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神经损伤导致的面神经瘫痪作为一种功能性残疾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而由于面神经分化程度高、再生潜力低等原因,面神经损伤修复极具挑战。近年来面神经损伤修复研究主要包括手术治疗、组织工程治疗、基因工程疗法、理疗与心理干预等,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从面神经解剖特点和修复机制入手,对面神经损伤修复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并期待未来有更多切实有效的研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面神经切断及修复对面神经核囊状乙酰胆碱转运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在胆碱能末梢的胞质中,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依赖囊状乙酰胆碱转运体(vesicular acetylcholine transporter,VAChT)运输至突触囊泡,面神经损后使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Ach合成明显减少,但对VAChT的作用尚不清楚。为探讨面神经损伤及修复对面神经核VAChT的影响作此研究。方法 采用200-250g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分成面神经单纯切断组和切断后端端吻合组,以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成年大鼠面神经切断和即记得端端吻合后面神经核VAChT免疫阳性产物的时程变化。结果 面神经切断后,与对照侧相比,损伤侧面神经核VAChT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免疫染色强度均明显下降,术后7d下降最为明显。面神经切断后立即行端端吻合,早期损伤侧面神经核VAChT免疫阳性产物的变化与单纯切断组相同,但伴随着面神经再支配的发生,面神经核VAChT免疫阳性产物逐渐恢复正常。面神经单纯切断组和面神经切断后吻合组之间,在术后14,21和35d手术侧面神经核VAChT免疫染色强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14=10.382,t21=13.892,t55=16.245,P&;lt;0.05)。结论 面神经损伤可导致面神经核VAChT合成明显减少,伴随着面神经的成功再生,VAChT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背景:面神经损伤不但给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畸形,还给患者带来生理缺陷和社会心理影响,尽可能早的进行损伤面神经修复、重建面神经功能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目的:探讨创伤性面瘫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选择,为创伤性面瘫的治疗和功能预后评估提供依据。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分析。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对象:1993-12/2001-1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南三病区收治创伤性面瘫患者9例。方法:对收治的9例创伤性面瘫患者,于伤后三四个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面神经吻合及腓肠神经移植眼轮匝肌植入术修复,回顾性总结并分析创伤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采用House-Brackmann方法和手术前后面部摄影观察,评价创伤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9例患者手术后临床随访6个月~2年,均获得了比较满意的面肌功能恢复。结论:创伤性面瘫,争取尽早手术是成功的关键,方法宜首选面神经吻合,神经移植肌肉内植入术对整复某些创伤性面瘫有其临床应用价值和适应证。强调神经外瘢痕松解切除、结合神经损伤的程度和形态特点,针对性选择面神经修复方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用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大鼠面神经缺损,以自体神经修复作对照,评价其效果。  相似文献   

5.
宋丛笑  张严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959-1959
面神经由于其解剖关系的特殊性,头面部创伤及医源性损伤均可导致面神经损伤。尽管现在显微外科飞速发现,但是,即使是新鲜、清洁的面神经断裂伤,通常也不可能获得完全再生功能。在1992年,有作提出了“分子外科”概念,即在分子水平进行基因操作以达到外科治疗目的的疗法:将分子外科和基因治疗应用到面神经损伤的修复,可能为面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聚四氟乙烯膜管桥接法修复面神经缺损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采用24只家兔制成单侧面神经缺损,用聚四氟乙烯膜管桥接法修复,分组分别于术后2、4、8、12周时行电生理学和组织学检测。结果术后4周时家兔修复侧面神经于传导速度距非修复侧的差值是16.17±1.30,8周时是9.05±1.20,12同时是3.17±1.60。组织学检查证实在4周时可使原缺损的神经再生再通连接,12周时新生的神经纤维发育成熟。结论聚四氟乙烯膜管桥接法可修复面神经缺损,并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背景:了解面神经损伤的修复方法,以及各种组织支架的特性与优势,对于修复方法与材料的合理选择是十分必要的.目的:总结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或异种神经移植在面神经缺损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组织工程支架,神经移植,面神经,修复"或"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s,nerve transplantation,facial,repair"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面神经缺损后立即直接缝合神经的断端是最好的修复方法.自体神经移植受神经移植体来源之限,常造成供区失神经支配;以及产生束外有髓和无髓轴突无规则生长会导致神经纤维错向再生,造成严重的联带运动的不足.异体或异种神经移植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处于动物实验的研究阶段,尚难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外周损伤修复晚期面神经核区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建立大鼠面神经断伤吻合模型,90 d后准确解剖定位获取健患两侧面神经核组织的总RNA,再以其逆转录的c DNA为模板转录生成生物素标记的c RNA,纯化与片段化后形成探针并与大鼠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扫描仪检测信号后用生物学分析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作初步功能分析。结果:基因芯片检测表明,患侧面神经核区检出1 660个基因,健侧检出1 683个基因,与健侧相比筛选出差异基因300个,其中上调157个(差异倍数≥2),下调143个(差异倍数≤-2)。GO分析电子功能注释发现,差异基因功能涉及代谢反应、细胞黏附、细胞因子、信号传递等。KEGG信号通路分析筛选出最可能相关的信号通路32个(P0.05),包括白细胞跨膜转运、黏着斑激酶途径等。结论:基因表达谱分析表明多基因、多信号通路参与外周损伤修复晚期面神经核内的塑形活动。  相似文献   

9.
