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吸痰负压对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合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吸痰负压提供参考。方法对20例ARDS患者行A/C模式机械通气治疗,每例患者均使用小负压(13.3~20.0kPa)和大负压(20.0~26.7kPa)吸痰1次,吸痰负压顺序随机选择。观察患者在不同吸痰负压下,吸痰前、吸痰后即刻、吸痰后15s、吸痰后1min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记录SpO2下降的最大值、下降至最低值的时间、恢复至基线的时间。结果两种吸痰负压均导致SpO2一定程度下降,HR、MAP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痰后SpO2下降的最大值、下降至最低值的时间,两种吸痰负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负压吸痰后SpO2恢复至基线的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两种负压吸痰均能引起ARDS患者SpO2相对下降,HR、MAP相对升高。建议采用小负压吸痰以缩短SpO2恢复至基线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负压吸痰对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将CHD合并PH患儿按适时吸痰时间顺序随机分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四组患儿吸痰负压分别为13.3~19.9kPa、20.0~26.5kPa、26.6~33.2kPa、33.3~40.0kPa。结果不同负压吸痰对CHD合并PH患儿的SpO2均有影响,第2组、第3组较第1组、第4组SpO2更稳定(P<0.05);第1组痰液吸尽所需时间更长(P<0.01),第1组痰液吸尽所需次数更多。结论CHD合并PH患儿吸痰负压宜选择20.0~33.2kPa,以保证SpO2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复张(RM)法密闭式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需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在基础通气稳定30 min后,每例患者按随机顺序分别采用单纯密闭式吸痰(下称单纯法)、复张法密闭式吸痰(吸痰后立即实施1次RM,下称复张法)各1次,2次吸痰间隔60 min.观察记录患者在不同吸痰方式下,吸痰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氧化谢指标,吸痰前、中、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吸痰后SpO2恢复至吸痰前水平所需时间.结果 两种方式吸痰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变化(均P>0.05);单纯法吸痰后患者PaO2、SaO2、SpO2较吸痰前显著降低(均P<0.01);复张法吸痰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SpO2恢复至吸痰前水平复张法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单纯法(P<0.01).结论 ARDS患者在吸痰后立即实施RM可以纠正吸痰所致的低氧,且血流动力学未受到明显影响,安全可靠. 痰方式下,吸痰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氧化谢指标,吸痰前、中、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吸痰后SpO2恢复至吸痰前水平所需时间.结果 两种方式吸痰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变化( P>0.05);单纯法吸痰后患者PaO2、SaO2、SpO2较吸痰前显著降低(均P<0.01);复张法吸痰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SpO2恢复至吸痰前水平复张法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单纯法(P<0.01).结论 ARDS患者在吸痰后立即实施RM可以纠正吸痰所致的低氧,且血流动力学未受到明显影响,安全可靠. 痰方式下,吸痰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氧化谢指标,吸痰前、中、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吸痰后SpO2恢复至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递减负压吸痰法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1周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104例脑卒中气管切开后1周的患者按住院或转入单双日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采用递减负压吸痰法,即从上往下抽吸,负压依次为-33~-36kPa,-27~-30 kPa,-22~-26 kPa。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即从下往上抽吸,压力-20~-40 kPa。结果两组在吸痰后1min2、min5、min的SpO2,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痰液吸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递减负压吸痰较常规吸痰能明显减少吸痰引起的气道黏膜损伤及SpO2的变化,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吸净痰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密闭式吸痰法(CSS)与开放式吸痰法(OSS)对早产儿SpO2及HR的影响。方法将34例气管插管早产儿采取掷硬币法随机分为OSS组18例和CSS组16例,分别采取OSS和CSS,比较两组吸痰前后SpO2、HR值变化。结果 CSS组吸痰过程中SpO2下降幅度显著小于OSS组,SpO2恢复时间显著短于OSS组(均P0.05),HR增快幅度及恢复时间亦小于和短于OSS组。结论对早产儿采用CSS有利于SpO及HR值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吸痰负压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目的确定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最适合的吸痰负压.方法对2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不同负压(100、150、200、250 mmHg)进行吸痰,同时监测HR、R、颅内压(ICP)、SpO2、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变化及彻底吸痰时间.结果不同吸痰负压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上述指标均有影响;采用150 mmHg负压吸痰,其观察指标值与基础状态接近,且彻底吸痰所需时间较短.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宜采用150 mmHg负压吸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步吸痰法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即插管时关闭负压,当吸痰管插到气管深部(15cm)时再后退0.5~1.0cm后打开负压将痰液吸尽。观察组采用两步吸痰法,即第1步带负压插管将气管套管内的痰液吸尽,第2步更换吸痰管后按常规吸痰法吸尽气管深部的痰液。结果两组吸痰时患者HR、R、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痰培养中铜绿假单胞菌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应用两步吸痰法能保持患者吸痰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稳定,提高安全性,并能降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ARDS病人吸痰前后不同氧供方法对SpO2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吸痰前后不同氧供方法对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将提高吸入氧浓度法(A法)、过度通气法(B法)、单次控制性肺膨胀与提高吸氧浓度结合法(C法)及常规法用于8例ARDS病人吸痰前后,并对增加氧供前后的SpO2、吸痰后SpO2恢复时间及达稳定时间进行对比,各方法每例每天取值1次,各法每例均取值7例。结果:(1)常规吸痰后SpO2下降0.15-0.25(平均0.19),5-15min(平均9.98min)方可恢复。(2)与各自对应的基础值比较,三种不同氧供法均能使吸痰前、后的SpO2显著提高(P<0.01、P<0.001),其中C法优于A、B法,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A法与B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其吸痰后SpO2下降幅度及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法,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01)。(3)与各自吸痰前基础值相比,C法吸痰后SpO2稳定值显著提高(P<0.001),而A法、B法及常规法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常规吸痰可致低氧血症发生,而A、B、C三种氧供法均能有效预防ARDS病人吸痰所致的低氧血症,其中C法效果最佳,A法与B法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步吸痰法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即插管时关闭负压,当吸痰管插到气管深部(15cm)时再后退0.5~1.0cm后打开负压将痰液吸尽。观察组采用两步吸痰法,即第1步带负压插管将气管套管内的痰液吸尽,第2步更换吸痰管后按常规吸痰法吸尽气管深部的痰液。结果两组吸痰时患者HR、R、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痰培养中铜绿假单胞菌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应用两步吸痰法能保持患者吸痰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稳定,提高安全性,并能降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术后吸痰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改进气管切开的吸痰方法。方法将46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按常规法吸痰,将吸痰管无负压下直接插入气管深处,再打开负压边吸边旋转退出。观察组采用先吸取气管套管内口的痰液,再将吸痰管反折(不产生负压)下插至气管内15~17cm处(支气管分叉处),上提吸痰管1cm松开反折部分,边吸边旋转退出。结果两组不同时间肺部感染、粘膜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两组日吸痰次数,吸痰时及吸痰后2min、5min Sp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改进吸痰方法后的吸痰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吸痰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