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8年 10月~ 2 0 0 2年 6月 ,我院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共 2 1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1例ALL患者 ,男 12例 ,女 9例 ;年龄 2~ 6 6岁 ,平均 2 4岁。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淋诊断标准。其中初治 5例 ,复发 12例 ,难治 5例。复发与难治病例均应用标准的VDCP、VDLP方案治疗无效。1.2 化疗方案 化疗前先行水化 ,给予 5 %葡萄糖、0 .85 %生理盐水、碳酸氢钠静脉滴注。MTX 1~ 3g/m2 ,取MTX总量 1/10加生理盐水在 1小时内静脉滴注 ,余量… 相似文献
2.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是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联合化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和治疗髓外白血病的重要手段,已逐渐取代颅脑放疗。应用HDMTX导致的毒副作用,可通过四氢叶酸钙解救得到减轻。监测HDMTX血药浓度,为在恰当的时间,应用恰当剂量的四氢叶酸钙解救,使毒副作用减轻的同时增加疗效,提供了依据。我们对此进行了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状况.方法 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
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治疗.按其患者治疗44h后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分为对照组(血液浓度≤10mmol/L)和观察组(血液浓度>
10mmol/L),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粘膜损害、心脏损害、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 <0.05.两组
患者感染、胃肠道反应、肝损害、骨髓抑制发生率无差异,P >0.05.结论 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不良反应症状较多,且其发生率与血药
浓度存在一定联系,临床治疗时需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谭春琼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26(3):85-85,87
甲氨喋呤(MTX)是叶酸拮抗物,通过竞争性地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活力,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而达抗肿瘤目的。使用大剂量化疗时可穿透各种生理屏障(血脑、血眼、血睾丸屏障),并且在血浆中维持有效浓度时间较长,从而对防治髓外白血病效果较好。但是,随着MTX剂量的增加,其毒性反应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系统的查询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综述血药浓度监测在大剂量甲氨蝶呤对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的临床指导作用,发现大剂量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的密切监测在个体化治疗、治疗效果、临床指导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是具体临床应用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重要保证。血药浓度的监测不仅对于ALL的巩固化疗具有巨大意义,而且在预防白血病脑病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它将促进ALL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监测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在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过程中的血药浓度,分析HD-MTX排泄延迟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ALL患儿47例,使用HD-MTX化疗108例次,采用FPIA法动态监测患儿MTX的血药浓度,并观察排泄延迟和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结果 HD-MTX排泄延迟68例,24hMTX浓度>10.0μmol/L5例,48hMTX浓度>1.0μmol/L30例,72hMTX浓度>0.1μmol/L33例,HD-MTX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黏膜损害、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以及发热和骨髓抑制。结论 MTX的消除过程存在个体差异性,HD-MTX化疗过程需要在血药浓度监测下实施,才能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根据检测血清甲氨蝶呤(MTX)血药浓度准确选择四氢叶酸钙(CF)解救剂量,减少MTX毒副作用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4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进行大剂量MTX治疗后44h和68h进行药物浓度检测。结果 45例患儿用药后44h血药浓度监测114例次,68h血药浓度监测66例次。44h血药浓度≤0.5μmol/L99例次,0.5~1.0μmol/L12例次,≥1.0μmol/L3例次。68h血药浓度〈0.1μmol/L44例次,〉0.1μmol/L12例次,其中1例次有明显黏膜损害。结论应用大剂量MTX治疗时其用药后44h血清MTX浓度〉0.5μmol/L时应严格观察其68h浓度,68h浓度〈0.25μmol/L时毒副作用发生率较低,〈0.1μmol/L时为安全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大剂量MTX冲击治疗,监测其后各个时间点的MTX血药浓度,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接受大剂量MTX冲击疗法后,各个时间点的MTX血药浓度差异显著;24h血药浓度2〉10μmol/L的患儿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76%,48h时血药浓度〉1μmol/L其不良反应发生率50.0%,72h血药浓度〉0.1μmol/L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17.54%,均显著高于同一时间点的其他血药浓度患儿(P〈0.05)。结论:接受大剂量MTX冲击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其各个时间点血药浓度差异较大,不同的血药浓度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也各不相同,需要实时监测并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不良反应。方法:对40例ALL患儿采用HD-MTX 2.0~5.0 g/m2治疗,观察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临床治疗后,患儿出现了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感染、肝损害、黏膜损害、心脏损害、神经系统症状、皮疹及脱发等不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发生率为61.3%,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51.9%,感染发生率为38.1%,肝损害发生率为41.3%,黏膜损害发生率为15.6%,心脏损害发生率为10.0%,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为15.0%,皮疹发生率为6.9%,脱发发生率为5.0%;未见明显的肾功能损害。结论:HD-MTX治疗ALL患儿的不良反应较多,要积极对症治疗,加强对MTX血药浓度的监测以及个体化治疗,以提高患儿的长期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大剂量甲氨蝶呤(HD MTX)化疗后的血药浓度监测,分析MTX体内蓄积的影响因素、MTX蓄积者的临床表现,为MTX在临床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ALL患者HD MTX化疗后的血药浓度监测,分析MTX体内蓄积的影响因素、MTX蓄积者的临床表现,为MTX在临床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结果①用药后0、20及44 h患者体内MTX浓度分别为(58.63±37.23,95%CI:41.20~76.05)μmol/L、(5.14±2.25,95%CI:0.44~9.84)μmol/L及(0.35±0.11,95%CI:0.013~0.57)μmol/L。