宁丽娜  熊杰 《中国临床康复》2011,(21):3969-3971
背景:了解面神经损伤的修复方法,以及各种组织支架的特性与优势,对于修复方法与材料的合理选择是十分必要的。目的:总结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或异种神经移植在面神经缺损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组织工程支架,神经移植,面神经,修复"或"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s,nerve trans plantation,facial,repair"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面神经缺损后立即直接缝合神经的断端是最好的修复方法。自体神经移植受神经移植体来源之限,常造成供区失神经支配;以及产生束外有髓和无髓轴突无规则生长会导致神经纤维错向再生,造成严重的联带运动的不足。异体或异种神经移植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处于动物实验的研究阶段,尚难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方法对周围性面神经损伤修复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面神经损伤修复的不同方法,探讨自体静脉套接吻合口在临床上修复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96例面神经损伤患者,其中14例59支神经断裂均采用手术显微镜下神经端端吻合或耳大神经移植同时应用自体静脉套接吻合口,并注入神经生长素,与82例单纯行神经端端吻合进行疗效比较观察,术后进行1~24月随访。结果 未采用静脉套接的82例患者功能恢复最短的时间为20周,最长为72周,5例完全没有恢复。采用静脉套接的14例59条神经功能恢复最短时间为8周,最长为26周。结论 面神经损伤在临床上是一种治疗比较困难、疗效又很长的疾患,自体静脉套接的应用有效的缩短了治疗时间,比传统的神经端端吻合方法有突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骆文龙  林代诚 《华西医学》1995,10(3):331-334
本文对外源性髓鞘碱性蛋白在33只新西兰家兔面神经再生室内修复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观察,术后4、6及8周在光镜下行组织学观察,同时通过MIAS-200图像分析仪对再生FN有髓轴突直径,面积,髓鞘厚度及再生有髓轴突数进行测量。结果表明MBP具有促家兔面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但其功能恢复及MBP在活体内增强受损面神经再生的机制及MBP促FN轴突再生的作用时间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聚四氟乙烯膜管桥接法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欣  李茜 《现代康复》2000,4(10):1506-1507
目的观察聚四氟乙烯膜管桥接法修复面神经缺损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采用24只家兔制成单侧面神经缺损,用聚四氟乙烯膜管桥接法修复,分组分别于术后2、4、8、12周时行电生理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4周时家兔修复侧面神经干传导速度距非修复侧的差值是16.17±1.30,8周时是9.05±1.20,12周时是3.17±1.60。组织学检查证实在4周时可使原缺损的神经再生再通连接,12周时新生的神经纤维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3.
