严重扭曲2例(3.8%,2/52),狭窄或闭塞组髂动脉狭窄9例(17.3%,9/52)及闭塞2例(3.8%,2/52),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者临床特点(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股深动脉及股浅动脉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了AAA腔内修复(EVAR)术,其中通常组扭曲者通过特硬导丝纠正髂动脉成角后支架顺利通过,狭窄或闭塞组给予患侧或对侧球囊扩张或逆行开通股动脉进行扩张,支架最终顺利通过。随访了12~24个月,狭窄或闭塞组出现一侧髂动脉腿支的闭塞2例(P0.05),1例行右髂序贯放置髂腿支架1枚+双侧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术后双下肢动脉供血良好。结论合并髂动脉病变会导致AAA腔内治疗困难,运用合理的手术技巧和器材的配合,AAA患者行EVAR术均可以获得成功,远期通畅率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适应证选择、并发症防治及疗效。方法 分析 2 0 0 2 - 0 4~ 2 0 0 3- 0 4完成的 8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微创腔内隔绝术 (即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支架 -人造血管复合移植物导入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 )。移植物长度 97~ 99mm ,直径 34~ 4 2mm。结果  8例均获成功。术后无死亡、截瘫及心、肺、肾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 (9 5± 4 6 )个月全部存活 ,无迟发内漏。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 ,可作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是近年来出现的针对动脉扩张病的微创疗法。临床治疗目的在于重建腹主动脉血流,防止瘤样病变发展,改善其预后。1991年,阿根廷外科医师Parodi等[1]首次报道,采用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AAA)并获得成功,成为腔内血管外科治疗史上的里程碑。此后,该技术在世界各地大型医院或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杂型腹主动脉瘤(AAA)采用腔内修复(EVAR)治疗的操作要点和临床疗效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7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复杂型腹主动脉瘤组和普通型腹主动脉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治疗及术后随访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疼痛症状的百分比、平均动脉瘤动脉瘤长度以及手术时长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中术后内漏、并发症及死亡率方面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对于复杂型腹主动脉瘤患者而言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普通腹主动脉瘤和复杂型腹主动脉瘤患者之间在术前资料、围手术期和术后随访等大部分临床资料之间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肛肠腔内导入复合能治疗仪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使用肛肠腔内导入复合能治疗仪治疗.对照组30例,用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3 mo和维持治疗12 mo比较.结果:治疗组3 mo临床治愈(完全缓解)25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3.3%.对照组3 mo临床治愈9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6.6%,治愈率30%.两组有效率、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12 mo两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25例患者治愈,1年之内无复发.结论:肛肠腔内导入复合能治疗仪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缓解治疗和维持缓解状态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是腹主动脉瘤最常用的术式,适用于瘤体直径>5.5cm,有伴随症状,或者6个月内瘤体直径增长>0.5 cm的患者[1]。由于围手术期死亡率低、并发症少以及住院时间短,目前70%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动脉瘤患者采用EVAR。然而,一些报道证实了腔内手术再次介入率明显高于开放手术,大部分原因是内漏形成。其中II型内漏(type 2 endoleaks,T2EL)最为常见。在10%~44%的腔内修复术后可见,占内漏的10%~25%[2]。T2EL形成主要原因是肠系膜下动脉、腰动脉血液逆流进入动脉瘤囊腔,同时在骶正中动脉及副肾动脉也可以发生逆流形成内漏。  相似文献   

19.
<正>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临床定义为肾下腹主动脉直径≥3 cm,主动脉直径>正常直径50%以上的主动脉致死性疾病[1]。数据显示,该病在美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8%,尽管随着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的开展,美国每年AAA的死亡人数依然能达到15 000,占疾病死因的第13位[2]。AAA的发病与老年、男性、吸烟、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基因背景有关。AAA的分子机制仍然不清[3],目前认为该病是由遗  相似文献   

20.
自从Parodi首次报道以来,腔内腹主动脉瘤(AAA)修补术已进入第10年,许多腔内支架补片不断涌现。目前只有Medtronic公司和Guidant公司的产品获得FDA认证,其植入量逐年迅速上升。很多装有AAA支架补片的病人回到了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