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3年~2015年天津市儿童医院门诊腹泻儿童的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门仍就诊的腹泻儿童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结果:39 199份粪便标本中,总阳性例数为5059份,总阳性检出率为12.91%,其中RV阳性检出率为10.34%,Ad V阳性检出率为2.64%;男∶女=1.79∶1;不同月龄组中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79,P=0.000),其中12~23月龄组的阳性检出率最高(13.92%),48月龄组以上检出率最低(9.21%),RV在各月龄组的检出率均高于Ad V;RV在12月份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是11月份,8月份阳性检出率最低;Ad V在6月份阳性检出率最高,5~7月呈现一个小高峰。结论:轮状病毒和肠腺病毒的感染在婴幼儿腹泻中不容忽视。建议儿童出现腹泻症状时,应检测轮状病毒及腺病毒抗原。  相似文献   

2.
1990年4月~1991年3月对广州市区两种不同来源的轮状病毒(RV)引起的腹泻儿童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门诊粪便标本88份,RV的检出率为18.18%,住院粪便标本168份,RV的检出率为32.14%。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在住院期间发生腹泻的儿童,RV的检出率为34.7%。从季节分布看,门诊患儿RV的检出率以冬季为高。20对母婴配对调查中,患儿RV阳性母亲的RV阳性数均高于阴性者。核酸电泳的基本模式为4-2-3-2型,以长型为主。母婴间的接触是RV腹泻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调查初步了解哈尔滨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采用一步法RT-PCR,对2010年度随机采集哈尔滨市儿童医院3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108份进行轮状病毒(RV)、杯状病毒(HuCV)及星状病毒(AstV)检测.结果 在108份标本中共检出RV感染61份(56.48%),57份RV检测阴性的样品检出HuCV感染5份(8.77%),均为GⅡ型,同时检出AstV感染3份(5.26%).结论 RV是哈尔滨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HuCV和AstV也是重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太原市5岁以下住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A组轮状病毒(R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和RV血清型别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为RV感染性腹泻的防治和疫苗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山西省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的粪便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组RV抗原,半巢式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结果 989份样本中A组RV检测阳性率为49.5%;2010—2012年分别为53.6%,41.2%,53.0%。RV感染病例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2月之间(65.8%92.0%)。RV感染95.5%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在1392.0%)。RV感染95.5%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在1318个月龄段患儿中RV检出率最高(65.6%)。RV流行株2010年以G3P[8]为主(58.8%);2011年以G3+9P[8](30.6%)、G9P[8](28.7%)、G3P[8](25.0%)三种为主;2012年以G9P[8](60.9%)为主。未检出G4、G8、P[10]、P[11]。世界各地常见组合G9P[8]、G3P[8]、G2P[4]、G1P[8]共占78.6%。结论 RV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主要的病原之一,G9取代G3在本地区主要流行,以G9P[8]为主要优势株。对RV血清型保持系统性的连续监测对RV疫苗在太原的应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苏州地区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蓓蕾  李世红  王天成 《吉林医学》2010,31(32):5769-5770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婴幼儿急性腹泻病例中A群轮状病毒(RV)感染的特点。方法:收集苏州木渎人民医院儿科863例<5岁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检测标本中的A群RV抗原。分析阳性患儿流行病学资料。结果:863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RV抗原检测阳性174份,1~2月及11~12月其阳性率分别达25.56%、37.10%,后两者与其他月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段患儿RV感染率以6个月~2岁年龄段较高,6个月~2岁年龄段与其他年龄段的RV抗原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RV感染率为24.62%,女性为16.34%,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05)。结论:苏州地区RV感染高峰期在11月至次年2月,患儿年龄为6个月~2岁。  相似文献   

6.
