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氯胺酮对大鼠免疫功能和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Fischer344雄性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Saline组);氯胺酮25 mg/kg组(K25组);氯胺酮50 mg/kg组(KS0组);氯胺酮100 mg/kg组(K100组);氯胺酮200 mg/kg组(K200组),每组20只.予腹腔注射给药处理,24 h后各组随机抽取10只大鼠进行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细胞(CD161a+)的数量及NK细胞活性,而余下大鼠予尾静脉注入MADB106肿瘤细胞,于3周后测大鼠的肺转移瘤的数量.[结果]与Saline组相比,K25组CD3+、CD4+、CD8+、CD4+/CD8+没有明显变化,而K200组均明显降低(P<0.01),K50、K100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亦明显亦降低(P<0.05或P<0.01);与Saline组相比,所有氯胺酮组大鼠CD161a+的数量和NK活性明显下降(P<0.01),而肺肿瘤转移明显增多(P<0.01).氯胺酮剂量与大鼠NK细胞活性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01,氯胺酮剂量与大鼠NK细胞数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20,氯胺酮剂量与大鼠肺肿瘤转移瘤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69.[结论]氯胺酮能够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促进肿瘤转移的易感性,NK细胞活性及肺肿瘤转移发生率与氯胺酮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2.
徐静  马晓旭 《浙江医学》2012,(17):1407-1408
目的探讨七氟醚、异氟醚和地氟醚对大鼠免疫功能及肿瘤细胞肺转移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异氟醚组、地氟醚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实验组大鼠分别吸入七氟醚、异氟醚、地氟醚和空气的混合物2h,对照组大鼠吸入空气2h.每组随机抽取12只在麻醉结束后立即经尾静脉注射105大鼠乳腺腺癌细胞系(MADB106)肿瘤细胞,3周后检测大鼠肺肿瘤细胞转移数量.其余大鼠在麻醉后24h检测CD3+、CD4+、CD8+、CD4+/CD8+以及NK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七氟醚组、异氟醚组和地氟醚组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的活性明显降低,大鼠肺部的肿瘤细胞转移数明显增加(均P<0.05或0.01).与七氟醚组和地氟醚组相比,异氟醚组大鼠NK细胞的活性较低,大鼠肺部肿瘤细胞转移数量增加(P<0.05).结论七氟醚、异氟醚和地氟醚可以增加肿瘤转移的易感性,机制可能与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荷瘤SD大鼠经冷冻消融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T细胞比值及其外周血sIL-2R含量的变化情况,研究荷瘤大鼠治疗前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建立SD大鼠W-256肿瘤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将40只试验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荷瘤对照组、冷冻治疗组、手术治疗组,每组10只.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治疗前,治疗后l、3、5周的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T细胞比值变化,应用免疫试剂盒检测外周血sIL-2R含量变化.结果 荷瘤大鼠治疗前(CD3+、CD4+)、CD4+/CD8+T细胞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CD8+T细胞数及外周血sIL-2R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冷冻消融治疗后冷冻治疗组大鼠的(CD3+、CD4+)、CD4+/CD8+T细胞比值均有明显回升,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均与同时期荷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T细胞和外周血sIL-2R含量则明显下降,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均与同时期荷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3周(CD3+、CD4+)、CD4+/CD8+T细胞比值均高于同期手术治疗组,而CD8+T细胞数及外周血sIL-2R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同期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荷瘤大鼠免疫功能低下,经冷冻消融治疗后可在短期内显著提高大鼠免疫功能,具有免疫激活作用,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其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 方法 选择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前列腺癌患者60例作为前列腺癌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 结果 前列腺癌组CD3+、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P<0.05),CD8+、NK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前列腺癌体积<60 mL患者CD3+、CD4+、CD8+、NK、CD4+/CD8+和体积≥60 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中低分化患者CD3+、CD4+、CD4+/CD8+低于高分化患者(P<0.05),CD8+、NK细胞高于高分化患者(P<0.05)。前列腺癌Ⅲ~Ⅳ期患者CD3+、CD4+、CD4+/CD8+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CD8+、NK细胞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前列腺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CD3+、CD4+、CD4+/CD8+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CD8+、NK细胞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 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前列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程度和前列腺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与肿瘤体积无关,前列腺癌分化程度越低、临床分期越高、有淋巴结转移者免疫功能低下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气养精小复方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Lewis肺癌细胞C57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造模后的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顺铂组和中药+顺铂组。模型组不予药物干预,中药组予益气养精小复方中药灌胃,顺铂组予顺铂腹腔注射,中药+顺铂组予顺铂腹腔注射配合益气养精小复方中药灌胃,连续灌胃给药14 d。比较各组荷瘤小鼠体内抑瘤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荷瘤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荷瘤小鼠血清IFN-γ及IL-10浓度。结果:中药组、顺铂组、中药+顺铂组平均瘤重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而该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3组抑瘤率依次为37.75%、44.59%和45.47%。