②6例次患者出现MTX体内蓄积,蓄积组化疗前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非蓄积组[分别为(68.81±6.48)和(50.4±10.6)μmol/L,P〈0.01];血肌酐水平与44 h的MTX浓度呈正相关(r=0.5739,P〈0.01)。③MTX蓄积组患者黏膜损害的发生率较非蓄积组明显增高(P〈0.05)。MTX蓄积的6例次患者中,5例次通过水化、碱化、增加CF的解救量,使MTX得以排泄,其中1例次出现MTX持续蓄积并伴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在给予血液透析后,血MTX水平降至安全浓度以下。结论肾功能是影响MTX体内代谢的重要因素;当出现MTX体内蓄积时,可通过水化、碱化、加大CF的解救量促进其排泄,必要时可行血液透析等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3g/m2)24小时持续静脉滴注,开始用药后第36小时予四氢叶酸钙(CF)解救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安全性.方法 26例患儿进行72例次的HD-MTX加CF治疗,将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方案Ⅰ(MTX总量3g/m2,于12小时内匀速持续静滴,开始用药36小时后用CF解救),B组采用方案Ⅱ(MTX总量3g/m2,于24小时内匀速持续静滴,开始用药36小时后用CF解救),配合水化、碱化、保肝等治疗.观察两组病人出现的毒副作用,以及是否因毒副作用而影响下一疗程的化疗.结果 两种方案出现的毒副作用相同.以黏膜损害、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为最常见.两组病人的毒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种方案中均有极少数患者(A组1例占总数3.3%,B组2例占总数4.8%)因毒副作用而推迟下一疗程化疗,两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大剂量甲氨蝶呤加四氢叶酸钙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时,毒副作用较为常见,大多可耐受;通过充分的水化、碱化及合理的CF解救,可以保证方案Ⅱ获得与方案Ⅰ同样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氨甲喋呤(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药浓度研究,探讨MTX血药浓度与毒副作用等方面的关系,以及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53例患儿血清中MTX的血药浓度,分析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结果24 h MTX血药浓度〉40μmol/L者黏膜损害发生率为79.2%(19/24),16-40μmol/L黏膜损害发生率为15.1%(8/53),而24h MTX浓度〉40μmol/L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75.0%(18/24),16-40μmol/L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7.0%(9/53),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发热、骨髓轻度抑制、局部皮疹等。结论监测MTX血药浓度,有利于提高其治疗的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9例确诊为BCR-ABL基因阳性的ALL患者,予传统化疗、伊马替尼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随访期3~80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78例ALL患者中,BCR-ABL基因阳性者29例(16.3%),其中B细胞性28例,T细胞性者1例。14例患者在首1~2个疗程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48.3%),部分缓解者1例(3.4%),2例在首2个疗程未获CR后加用伊马替尼获得骨髓细胞学完全缓解(10.3%),无效12例(41.4%)。29例患者中位生存期14.5月。伊马替尼联合传统化疗化疗者完全缓解率80%,高于单用传统化疗者(50%()χ2=5.894,P〈0.01),生存期(18.6月)大于单用传统化疗未进行移植者(11.1月)(t=2.469,P〈0.05)。结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ALL患者传统化疗疗效差,联合伊马替尼可提高完全缓解率和生存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部分患者长期无病生存。 相似文献
16.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占儿童期肿瘤性疾病的首位.近年来随着蒽环类药物及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的应用,化疗方案的不断完善,使儿童ALL的完全缓解率达到95%以上,长期无病生存率达到75%以上[1,2].左旋门冬酰胺酶是一种酶抑制剂,是ALL化疗中必不可少的药物之一,能够有效地提高患儿的长期生存率.但由于L-ASP特殊的药理作用,使其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副作用,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2008年7~12月,我们收治ALL患儿30例,对出现副作用进行观察和总结,以提高应用L-ASP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大剂量甲氨喋呤治疗儿童白血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效果,减少其毒副作用。方法39例ALL患儿分两组(A:标危组,B:高危组)共接受153例次HDMTX(A:2 g/m2,B:3 g/m2)治疗,连续静脉滴注24 h后进行毒副作用观察和随访治疗效果。结果HDMTX 2 g/m2与3 g/m2,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程度及骨髓抑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1),远期随访3~5年无1例发生髓外白血病,无1例死于HDMTX相关性治疗。结论大剂量MTX(每次2 g/m2,3 g/m2)连续24 h静滴治疗小儿ALL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以去甲氧柔红霉素(IDA)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9例AML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例采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Ara-C)治疗,治疗组23例采用IDA+Ara-C治疗,观察治疗后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2.6%和43.8%,总有效率分别为91.3%和62.5%,临床严重感染率分别为40.0%和41.7%。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严重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IDA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AML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免疫无标记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47例形态学上诊断为ALL的病例,取其外周血或骨髓,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应用APAAP法作免疫表型分析,对免疫无标记型病例的临床特点、化疗疗效及预后进行了观察。结果:42例患者未表达任何系统性分化标记,或仅表达CD38、HLA-DR或CD9等非系限性抗原。与分化型ALL相比,免疫无标记型ALL肝、脾、淋巴结肿大及纵隔肿块发生率与白细胞数量均较高,化疗完全缓解率(CR)较低(P<0.05),存活期较短(P<0.01)。结论:免疫无标记型ALL有其临床上的特殊性,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