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及自然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轮状病毒 (rotavirus,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 ,根据病毒外壳蛋白VP6的抗原性不同 ,RV分为A~G组。A组RV是全球各地儿童胃肠炎的主要病原 ,几乎所有5岁以下的儿童都感染过RV ,每年有 10 0万左右的儿童 (大部分是幼儿 )死于RV感染[1] ,主要是由腹泻引起的脱水所致。一、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1.人群中的感染情况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因腹泻住院的儿童 70 %左右是RV感染。A组RV所引起的发病主要集中在 5岁以下儿童 ,是 0~ 3岁儿童入院治疗的最重要的原因[2 ] 。因临床症状轻微 ,5岁以上的儿…  相似文献   

2.
昆明地区A组轮状病毒感染状况调查与VP7血清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A组轮状病毒(HRV)是世界范围内小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我们采用ELISA和PAGE方法对昆明地区HRV的分子流行特征进行了VP7血清型别研究。 1.材料与方法:100例(男68例,女32例)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来源于2002年9~12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急性腹泻患儿,标本贮于-70℃冻存以备用。用ELISA法检测RV-Ag,严格按试剂盒说明操作。RV-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8-2015年河南省5岁以下腹泻儿童A组轮状病毒的感染状况,分子型别变迁及流行病学特征,为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监测、防控及爆发病例的调查及疫苗研发提供基线数据和方法学参考。方法 采集河南省4个监测哨点医院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例粪便样本2 510份,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阳性样本抽提病毒RNA,两步巢式多重RT-PCR进行G-P基因分型,同时收集患者流行病学与临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510份腹泻样本共检出A组轮状病毒784份,总阳性率31.2%,各年的阳性率在17.4%~46.9%间,其中2013年阳性率最高(46.9%),2008年阳性率最低(17.4%)。轮状病毒检出率的季节性特征显著,存在秋季(9-11月份)和春季(3-5月份)两个较为显著的高峰。784株A组轮状病毒G分型以G1、G2、G3、G9为主;P分型以P[4]、P[8]为主;型别组合以G9P[8]、G2P[4]、G3P[8]、G1P[8]为主,还存在G13P[8]、G234P[8]、G39P[8]等混合感染型别;G1[8]、G3P[8]逐年递减,G9P[8]逐年递增,已成为河南省A组轮状病毒优势型别。A组轮状病毒感染病例男女性别比1.3∶1(450/334);阳性病例主要为4~12个月龄的婴幼儿患者(61.4%,481/784);城市阳性病例257例,阳性率26.4%(257/974);农村阳性病例527例,阳性率34.3%(527/1536),农村显著高于城市(χ2=18.15,P<0.001)。从临床体征看,大部分感染病例无发热、呕吐、脱水症状,出现发热、腹泻、呕吐、脱水等临床症状的病例多以轻症为主。结论 河南省5岁以下腹泻患儿中存在较高的A组轮状病毒感染率,以秋季和春季为主,秋季高于春季且存在混合感染病例;病原体可分为多种基因型别,G9P[8]为主要优势型别;病毒感染病例呈现不同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为了解本县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的感染现状,避免或减少在医院和社区的传播,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治疗,我们于2008—2009年对绍兴县的腹泻婴幼儿病例应用胶体金法对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抗原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辽宁省A组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为轮状病毒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辽宁省沈阳、大连、丹东、阜新4个市门诊及住院疑似病毒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35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A组轮状病毒VP7基因和VP4基因,RT-PCR产物进行核苷酸碱基序列的测定和比对,并构建VP7基因遗传进化树.结果 135份粪便标本中,共检测出A组轮状病毒阳性标本21份;A组轮状病毒G基因分型:G9型15株,G3型2株,G2型1株,G1型1株,未分型2株;P基因型分型:P[8]型20株,P[4]型1株;G/P基因型组合以G9P[8]为主共15株,G3P[8]2株,G1P[8]1株,G2P[4]1株,G/P[8]2株.结论 辽宁省首次检出G9型A组轮状病毒,主要流行G/P基因型组合为G9P[8].  相似文献   