药物干预后,顺铂组的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NK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其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的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NK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顺铂组(P0.05),而其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顺铂组(P0.05);中药+顺铂组的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NK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顺铂组(P0.05)且低于中药组(P0.05),其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中药组(P0.05)。中药组与中药+顺铂组血清IFN-γ浓度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和顺铂组(P0.05),而IL-10浓度则显著低于模型组与顺铂组(P0.05)。结论:由生黄芪、黄精、灵芝组成的益气养精小复方能够有效升高小鼠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与NK细胞水平,正向调节IFN-γ浓度,降低CD8+T细胞百分比与IL-10浓度,进而协同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状态及胸腺五肽(Thymopentin-5,TP-5)对胃癌化疗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4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和联合化疗组(联合应用TP-5),并设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化疗前1天及化疗后7天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3-CD16+56+NK细胞,CD4+/CD8+比值。应用SAS 8.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胃癌患者外周血CD3+细胞,CD3+CD4+T细胞,CD3-CD16+56+NK细胞数量少,CD4+/CD8+比值低,CD3+CD8+T细胞数量多,与C组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纯化疗组化疗后患者外周血CD3+细胞,CD3+CD4+T细胞,CD3-CD16+56+NK细胞数量进一步减少,CD4+/CD8+比值再降低,CD3+CD8+T细胞数量升高,与化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化疗组患者化疗后外周血CD3+细胞,CD3+CD4+T细胞,CD3-CD16+56+NK细胞,CD3+CD8+T细胞数量,CD4+/CD8+比值,与化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细胞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学治疗(TACE)联合免疫治疗对晚期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的影响。方法83例晚期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TACE,观察组患者给予TACE联合树突状细胞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CD4+、CD8+、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外周血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并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累积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外周血CD4+、CD8+、CD4+/CD8+、NK细胞、Treg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reg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CD8+、Treg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Treg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EA和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EA和AF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EA和AF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3 a,观察组患者累积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ACE联合自体免疫细胞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干酪乳杆菌对胃癌大鼠模型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取50只SD雄性大鼠简单随机化法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及3剂量组用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导建立大鼠胃癌模型,对照组给予酒精水溶液。第28周起,3剂量组分别给予4、8、12 m L/kg干酪乳酸菌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10 m L/kg无菌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持续8周。对比各组大鼠胸腺指数、脾指数;对比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自然杀伤性细胞(NK):TCRαβ+CD161a+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并对比肿瘤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病理学观察发现,模型组前胃和腺胃黏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鳞状上皮细胞角化明显,光镜下呈现癌细胞,3剂量组前胃和腺胃黏膜下层炎性细胞减少,癌细胞数量减少,其中中剂量组减少最为明显;模型组胸腺指数、脾指数、外周血中TCRαβ+CD161a+、CD4+及CD4+/CD8+及肿瘤组织中TCRαβ+CD161a+、CD8+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 0. 05),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较高(P 0. 05),其中中剂量组显著高于低、高剂量组(P 0. 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 05);模型组肿瘤组织中CD4+、CD4+/CD8+、TLR-4、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及外周血中CD8+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P 0. 05),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较低(P 0. 05),其中中剂量组显著低于低、高剂量组(P 0. 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 0. 05)。结论干酪乳杆菌可调节胃癌大鼠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NK细胞活性,进而抑制肿瘤生长、增强机体免疫调节,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抑制TLR-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其中8 m L/kg的干酪乳杆菌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自体CIK细胞治疗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健康对照和50例不同类型肿瘤患者自体CIK细胞治疗前后机体免疫状态:包括 Treg细胞、NKT细胞、NK细胞、CD4+/CD8+比值百分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自体CIK治疗前各组肿瘤和健康人相比较,患者Treg细胞、NKT细胞百分率上调,NKT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百分率均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CIK细胞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较,患者Treg百分率下调,NKT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百分率上升(P<0.05).不同类型肿瘤患者治疗后Kamofsky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自体CIK细胞治疗后可明显增强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与健康人的差异.