徐丹  罗历  谭文  班博  沈化清  陆学东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2):184-186,216
目的初步了解深圳地区引起临床婴幼儿急性腹泻中常见病毒的病原分布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重RT-PCR方法检测婴幼儿急性腹泻常见病毒:轮状病毒(RV)、星状病毒(AstV)、诺如病毒(NV),采用单重PCR法筛查临床腹泻标本肠道腺病毒(EAdV)。结果在440份标本中,共检出197例至少感染一种腹泻病毒,总阳性率为44.77%(197/440),其中183例为一种病毒感染,14例(3.18%)为混合感染。4种腹泻病毒以RV感染为主,阳性率为28.64%(126/440);其次是EAdV,阳性率为8.86%(39/440);NV阳性率为5.45%(24/440);AstV阳性率为1.82%(8/440)。混合感染以RV合并其他病毒感染为主,占92.86%。结论 RV、EAdV和NV是引起深圳地区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毒致病原,混合感染以RV联合其他病毒感染为主,临床上应根据所感染病原体制定有针对性的诊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2013至2014年西宁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监测数据分析掌握其流行现状。方法收集青海省儿童医院,青海省红十字医院2013年至2014年5岁以下腹泻门诊患儿粪便标本191份,采用多重,巢式PCR方法同时进行轮状病毒Rotavirus(RV),诺如病毒Norovirus(NV),星状病毒astrovirus(ASTV),扎如病毒sapovirus(SAV)和肠道腺病毒adenovirus(EADV)核酸检测。结果 191份粪便标本中,5种病毒感染检出阳性率分别为34.55%,8.38%,2.62%,4.71%,2.62%,96份样本至少检出一种腹泻病毒核酸,其中91份检出单一病毒核酸,5份是双重感染。结论2013至2014年西宁市5岁以下儿童的RV检测阳性率最高,NV次之,SAV在次,ASTV和EADV阳性率最低,另外还有混合感染现象。今后应加强婴幼儿腹泻监测,并关注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2012-2013年广州市散发性腹泻诺如病毒(NoV)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方法收集2012-2013年广州地区门急诊散发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2 236份,采用荧光定量RT-PCR对采集的标本进行NoV核酸检测并初步分型,收集并分析病人的临床基本信息,分析NoV阳性检出率在不同年龄段、性别、月份季节差异,同时对NoV阳性的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B组轮状病毒、C组轮状病毒、腺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检测,研究其混合感染情况。结果 NoV阳性检出率为10.60%(237/2 236),以GⅡ型为主。NoV在18~40岁的青年人中检出率最高(16.47%),7~17岁少年最低(3.67%),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V全年都可检测到,夏季为高发季节,其中7~8月份检出率最高。NoV与其他肠道病毒共感染率为14.35%(34/237),其中与A组轮状病毒共感染率最高。结论广州地区NoV夏季为高发季节。在18~40岁的青年人中检出率最高,以GⅡ型感染为主,混合感染最常见为A组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7年和2008年9~12月昆明地区部分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散发病例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感染,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rotavirus,RV)混合感染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9~12月及2008年9~12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96份,其中2007年有46份,2008年有50份.用"胶体金法"检测A群轮状病毒(RV)抗原.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标本中诺如病毒核酸.结果 96份标本共有60份检出RV阳性,阳性检出率为62.5%;12份检出NoV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2.5%,其中5例同时两种病毒阳性,混合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5.2%.结论昆明地区秋冬季腹泻病原以轮状病毒多见,诺如病毒次之,也出现两种病毒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时临床症状加重,病程延长,并发症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了解湖州地区食源性腹泻患者病原构成情况,促进临床对聚集性疾病识别能力提高,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提供合理的临床依据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州地区某医院就诊的食源性腹泻患者1614例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粪便标本采集,并对所有粪便标本实施微生物学检测,检测粪便中具体食源性致病菌感染情况,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并分析,观察并比较所有食源性腹泻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患者年龄、性别分布情况,同时观察病原菌检出集中季节及爆发年份。结果收集的1614例粪便标本中检测出食源性致病菌171例,占10.59%;在检出食源性致病菌为阳性的171例标本中以沙门菌、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及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其占比分别为43.27%、16.96%、12.87%、11.70%。