面神经由于其解剖关系的特殊性,头面部外伤及医源性损伤均可导致面神经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损伤。神经损伤后功能的恢复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神经恢复方面特别重要。由于电生理、电镜、图像分析仪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飞速发展,随着神经生理及神经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面神经损伤后修复迅速达到一个新的水平。1面神经损伤的分度面神经周围支是周围神经的一部分,造成其损伤的原因很多,不同原因造成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波及范围也不同。目前临床常用的则是Sunderland所提出五度分类法。(1)I度损伤:为神经失用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面神经损伤不但给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畸形,还给患者带来生理缺陷和社会心理影响,尽可能早的进行损伤面神经修复、重建面神经功能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目的探讨创伤性面瘫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选择,为创伤性面瘫的治疗和功能预后评估提供依据.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分析.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对象1993-12/2001-1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南三病区收治创伤性面瘫患者9例.方法对收治的9例创伤性面瘫患者,于伤后三四个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面神经吻合及腓肠神经移植眼轮匝肌植入术修?回顾性总结并分析创伤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采用House-Brackmann方法和手术前后面部摄影观察,评价创伤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9例患者手术后临床随访6个月~2年,均获得了比较满意的面肌功能恢复.结论创伤性面瘫,争取尽早手术是成功的关键,方法宜首选面神经吻合,神经移植肌肉内植入术对整复某些创伤性面瘫有其临床应用价值和适应证.强调神经外瘢痕松解切除、结合神经损伤的程度和形态特点,针对性选择面神经修复方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面神经离断修复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时间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时42例急性面神经损伤、腮腺损伤及陈旧面神经损伤进行面神经端端神经外膜吻合,观察其临床恢复时间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急性损伤36例中,28例切割伤术后6个月至1年完全恢复;8例急性撕脱伤术后1年有5例恢复,3例无效;6例陈旧性损伤术后1年有3例完全恢复,3例无效。【结论】急性损伤中切割伤术后1年大部分可以恢复,而撕脱伤、陈旧性损伤恢复者仅占一半。急性损伤面神经修复的效果要明显优于陈旧性损伤,其中以急性切割伤的修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IL-8在大鼠皮肤切创中的表达及其与损伤时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损伤时间的推断是法医实践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迄今许多学者应用多种方法及指标对其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传统的对损伤时间的推断历来建立在创伤修复反应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上,已不再能满足短生存期损伤时间推断的需要。现代对创伤修复的知识表明,创伤修复是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受修复因子调控的复杂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7.
面神经由于其解剖关系的特殊性,头面部创伤及医源性损伤均可导致面神经损伤。尽管现在显微外科飞速发现,但是,即使是新鲜、清洁的面神经断裂伤,通常也不可能获得完全再生功能。在1992年,有作者提出了“分子外科”概念,即在分子水平进行基因操作以达到外科治疗目的的疗法:将分子外科和基因治疗应用到面神经损伤的修复,可能为面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GDNF基因体内转染对大鼠面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体内转染对大鼠面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作用,为基因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依据。方法:用脂质体介导pEGFP—GDNF cDNA基因转染受损面神经所支配的面肌,计算损伤侧面神经元的存活率。观察动物触须节律性拂动的恢复情况,检测修复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面神经损伤后第7d、14d、21d和28d时间段,对照组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分别为93.06%、76.06%、72.38%和70.69%,转染组分别为94.00%、84.00%、79.25%和78.06%。转染组第10.4±1.3d鼠触须开始拂动,18.5±1.3d节律性拂动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13.5±1.2d触须开始拂动,27.3±1.0d节律性拂动基本恢复正常。转染组神经干传导速度恢复率快于对照组。结论:面神经损伤后经脂质体介导GDNF基因体内转染靶器官后,对受损面神经的修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卢向阳  田云  周海燕  彭丽莎  徐锋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9):6536-6537,i008
背景:乳腺癌易感蛋白2(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protein 2,BRCA2)是由乳腺癌易感基因2编码的一种在维持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稳定及DNA损伤生物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肿瘤抑制因子。许多研究表明:BRCA2蛋白与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及范康尼氏贫血症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猜测其与双链DNA损伤修复有关,但具体作用模型与机制仍不清楚。目的:回顾关于BRCA2蛋白结构与DNA损伤修复的研究,明确BRCA2蛋白在双链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选择:选择关于BRCA2蛋白及DNA损伤修复的文献。数据来源:进行全面的检索,检索手段包括电子检索、手工检索及个人通信等。数据提取:对检索到的BRCA2蛋白及DNA损伤修复的相关研究文章信息进行综述。主要观察指标:BRCA2蛋白的结构及其在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模型与机制。结果:BRCA2蛋白在肿瘤抑制过程中行使重要功能,其C末端DBD中的DNA结合活性与BRC模体中的RAD51蛋白结合活性在双链DNA损伤修复的同源重组过程中起着直接作用。结论:BRCA2蛋白在双链DNA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过程与整个信号通路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其有望开发为治疗与DNA损伤相关疾病的新靶点,为其预防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POLt基因是一种参与DNA损伤修复的基因,其编码产物是DNA聚合酶Y家族的成员,即DNA聚合酶t,在DNA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POLt基因与肺肿瘤发生有关。现对POLt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