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小容量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成功率、输液量和时间的影响,探讨“小容量复苏”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2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分别用小容量复苏液(治疗组)和常规液体复苏(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小容量复苏液在纠正失血性休克时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所需输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可显著缩短纠正休克所用时间(P<0.01).结论 “小容量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复苏具有作用早、速度快、维持血压平稳且用量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高渗液体复苏-出血未控制前允许性低血压状态对创伤失血休克急诊早期的救治效果.方法 将5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液体复苏组(29例),限制性液体复苏组(27例).常规组在止血前早期、快速、足量输入平衡液,维持平均动脉压(MAP)达70~90 mm Hg,限制组在止血前输入7.2%氯化钠的右旋糖酐溶液(晶:胶3:1)4 ml/kg,平均速度20 ml/min,维持MAP在50~70 mm Hg.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PT)、治愈率及死亡率.结果 与常规液体复苏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输液量明显减少,PT明显缩短,治愈率明显升高,死亡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避免过分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和内环境,改善脏器灌注和氧供,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限制性液体复苏及充分性液体复苏对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1-09~2013-09我院急诊科80例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通过对患者的年龄、创伤严重度评分、复苏开始时间、输入液体量、治愈率、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常规性液体复苏对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效果。结果:80例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常规性液体复苏组死亡率高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家兔血浆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浓度及循环内皮细胞(CEC)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16只家兔,随机均分为创伤失血性休克组和对照组。创伤失血性休克组休克模型,经股动脉快速放血使动脉血压降至6.7kPa,维持90min,然后回输血液及等量的复方氯化钠。对照组处理同休克组,但未放血。两组分别在休克前、休克末、复苏末、复苏后45、90、180min同时测定血浆NO、ET和CEC水平变化。结果血浆NO水平在休克后逐渐升高,显著高于休克前和对照组水平(P〈0.05或P〈0.01),此后一直维持较高水平,180min时达到高峰;休克后ET及CEC水平显著增加,并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休克前(P〈0.01),复苏后逐渐下降。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血浆NO、ET、CEC水平变化在其病理生理过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春 《当代医学》2013,(14):17-18
限制性液体复苏是在院前或院内未手术前急救创伤非控制性失血休克的重要措施。限制性液体复苏主要是通过控制液体输注的速度,使机体血压维持较低的水平而能够达到止血的目的,减少创伤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少后期病死率。下面就创伤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诊救治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出血性休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临床上主张在彻底控制大出血前快速大量输注液体,尽可能将血压恢复正常水平,但临床效果并不太理想。随着对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使机体代偿机制和液体复苏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改善预后。我们通过对30例肝脾破裂失血性休克的病人施行限制性液体复苏,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限制性液体复苏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彦 《医学研究杂志》2007,36(10):82-83
创伤死亡者中1/3是由创伤失血性休克引起。目前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主张在彻底控制大出血前快速大量输注液体,尽可能地将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不仅不利于血压的维持,反而致使出血量的增加及病死率的上升,这种观点存在很大争议,因为这可能会严重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并加速机体内环境的紊乱。随着对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研究,发现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使机体代偿机制和液体复苏充分发挥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改善组织氧供,从而改善预后。一、限制性液体复苏概述1.目前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  相似文献   

8.
辅助腹腔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大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辅助腹腔复苏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作用。方法制作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平均动脉压(MAP)降为40mmHg(1mmHg=0.133kPa)并持续90min开始行传统方法或辅助腹腔复苏,观察不同复苏方法对休克大鼠MAP的影响;于复苏后3h处死部分大鼠,取回肠组织,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绒毛形态,评价肠黏膜损伤程度;观察不同复苏方法对休克大鼠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与传统复苏方法相比,辅助腹腔复苏能显著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MAP(P〈0.05)和显著减轻休克大鼠肠黏膜绒毛的损伤(P〈0.01)以及降低休克大鼠的死亡率和延长存活时间。结论辅助腹腔复苏能对失血性休克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不同液体复苏方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0).对照组予以常规液体复苏,研究组予以限制性液体复苏,分析2组复苏效果.结果 复苏后研究组Hct、血清乳酸、BE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5.00%低于对照组22.50%(P<0.05).结论 出血未控制时,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恢复并维持重要脏器组织血流灌注,降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我院近1年来应用75g/L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20例的经验,其中男性17例,女性3例,全部病例复苏成功。方法是应用75g/L氯化钠300ml,经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10~15min内输完。结果10min即起作用;血压恢复正常,脉搏减慢,尿量明显增多;维持正常血压时间平均为45min。