男性患者粪便标本中病菌检出率为10.69%(91/851),女性患者检出率为10.48%(80/763),男性与女性患者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患者致病菌检出率较成年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秋季节食源性腹泻患者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高于春冬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检出率高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湖州地区食源性腹泻患者食源性致病菌以沙门菌感染为主,夏秋季节为主要爆发季节,应加强对食品的监管,同时针对高发人群进行积极的食品安全教育,避免食源性疾病集中爆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太原市5岁以下住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轮状病毒(RV)、人杯状病毒(HuCV)、人星状病毒(HAstV)和肠道腺病毒(EAd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山西省儿童医院2012年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的321份粪便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组RV抗原,巢式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RV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采用巢式RT-PCR检测HuCV和HAstV;采用PCR反应检测EAdV。结果 321份样本中4种病毒检测阳性率依次为A组RV(53.0%)、HuCV(23.4%)、AstV(7.2%)和AdV(5.3%)。对170份RV阳性样本进行G、P分型,G9型及P[8]型为优势株;1318个月年龄段患儿中RV检出率最高(69.0%),2012年RV发病高峰在12月、1月(76.3%)。4种病毒主要是感染2岁以下婴幼儿。结论 RV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以G9、\P[8]为主要优势株,HuCV、AstV和AdV也是重要的病原,2岁以下婴幼儿为发病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庆地区2009—2011年感染人的轮状病毒流行株的血清型情况。方法采用A组轮状病毒ELISA检测试剂盒对采集来的288例腹泻标本进行轮状病毒阳性鉴定,对鉴定为阳性的腹泻标本经处理后,采用多重一步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轮状病毒株的血清型进行鉴定,并通过对阳性标本的轮状病毒VP7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比对,以进一步鉴定毒株的血清型。结果对288例标本进行ELISA检测,RV阳性177例;血清型检测共测得G1型73例(41.2%),G2型12例(6.7%),G3型67例(37.9%),另有25例为G1和G3混合型。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大庆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对成人腹泻影响较小,2009~2011年大庆地区流行的RV以G,和G,型为主。此外,出现了G1和G3混合型,说明病毒血清型之间出现了一定重组变异。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河北省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006年河北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方法2006年1—12月在卢龙县妇幼保健院、卢龙县中医院和河北省儿童医院共采集0~59个月的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454份,进行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的检测、分析。结果454份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216例,阳性率为47.6%。轮状病毒G血清型检测83份标本,其中以G3型为主,占63.9%(53/83);P基因型检测62份标本,其中以P8型为主,占83.9%(52/62);G/P优势组合型以G3P[8]为主,占62.9%(39/62)。检测轮状病毒阴性标本238份,其中杯状病毒阳性54份,阳性率为22.7%;肠道腺病毒阳性32份,阳性率为13.4%;星状病毒阳性8份,阳性率为3.4%。结论轮状病毒是2006年河北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主要血清型为G3型;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也是重要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哨点监测2012-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基因型情况,为轮状病毒(RV)疫苗的研制和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5岁以下感染儿科和新生儿科住院腹泻和非腹泻患儿粪便样本203份,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对阳性样本提取RV核酸,应用多重RT-PCR进行G型(VP7)和P型(VP4)基因分型。结果监测期间轮状病毒的检出率为33.5%(68/203),95.6%的RV阳性患儿≤24月龄,是RV感染的主要对象。对68份RV阳性样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感染儿科婴幼儿在2012年G型以G9(38.1%)为主要流行株,其次是G3(19.0%)、G2(14.3%)和G1(9.5%),混合感染达19.0%,1例未能分型;P型以P[8](71.4%)为主,其次是P[4](14.3%),混合感染占9.5%,1例未能分型;在2013年G型以G3(34.4%)为主,其次是G9(21.9%),G1和G2各占3.1%,混合感染型达31.3%,未能分型2例;P型同样以P[8](78.1%)为主,P[4]和P[6]各占3.1%,混合感染占15.6%。