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骨转移癌患者93例按治疗方式分为3组,A组患者(n=42)接受唑来膦酸联合放疗,B组患者(n=27)接受单纯放疗;C组患者(n=24)接受单纯唑来膦酸。比较三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A组患者与B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B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显著优于C组患者(P〈0.05)。②A组患者与B组患者的骨转移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B组患者的骨转移灶疗效显著优于C组患者(P〈0.05)。③A组患者的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B组患者、C组患者(P〈0.05);B组患者的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C组患者(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患者的疗效确切,疼痛缓解效果、骨转移灶疗效、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TEC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武汉市汉口医院收治的66例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TEC)18例、唑来膦酸组22例、联合组(唑来膦酸+TEC)26例,观察VAS评分和ECOG评分变化,评估骨转移病灶疗效。结果:唑来膦酸组与联合组VAS评分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镇痛药使用比例低于唑来磷酸组和化疗组(P〈0.05)。化疗组、唑来膦酸组、联合组骨转移灶的缓解有效率分别是16.7%、31.8%、57.7%.联合组明显高于化疗组和唑来膦酸组(P〈0.05)。结论:唑来磷酸联合TEC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EC化疗和唑来磷酸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A组)、单纯放疗组(B组)、单纯唑来膦酸组(C组)各20例,观察比较各组疗效。结果A、B、C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85%、80%和35%,A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2月后A、B、C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80%、60%和25%,A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发现严重放射及药物毒性。结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优于单纯放疗或单纯唑来膦酸治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液体外凝固时间与胸膜肥厚、粘连的关系。方法 216例初治单纯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按胸液体外凝固时间从短到长分为A、B、C3组,入院后第1次胸穿时测定胸液体外凝固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在治疗15d时测量胸膜厚度,评估胸膜粘连情况。结果 组间胸液纤维蛋白原含量;A组与B组比较,t=2.10,P〈0.05;A组与c组比较,t=4.07,P〈0.01;B组与C组比较,t=2.08,P〈0.05。组间胸膜肥厚度:A组与B组比较.t=2.19,P〈0.05;A组与C组比较,t=2.96,P〈0.01;B组与C组比较,t=2.07,P〈0.05。组间胸膜粘连:A组与B组比较,X^2=1.09,P〉0.05;A组与c组比较,X^2=7.56,P〈0.01;B组与C组比较,X^2=4.27,P〈0.05。结论 胸液体外凝固时间与纤维蛋白原含量、胸膜肥厚度与胸膜粘连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胃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胃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24例),单纯放疗组(19例),单纯唑来膦酸组(15例)进行治疗;观察比较各组止痛及改善活动能力的效果。结果:治疗结束时放疗联合唑来膦酸、单纯放疗及单纯唑来膦酸治疗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7.5%、62.5%和60.7%,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胃癌骨转移止痛效果较单纯放疗组及单纯唑来膦酸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对活动能力改善总有效率与单纯放疗组及单纯唑来膦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胃癌骨转移疗效优于单纯放疗或单纯唑来膦酸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疼痛缓解率,延长疼痛缓解时间,显著改善患者活动能力,是治疗胃癌骨转移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6.
