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为软骨组织工程寻求一种新的种子细胞来源,对从人骨髓中所分离培养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进行鉴定。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所分离培养的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14,CD34,CD45)进行分析鉴定。结果:细胞表面抗原抗CD29,CD44抗体为阳性,抗CD14,CD34,CD45抗体为阴性。结论:采用流式细胞仪对人MSCs鉴定结果可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获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猪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分化潜能的鉴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建立猪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探讨体外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的一些生物学特点,为利用猪的实验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猪的髂嵴穿刺吸取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后形成单层贴壁的成纤维样的细胞。检测细胞周期,多向诱导分化鉴定分离的细胞。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MSCs12~14d达到融合,传代后仍具有分化成骨的能力,细胞周期显示有80%的细胞处于GO/G1期。结论:体外培养猪的MSCs具有分化成骨的潜能,生长稳定,传代后仍保持未分化状态.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体系的建立为基础研究和组织工程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背景:当前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的有多种,但在外科手术中进行获取的方法仍然较少,而外科分离所得细胞对于相应疾病的具有揭示原因和提供研究线索的价值。目的:在骨科手术中以直接贴壁差速贴壁分离培养纯化与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在骨科关节置换等大手术中吸取少量人骨髓血,采用直接贴壁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贴壁后36~48h行洗盘处理,并通过长期体外培养,特定培养基自身的筛选作用对细胞进行筛选,当细胞生长达到足量时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采用直接贴壁法能够在长骨髓腔内混合血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形成集落,其形态学表现和表面分子经鉴定符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点,能够获得符合要求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从而进行后续实验。 相似文献
4.
背景:当前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的有多种,但在外科手术中进行获取的方法仍然较少,而外科分离所得细胞对于相应疾病的具有揭示原因和提供研究线索的价值。目的:在骨科手术中以直接贴壁差速贴壁分离培养纯化与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在骨科关节置换等大手术中吸取少量人骨髓血,采用直接贴壁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贴壁后36~48h行洗盘处理,并通过长期体外培养,特定培养基自身的筛选作用对细胞进行筛选,当细胞生长达到足量时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采用直接贴壁法能够在长骨髓腔内混合血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形成集落,其形态学表现和表面分子经鉴定符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点,能够获得符合要求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从而进行后续实验。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培养和扩增的方法,探讨其生物学特性,建立稳定的MSCs体外培养扩增体系。方法取正常成人骨髓5ml,用Pereoll分离液(密度1.073g/ml)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以2×10^5个细胞/cm^2的密度接种于含10%新生牛血清的LG-DMEM培养液。经培养、扩增后,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MTT法测定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行细胞表面抗原及细胞周期的检测,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培养扩增获取的成人骨髓MSCs形态均一,为梭形或纺锤形的成纤维细胞样外观,生长曲线示其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有90%以上的细胞处于G0/G1期,表面标记物中CD44表达阳性,而造血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7、CD13、CD14、CD15、CD19、CD22、CD33、CD34、CD45和与移植排斥发生密切相关的HLA—DR表迭阴性。超微结构显示细胞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细胞器发达。结论所建立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可获取骨髓粘附细胞中一组独特的细胞群,具有MSCs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背景:干细胞能够分化为血管平滑肌细胞,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其机制尚不清楚。“环境诱导分化学说”认为细胞-细胞接触、细胞因子可能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骨髓间质干细胞具有向平滑肌细胞分化的潜能。目的: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平滑肌细胞,观察已分化成熟平滑肌细胞及细胞因子对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设计:以细胞为观察对象的重复观察测量,对照性体外实验。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心内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3-05/2004-05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心内实验室完成。SD大鼠60~80g、90~110g,雌雄不限,由本校动物中心提供。PE标记小鼠抗大鼠CD34(Santa Cruz),PE标记小鼠抗大鼠CD71(Oxford Biotechnology),FITC标记小鼠抗大鼠CD90(Oxford Biotechnology),小鼠抗人单克隆抗体SM-α-actin(NeoMarkers),小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alponin(NeoMarkers),TRITC标记山羊抗小鼠IgG(SBA),pEGFP-N3(本实验室提供),Lipofectamine2000(Invitrogen)。