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哑群和NK细胞的活性,以健康人作对照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及NK细胞数量CD4+/CD8+细胞比值越低,CD8+细胞水平越高;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对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预测肿瘤患者的预后以及指导临床合理应用免疫增强药物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肌肽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肌肽脑保护作用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12只)和肌肽组(12只)?模型组和肌肽组以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肌肽组于造模后按体质量1 g/(kg?d)予肌肽水溶液灌胃,其他两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造模后清醒时?缺血后24?72 h采用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于缺血后24?72 h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值;于缺血后72 h用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结果:模型组与肌肽组均可见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灶,肌肽组梗死灶较模型组缩小(P < 0.05);造模后清醒时?缺血后24 h的肌肽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P > 0.05),缺血后72 h肌肽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模型组降低(P < 0.05);缺血后24?72 h,模型组外周血CD3+?CD4+及CD4+/CD8+值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 < 0.05),CD8+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 0.05),缺血后72 h肌肽组CD8+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结论:肌肽对脑缺血大鼠外周免疫抑制有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CD3+水平?CD4+/CD8+值和降低CD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 5 氟尿嘧啶 (5 FU)缓释剂瘤内植入对胰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和细胞免疫的影响 ,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2月经手术探查不能切除之胰腺癌 6 9例随机分成 3组。 5 FU缓释剂瘤内植入治疗组 :手术中在胰腺肿瘤实体内注入 5 FU缓释剂 2 0 0mg ;术后行 5 FU静脉化疗组 :5 FU静脉滴注 5 0 0mg/d ,共 5d ;对照组 :术后 2周内未予化疗。所有病人分别于术前 1天和术后第 14天采血 ,测定血清中NK细胞、T细胞亚群和CEA、CA5 0、CA19- 9、CA12 5、CA2 4 2等 5种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结果  (1)治疗前各组在CD3+ 、CD4 + 、CD8+ 、CD4 + /CD8+ 和NK细胞等各项细胞免疫指标水平和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5 0、CA19- 9、CA12 5和CA2 4 2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 )术后 5 FU缓释剂瘤内植入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上述各项细胞免疫指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CD4 + /CD8+ 和NK细胞水平两组均高于静脉 5 FU化疗组(P <0 .0 5 ) ;(3)术后 5 FU缓释剂瘤内植入治疗组上述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静脉 5 FU化疗组 (P <0 .0 5 )。结论  5 FU缓释剂植入胰腺癌实体内 ,能明显降低CEA、CA5 0、CA19- 9、CA12 5、CA2 4 2等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 ,同时对患者的细胞  相似文献   

13.
鞘内泵入吗啡对甲醛炎性疼痛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鞘内泵入不同剂量的吗啡对甲醛炎性疼痛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3个不同剂量吗啡组(M组),分别为10μg/h(M1),5μg/h(M2),2.5μg/h(M3),每组8只。采用改良Yaksh法进行鞘内置管,Alzet泵持续泵入吗啡、生理盐水。复制甲醛炎性疼痛模型,7d后采用疼痛加权评分(PIS)评价吗啡镇痛效应,分离脾脏单个核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NK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表型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1,M2,M3组在甲醛炎性疼痛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的PI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有量效关系,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泵入吗啡7d后M1,M2,M3组脾脏指数、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水平和NK细胞活性降低(P<0.05);CD3+, CD3+CD4+,CD3+CD8+数量及百分率降低,CD4+/ CD8+降低,CD161+数量及百分率降低(P<0.05)。结论:鞘内泵入吗啡对炎性疼痛大鼠具有明显的抗伤害作用;鞘内泵入不同剂量吗啡(10μg/h,5μg/h,2.5μg/h)均可抑制大鼠细胞免疫功能,免疫抑制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交感神经干离断(TCST)对2型糖尿病大鼠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IL)-2、IL-6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0~12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复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取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9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糖尿病组(D组)、糖尿病+剖腹探查组(DO组)和糖尿病+ TCST+剖腹探查组(DTO组),每组30例.于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1周后,DTO组行右侧TCST术制备TCST模型,D组和DO组仅分离右颈交感神经干,不离断.DO组和DTO组于TCST模型制备成功1周后行剖腹探查术,分别于切皮前(T0)、术毕(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和术后第7天(T4)随机取6只大鼠,测定3组大鼠尾静脉血糖,采集血样后处死,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IL-2和IL-6浓度,流式细胞术测定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 与D组比较,DO组T1~T4时血糖、血浆NE和IL-6浓度明显升高,CD3+、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和IL-2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DO组比较,DTO组T1~T4时血糖、血浆NE和IL-6浓度明显降低,CD3+、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和血浆IL-2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TCST可升高2型糖尿病大鼠围术期CD3+、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和血浆IL-2浓度,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乙胺丁醇片(EMB)对肺结核(PTB)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是否与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有关。