逯云宏 《中外医疗》2009,28(18):70-70
目的旨在探讨安定中毒抢救中呼吸兴奋剂-美解眠的应用。方法选择安定中毒患者102例,以入院先后随机分为A,B、C3组,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服药量、中毒程度及服药后至就诊时间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组的苏醒时间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F=1.369,P〉0.05)。3组自主呼吸衰竭例次对比经统计学处理表明:B、C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意义(X^2=4.32,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意义(X^2=0.34,P〉0.05)。3组患者发生惊厥例次对比统计学处理表明:B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X^2=2.12,P〉0.05)。C组与A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X^2=14.1,P〈0.01)。C组与B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X^2=8.3,P〈0.01)。结论小剂量美解眠(100mg/h)可以提高呼吸中枢兴奋性,减少自主呼吸衰竭的发生。大剂量美解眠易引起惊厥的发生,故大剂量美解眠不宜提倡。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发生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7例发生骨转移的乳腺癌分别接受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钠治疗。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RE)生存时间及总生存率差异,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用x。检验。结果①止痛总有效率唑来膦酸组和伊班膦酸钠组分别为88.9%(24/27)和85%(17/20)(P=0.467)。②1、2、3年无SRE生存率唑来膦酸组分别为88.7%、44.4%、24.2%,伊班膦酸钠组分别为94.7%、40.5%、5.8%(P=0.744)。(觐、3、4年总生存率唑来膦酸组分别为70.4%、40.7%、23.1%,伊班膦酸钠组分别为85%、46.7%、17.5%(P=0.994)。①②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1、2、3年无SRE生存率首发表现单纯骨转移组为92%、50.8%、23.8%,首发合并局部复发及其他脏器转移组为85.4%、21.4%、5.3%(P=0.012)。⑤2、3年总生存率首发单纯骨转移组95.8%、74.2%,首发合并局部复发及其他脏器转移组为56.5%、10.1%(P〈0.001)。④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2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唑来膦酸在延迟乳腺癌骨转移SRE发生及总生存方面不优于伊班膦酸钠,首发合并其他脏器转移患者预后不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疼痛控制方面2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8.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局部放疗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唑来膦酸静脉滴注加局部放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局部放射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束2个月后疼痛缓解的有效率分别为85.7%和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溶骨性病灶修复的比例分别为51.8%和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现新的骨转移灶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5.4%和39.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局限性骨转移疗效确切,其控制骨痛作用更强,可高效修复溶骨病灶,并能降低新的骨转移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42例)行单纯放疗,30Gy/10次。结果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骨疼痛有效率为89%,单纯放疗纽疼痛有效率为68%(P〈0.05)。结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确切,且唑来膦酸不良反应小,给药方便。  相似文献   

10.
唑来膦酸联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田  葛海波  张久荣 《西部医学》2010,22(4):616-618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的疗效。方法48例NSCLC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甲组接受唑来膦酸联合GP方案化疗,乙组为单纯GP方案化疗。结果甲组疼痛缓解率79.2%,乙组45.8%。两组止痛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甲组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明显高于乙组(P〈0.05)。骨病灶控制总有效率,甲组为54.2%,乙组为20.8%(P〈0.05)。两组肺部原发病灶有效率,甲组为41.7%,乙组为33.3%,中位生存期甲组9.6个月,乙组8.8个月。结论唑来膦酸联合GP方案化疗对NSCLC骨转移不仅有较好的止痛作用,而且有提高化疗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潜在获益可能。  相似文献   

11.
放射治疗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癌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56例骨转移性痛的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放射治疗+伊班膦酸钠28例)和对照组(单纯放疗28例),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的程度及药物副作用。治疗组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患者,生理盐水500ml加伊班膦酸钠注射液4mg,静脉滴注4h以上,每月1次,每例患者应用4~6次,同时配合放疗,DT30Gy。照射方法为每次3Gy为每日1次,共计10次,总量30Gy,共2周。对照组仅单纯放疗,照射方法及剂量同治疗组。结果:28例晚期肿瘤骨转移患者应用放射治疗+伊班膦酸钠治疗,总有效率达92.80%,单纯放射治疗组28例,总有效率为71.4%。结论:放射治疗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癌较单纯放射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单次或多次分割放射治疗转移性骨痛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98例骨转移患者分A和B两组.A组为唑来膦酸联合单次分割(8 Gy/1F)照射组,共48例.B组为唑来膦酸联合多次分割(30 Gy/10F)照射组,共50例.结果 A组和B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1.7%和92.0%,活动能力改善总有效率为89.6%和90.0%,毒副反应率相似,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单次与多次分割放射治疗转移性骨痛的疗效相似.推荐临床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单次分割放射治疗转移性骨痛,其安全、有效、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与单纯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36例中上段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LCAFR)组18例,首先予前后野对穿照射,分割剂量2 GY/次,5次/周.DT40 GY后避开脊髓,分割剂量1.2 GY/次,2次/d(间隔6 h以上),使肿瘤总量达65 GY左右.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LCAFR+C)组18例,同LCAFR组并加用顺铂40 mg静滴,第1~3天;5-氟尿嘧啶3 g,持续泵5 d,共两周期.结果放化组和单放组的1、3 a生存率分别为83.3%、77.7%和38.9%、3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和单放组1,3 a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8.9%、72.2%和61.1%、3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加化疗未能明显提高食管癌放射治疗的生存率,有提高食道癌的局部控制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夏群  龙清  夏耀雄  崔建国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10):131-132,135