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细胞贴壁法与组织贴块法分离培养骨髓间质干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平滑肌细胞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骨髓间质干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将骨髓间质干细胞转染绿色荧光蛋白,以未转染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为对照。骨髓间质干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条件培养:①取3代骨髓间质干细胞传至12孔培养板,培养液为低糖DMEM加骨髓间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各半,胎牛血清浓度为0%、5%、7.5%。细胞固定后,应用平滑肌细胞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②将半透膜小室置于6孔培养板每一孔内,使每孔隔成内外两室。将骨髓间质干细胞在外室培养,平滑肌细胞在内室培养。以单独培养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为对照,胎牛血清浓度为3%、7.5%。用平滑肌细胞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③骨髓间质干细胞与平滑肌细胞混合培养:于骨髓间质干细胞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后24h,向每孔内加入等量的平滑肌细胞混合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单独培养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②不同条件培养下平滑肌细胞抗体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结果:①免疫荧光染色示,平滑肌细胞抗SM-α-actin阳性,抗calponin阳性。骨髓间质干细胞抗SM-α-actin阳性,而抗calponin阴性。②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质干细胞不表达CD34,弱表达CD71,高表达CD90。③骨髓间质干细胞转染绿色荧光蛋白持续表达约2周~3周。④加入平滑肌细胞培养液或不同浓度的胎牛血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良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分层培养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对胎牛血清呈浓度依赖性。骨髓间质干细胞与平滑肌细胞混合培养7d后免疫荧光染色,可见绿色荧光蛋白和抗SM-α-actin、Calponin的双标细胞存在。而加平滑肌细胞条件培养液与分层培养组中骨髓间质干细胞均不表达Calponin。结论:①平滑肌细胞培养液及细胞因子只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细胞胞浆颗粒增多,并不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平滑肌细胞。②细胞间直接接触对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平滑肌细胞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骨髓间质干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秀英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8,21(5):312-314
培养中的MSCs易于粘附到塑料瓶壁上。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将MSCs与其它细胞分开。这些细胞有干细胞的特征,能向多种骨髓基质细胞分化,MSCs可用于细胞移植,或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PKH 26荧光标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PKH26体外荧光标记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方法 培养人骨髓间质干细胞,按PKH26标记程序进行标记后培养,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分析,观察标记后人MSCs生长状态、荧光强度变化和传代培养效果。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观察标记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结果 标记后MSCs呈红色荧光,标记率达100%,体外连续传代培养7代后,荧光标记细胞荧光强度逐渐减弱,荧光标记细胞百分比逐渐减低。PKH26标记MSCs的生长形态、生长活力、nucleostemin、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表达及体外诱导分化能力等生物学特性不发生改变。结论 PKH26荧光标记人MSCs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方法,该方法对MSCs转归、可塑性及MSCs移植治疗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以诱导分化,并与大隐静脉来源的血管间质细胞进行比较,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瓣膜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6-02/08在西京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①家猪10只,屠宰后取主动脉瓣膜,尽量剔去血管外膜,浸入Hank’s液中洗涤,制备去细胞主动脉瓣,苏木精-伊红染色比较脱细胞前后的组织特点。②成年杂种绵羊10只,麻醉后分别于股骨大转子穿刺抽取肝素化骨髓10mL,稀释,离心,弃上清及脂肪层,余细胞用LG-DMEM无血清培养基重悬,铺于等体积的Per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上,离心收集单个核细胞,消化传代培养。取第二、三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LG-DMEM条件培养基进行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对诱导后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免疫组化鉴定并绘制生长曲线。③上述10只绵羊抽取骨髓后,无菌条件下取大隐静脉,剥去静脉外膜,剪成1mm3,贴壁法培养,消化传代。④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血管间质细胞,分别以5×104L-1密度接种于24孔培养板,常规孵育96h。每孔各吸取培养基0.5mL,测定两种细胞上清液中的羟脯氨酸含量。完毕后用胰蛋白酶消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加入冻存液,调整细胞密度为7×109L-1,置于液氮中,1周后复苏,计算两种细胞的存活率。⑤将去细胞猪主动脉瓣修剪成0.5cm×0.5cm×0.1cm大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间质细胞均按105/cm2密度接种,置入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孵箱中。反复种植3次,每次间隔24h,第4天各组均取出2份样本,扫描电镜观察。第7天向其余标本中加入四唑盐,采用酶联免疫检测仪490nm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血管间质细胞组的吸光度值,比较两种细胞在去细胞主动脉瓣上的生长能力。结果:①新鲜的猪瓣叶中含有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去细胞后,主动脉瓣中未见任何细胞及其碎片成分,纤维网架结构保持完整。②传代培养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血管间质细胞形态相似,呈梭形或多角型,均于24h内贴壁,3~4d铺满瓶底;两种细胞对平滑肌肌动蛋白α、波形蛋白均呈部分阳性表达;且生长曲线相似,倍增时间分别为38h和36h(P>0.05)。③诱导分化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血管间质细胞上清液羟脯氨酸含量基本相似[(1.52±0.21),(1.43±0.20)mg/L,P>0.05]。冻存复苏后,两种细胞的存活率亦基本相似[(85±3)%,(87±4)%,P>0.05]。④诱导分化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血管间质细胞均能够种植在去细胞猪主动脉瓣上,两种细胞的吸光度值基本相似(0.50±0.04,0.48±0.03,P>0.05)。结论:诱导分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黏附在去细胞猪主动脉瓣膜支架上贴壁生长,与静脉来源的血管间质细胞在存活率、复苏后生长增殖情况、合成胶原功能等方面无明显差别,是合适的组织工程瓣膜间质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
