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属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范畴[1],一般以认知速度减慢、记忆障碍和思维障碍为主要表现。成为脑卒中患者全面康复的重要因素[2]。将传统针灸医学与现代康复医学结合在脑卒中的治疗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3]。本研究采用头皮针留针法结合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老化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1],是指有记忆障碍和(或)轻度的其他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较高,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2]。MCI严重影响着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  相似文献   

3.
<正>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发生损害,出现智力障碍、语言交流障碍、抑郁、冲动情感和行为障碍。据报道脑卒中后3个月内PSCI发生率为50%~75%,其中1/3的中、重度认知障碍者演变为痴呆[1]。大脑在损伤后具有重组和代偿能力[2],早期介入认知功能的学习和训练,从记忆、注意力、定向、  相似文献   

4.
正脑梗死是导致中老年人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1],不仅可以引起肢体偏瘫、麻木、言语不利等症状,还可引起记忆力下降、失语、失认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甚至发生痴呆。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可能由血管原因、神经变性或其他混杂因素引起[2-3],25%[4]~83%[5]的脑梗死患者会立即或延迟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恢复。有文献[6]报道即使  相似文献   

5.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辨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凤华 《河南中医》2007,27(4):41-42
脑卒中后,不仅可以出现偏瘫及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和体征,而且可以导致多种大脑高级功能障碍,如:智能和记忆障碍、失语、失认、失用、视空间障碍、忽视等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有报道称:急性脑卒中后1w时认知障碍发生率为61%,6个月后仍有37%的病人遗留有认知功能缺陷[1]。这些脑卒中后的认知障碍不仅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而且增加再次卒中的危险,应引起重视。现笔者结合临床浅谈中医辨证治疗该病的体会。根据认知功能损害的轻重,中医学可归为健忘、呆证的范畴。1病位在脑,肾精亏虚为病理基础认知是人对外界事…  相似文献   

6.
<正>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为中风常见后遗症之一[1],相对于肢体运动功能更容易被忽视。认知功能障碍以理解力、记忆力、注意力等的部分缺失为主要表现,中风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对家庭及社会的影响极大,如不进行有效的干预,可能会发展为血管性痴呆症[2]。我国中风患者出现认知障碍者占50%~70%[3]。对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干预、抑制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当归健脑抗衰合剂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4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丽 《河北中医》2009,31(5):684-685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老年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脑卒中患者半数以上有认知功能障碍,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治疗影响很大,故应该将认知功能的康复作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2007—02--2008—10,笔者应用当归健脑抗衰合剂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46例,并与尼莫地平治疗4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当归健脑抗衰合剂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5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老年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脑卒中患者半数以上有认知功能障碍,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治疗影响很大,故应该将认知功能的康复作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2007年2月至2009年8月,笔者应用当归健脑抗衰合剂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5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大约64%的脑卒中患者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痴呆[1]。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预防痴呆的发生和发展,尤其是MCI,可以通过干预治疗能够得到完全改善[2]。笔者临床采用自拟补肾益聪方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卒中后抑郁症( PSD)是脑卒中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5%-80%[1].PSD作为脑卒中后继发的一种情感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由于抗抑郁西药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笔者尝试用逍遥散联用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脑卒中主要是指起病迅速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h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1],偏瘫后期患者会出现痉挛、挛缩等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本文主要研究良肢位的摆放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康复中心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2例,年龄40~70岁。随机数字表  相似文献   

12.
<正>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导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丧失,增加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约60%的脑卒中病人在发病后2年内均可出现抑郁症状,其症状一般在脑卒中后6个月~6年内最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脑卒中患者肢体活动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的恢复[1]。笔者对伴有抑郁的脑卒中  相似文献   

13.
正卒中相关性肺炎是脑卒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其病菌易产生抗生素耐药性,对患者的肢体和语言等相关功能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治疗棘手,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有约10%~47%发生肺部感染,而死于肺部感染者占脑卒中死亡病例的1/3[2-4]。卒中相关性肺炎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为7%~22%[5],其肺部感染的控制程度,影响到卒中患者的转归和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可导致患者肢体运动、认知、语言等多个系统发生损害,其中认知功能障碍是其常见的临床后遗症。针刺疗法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脑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其临床疗效确切,亦有大量有关作用机制的研究。该文就近年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临床及机制研究进行简要综述,为今后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多实用新疗法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据现代研究表明160%中风病人在发病后2年内出现抑郁。中风后抑郁症是脑卒中后继发的一种情感障碍。它不仅造成情感上的痛苦,而且还影响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多因素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由此导致脑卒中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当前医学水平不断提升,脑卒中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升,脑卒中患者的存活率显著上升,但存活患者中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比例仍然高达70%~80%[1]。以肢体功能障碍为主的残疾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不能自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在临床观察中发  相似文献   

17.
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肩关节脱位、手部肿痛、关节活动受限、皮温上升,甚至出现肌肉萎缩、挛缩畸形~[1],极大地影响肢体功能的康复进程甚至导致残疾的发生。如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进行干预治疗,促进患者功能康复,减少肢体残障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成为脑卒中康复工作的重要课题。笔者运用温针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后引起的抑郁症,主要表现以情绪低落、活动机能减退、思维功能迟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障碍性疾病,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1]。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可导致死亡率上升、加重认知功能障碍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2]。近年来,随着中风发病率、致残率增高,卒中后抑郁作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因素,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1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9.
<正>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数据显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后的肢体、言语、认知等功能的恢复需要数月甚至数年之久,脑卒中后患者的康复护理需求高达65%~94%~([1-2])。因此给予恰当的康复护理对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尤为重要[3]。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卒中患者穴位按摩治疗,观察其对运动、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认知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湖州市中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功能[参照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神经功能[参照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自主生活能力[参照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上、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调查统计的总满意度95.33%(143/150),高于对照组的87.33%(131/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自主生活能力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