方法 将6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TB组、PTB+EMB组(30 mg/kg)、PTB+EMB+Colivelin(JAK/STAT通路激活剂)组(30 mg/kg+1 mg/kg),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大鼠均通过注射0.2 ml 5 mg/ml的结核杆菌悬液构建PTB模型。建模成功后,进行连续4周(1次/d)的给药处理,检测大鼠在给药第1、14、28天时的体重变化;计数结核分枝杆菌菌落数;HE染色检测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γ干扰素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16S rRNA测序检测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属水平的相对丰度;Western blot检测JAK/STA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TB组大鼠体重减轻(第14、28天时)、结核分枝杆菌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72 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 组,n=36) 和对照组(C 组,n=36).U 组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将乌司他丁20 万U 溶于0.9% 氯化钠注射液20ml 缓慢静脉推注,若手术时间>2h,则相同剂量追加1 次.C 组应用等量0.9% 氯化钠注射液.术前24h(T0)、手术90min(T1)、术后1d(T2)、3d(T3)、7d(T4) 采集血样,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 细胞亚群含量及NK 细胞含量.结果 术前两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T1、T2 和T3 时点C 组CD3+、CD4+、CD4+/CD8+ 以及NK 细胞含量较术前下降,CD8+ 较术前上升(P<0.05 或P<0.01),T4 时点除CD8+,CD4+/CD8+ 外,其他指标恢复到术前水平.U 组T1 时点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T2、T3和T4 时点CD3+、CD4+、CD4+/CD8+ 以及NK 细胞含量较术前上升,CD8+ 较术前下降(P<0.05 或P<0.01).术后两组各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结论 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下降,乌司他丁能促进T 细胞亚群恢复,对细胞免疫具有保护和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提高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从2001年1月-2002年6月12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按组间均衡设计分为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和放射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组(试验组),每组60例。评估二组病人放疗结束后的生活质量的改善及局控率。分析放疗前后CD3^ ,CD4^ ,CD4^ /CD8^ 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局控率(CR)为78.3%,而对照组为73.8%,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后对照组CD3^ ,CD4^ ,CD4^ /CD8^ 降低,CD8^ 增高,放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组放疗前后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头晕、乏力缓解率为81.5%,对照组为44.8%,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骨髓抑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放疗过程中联合使用参附注射液能增强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副作用轻,但不能提高局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HC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给予艾迪注射液静脉滴注,28 d为1个周期,共治疗4个月。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生存率,评价患者生存质量,同时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CD_4~+/CD_8~+)、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及甲胎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31%,对照组有效率为84.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FS长于对照组,且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CD_3~+、CD_4~+、CD_4~+/CD_8~+和NK水平高于对照组,CD_8~+、甲胎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延长PFS和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具有提高免疫功能,保护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大鼠SAP动物模型及鸟司他丁干预时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建立SD大鼠SAP组、假手术组(F组,对照组)、药物治疗组模型,检测血T淋巴细胞百分比率及乌司他丁干预时CD3 、CD4 、CD8 百分比率、CD4 /CD8 比值含量的变化.结果 SAP时CD4 百分比率、CD4 /CD8 比值、CD3 百分比率、CD8 百分比率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乌司他丁治疗组(W2h、W6h)CD4 百分比率、CD4 /CD8 比值均分剐明显升高(P<0.01或P<0.05);乌司他丁治疗组(W6h)CD3 百分比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SAP时血液T淋巴细胞CD3 、CD4 、CD8 百分比率、CD4 /CD8 比值不同程度明显降低;乌司他丁可明显提高SAP时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分析其在K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KD患儿55例设为KD组,同期住院的普通发热非KD患儿47例设为非KD组,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设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儿童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3+CD19+、CD4+/CD8+、CD4+CD25+比例,分析ROC曲线特征。使用ELISA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清白介素6(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KD急性期患儿组外周血CD3+、CD3+CD8+、CD4+CD25+比例低于非KD组及对照组;CD3+CD4+、CD3+CD19+、CD4+/CD8+比例高于另两组(P<0.01)。KD组患儿血清TNF-α、IL-1β及IL-6水平明显高于非KD组及对照组(P<0.01),非KD组IL-1β及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KD患儿CD3+、CD3+CD4+、CD3+CD8+、CD3+CD19+、CD4+/CD8+、CD4+CD25+ROC曲线对KD的诊断界值分别为54.5%、28.6%、20.4%、26.1%、1.8%、6.0%。结论:KD患儿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表现为CD4+CD25+、CD3+CD8+减少,CD3+CD4+、CD3+CD19+比例及CD4+/CD8+比值升高,且IL-6、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KD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