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述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条件及相关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整理、综合、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在特定条件下可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目前倾向于多因素联合应用或序贯使用促进骨髓间充质细胞高效表达成骨标志产物,提高成骨率。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满足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学术背景:近年来许多学者从分子、生化、物理等水平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调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虽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潜力巨大,但在体外扩增和保持成骨分化能力方面仍存在许多困难。
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成骨特性、免疫学特性及在骨科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PML、OVID与万方数据库1994—01/2007—05期间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相关文献,检索词为“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pinal injure,bonede fects,disc degeneration,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骨缺损,椎间盘退变”。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成骨特性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的相关文献,重复研究选取年代最近的文献。排除不随机及综述文献。共收集到65篇文献,入选30篇。
文献评价:入选文献包含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成骨特性、免疫学特性及在骨科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排除的文献为明显不随机的文献、综述文献和非组织工程研究。
资料综合: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如贴壁筛选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特制培养板筛选法、免疫磁珠分离法等,现今应用较多的是数种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原代分离纯化的效率但更理想的分离纯化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摸索。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常用a-MEM,DMEM-HG,DMEM-LG培养基,葡萄糖浓度、种植密度、细胞因子等都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有一定影响。③至今尚未发现特异性抗原表型来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但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及功能学的表现并通过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分化表型基本可以来推断和区分它们。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骨成软骨及其它多向分化的潜能并且移植后无免疫排斥反应,利用这些优点可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骨科许多疾病的治疗。本文主要探讨其在骨、软骨缺损,脊髓损伤、椎间盘退变等方面的应用。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及其应用近年来虽已取得很大进步,但许多领域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骨髓基质干细胞应用于软骨组织工程已近20年,这方面的研究也成为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检索文献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情况、取得的最新进展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一综述.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材料学、计算机及纳米生物技术的发展,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复合生物材料支架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在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综述具有向多种细胞分化潜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离纯化与培养技术、向骨和软骨定向诱导分化技术、细胞载体支架及其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实验研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mesenchymalstemcell,tissueengineer”,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分离培养技术和其应用于组织工程的文献,重复研究选取代表性的、年代相对较近的文献作为纳入标准;然后筛除非骨组织工程的研究和重复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78篇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组织工程方面的文章,纳入31篇;排除47篇,13篇为重复研究,34篇为非骨组织工程研究。资料综合: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中,能向多种组织细胞分化,在体外可大量扩增。①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培养目前主要有3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贴壁筛选法。也有学者采用单细胞克隆技术获得纯化的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株,但此种方法不便于大量获得种子细胞,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密度梯度离心技术。②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加入诱导剂可向骨、软骨细胞分化,其理想的载体支架应能均匀地搭载并保留细胞,支持血管快速内生,能透X射线利于观察新骨形成,新骨形成后能被吸收和替代以利骨改建,能容许或提高宿主骨的骨传导性桥接,表面与细胞相互作用以保留分化细胞的功能,组织相容性好。