6.
目的扩增A组轮状病毒VP7基因,构建pEDM27/5-VP7重组质粒,转化乳酸杆菌并分析VP7蛋白的表达及活性。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目的基因VP7,纯化后与pEDM27/5载体进行连接,转化乳酸杆菌,乳糖进行诱导表达,分别于4,8,12 h后,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对产物进行分析测定。结果A组轮状病毒经RT-PCR扩增后,1%琼脂糖电泳检测可见一条约1.0 kb的特异性条带,与预期目的基因(VP7基因)大小相符;SDS-PAGE和Western-blot杂交分析发现,经乳糖诱导4,8,12 h后分别可见一条分子量约为28 kD蛋白带表达,经扫描分析,诱导后表达蛋白分别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30%,5.12%,5.38%,且随着时间变化而持续表达增加,并能与抗A组轮状病毒VP7蛋白特异结合。结论重组乳酸杆菌持续表达免疫活性A组轮状病毒VP7蛋白,为进一步研究乳酸杆菌作为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表达载体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010年西宁地区秋冬季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例进行监测,分析青海省A组轮状病毒主要流行株。方法:采集婴幼儿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实验室采用巢氏PCR方法对标本进行A组HRV检测。结果:25例A组轮状病毒感染病例中G3型14例,G9型11例,分别占阳性病例的56%和44%。结论:2010年西宁地区婴幼儿腹泻病例中检出G9型A组轮状病毒,近年来各地报道较多的G9型A组轮状病毒将要或已经成为青海省重要的流行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RT-PCR法从A组轮状病毒扩增基因片段VP7,再将产物重组于大肠杆菌pMD18-T载体,探讨pMD18-T作为A组轮状病毒VP7基因克隆载体的应用。方法:提取A组轮状病毒总RNA,通过RT-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片段VP7,进行分离纯化和回收,最后把纯化的VP7基因与pMD18-T载体进行连接,进行质粒抽提与鉴定。结果:成功将VP7基因连接到pMD18-T载体,转化感受态菌(DH5α),通过蓝白斑筛选得到DNA阳性重组子(载体+VP7基因片段),经DNA测序鉴定正确。结论:成构建功A组轮状病毒外壳蛋白VP7基因克隆载体,为进一步获得大量VP7基因以及研究和开发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武威市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武威市两所哨点医院2012-2014年门诊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RV)抗原,检出的阳性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G/P基因分型;采用RT-PCR检测诺如病毒(NoV),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共采集182份粪便标本,A组RV抗原阳性率为29.12%,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000,P<0.001);2岁以下儿童为RV 高发人群,高发与低发年龄段R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576,P<0.001);发病高峰出现在5月、11月,5月份阳性率最高,高发与低发月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000,P<0.001 )。RV G、P分型,以G9、G3、P[8]型为主要流行株,G、P型组合模式分析显示:最常见的是G9+P[8],其次是G3+P[8]。NoV抗原阳性率为15.93%,病例年龄均为2岁以下儿童;发病也呈现两个高峰,分别为4月最高峰和12月次高峰,高发与低发月份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9.641,P<0.001);对NoV阳性标本进行分型,GI型占55.17%,GII型占44.83%。A组RV和NoV混合感染阳性率为6.04%。结论 RV和NoV是武威市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应根据流行特征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监测西宁地区秋冬季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青海省主要流行株及其流行特点。方法:实验室采用巢式PCR方法对西宁地区婴幼儿腹泻的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236份标本扩增后根据条带的大小进行分析,A组轮状病毒阳性25例,占总数的10.6%。其中G3型14例,占总数的5.9%,G9型11例,占总数的4.7%。结论:2010年西宁地区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是主要病原之一,发病多在6月龄~4岁的婴幼儿,男性患儿较女性患儿多,血清型主要为G3和G9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儿科门诊腹泻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感染情况以及2种检测方法的比较。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2月龙游县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疑似病毒性腹泻的235份腹泻物,以荧光定量PCR和胶体金技术进行A组轮状病毒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5份样本荧光定量PCR检出A组轮状病毒阳性67份,检出率为28.51%(67/235),感染以> 1岁~2岁婴幼儿为主且以10月—12月阳性构成比最高。胶体金法检出A组轮状病毒阳性62例,检出率为26.38%(62/235),2种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 1岁~2岁婴幼儿是A组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2020年10月—12月是A组轮状病毒的高发季节。胶体金检测与荧光定量PCR 2种方法均可用于A组轮状病毒的病原学检测。  相似文献   

