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骨伤科手法近30年发展述评韦贵康陈小刚广西中医学院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21号关键词:骨伤科;手法;述评韦贵康(1939~),广西宾阳人。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64年毕业于河南正骨学院正骨专业。现任广西中医学院院长兼广西...  相似文献   

2.
<正>韦贵康是广西中医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致力于脊柱病损的治疗和研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基础上,借鉴和汲取国内外医学研究的新成果,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将中医正骨手法与现代医学的理论技术相结合,在骨伤疾病尤其是脊  相似文献   

3.
韦贵康教授治疗颈椎性血压异常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学龙 《四川中医》2008,26(10):5-6
韦贵康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科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44年,在中医骨伤科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以手法治疗脊柱损伤性疾病和脊柱相关性疾病而著称,本文就韦教授治疗颈椎性血压异常的经验作一介绍,旨在传承名家经验,受益于医患。  相似文献   

4.
郭珈宜教授现为平乐郭氏正骨第八代传承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于平乐正骨第七代传人博士生导师郭艳幸教授及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接受了系统的中医药教育,深受大医先贤的学术思想熏陶,是平乐正骨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郭珈宜教授掌握骨伤科的临证精髓,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长期从事中医骨伤科的临床工作中,扎根于理论,应用于实践,对骨关节疾病有独到的认知,诊疗手段富含平乐正骨特色。郭珈宜教授强调膝骨关节炎病位初期在经络,久及脏腑,治疗应当濡养筋骨,即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中医"腰痛病"的范畴,与脊柱和督脉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基于韦贵康教授提出的"脊督一体"论,从整体观念探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思路,以期能总结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特点和用药思路,积极传承和探索传统中医正骨手法结合中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韦贵康教授诊治骨伤疾病的学术思想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贵康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科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40多年,在骨伤疾病尤其是脊柱损伤性疾病和脊柱相关性疾病的诊治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本文就韦教授的学术思想作一介绍,旨在传承名家思想,受益于医患。  相似文献   

7.
韦贵康教授出生于1938年,系第三届国医大师,现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骨伤科教学、临床医疗、科研工作五十多年,精勤不倦,以脊柱相关性疾病囊括四肢关节诊疗体系为主线,涉及骨伤科多个领域,在治疗过程中融汇中西,突出手法整治特色,并在长期临床中总结并创立"脊柱整治十八法""脊柱整治三联手法""四肢...  相似文献   

8.
韦贵康教授关于脊柱相关疾病的学术思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韦贵康教授现为广西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广西中医学院院长,广西政协常委、医药卫生委员会主任,广西科协副主席,全国中医骨伤科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骨伤科研究会副理事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常务副主席等职。韦贵康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余年,医术精湛,学术高超,继古拓新,以手法治  相似文献   

9.
非特异性腰痛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经验丰富,形成了“主手法、合奇穴、佐中药、练功法”的完备治疗体系。本文总结了韦贵康教授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经验,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韦贵康教授荣获第三届"国医大师"称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第三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成为此次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医大家。为了研究传承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的学术经验,普及、推广骨科诊疗新技术新知识,推动中医骨伤科新技术发展,增进全球骨伤科、手法医学学术交流与合作,2017年9月28日~9月29日,来自全国各地医疗机构的骨伤科专家、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在世界各地的弟子共500余人汇聚南  相似文献   

11.
正韦贵康教授从事骨伤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50多年,医术精湛、严谨笃学、诲人不倦,以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与脊柱相关疾病而著称。韦贵康坚持传统医学的同时也注重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仿古而不泥古,手法具有多元性,注重手法操作的规范性,有独特的医学手法理论体系及学术特色。笔者有幸从师韦贵康,受益颇多,现对韦贵康医学手法特色以及学习体会总结如下。1手法的多元性及新开发领域韦贵康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创立一系列"韦氏"  相似文献   

12.
GCP指导临床试验提高临床科研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是在具有200余年历史的平乐郭氏正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所集中医骨伤科医疗、教学、科研、产业于一体的省级医疗机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设800张床位。医院传承平乐郭氏正骨,实施科技兴院战略,以临床科研促进中医骨伤科诊疗技术的发展,共获得科研成果96项  相似文献   

13.
潘志雄教授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岭南中医骨伤名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佛山市中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医师,从事骨伤科医疗、科研教学工作40多年,精通中医辨证,谙熟正骨疗伤技法,擅长治疗各种骨关节疾病、软组织损伤、内伤及各种疑难杂症等。潘教授多年来从痰热论治胸锁关节炎获得满意临床疗效,本文作者就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周昭辉 《湖南中医杂志》2010,26(2):47-47,71
孙达武老师出身于中医世家,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湖南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曾任湖南省中医骨伤科学会主任委员,运用中医正骨手法临床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疗效显著,孙老师常说“手法治疗骨折是中医骨伤科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孙树椿教授是国内著名骨伤科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骨伤科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正骨"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0余年来,孙老一直从事骨伤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善于运用中医手法治疗骨伤科筋伤疾病,孙老积极提倡中医手法的治疗,为弘扬和发展中医学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西部中医药》2011,(12):F0004-F0004
赵道洲主任医师从医27年来,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骨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始终工作于临床第一线。他对中医骨伤科传统方法及正骨手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运用现代手段研究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与机理,研究中医骨伤科治疗技术的发展及手法治疗的进步与成就。  相似文献   

17.
孙绍良 ,男 ,1919年 11月出生 ,汉族 ,中共党员 ,陕西省南郑县人 ,主任医师、教授。曾任陕西中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主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医正骨》第一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中医骨伤科杂志》、《陕西中医学院学报》顾问、编委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 (现为中国中医药学会 )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顾问 ,《中医骨伤科学》编委。现任《中医正骨》第二届编辑委员会顾问 ,中国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顾问等职。孙绍良先生于 1949年毕业于陕西医专 ,195 0年参加工作 ,在南郑县卫生院任医…  相似文献   

18.
<正>刘钢教授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医正骨术宫廷正骨代表性传承人,师从全国名老中医吴定寰教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骨伤科研究室主任。在治疗骨折、筋伤、颈腰椎疾病等方面,刘钢教授坚持以宫廷正骨"轻、柔、透、巧"的手法治疗为主,骨科熥药等中药药物治疗为辅,佐之以元书纸排子等中医器具,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笔  相似文献   

19.
曹贻训(1935-),男,山东龙口人,主任医师,教授。1965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本科,毕业后即于附院从事骨伤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师从全国著名骨伤科专家梁铁生、杨锡锻老师,为现代骨伤医疗先进技术和国内学术动态的骨伤科专家。在长达50余年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学术上有较深造诣。多年来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和参编学术著作10部,主持研究的科研成果4项,均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曾任山东中医学院骨伤科系主任,山东省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中医杂志》、《山东中医学院学报》、《正骨杂志》编委,山东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目前是全国知名骨伤专家。并设立了全国名老中医传承研究室。曹贻训教授在多年临床中,对于颈椎病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笔者有幸随师跟诊,收获颇丰,现将曹主任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许建安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勇  王培民 《江苏中医药》2008,40(11):16-17
许建安教授为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骨伤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曾师从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诸方受教授,深得其真传,笔者有幸跟随许教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经验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