③间充质干细胞是理想的基因治疗的靶细胞,它可以转入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基因,经多次分裂后体外仍表达外源蛋白。它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动物试验中已获得了成功。结论:以干细胞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组织工程学近年来发展迅猛,但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学尚处于起步阶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易于取材、多组织分化潜能、遗传背景稳定、植入体内无排斥反应、高增殖的特性,决定了其将会成为细胞、基因治疗以及组织工程中十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述具有向多种细胞分化潜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离纯化与培养技术、向骨和软骨定向诱导分化技术、细胞载体支架及其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实验研究。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mesenchymal stem cell,tissue engineer”,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分离培养技术和其应用于组织工程的文献,重复研究选取代表性的、年代相对较近的文献作为纳入标准;然后筛除非骨组织工程的研究和重复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78篇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组织工程方面的文章,纳入31篇;排除47篇,13篇为重复研究,34篇为非骨组织工程研究。
资料综合: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中,能向多种组织细胞分化,在体外可大量扩增。①间充质于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培养目前主要有3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贴壁筛选法。也有学者采用单细胞克隆技术获得纯化的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株,但此种方法不便于大量获得种子细胞,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密度梯度离心技术。②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加入诱导剂可向骨、软骨细胞分化,其理想的载体支架应能均匀地搭载并保留细胞,支持血管快速内生,能透X射线利于观察新骨形成,新骨形成后能被吸收和替代以利骨改建,能容许或提高宿主骨的骨传导性桥接,表面与细胞相互作用以保留分化细胞的功能,组织相容性好。③间充质干细胞是理想的基因治疗的靶细胞,它可以转入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基因,经多次分裂后体外仍表达外源蛋白。它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动物试验中已获得了成功。
结论:以干细胞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组织工程学近年来发展迅猛,但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学尚处于起步阶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易于取材、多组织分化潜能、遗传背景稳定、植入体内无排斥反应、高增殖的特性,决定了其将会成为细胞、基因治疗以及组织工程中十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学研究的种子细胞的可行性和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0-01/2005-12和Embase 1980-01/2005-12期间的有关的文献,检索词“umbilical cord blood,mesenchymal stem cell,bone tissue engineering”,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CBMdisc数据库1990-01/2004-04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学的相关文献,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脐血/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骨组织工程学”。资料选择:选取试验包括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鉴定和骨组织工程学发展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①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及鉴定相关的基础研究。②骨组织工程学进展相关的文献。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检索到47篇关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骨组织工程学的实验或文献综述,30个实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7篇为因重复的研究。资料综合:在特定条件培养基作用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可以分化为成骨、成软骨、成脂肪各种类型的细胞,而且可以向神经细胞、肝细胞及骨骼肌细胞等方向转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易于取材、多向分化潜能、遗传背景稳定、植入体内安全、高增殖的特性,符合骨组织工程学研究种子细胞的要求。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凭借其独特的优点,有望成为未来骨组织工程学的理想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6.
背景:至今尚无一种细胞能完全满足组织工程对种子细胞的要求。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共培养的可行性。方法:酶消化分离法获得兔软骨细胞,使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的方法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细胞浓度为3×108L-1的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随机分为3组,共培养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按2:1比例混匀;实验组:取同代同浓度的软骨细胞(浓度与共培养细胞的终浓度相同);对照组:取低浓度软骨细胞1×108L-1(与共培养组中软骨细胞终浓度相同)。结果与结论:共培养组、实验组及对照组细胞平均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3,7,8d;共培养组共培养细胞增殖比其他2组明显增快(P〈0.05);糖胺多糖水平明显多于其他2组(P〈0.05);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共培养未见明显排异反应,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同种异体软骨细胞为种子细胞共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缩短软骨细胞培养时间和减少传代次数,同时软骨细胞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的定向转化,节省大量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17.
