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引言中医整脊科,是运用中医原创思维研究人体脊柱系统功能解剖、运动力学,用手法为主的中医疗法调整气血、筋骨,使气血协调并恢复或改善脊柱力学平衡以防治脊柱劳损伤病的学科。中医整脊科是以“一圆一说两论”,即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和椎曲论为基本理论,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用整脊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四大疗法;同时,在整体观和辨证思维指导下,实施“以人为本”的“医患合作、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病治腹”八大措施防治脊柱劳损病。  相似文献   

2.
当前,脊柱劳损病不仅具高发病率,而且具高复发率。随着我国社会老龄人群比例的增高,本病的发病人数逐年升高。据北京市2007年调查,颈腰痛占老年人患病第二位,高达43%。因此,如何提高脊柱劳损病的防治,已是社会的迫切需求。中医整脊科,是运用中医原创思维研究人体脊柱系统功能解剖、运动力学,用手法为主的中医疗法调整气血、筋骨,使气血协调并恢复或改善脊柱力学平衡以防治脊柱劳损伤病的学科。现代人群中患病率最高的颈腰痛等脊柱劳损病,其主要病因病理是慢性劳损导致脊柱骨关节失衡而发病。因此,对错位的骨关节进行“整复”,是中医整脊科的研究目标和诊疗目的。整体观是中医的核心理论,对脊柱进行整体调整,  相似文献   

3.
中医整脊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等颈腰疾病,其疗效是众所周知的,但其治疗机理长期以来却没有一个科学的解释,由于得不到科学的解释,所以在外行看来,中医整脊术就很“神秘”。最近,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中医骨科高级研修班——整脊专题研修班上,北京光明骨伤医院院长韦以宗主任医师提出的“一说二论”,即“脊柱圆筒枢纽学说”、“椎曲论”和“椎体板块移动论”,科学地注释了中医传统六大整脊疗法,即旋转法、牵引法、悬吊法、垫枕法、枕缸法和整盆法的治疗机理,自此揭开了中医整脊疗法的神秘面纱,为中医整脊技术进一步数据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开辟了通途。  相似文献   

4.
中医整脊学经过两千多年临床积累,形成其富于东方传统文化特色的治疗学。在中医传统思维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科学进行研究,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脊柱运动力学理论,即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应力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和椎曲论。这些理论,施杞教授高度概括为“一圆一说两论”。在这些科学理论指导下,现代中医整脊学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运用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练四大疗法以防治脊柱劳损病。在临床应用这“三则”“四法”,同时,根据辨证论治法则,实施“医患合作”“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病治腹”的八大应策。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5):329-329
为交流推广中国整脊学新理论、新技术,提高中医治疗脊柱劳损病的诊疗水平,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度学术会议规划“第四届全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订于2008年9月20、21在温州市市召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整脊,既是体现中医整体观的整体整治脊柱的疗法。有吩咐诊断治疗技术,为祖国医学推陈出新一门新型疗法,韦以宗教授提出“理筋、调曲、练功”的整脊大法就显示了中医学的整体治疗观,它有运别于两方注重脊柱的局部病变的整脊法,强调脊柱病因的形神整体性,脊柱与病变部位的整体性,脊柱与脏腑经络的整体性,脊柱的病变局部与皮、筋、肉的整体性,因而,中国整脊从诊断到治疗始终贯穿着中医学的整体治疗观和根治观。  相似文献   

7.
目的发掘研究中医整脊技术史与脊源性疾病史,整理其主要理论观点及治疗方法,阐明中医整脊理论方法的科学性,提出治疗整脊法的规范标准.方法文献发掘、整理,运用机能解剖学、运动力学、生物力学的科学原理,结合实验研究.结果较系统全面阐述了中医整脊技术的发明及对脊源性疾病的认识史,整理了主要理论观点和八大整脊法;论证了人类颈曲腰曲形成是站立行走的机能需要按数学定律形成的;提出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应力平衡理论和椎曲论等理论,阐释了中医整脊法的科学原理;明确了中国整脊是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应用整脊、针灸、辨证内外用药的整体疗法,并对整脊八法提出了严格的临床规范标准.  相似文献   

8.
中国整脊,既是体现中医整体观的整体整治脊柱的疗法。韦以宗教授提出的“理筋、调曲、练功”的整脊大法就显示了中医学的整体治疗观。它有别于西方只注重脊柱的局部病变的整脊法(CHIROPRACTICS),强调脊柱病因的形神整体性,脊柱与病变部位的整体性,脊柱与脏腑经络的整体性,脊柱的病变局部与皮、筋、肉的整体性。因而,中国整脊从诊断到治疗始终贯穿着中医学的整体诊治观。  相似文献   

9.
王国才教授强调推拿手法的选择要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并在整脊手法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特点是辨病位施术,有的放矢,针对性强。主张颈、胸、腰椎不同部位的病变,应采取不同体位的斜扳法、拔伸法等,并创造了“旋脊法”、“整肋法”等一系列特色整脊手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整脊学是天人相应观、整体观、系统论研究脊柱的解剖、生理、病理和诊断,并用以手法为主,辅以器具、辨证、内外用药调整脊柱创伤劳损所致关节病变,使之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科学。  相似文献   