我们认为75g/L高渗氯化钠溶液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有良好的复苏效果,液体用量小,血压恢复快,增加尿量,并能有效防止肾衰、肺部及全身水肿等并发症,可早期快速恢复循环稳定性并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多发创伤并发失血性休克病人病情严重,诊治困难,病死率高.及时控制出血并缩短休克发生时间对病人的预后有重要影响.我院收治创伤失血性休克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邓志龙  张晓星  李邦春 《重庆医学》2012,41(15):1522-1523,1526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脾、肾血流量和存活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只。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经右股动脉10min内放血至平均动脉压(MAP)为(40±2.0)mm Hg,此后间断放血或回输血以维持此血压水平1.5h,以4倍失血量的乳酸复方乳酸钠(LR)复苏休克大鼠,复苏量于1h内经右颈外静脉由微量泵均匀泵入;治疗组大鼠于复苏45min后经右颈外静脉插管按30mg/kg加用PTX治疗,并以此时作为时相起点,治疗剂量PTX由生理盐水配成4mL,其半量于5min内均匀泵入,余量即2mL于90min由微量泵均匀泵入;对照组相应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3组大鼠4.5、6.5h肝、脾及肾脏器官的血流量及8、16h的成活数。结果治疗组大鼠肝、脾及肾脏器官的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X显著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LR复苏后肝、脾、肾脏器官的血流量,增加实验动物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45例失血性休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早期抗休克复苏开始时用7.5%的高渗盐水溶液250mL。对照组22例,运用乳酸钠林格氏液治疗。并对两组病人发生休克时间、治疗所需液体量、复苏所用时间、复苏成功率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所需液体量、复苏所用时间、复苏成功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能使血压迅速回升,减少输液量,改善病情,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探讨限制性体液复苏用于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应用限制性体液复苏对治疗6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轻、中度休克患者在积极使用限制性体液复苏后,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改善,愈后良好,可以完全治愈。对于3例重度休克患者,由于严重的、多发性的机体损伤而致临床死亡,治愈率相对轻、中度低,为66.7%。结论限制性体液复苏可以有效维持机体的血流灌注,而早期大量体液复苏会带来并发症,应当注意避免。限制性体液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中起到重要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发生SIR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群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876-2878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炎性因子以及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A组,n=90)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B组,n=90),另选择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C组)。A组出血未控制前进行快速大量的液体复苏,B组在出血未控制前行限制性液体复苏,1h后均接受手术止血治疗。观察患者外周血中TNF-α、IL-1β、IL-6以及IL-10等炎性因子等水平的变化以及SIRS的发病率。结果:四种不同的炎性因子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外周血中的TNF-α、IL-1β、IL-6以及IL-10水平在任何时间点均高于正常人群组,两组随着创伤时间的延长TNF-α、IL-1β、IL-6以及IL-10水平都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在创伤后120min及创伤后240min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外周血中的TNF-α、IL-1β、IL-6以及IL-10水平明显高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0.05);A组出现SIRS62例(68.9%),B组出现SIRS38例(42.2%),B组SIRS的发病率显著低于A组。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有效抑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炎性因子的过度释放,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发生SIRS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创伤失血性休克不合理复苏(附8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8例腹部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复苏过程,发现复苏过程存在快速复苏、时效应差、血制品应用不合理、低体温认知缺乏、组织灌注不足认识片面、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时间较晚等弊端,致8例病人因凝血障碍死亡的教训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介绍654-2抢救麻醉中各型休克58例的疗效。全组年龄1~70岁,感染性休克25例,失血性休克15例,创伤性休克10例,休克伴ARDS3例,伴无尿4例,心衰肺水肿1例。35例选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23例用硬膜外阻滞。按休克轻重选用654-20.5~1.5mg/kg,间隔10~30分钟静注。一般静注5次后,若面色变红、四肢转温、血压回升,则减量静注或静滴维持,6~24小时后停药。全程总量850~100mg,用药时间2~6小时。作者观察到全组病人的血压、脉压、尿量和微循环充盈时间均明显改善,收到良好的抗休克疗效。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8例腹部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复苏过程,发现复苏过程存在快速复苏、时效应差、血制品应用不合理、低体温认知缺乏、组织灌注不足认识片面、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时间较晚等弊端,致8例病人因凝血障碍死亡的教训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9.
IL-1β、IL-6以及IL-10水平在任啊时间点均高于正常人群组,两组随着创伤时间的延长TNF-α、IL-1β、IL-6以及IL-10水平都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在创伤后120 min及创伤后240 min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外周血中的TNF-α、IL-1β、IL-6以及IL-10水平明显高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有效抑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炎性因子的过度释放,对预防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索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前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87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病人在来诊后均在5 min内完成基本抢救,包括开通静脉补充血容量以逆转休克,维持循环功能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气、肝肾功能、HCT、Hb以指导休克复苏.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6例采用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