学术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骨髓中存在的除造血干细胞外的另一类干细胞:广泛存在于胎儿和成人的各种组织和脏器中,其中骨髓中的含量最多,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迅速扩增,易于获取,能长期存活等特点。
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损伤修复中作用机制,归纳较理想的修复条件,为组织修复与恢复功能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5—01/2007—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tissue repairing,mesenchymal stem cells,immune,immigration,differenti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1-01/2007-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组织修复,免疫,迁移,分化”,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组织修复等研究进展中的应用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76篇相关文献,3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46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
文献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30篇文献中,14篇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归巢,6篇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及对受损组织修复可能机制,9篇汲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宿主间的免疫反应,1篇涉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资料综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高可塑性、可移植性,可用作心肌,神经元等细胞修复的治疗方法。当组织损伤发生后,骨髓会迅速动员多种干细胞迁移至病变处,产生自然的代偿性修复;通过各种途径引入体内的外源性骨髓干细胞,也会定向归巢至损伤处,发挥治疗作用.有助于组织损伤的修复,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受损组织的修复过程是复杂的,其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归巢至受损部位,局? 相似文献
18.
学术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骨髓中存在的除造血干细胞外的另一类干细胞, 广泛存在于胎儿和成人的各种组织和脏器中, 其中骨髓中的含量最多, 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可迅速扩增, 易于获取, 能长期存活等特点.目的: 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损伤修复中作用机制, 归纳较理想的修复条件, 为组织修复与恢复功能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检索策略: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5-01/2007-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tissue repairing,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mmune, immigration,differenti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1-01/2007-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组织修复,免疫,迁移,分化",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组织修复等研究进展中的应用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76篇相关文献,3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46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文献评价: 符合纳入标准的30篇文献中,14篇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归巢,6篇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及对受损组织修复可能机制,9篇汲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宿主间的免疫反应,1篇涉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资料综合: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高可塑性、可移植性, 可用作心肌,神经元等细胞修复的治疗方法.当组织损伤发生后,骨髓会迅速动员多种干细胞迁移至病变处,产生自然的代偿性修复;通过各种途径引入体内的外源性骨髓干细胞,也会定向归巢至损伤处,发挥治疗作用, 有助于组织损伤的修复,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受损组织的修复过程是复杂的,其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归巢至受损部位,局部微环境下的正确定向分化和抑制宿主的免疫等方面.结论: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受损组织修复作用机制将会逐步被明确,有望更好的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常采用在骨缺损处充填自体骨、异体骨、人工合成骨替代品等方法进行骨缺损修复,但临床效果均不理想.研究表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种分化能力及很强的增殖潜力,可将其诱导分化成骨.目的:分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以明确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9-01/2008-12),以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ipose stem cell;osteogenic induction,osteogenic inducement,bone induction,osteoblastic induced;chondroblast induction,cartilage induction;bone tissue engineering,tissue engineering bone,tissue engineering of bone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清华同方数据库(2003-01/2008-12),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成软骨诱导、骨组织工程为检索词.结果与结论:共收集361篇关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骨组织工程相关的文献,中文246篇,英文115篇.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纳入2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和自我更新能力很强,传代培养易于获得大量有分化能力的细胞,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可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及骨细胞和肌肉细胞,配合合适的支架后可以应用到骨组织工程中,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验室中简单实用,准确有效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方法,为其组织工程的临床应用创造最佳选择。方法:选用1月龄新西兰兔,自胫骨上端抽取骨髓血,分别用Percoll分离液;全血细胞培养法;淋巴细胞分离液以及0.17mol/L氯化铵溶液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分离细胞的含量以及生物活性。结果:2周后Percoll分离液法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全血细胞培养法,淋巴细胞分离液未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0.17mol/L氯化铵溶液12次实验中仅有1次分离出少量细胞。结论:Percoll分离液和全血细胞培养法为有效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