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茂梁  林瑞祥  陈胜 《新医学》2010,41(12):775-777
患者男,51岁,农民。因反复畏寒、发热,伴头痛、全身酸痛13 d于2010年2月2日入院。患者于2010年1月20日中午淋雨,当日夜间出现畏寒、发热,伴寒战,并感头部胀痛、较剧烈,全身肌肉及膝关节酸痛,乏力,咽痛,偶有干咳,无意识模糊,无胸闷、气促、心悸,无腹痛、腹泻、呕吐,无腰痛、尿频、尿急。就诊于当地卫生院,查血白细胞16.8×109/L,中性粒细胞0.80,  相似文献   

2.
淋巴结是网状内皮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全身各处。正常淋巴结质地软、光滑,无压痛,能活动,大小约在0.1~0.2cm直径。除在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偶能触及1~2个外,一般不易触及。由于某些病理刺激,可产生过多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及组织吞噬细胞,都会使局部或全身多处淋巴结,有时枕后、耳周围、滑车等处淋巴结也可肿大。  相似文献   

3.
1 病例报告患者女 ,3 0岁 ,教师 ,因发热半年余 ,腹胀 1个月于 2 0 0 0年 6月 9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热 ,T 3 8~ 3 9℃ ,伴头昏头痛 ,食欲减退 ,乏力 ,无腹痛、腹泻、呕吐 ,无咳嗽、胸痛、盗汗 ,无尿频、尿急、尿痛、皮疹、皮肤搔痒、巩膜黄染、尿黄及关节肿痛等症状 ,于当地县医院诊为“伤寒”“甲肝” ,先后予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清开灵、地塞米松等治疗 2 0余天。停用激素后体温回升 ,高热达40℃。 1个月前感乏力、腹胀、上腹不适 ,尿黄如茶色 ,轻度关节疼痛 ,反复出现皮下结节 ,为进一步诊治住入我院。患者平素体…  相似文献   

4.
1典型的不明原因发热,常规的诊断思路1.1感染性疾病本病例为典型的不明原因发热。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发热中最常见的病因,首先考虑结核性腹膜炎。支持点:有结核中毒症状———发热、乏力、盗汗、纳差、贫血;肠道症状为腹泻便秘交替。查体:贫血貌,腹部柔韧感,压痛反跳痛,肝脾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男,79岁。因发热5d入院。患者5d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0℃,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腹痛、腹泻,服退热药后体温可下降。  相似文献   

6.
《新医学》2001,32(4):233
1病历摘要患者男,17岁,农民。一个多月前因患水痘在当地治疗。半个月前皮疹结痂脱落留下圆形凹陷,直径2mm至5mm,但间断发热,体温高达41℃,以下午和夜间为主,伴畏寒、咳嗽,咳白色黏液样痰,痰中偶带血丝,盗汗明显。无寒战,无咽痛、胸痛、呼吸困难、腹痛。予青霉素、磺胺等治疗,其间不规则使用激素,症状无明显好转,于1999年3月22日转入我院。发病以来纳差,大便正常。平素体健,否认结核、肝炎、伤寒等病史及接触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9.8℃,脉搏10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  相似文献   

7.
女,58岁。因头晕、乏力1.5年,于2001年12月6日入院。2000年7月开始出现头晕、乏力,未予重视。2001年7月血常规:Hb 80g/L,MCV76.1fL,MCHC 27.1pg,网织红细胞0.012,WBC、BPC正常,给予铁剂治疗。10-10骨髓涂片检查:粒、红二系增生,巨核细胞增生,血小板可见;内铁少,外铁( ).多次复查Hb波动于90~100g/L,为进一步诊治而入  相似文献   

8.
1病例介绍 患者,女,15岁.因发热8个月,于2002年4月16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0C左右,以午后为著,伴明显乏力、纳差、盗汗,无畏寒、寒战、咳嗽、尿急、尿痛等.阵发上腹部绞痛,持续半分钟左右自行缓解,无放散,无恶心、呕吐、反酸.大便有时干燥,有时每日2~3次,不成形.  相似文献   

9.
10.
淋巴结肿大100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淋巴结肿大是临床常见体征,为重要的诊断线索,其病因也多种多样,诊断常较困难。本文总结了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月住院的100例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资料,就病因诊断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超声引导下腹腔肿大淋巴结穿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腹腔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常规超声检查时发现腹腔内复发或多发原因不明的肿大淋巴结的患者71例。为明确诊断,全部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腹腔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术,包括针吸细胞学检查UGAB和组织切割活检UGCB。结果:71例患者以最后确诊结果分为良、恶性两组。其中良性组25例, 恶性组46例。穿刺后证实UGAB诊断率为77.5%,其中良性诊断率68.0%,恶性诊断率为82.2%,良性诊断率与恶性诊断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UGCB诊断率为87.3%,其中良性诊断率为76.0%,恶性诊断率为93.3%,良恶性诊断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方法对所有病例的综合诊断率之间亦无差异P>0.05。而将两种方法互相结合,互相补充,诊断率明显提高,达95.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安全、准确,在腹腔肿大淋巴结的疾病诊断中非常有价值,尤其结合应用UGAB和UGCG两种方法,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陈永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9):1497-1497,1499
腋窝淋巴结肿大是外科的常见病,是多种疾病的共同体征,常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线索。造成淋巴结肿大的病因很多,包括肿瘤、炎症、免疫性疾病等,随着诊断技术进展,诊断率虽有所提高,但仍然经常较难及时确诊。现将我院近几年治疗的较典型淋巴结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肝、脾、淋巴结肿大常由于某些血液系统疾病或其它多种疾病所引起。骨髓象检查常可提供重要的线索,本文分析了417例这类患者的骨髓象变化,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1996年1月至1999年8月间因肝、脾、淋巴结单项或多项肿大肝、脾肿大均为B超诊断的初诊患者骨髓象417例,男218例,女199例,年龄9个月~86岁。 1.2 检查方法 选用厚薄适中,涂片均匀的骨髓片及血片做常规瑞氏染色,血片进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及积分计算,骨髓片做铁普鲁士蓝染色。疑为急性白血病的标本做过氧化物酶POX染色、糖原P…  相似文献   