新生儿科新生儿以G9为主导(83.3%,10/12),1例为混合感染,1例未能分型;婴儿3例,2例G9,1例为G9+G3混合感染。新生儿P型以P[6]型为主(9/12),另有P[8]型2例,1例混合感染P[6+8];3例婴儿均为P[6+8]型混合感染。G/P组合基因型,感染儿科婴幼儿2012年主要以G9P[8]为主,其次为G3P[8],而2013年变为以G3P[8]为主,其次为G9P[8];新生儿科新生儿主要流行G9P[6],婴儿以混合感染为主。结论 RV仍然是本地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2012-2013年婴幼儿RV G9P[8]型和G3P[8]型交替占主导流行。新生儿RV感染则以G9P[6]型为主要优势株。婴儿与新生儿间RV毒株的混合感染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了解部队腹泻病原的分布特点。方法采集某外出训练部队腹泻病人、正常人粪便标本和外环境标本 检测常见致泻病原体。结果检出致泻病原体 11种,腹泻病人的病原阳性率为 69.83%,病原作顺位依次为 A组轮状病 毒、克雷伯菌属和弧菌属,以前较少报道的沙雷氏菌属、变形杆菌属、普罗菲登斯菌属和枸橼菌属均有一定的检出率。 正常人的病原阳性率为 63.45%,检出的病原体种类较病人少,主要为克雷伯氏菌属、大肠杆菌属和轮状病毒;两种以上 病原混合携带现象较多见。克雷伯菌属在该监测人群中有较高检出率,弧菌在外环境和腹泻病人标本中有较高的检 出率。结论A组轮找病毒、弧菌是引起南方战区部队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条件致病菌是部队外出训练时重要的腹泻病 原菌;病人与正常人病原检出率接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院门诊成人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广州市两家哨点医院收集门诊18岁以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27份。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A群轮状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粪便标本中的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札幌病毒,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腺病毒。结果共127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其中男性占54.33%(69/127),女性占45.67%(58/127),年龄以60岁以上所占比例最高,为25%(7/28)。127份粪便标本中,单一腹泻病毒感染25份,阳性率19.69%,其中检出轮状病毒阳性7份,阳性率5.52%(7/127);诺如病毒阳性11份,阳性率8.66%(11/127);札幌病毒3份,腺病毒阳性3份,阳性率均为2.36%(3/127);星状病毒1份,阳性率0.79%(1/127)。未见混合感染,发病具有明显的秋冬季节升高现象,诺如病毒、札幌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流行株为别为GII-4型、GI-2型、AD41和HAstV-1。结论医院就诊成人腹泻病例中约I/4为病毒性腹泻.其中诺如病毒是最重要的病原体,感染对象主要是60岁以上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2年东莞市霍乱等重点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及流行优势毒株的分布,为预防控制霍乱等重点感染性腹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霍乱等重点感染性腹泻的症状监测和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东莞市2012年腹泻病例占门诊就诊病例总数的4.15%,10-12月为流行高峰;全年病原检测阳性268份,阳性率为31.98%,病毒性腹泻病原呈现明显季节性,10-12月以轮状病毒为优势病毒,2-9月以诺如病毒为优势病毒;对腹泻病例占门诊就诊病例总数的比例与病原学检出率进行秩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66(P0.05),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东莞市腹泻流行呈现秋冬季高峰,流行优势毒株随季节变化而变化,0~岁年龄组婴幼儿是病毒性腹泻感染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了解河北省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5岁以下所有腹泻住院患儿轮状病毒的流行特征,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哨点医院2010—2012年5岁以下所有腹泻住院患儿发病3日内粪便标本。使用ELISA法检测A组人类轮状病毒抗原,采用巢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对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进行分型鉴定。结果1155份粪便标本中514份标本检测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为44.50%,12—17月龄段患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最高,达到58.54%。轮状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11月到次年的2月,其中11-12月份阳性率最高,达到63.15%。血清型G型中主要流行血清型为c9型,占42.22%;P型中P[8]型最多,占66.34%,G/P组合型主要型别为G9P【8】(占35.21%)。结论轮状病毒是河北省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以G9P[8]为主要优势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