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抗痉挛肢位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52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抗痉挛肢位护理组92例和常规护理组60例,入院当天对抗痉挛肢位护理组患者进行抗痉挛肢位的护理,常规护理组只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痉挛缓解效果.结果:抗痉挛肢位护理组有效率为90.22%,常规护理组有效率为55.0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抗痉挛肢位的护理可有效控制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的肢体痉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改善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方法:将102例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n=62)和常规护理组(n=40),入院当天对康复护理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而常规护理组只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肌力恢复情况及Barthel指数.结果:康复护理组有效率为91.94%,常规护理组有效率为62.50%,经比较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康复组患者BartheI指数提高程度较常规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及ADL.  相似文献   

3.
香丹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偏瘫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研究香丹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偏瘫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脑卒中偏瘫后伴上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穴位注射香丹,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28例,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采用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价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29%,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11%,总有效率为25%,两组疗效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配合香丹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偏瘫后上肢痉挛具有比单纯常规康复训练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良肢位摆放结合吸氧治疗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患侧肢体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9年10月1日~2021年9月30日收治的9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良肢位摆放结合吸氧治疗法;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康复效果[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Fugl-Meyer平衡评估量表(FMA)]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护理后,两组BI、FM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后,两组生活自理能力量表中进餐、穿衣、走路、上下楼梯得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采取早期良肢位摆放结合吸氧治疗能有效预防脑梗死偏瘫患者因长期躺卧造成的痉挛,改善血氧供应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良肢位在防治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4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物理因子、运动作业等康复治疗及常规护理,康复组自入院当天起保持良肢位,对照组取自然体位。比较两组4周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周后康复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肢位的摆放是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人患肢体位护理对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目的在于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择确诊的96例脑血管病急性期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及对照两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与Fugl—Meger积分分别作一比较。结果:治疗前康复组与对照组之间Barthel指数FAM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一定成度的改善。康复组与对照组之间Barthel指数FAM积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病偏瘫患者通过早期全程的体位护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明显提高,痉挛模式明显减轻,肩手综合征、肌萎缩、关节痛发生率降低,提高了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进行综合康复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护理前后评定。结果:干预后实验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恢复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进行综合康复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护理前后评定。结果:干预后实验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恢复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实施抗痉挛模式,使中风偏瘫肢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得到明显提高。方法选择中风偏瘫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观察组40例。两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抗痉挛模式护理。运用Barthel指数分别评测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ADL。结果治疗后两组在ADL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抗痉挛模式护理,临床安全有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脑梗死偏瘫患者48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康复组除进行药物治疗外,还给予综合康复措施,观察治疗1个月、3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康复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康复措施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脑梗死偏瘫患者48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康复组除进行药物治疗外,还给予综合康复措施,观察治疗1个月、3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康复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康复措施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针刺加康复训练对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肌肉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康复训练组(治疗组)50例和单纯康复训练组(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nh量表、Fugl-Mev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定其患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痉挛程度均减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康复训练能明显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的痉挛,改善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其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康复护理对预后的影响。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改善患者运动、语言、认知和其他受损的神经系统功能,使其能适应精神、心理和社会的活动,以便恢复自主功能,尽可能恢复日常的生活能力。方法;将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及治疗,干预组同时接受早期(脑梗死后3~4d,脑出血后6~7d)心理护理、肢体功能位的护理等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结果:经过3周的康复护理,干预组康复有效率达96.2%,高于对照组(85.0%)。结论:重视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护理,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及肢体功能位的放置,可提高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康复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脑梗死偏瘫患者48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康复组除进行药物治疗外,还给予综合康复措施,观察治疗1个月、3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康复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康复措施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19例(54.29%),好转13例(37.14%),总有效率91.43%,患者总满意率为94.29%;对照组显效13例(37.14%),好转13例(37.14%),总有效率74.28%,患者总满意率80%;两组患者在护理总有效率、总满意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舒适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深入探究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思维导图在提高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76例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抗痉挛体位摆放的健康教育宣教,对照组采用口头宣教形式加行为督导方式进行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抗痉挛体位摆放的合格率和偏瘫侧肢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抗痉挛体位摆放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偏瘫侧肢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健康教育中,可提高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的合格率,降低偏瘫侧肢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联合穴位按摩在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肩手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肩手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封包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干预3周后比较两组病人的疼痛评分、患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干预3周后,观察组病人疼痛评分为2.17分±0.97分,患肢运动功能评分为32.36分±5.52分,治疗总有效率为93.8%,与对照组(2.63分±1.12分,29.63分±4.83分,79.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封包联合穴位按摩可以有效缓解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肩手综合征病人的疼痛,提高患肢运动功能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三联运动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联运动针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联运动针法治疗,1疗程后(20d)观察急性脑梗死偏瘫肢体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8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联运动针法能提高急性脑梗死偏瘫肢体的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19.
李连章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320-5321
目的:评估中风二代回春胶囊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痉挛状态改善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中药与康复训练结合,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前后上下肢经挛程度、Fulg-meyer,Barthel指数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上肢为72%,下肢为60%,与对照组50%,3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两组运动功能水平和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方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中风二代回春胶囊对脑卒中肢体痉挛的改善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联合穴位按摩在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肩手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肩手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封包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干预3周后比较两组病人的疼痛评分、患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干预3周后,观察组病人疼痛评分为2.17分±0.97分,患肢运动功能评分为32.36分±5.52分,治疗总有效率为93.8%,与对照组(2.63分±1.12分,29.63分±4.83分,79.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封包联合穴位按摩可以有效缓解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肩手综合征病人的疼痛,提高患肢运动功能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