14.
纵隔肿大淋巴结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规范诊断纵隔肿大淋巴结程序及提高诊断效率的临床思路。方法 采用核素断层显像(^99mTc-MIBISPECT)与纵隔镜检查术对纵隔肿大淋巴结进行检查和诊断。结果 ^99mTc-MIBI SPECT对纵隔转移淋巴结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19%、93.62%、90.54%;纵隔镜检查术对纵隔不明性质肿物或肿大淋巴结的诊断率为93.33%。结论 ^99mTc-MIBI SPECT对纵隔转移淋巴结的预测具有独特价值;纵隔镜检查术对纵隔肿大淋巴结的诊断准确率最高。为了提高对纵隔肿大淋巴结的诊断效率,必须结合相应疾病的特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步骤。  相似文献   

15.
病历摘要见第10期540页。临床讨论本例特点:①老年男性;②以全身性复发性皮疹为突出表现,有不规则发热,关节痛及淋巴结肿大;③肝脏肿大,白蛋白及球蛋白比例倒置;④轻度贫血,白细胞及嗜酸细胞升高,血沉快;⑤多克隆免疫  相似文献   

16.
小儿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的病因与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结是人体淋巴器官的一部分 ,淋巴结呈组群分布 ,每组群淋巴结汇集从一定区域流入的淋巴液 ,正常人约有 4 5 0~ 70 0个淋巴结 ,广泛分布在全身各部 ,多呈卵圆形或豆形 ,大小不等 ,成人淋巴结直径介于 0 2~ 0 5cm ,婴幼儿则可达 1~ 2cm。体检时仅能发现身体各部的表浅淋巴结 ,而深部淋巴结尚需通过X线检查或淋巴系统造影证实。这些淋巴结平时很小 ,不易触及 ,仅婴儿、消瘦的年长儿及成人可于颈部、颌下、腋窝、腹股沟处触及 ,正常淋巴结质软无压痛、表面光滑可移动 ,超过正常大小者称为淋巴肿大 ,小儿时期淋巴组织增生淋巴结肿…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表浅淋巴结肿大B超诊断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老年人表浅淋巴结肿大,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如为癌肿转移所致,部分患者原发灶难以检出。因此,对淋巴结肿大性质的诊断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对疑有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对癌肿进行分期及疗效的随访。现将68例老年人表浅淋巴结肿大B超检查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一种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类型川崎病的认识。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5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82例川崎病患儿中的13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川崎病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该调查中共有13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川崎病患儿,其中男9例,女4例。男女比例2.25∶1;其平均年龄5.5岁。起病至确定诊断的平均时间为8.4d。13例患儿在疾病早期全部被误诊为急性淋巴结炎而采用抗感染治疗。其中有9例(69.2%)出现冠状动脉损害。结论: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川崎病多见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炎症反应。而且由于其他主要临床表现在病程中出现的时间分散,容易造成川崎病诊断的延误,且其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也较高。故临床上对于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年长患儿,应警惕川崎病的发生,使其得到早期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 ,62岁 ,2 0 0 1年 5月因乏力 ,消瘦 ,面色苍白于我院就诊 ,检查发现 ,贫血貌 ,胸骨压痛 ,脾肋下 5cm ,WBC 18 3× 10 9/L ,经骨髓等检查后诊断为CML慢性期。给予羟基脲 (HU) 2~ 4g/d治疗 1个月后达CR ,并予干扰素 30 0万~ 5 0 0万U +HU 0 5~ 3 0g/d或Ara C 15mg ,每天 2次维持治疗。2 0 0 1年 11月 ,病人因胸闷 ,气促 ,心悸 ,眼球震颤及复视再住院 ,检查发现心肌酶学异常 ,血氧饱合度 (SO2 )与血氧分压 (PO2 )下降。胸部X片为胸部充气不足 ,肺纹理增粗模糊。头部MRI显示有脑白质变性 ,考虑为…  相似文献   

20.
良恶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超声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浅表淋巴结(LN)肿大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高频超声对浅表肿大LN进行多切面扫查,测量其最大长径(L)和最大横径(S),观察LN形态、边界、皮质及LN门回声。结果:67例患者浅表肿大LN共89个,其中良性肿大31个,恶性58个。大部分良性肿大LN保持椭圆形状,边界清楚,L/S≥2,LN皮质变薄,LN门回声保持,而恶性肿大LN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大部分边界清楚,L/S<2,LN皮质多呈偏心性增厚,多数无LN门回声。两组LN形态、L/S值、皮质及LN门回声差异有显著性,而边界回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频超声有利于浅表肿大LN性质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