目的探讨放射疗法联合唑来磷酸治疗癌性骨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6例恶性肿瘤多发性骨转移患者,采用唑来磷酸4 mg+生理盐水100 mL/15 min;放射治疗第1天用药,常规照射DT40~50Gy/20~25次.结果止痛效果:有效率95%,95%CI为87.69%~95.56%;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74%,95%CI为61.63%~85.61%;不良反应:发生率30%,95%CI为18.78%~44.10%.结论放射治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癌性骨痛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董丽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2):1660-1662
目的: 通过观察2种体外照射在宫颈癌放疗中的不良反应,获取宫颈癌最佳的放疗方案.方法: 随机将60例Ⅱb期以上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同中心体外照射,每周 5 次,每日每野肿瘤量(DT)1.0 Gy,每日照射两野;对照组采用盆腔前后野对穿体外照射,每周5次,每日每野 DT 1.8~2.0 Gy,每日两野轮流照射,盆腔外照射DT 50 Gy,腔内后装治疗3~7次,每周1次,每次A点 DT 6.0~7.0 Gy.比较2组患者因放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和消化系统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放疗引起的消化系统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P< 0.05).2组骨髓抑制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宫颈癌放疗中,采用同中心体外照射可相对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林远雄 《黑龙江医学》2010,34(7):524-526
目的评价唑莱膦酸联合放疗在骨转移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04~2009-03间,收治骨转移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40例行单纯放疗,用直线加速器6MV X线照射,放疗剂量30 GY/10F/2W。另一组40例给予放疗,并于放疗前、后应用唑莱膦酸4.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结果唑莱膦酸+放疗组总有效率(CR+PR)为92.5%,较单纯放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疼痛缓解中位时间较单纯放疗组明显延长。结论唑莱膦酸联合放疗能有效缓解骨转移癌患者症状,在治疗中起到协同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84-87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全脑放疗对有症状的多发脑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放疗前和放疗后6个月颅脑病灶以及水肿、神经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9年1月多发脑转移癌患者,将40例有症状的多发脑转移癌(3个转移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予以贝伐单抗联合全脑放疗,全脑放疗剂量为DT 40 Gy/20 F,自放疗第1天开始给予贝伐单抗5 mg/kg每2周1次直至病情进展;对照组给予全脑放疗,全脑放疗剂量为DT 40 Gy/20 F。比较两组之间脑转移瘤的控制有效率、神经认知功能、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以及放射性脑坏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疾病控制有效率分别是95.00%和80.00%(P0.05)。实验组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PFS实验组10.2个月,而对照组7.0个月,两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放射性脑坏死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全脑放疗治疗多发脑转移癌可以提高脑转移瘤有效率,并改善患者的PFS以及神经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王利革 《医学综述》2012,18(16):2687-2688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国产GP(吉西他滨+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符合条件的晚期NSCLC患者根据治疗适应证和家属意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放疗加GP方案化疗,放疗先大野DT 36~40 Gy,后缩野到肿瘤区加量至DT 64 Gy。化疗采用吉西他滨1200 mg,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20 mg,静脉滴注,2次/周,共4周;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治疗结束后两组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Ⅱ~Ⅳ度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方案联合放疗治疗晚期NSCLC近期疗效较好,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骨转移癌放射镇痛治疗78例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疼痛的缓解效果。方法:78例患者102处骨转移灶,采用直线加速器6 MV-X治疗。随机分成3组,常规分割组:25例33处,2 Gy/次,5d/周,DT40~50 Gy/4~5周;大分割组:26例32处,3 Gy/次,5 d/周,DT30~36 Gy/2~3周;混合分割组:27例37处,3 Gy/次,连续照射5 d后改为常规分割,DT35~45 Gy/4~5周。结果:常规组有效率87.9%,大分割组有效率93.8%,混合组有效率94.6%。3组总有效率为92.2%,但3组不同分割方式对疼痛缓解无差异,P>0.05。3组放疗副反应的发生机率相近,且症状较轻。结论: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疼痛是一种好的止痛方法,常规分割、大分割、混合分割3组放射治疗止痛疗效和放疗副反应相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放疗加复方苦参素注射液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 8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病例原发灶基本控制后,转移病灶采用6MVX线体外局部放疗DT30~40GY/3~4周。治疗组从放疗开始起,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至放疗结束。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存期等指标的差异性及白细胞数、碱性磷酸酶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CR+PR率分别为95%(38/40)和65%(26/40);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数基本正常,碱性磷酸酶值下降较对照组明显;1年生存率两组无差异,但治疗组8例生存期18个月。结论放射治疗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治疗骨转移癌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