12.
A组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造成世界范围婴幼儿严重腹泻的最常见病因之一.研制轮状病毒疫苗成为当今世界卫生组织(WHO)疫苗计划中的首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3.
对1989~1992年在湖北省内收集的249份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用ELISA、CAT试剂盒和核酸电泳(PAGE)等3种方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这3种方法各有优点,可基本满足临床检测的需要。共检出7种电泳型、3种血清型的A组轮状病毒,表明近年来该病毒在我省的流行与80年代初相似,仍以血清1型占优势,但有多种电泳型和血清型同时或交替流行。该类病毒的遗传多样性和易变性增加了预防和控制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轮状病毒(RV)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急性胃肠炎的病因之一。本病在世界上分布广泛,病人是障染源,自然界小鼠,小牛,小猪等多种哺乳动物亦是本病的宿主,RV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卫生条件差和不洁的饮食,饮水习惯是造成本病流行的重要因素,(1)根据组抗原性的不同,目前将RV分为A、B、C、D、E、F六个组,其中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09-2020年我国全人群腹泻患者中轮状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特征和基因型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开展腹泻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信息管理系统的我国28个省份252家哨点医院腹泻症候群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20年轮状病毒腹泻病例在不同气候带地区、人群以及时间的分布特点及A组轮状病毒腹泻病例的基因分型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 2009-2020年共对114 606例腹泻病例进行轮状病毒检测,轮状病毒阳性率为19.1%(21 872/114 606),阳性病例以A组轮状病毒为主(98.2%,21 471/21 872)。轮状病毒阳性率较高的年份分别为2009年(36.9%,2 436/6 604)和2010年(30.6%,5 130/16 790),2011-2017年在14.0%~18.0%之间变化,2018年小幅上升(20.3%,2 211/10 900),之后两年连续下降(15.5%,2 262/14 611和9.5%,470/4 963)。男性(20.2%,13 660/67 471)的轮状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17.4%,8 212/47 135);<5岁婴幼儿的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28.4%,18 261/64 300),是成年人的4倍以上。中温带、暖温带及亚热带地区的轮状病毒阳性率于12月至次年2月达高峰,而高原寒带存在2个高峰,分别出现在11月至次年1月及5-6月。2009-2020年A组轮状病毒优势基因型由G3P[8]、G1P[8]逐步发展为G9P[8]。结论 2009-2020年我国轮状病毒感染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各年龄组人群阳性率差异较大,儿童腹泻仍是重点关注的问题,需进一步加强轮状病毒疫苗的接种,持续开展流行特征和基因型变化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5—2021年中山市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特征,为轮状病毒腹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21年中山市轮状病毒腹泻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15—2021年中山市累计报告轮状病毒腹泻病例15 650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5.17/10万,其中2018年发病率最高,为112.42/10万;冬春季(12月—次年4月)高发;西北片区发病率最高,为91.31/10万;男性发病率为71.43/10万,高于女性的57.98/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其中2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为2 127.51/10万,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儿童病例中以散居儿童占比最高,为86.75%。结论 中山市轮状病毒腹泻流行季为冬春季,2岁以下散居儿童是高发人群。建议各级宣传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人群开展关于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控知识宣传,提高该人群的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降低该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5—2018年中国(不含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数据,下同)5岁以下轮状病毒腹泻病例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2005—2018年中国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数据,提取、建立5岁以下轮状病毒腹泻报告病例数据库,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2005—2018年共报告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报告病例820588例,男性为50094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3.7/10万,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8.4/10万波动上升至2018年的178.1/10万;报告省份由17个增加到30个;发病高峰季节为11月至次年2月;<5月龄的儿童占13.1%(107845例),6月龄至2岁占70.3%(576874例),报告发病数高峰为11~13月龄儿童(16394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前3位的省份分别为(535.2/10万)、广东(334.3/10万)和北京(317.3/10万);除西藏地区无报告外,报告发病率最低3个省份分别为山西(0.9/10万)、黑龙江(1.6/10万)和辽宁(2.5/10万);南方地区报告发病数(745526例)是北方(74935例)的9.9倍。检出轮状病毒与其他腹泻病原两种及以上同时感染的病例占1.8%(15030例),其中90.1%(13544例)是轮状病毒与腺病毒同时感染。结论我国5岁以下儿童自6月龄起轮状病毒感染率迅速上升,84.4%的报告病例为<2岁婴幼儿。  相似文献   

18.
19.
A组轮状病毒的分子流地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组轮状病毒 (rotavirus,RV)是造成世界范围婴幼儿严重腹泻的最常见病因之一。研制轮状病毒疫苗成为当今世界卫生组织 (WHO)疫苗计划中的首要任务之一。然而 ,目前使用的 RV疫苗除保护性差 ,有不良反应外 ,还具明显的地域性 ,可能与不同地区流行毒株的抗原性差异有关。R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不仅从分子水平阐明上述现象 ,同时也为进一步研制有效的 RV疫苗提供分子生物背景。本文就此做一综述。1  RV分型概况  根据 RV表面蛋白 VP6的组抗原性不同 ,1 984年 WHO将 RV分为组、亚组及血清型。目前已有 A~G7组。已知 A、B、C三组…  相似文献   

20.
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特征和经济负担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轮状病毒在5岁以下门诊和住院腹泻儿童中的流行特征,探索建立轮状病毒腹泻经济负担的评价方法,为轮状病毒疫苗的使用和成本效益评价提供背景资料。方法收集甘肃省2012年8月-2013年7月2个轮状病毒哨点医院门诊和住院的5岁以下腹泻就诊儿童的个案信息和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特征分析,对所有标本统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轮状病毒,资料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调查5岁以下腹泻就诊儿童734例.轮状病毒阳性率为41.69%,其中门诊病例的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0.99%,住院病例的轮状病毒阳性率为46.07%,门诊和住院轮状病毒腹泻儿童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分别占门诊和住院腹泻儿童的92.42%和97.92%,其中6月龄组的婴幼儿比例最高。分别占fq诊和住院腹泻儿童的54.55%和55.42%,粪便性状主要以水样便为主,占85.80%,其次为稀便,占81.27%。5岁以下轮状病毒腹泻儿童人次均门诊直接医疗费用375.42元,人次均住院直接医疗费用2053.91元.人次均门诊直接非医疗费用47.92元,人次均住院直接非医疗费用180.13元。人次均门诊间接费用270.45元,人次均住院间接费用721.20元。结论2岁以下婴幼儿是轮状病毒腹泻的高友人群,针对轮状病毒腹泻对儿童健康造成的危害和经济负担.需采取措施控制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