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此文从纵的方面概述气机升降学说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先秦《黄帝内经》奠定升降学说的理论基础,建树以后继续发展的支架;东汉.张仲景蝇未明言升降,然升降理论始终贯穿于临床证治,并曲尽运用之妙;魏晋以至唐宋的医家对升降学说的贡献不著;鑫凶学派急鸣,从不同角度充实升降学说的内容;明清名医辈出,探颐索隐,承前启后,推动了或降学说的普及与发展,建国以业,今哲时贤阐幽妆微,新见迭出,不仅丰富升学说的内涵,而 相似文献
3.
中医理论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辩证法,博大精深,其中,气机升降理论在中医临床治疗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历代各中医流派所推崇。 相似文献
4.
5.
气机,泛指气的运动变化,可以说是对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基本形式的概括,气机升降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辨证立法处方遣药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7.
道学和中医学的关系,一般而言,就其内在的文化本体的一致性上,是在哲学层次上的统一;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并滋养了中医学的发展,道家与中医有着密切的联系。道家的哲学思想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构建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学思想对藏医学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藏医学文献的研究整理,结合当地独特的天时地理条件和用药服药方法,提出中医学思想对藏医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结果:"天人合一"和"因地制宜"等思想对藏医学影响尤为突出,为研究藏医学的形成发展提供依据。结论:藏医学是中华传统医学宝库中灿烂夺目的瑰宝,中医学思想对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锡纯(1860-1933)是近代著名的医家。他不仅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而且对中医理论也有所创新。他深研《内经》医理,对人身的气机升降认识比较深入,他提出大气理论,对三焦之气作了详细的阐述。其理论思想均体现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 相似文献
10.
11.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人体之气顺应天地之气而升降出入,中医学以气机升降出入来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失其序则脏腑、阴阳、气血、经络发生病变。明辨脏腑气机的升降特性,顺应其规律,合理用药,调和气机,使之升降有度有序,是中医治疗脏腑病变的一个重要原则。卢秉久教授潜心医学二十余载,涉猎群书,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各种内科杂病,尤对肝病治疗见解独到,辨证用药常中有变,疗效卓著。在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卢师注重气机变化,遣方用药中善以补配消,以塞配通,疏通气机,调理脏腑功能及调畅逆乱之气机,以调畅气机的思想贯穿疾病的治疗始终,辨病、辨证相结合,灵活运用,疗效昭彰。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学相互影响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医学与巫祝分离的必然性论述,指出不能把医学心理学思想萌芽时期巫祝中的合理成分抛弃,对《内经》祝由疗法应当合理扬弃;中国传统文化论述心脑头神等对中医心理学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杏林道士、儒医不分、佛能修心、气功养性、音乐调神、个性气质等多层面的论述,阐明中国传统文化对心身关系论述的渗透性及其部分方面的相互影响是多层面的、双向性的,两者的影响应是“源”与“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升降出人是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而脾胃是升降的枢纽,临床使用温胆汤可调脾胃气机,是治疗因脾胃气机失调而致疾病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4.
要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就需要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科学、客观的研究和评价。从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出发,在对常规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包括现代医学疾病疗效评价、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生存质量评价等在内的中医肿瘤疗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其能更科学、更准确地反映中医药防治疾病所具有的真正效能,并有利于中医药防治肿瘤的效果为国际医学界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肾区离子导入治疗难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难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益气活血中药肾区离子导入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Hb、24h upq及ALB以及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区离子导入益气活血中药治疗难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一个研究学习中医的西医医生的主要任务是寻找两种医学之间的交汇桥梁,我们必须引用西方竖性的和中医横性并综合性的研究方法以便为其将来混搭创造第三种独立平台。到目前为止此两种医学的发展是平行的,所存在的接触点是勉强性的。无论何种医学最基本的结合点在临床。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的学科建设,已呈现出大学科、广兼融的发展趋势,文章从5个方面对中医学学科建设的目标进行了阐述:对中医学科属性的认识;学科优势的凸显与时代赋予的使命,创新是学科建设的动力;学科建设目标的定位与实施;加强学科建设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指出高等院、科研院所、医疗中心要求得稳步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学科建设、发展目标、研究方向、人才梯队为其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