11.
为较客观反映颈腰劳损病所致的颈腰痛病情轻重和治疗效果,日本骨科协会(JOA)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颈腰痛17分评分标准,后又增加到29分评分标准,被广泛应用于l艋床疗效观察。中国整脊治疗学是以“理筋、调曲、练功”三大原则,“整脊手法、针灸、辨证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四大综合疗法,以调整脊柱骨、关节紊乱使之平衡为主要目的。因此在临床观察和诊疗范围、治疗效果上与日本骨科协会要求有所不同。现结合临床和中国整脊学的特点,提出以下60分评分标准,供参考修订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刀以及中医整脊治疗脊柱相关心悸怔忡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用针刀及中医整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0.47%。结论:针刀结合中医整脊治疗脊柱相关心悸怔忡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思考一 雇名思义,整脊即是对脊柱进行修整之义。脊柱有需修整的必要,当然无可置疑的是因为其有所劳损或其他各种原因而产生不整的状况。根据不整(正)状况的具体位置和不整的幅度、角度、偏向等等以徒手或器械或两者结合的整复治疗方式即为整脊。其治疗的理论、手法和功效已越来越受到中外医学的肯定和病者的接受,而治疗疾病的种类,早已远远地超过早些时候所说的七十多种疾病,几乎包罗临床各种由头到脚、自外而内的五脏六腑的各种疾病。  相似文献   

14.
<正>范纪钦是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脊柱病专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湛江市名中医。范主任行医3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脊柱病的诊治和预防。作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良多。为了系统总结和推广名中医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成功申请了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立项。现将其诊治脊柱疾病经验介绍如下。1整脊三步曲脊柱疾病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病、腰椎滑脱症等常见病。范教授认为整脊治疗要遵循整脊三步曲的三大治疗原则~([1]),也就是治  相似文献   

15.
脊柱半脱位理论作为西方整脊治疗的理论基础,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纵观西方整脊治疗的发展历史,学者们对脊柱半脱位理论的认识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本文从传统脊柱半脱位理论、“半脱位复合体”概念及现代生物医学对脊柱半脱位理论的认识等几个方面对西方整脊半脱位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以期为中医脊柱推拿相关理论的梳理、总结提供经验,促进中医脊柱推拿理论的发展、传播,为中医脊柱推拿的临床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防治疾病观念的高度概括,中医历来重视治“未病”。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组成,具有运动、支撑人体、吸收震荡、保护脊髓、保护胸腔、腹腔内脏器官等作用。由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并因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形成了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退变性疾病。本文就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脊柱退变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作一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7.
于莉莉 《陕西中医》2007,28(11):1575-1576
脊柱及脊柱相关疾病是现代人的常见、多发病,且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整脊是治疗该类疾病的有效方法,其中推拿整脊利用力的杠杆作用将各种推拿作用力传达至脊椎关节和脊周软组织,引发许多复杂的生理学反应,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整脊方法。为了提高推拿整脊的疗效,充分发挥推拿整脊的临床作用,本文从生理学角度浅析推拿整脊的作用。1整复脊柱位置结构异常推拿整脊通过拔伸牵引、推按扳摇、拿捏踩跷等手法,能迅速使脊椎关节错缝、滑脱、突出等恢复原位,使脊柱畸形得到矫正,使神经根受压、椎动脉管腔狭窄和扭曲得以解除,脊椎序列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消…  相似文献   

18.
正中医整脊疗法治疗脊柱及相关性疾病疗效肯定,张朝纯教授在临床中不断探索和总结,认为中医整脊疗法对各个脊柱节段的适应证就是不同脊椎节段的脊神经受刺激或损伤后的临床表现、椎体或椎间盘移位致血管受压的临床表现和同一脊椎节段脊神经支配区域的督脉腧穴和督脉旁开1.5寸的膀胱经腧穴的主治疾病或症状~([1-3]),现将其学术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柱运动枢纽对脊柱运动的调控制约作用,揭示中医整脊手法的科学原理,为提高整脊手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标准化,杜绝误伤提供依据。方法:从形态解剖,特别是椎体与下关节突关节面夹角测量,运动力学作用力线和X线片观察。结论:枢纽对脊柱运动起带动、制约的调控作用。中医整脊主要手法是依据枢纽对脊柱运动的调控原理。  相似文献   

20.
从近日在温州市召开的第四届全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上获悉,中医整脊科新理论、新技术推广成绩斐然。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在全国已举办31期“整脊学高级研修班”,有1200多名医师参加了整脊专业培训。全国已有800多家医院开展整脊诊疗,38家医院建立“整脊科”或“整脊诊室”。其中湖南省湘潭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整脊科获列为省十一五重点建设专科,市政府还为该院投资兴建4000M2整脊大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