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反应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选择34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2例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对照组,由专人测定超氧歧化酶(SOD)的水平(由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观察组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体内抗氧化能力明显减弱。增强其抗氧化能力,是防治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常规治疗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与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4%(P0.05);观察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抗氧化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疼痛评分、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常规治疗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减缓神经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对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氧化应激指标、胱抑素(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病例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病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前列地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氧化应激指标、CysC水平的变化.结果 病例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运动和感觉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胫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血流流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丙二醛(MDA)、CysC水平、视觉模拟评分(VAS)、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病例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血流动力学指标、VAS评分、TCSS评分、PSQI评分、氧化应激和CysC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对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调节氧化应激水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用西洛他唑,观察组在应用西洛他唑口服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结果 两组患者的自觉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 西洛他唑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中糖基化终产物(AGE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4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A组)玻璃体中的AGEs和VEGF,并与28例非糖尿病(B组)进行对照;A组选20例和B组选18例,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玻璃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用改良Witko-Sarsat法测定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结果 A组玻璃体内AGEs 和 VEGF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AGEs与VEGF呈正相关(r=0.64, P<0.001),A组玻璃体内的抗氧化能力较B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其玻璃体内AGEs和抗氧化能力的降低有关,其作用是通过VEGF而产生的 ;玻璃体内AGEs 和 VEGF水平越高,其抗氧化能力越低.  相似文献   

6.
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疗效.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50例采用葛根素注射液0.3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另外30例单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两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葛根素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为53.3%(P<0.01).在改善患者肌电图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葛根素治疗DPN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ALA)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72例2型糖尿病并发DPN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ALA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行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SS评分明显降低(P<0.01),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0.01),血清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SOD活性则明显增加(P<0.01).结论 ALA联合甲钴胺能显著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神经传导速度,减轻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4例,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42例,分别对每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联合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41/4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1%(37/42),该两组患者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14,P0.05)。结论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治疗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 32例 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2 0例、对照组 12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观察组加用阿魏酸钠30 0 mg/ d,对照组予以丹参注射液 2 0 ml/ d,总疗程均为 4周。治疗前后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NCV)、血浆内皮素 - 1(ET- 1)、血清一氧化氮 (NO)水平及红细胞山梨醇含量。结果 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 (P<0 .0 5 ) ,血浆 ET- 1及红细胞山梨醇含量明显下降 (P<0 .0 1) ,血清 NO明显升高 (P<0 .0 1) ;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与其拮抗 ET- 1、升高 NO和降低神经组织山梨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α-硫辛酸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α-硫辛酸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观察组采用依帕司他、α-硫辛酸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神经传导情况,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SOD、GSH-Px水平、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与感觉传导速度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依帕司他、α-硫辛酸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氧化应激反应,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治疗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与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与的关系。方法选取于2015年4月—2017年4月的68例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周围神经病变组,68例无周围神经病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68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用ELISA法分别测定3组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用多因素相关分析法,对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与氧化应激、炎性反应之间关系进行系统化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周围神经病变组SOD、IL-1β、TNF-α、2 h PG、FPG、MDA、IL-6、Hb A1c水平较正常组,均显著偏高(P0.05)。经多因素相关分析得知,MDA、IL-6、TNF-α对初诊2型糖尿病有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均有较好的独立作用,且SOD与MDA之间呈现明显负相关。结论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均有免疫炎性与氧化应激反应参与。  相似文献   

12.
陈允真 《山东医药》2010,50(27):86-87
目的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7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组静脉注射凯时,对照组肌肉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2周观察组及对照组MCV、SCV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69.7%,P〈0.05。结论凯时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系统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2—9月选择5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加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可加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程度。  相似文献   

14.
葛根素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7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山莨菪碱治疗;治疗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对照组为61.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病人血液流变学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的症状,同时亦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脂等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皮痹复仁汤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皮痹复仁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 8%)显著高于与对照组(75. 0%),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MDA均显著降低、SOD显著升高,观察者患者的MDA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皮痹复仁汤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浴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4年1月该科应用中药浴足配合营养神经、抗氧化应激治疗24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与单纯营养神经、抗氧化应激治疗的240例患者对照观察,4个疗程后进行两组疗效对比。结果其中治疗组显效72例,有效132例,无效36例,有效率85.0%;而对照组显效48例,有效102例,无效90例,总有效率6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浴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疗效肯定,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内源分泌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esRAGE)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于福建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1例及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4名,根据有无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将糖尿病患者分2组,DPN组62例,无DPN组1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esRAGE水平.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神经功能检查.测定受试者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采用student t检验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两组问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浆esRAGE水平无明显差别[(0.28±0.13)μg/L和(0.25±0.15)μg/L,P>0.05],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DPN组和无合并DPN组之间血浆esRAGE水平差别有显著性意义[(0.21±0.14)μg/L和(0.33±0.13)μg/L,P<0.01],两组之间的年龄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也存在差别,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HbA1c、血浆esRAGE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esRAGE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保护因素(OR=0.001,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esRAGE水平和正常人无明显差别.esRAGE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和HbAlc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VPT)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辛酸钴胺组和甲钴胺组,每组50例,甲钴胺组给予0.5 mg甲钴胺静脉推注治疗,辛酸钴胺组在此基础上给予0.6 gα-硫辛酸+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较所有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清T-AOC、MDA、SOD水平和治疗前、治疗后7、15、30 d的VP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辛酸钴胺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甲钴胺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辛酸钴胺组治疗后血清MDA水平明显低于甲钴胺组,血清TAOC、SOD水平明显高于甲钴胺组(P<0.05);辛酸钴胺组治疗后7、15、30 d VPT水平明显低于甲钴胺组(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可有效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和VPT水平,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0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7例,口服脑心通胶囊3粒/次,3次/天,同时应用弥可保500 μg,肌肉注射,1次/天,连续4周.对照组43例用弥可保500 μg,肌肉注射,1次/天,连续4周.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神经症状与检查评分均明显下降,但以治疗组下降显著,治疗后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心通胶囊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依帕司他、甲钴胺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1月该院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甲钴胺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巴喷丁联合依帕司他、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在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加巴喷丁联合依帕司他、甲钴胺的治疗方法用于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能有效提高疗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需注意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