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肺复苏期间动静脉血的酸碱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首先当为开放气道,在紧急场合一定要作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并作好准备,立即插管,应予强调的是,每一位临床医生尤其是急诊科的医生都应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技术,而不应仅依赖于麻醉医师.以争取最宝贵的最初几分钟时间。有效地通气显然大大有利于心脏的复跳。  相似文献   

3.
心脏停跳后,全身器官和组织的血液灌注立即中断,细胞处于缺氧状态,继而引起全身代谢的急剧变化,导致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严重地影响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从而危及病人的生命。1心跳骤停后的酸碱失衡全身缺氧使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至4.00~2.67kP...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并就心肺复苏的特点、心脏停搏患者的生成存条件、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复苏策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碳酸氢钠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脏骤停后,机体的缺血和缺氧会快速导致代谢性(乳酸)酸中毒.心肺复苏时,动脉血呼吸性碱中毒及组织呼吸性酸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可同时存在,碳酸氢钠能增加血液中的碳酸氢根浓度和pH值,是心肺复苏药物的组成部分,然而有研究表明应用碳酸  相似文献   

6.
<正>现代心肺复苏术(CPR)自20世纪60年代确立以来,已经成功地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但就其技术本身的发展来说也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其间经历了心泵学说到胸泵机制学说等等之争,从1992年CPR标准制订到2000、2005年再至最新的2010年指南修订,让人目不暇接的重大变化和突破彰显了医学家们在心肺复苏领域的艰辛付出和卓越成就。尽管如此,在实际应  相似文献   

7.
心肺复苏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陈志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0):1662-1664
2005年11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和国际心肺复苏协会(ILCOR)正式公布了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1]。较之2000年指南[2]内容,新指南在按压通气比、电击除颤等心肺复苏(CPR)核心技术上做了重大修改,现介绍如下。12005年指南的核心思想指南中最重要的变化在于简化了心肺复苏程序,强调了快速、有力、持续的胸外按压是整个心肺复苏的基石,在任何时候都要尽量减少按压停顿时间,这种思想贯穿于整个基础生命支持和进一步心血管生命支持的所有技术变革中。2基础生命支持(BLS)的主要变化2.1开放气道由于操作困难,无论患者有无损伤,普通急救者(L…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心肺复苏器与徒手心肺复苏在心脏呼吸骤停患者抢救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4月—2013年1月底期间采用徒手心肺复苏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2月—2014年4月间采用心肺复苏器进行复苏的患者29例作为观察组,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有效率以及存活率,记录在实施心肺复苏10 min、30 min后,患者血气分析变化,并对结果应用SPSS17.0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血气结果在抢救10 min后比较,PaO2(kPa)(t=3.275,P=0.028)、PaCO2(kPa)(t=-2.449,P=0.036)、SaO2(%)(t=4.661,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30 min后,PaO2(kPa)(t=4.389,P=0.007)、PaCO2(kPa)(t=-3.468,P=0.030)、SaO2(%)(t=5.943,P=0.003),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在患者无效率方面比较,(χ2=10.529,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肺复苏器实施心肺复苏,能够提高心输出量,增加心肺脑供血,提高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对30例流行出血热不和尿期患者血气、血PH值及电解质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EHF患者酸碱失常类型以二和理酸碱失常多见,占50%以上;单纯型酸碱失常约占30%;三重酸碱失常约占10%,均为重型EHF患者。血PH值在EHF轻、中、重三型之间无差异,并探讨了其在 临床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蔡海燕 《广西医学》1996,18(3):239-240
对50例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血气酸碱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氧合正常,一般不会发生低氧血症,心肺转流中的主要问题是呼吸性碱中毒。心肺转流前后调节呼吸机等措施,呼吸性碱中毒可以基本纠正。  相似文献   

11.
心脏复苏时肾上腺素最佳剂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最佳剂量.方法 66例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3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级(A级,每5min 1mg)20例,实验级(B组,每3min 2mg)23例,递增剂量组(C组,首剂1mg,以后每3min递增2mg)23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自主徨恢复时间。结果 A组、B组、C组自主徨恢复率分别为30%、60.9%、56.5%,B组、C组明显高于A组;B组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心肺复苏的发展史及生存链,从胸外按压与通气、体外除颤、复苏用药及基础生命支持方面综述了心肺复苏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安全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7例在急诊PTCA术前,术中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6例经电除颤和胸外按压,1例经静注利多卡因转复窦性心律,其中2例合并呼吸停止或呼吸浅慢,需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或气囊人工辅助呼吸,结果:7例患者均完成急诊PTCA,术后无一例出现与心肺复苏相关的出血并发症。结论:心肺复苏后继续完成急诊PTCA是安全的。且不影响PTCA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ThepreviousstudiessuggestedthatCO,metabolismchangesandresultsinabnormalityofacidbasestatusduringcardiacarrest,andinturninfluencestheresponseofcardiovascularsystemtocatecholamines(1,2).Similarly,inthesituationofsevereshock,thechangesinCO,excretionmightquantifytheseventyofhemorrhagicshockortheresponsetoresuscitation.Inthisstudy,weevaluatedthechangesinPco,andPH,aswellasotherparametersofthearterialandmixedvenousblood,duringseverehemorrhagicshockmodelindogs.MATERIALSANDMET…  相似文献   

15.
5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随机分两组,抑肽酶组30例,对照组22例。两组年龄、体重、手术种类、麻醉方法及体外循环转流无差异。抑肽酶组术中应用抑肽酶300~600万KIU(平均410.0±113.7万KIU)、结果抑肽酶组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术后24h心包纵隔引流量(598.7±113.7ml,746.7±191.6ml,407.8±281.5ml)比对照组(755.6±252.6ml,983.3±383.0ml,602.6±358.0ml)减少,且有显著差异(P<0.01,P<0.05)。术后输血量抑肽酶组比对照组减少12.8%。证实术中应用抑肽酶可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术中及术后渗血及输血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贝科能对心肺复苏后大鼠甲状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然后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复苏组、贝科能治疗组.大鼠复苏后24 h取甲状腺组织液氮冷藏.采用比色法测定复苏前后3组甲状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Na^+ -K^+ -ATPase活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复苏后大鼠甲状腺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增高(t=16.75,P〈0.01),SOD及Na^+ -K^+ -ATPase活力显著降低(t=6.25、8.85,P〈0.01);与常规复苏组相比,贝科能治疗组MDA含量明显降低(t=2.60,P〈0.05),Na^+ -K^+ -ATPase活力显著增高(t=2.60,P〈0.05).结论贝科能对复苏后大鼠甲状腺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血气分析在重症患者酸碱失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苏娜 《海南医学》2005,16(3):13-14
目的 探讨血气分析在重症患者酸碱失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619例重症患者入院后抽取0.5ml动脉血、肝素抗凝、混匀。美国i-STAT血气分析仪检测分析。结果 619例重症患者动脉血中597例(96.45%)伴有8种类型的酸碱失衡,其中呼吸性碱中毒(呼碱)最为常见、为151例(25.29%),其它依次为呼碱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代碱)101例(16.92%),呼吸性酸中毒(呼酸)88例(14.74%),代谢性酸中毒(代酸)81例(13.57%),呼酸合并代碱63例(10.55%),呼碱合并代酸51例(8.54%),代碱36例(6.03%),呼酸合并代酸26例(4.36%),597例酸碱失衡中,单纯性酸碱失衡356例(59.63%),混合性酸碱失衡241例(40.37%)。结论 根据血气分析检测的结果可以明确患者酸碱失衡类型、特点与判断,为临床正确救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109例呼吸系统重症患者血气分析及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立 《重庆医学》2007,36(10):912-913
目的分析危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其变化。方法用丹麦IL1610型血气分析仪对我院ICU收治的109例危重患者进行动脉血气的全自动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支气管哮喘组、COPD组、呼吸衰竭组和晚期肺癌组的pH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组、呼吸衰竭组和晚期肺癌组Pa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组和呼吸衰竭组PaCO2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组、呼吸衰竭组HCO3-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哮喘组PaO2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主要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呼碱)或呼吸性酸中毒(呼酸);COPD组、呼吸衰竭组和晚期肺癌组主要以呼酸或呼酸合并代碱为主,除晚期肺癌组外还出现多种酸碱失衡的临床改变。结论动脉血气监测可用于评价呼吸功能状况和判断酸碱失衡类型,对危重患者的及时救治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发能模拟显示出诊断分析过程的血气分析软件供临床和教学使用。方法:用易语言编写全部程序,可用于Windows等操作系统。结果:该软件能准确判断各种酸碱失衡和呼吸功能障碍;能分为六个步骤模拟显示出血气分析的诊断分析过程。判断出酸碱失衡的类型后,能提供该类型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建议。结论:该软件可供临床医师血气分析诊断分析时使用,也可用于教学和培训,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了508例心脏疾病患者的1727例次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动脉血气。其中,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341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79例、后天性心脏病88例。发现转流前即有不同程度酸碱失衡存在;转流中由于麻醉、灌注、低温及手术等多种因素进一步加重酸大失衡。以呼吸性碱中毒最常见,代谢性酸中毒次之;停机后有改善。故术中监测酸碱和血气变化,及时处理严重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合适的人工灌注、给予改善微循环药物及适当补碱,对维持酸碱平衡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