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孙秋实  詹飞 《海南医学》2011,22(24):10-1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儿童肾母细胞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10年2月本院住院治疗的42例儿童肾母细胞瘤临床资料,选取22例行新辅助化疗的患儿作为观察组,Ⅰ、Ⅱ期患儿术前给予l一2个周期的AV方案治疗[更生霉素15μg/(kg·d),静脉滴注5d;长春新碱1.5mg/(m^2·周),静脉注射,连用两周1,Ⅲ、Ⅳ期患儿同时加用阿霉素;选取未行化疗的2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4年生存率、肿瘤全切除率及术前化疗期间瘤体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4年生存率为72.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0.0%(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肿瘤全切除率分别为86.4%和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前化疗瘤体缩减率:〈2周为(17.82±6.39)%,24周为(9.15±2.12)%,〉4且〈6周为(3.27±092)%。22例患儿共有12例出现骨髓抑制,但均完成随访。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儿童肾母细胞瘤可显著提高患儿生存率,增加手术切除肿瘤的机会,瘤体缩小主要发生在化疗4周内。  相似文献   

2.
14例新辅助化疗在腹腔型隐睾恶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高位腹腔型隐睾恶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4例高位腹腔型隐睾恶变患者,术前予PEB方案2~3个周期的化疗,肿瘤缩小后手术,术后进行多疗程化疗+放疗,定期返院复查随访.结果14例中术前化疗后全部患者的肿瘤均明显缩小,都得到完整的肿瘤切除,无1例因手术死亡和发生术后并发症.随访6个月~9a,平均3a,其中术后肿瘤进展死亡3例(21.4%),其余11例现在仍无瘤生存.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使高位腹腔型隐睾恶变瘤体明显缩小,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提高肿瘤完整切除率及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婴儿肾母细胞瘤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6例婴儿单侧肾母细胞瘤,术前评估肿瘤手术一期切除困难,所有婴儿均行经导管肾动脉化疗栓塞,术后4周内行肿瘤根治性手术切除,记录并分析6例婴儿的治疗结果、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6例婴儿介入后肿瘤体积均缩小,平均缩小39.03%(23.95%~61.8%),介入治疗总有效率达83.33%(5/6);手术中瘤体完整切除率为100%,无肿瘤破溃及污染腹腔情况。手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42.8个月,无肿瘤复发、远处转移及死亡。结论术前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婴儿巨大肾母细胞瘤是安全、有效的,能为一期手术切除困难的肾母细胞瘤患儿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母细胞瘤术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TACE)的可行性。方法 :对 15例中晚期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前用碘油、阿霉素和明胶海绵 TACE,2周后手术切除瘤肾。结果 :本组患儿 TACE后均有发热 (38℃~ 39℃ ) ,肿瘤体积平均缩小 35 .6% ,有临床分期的“降期”现象 ,手术完整切除 10例 ,术后已达 2年的 8例中无瘤生存 6例。结论 :TACE可作为中晚期肾母细胞瘤的一种术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术前动脉化疗栓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术前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小儿肾母细胞瘤(WT)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将24例WT患儿按临床分期、病理分型进行配对设计研究,TACE组12例,全身化疗组12例,治疗后2周用CT测量肿瘤的体积变化,术中测量肿瘤的坏死率、记录完整切除例数、骨髓抑制例数.结果:TACE组肿瘤的瘤体缩小、液化坏死程度高于全身化疗组(P<0.05),肿瘤术中完整切除率高于全身化疗组(P<0.05),出现骨髓抑制少(P<0.05).结论:对比全身化疗,术前TACE更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促使肿瘤缩小、坏死,出现骨髓抑制少,有利于手术根治性切除,从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Ⅲ期儿童肾母细胞瘤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20例Ⅲ期儿童肾母细胞瘤,参照国际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WTSG)标准判断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采取术前化疗,术后加强化疗并加行局部放疗,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接受治疗的20例Ⅲ期肾母细胞瘤患儿,按不同组织分化程度计算2年生存率和2年无病生存率:FH组分别为100%和91.7%,UFH组分别为75%和62.5%.结论 Ⅲ期儿童肾母细胞瘤,可按照欧洲国际儿童肿瘤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ediatric Oncology,SIOP)推荐的术前化疗方案对有适应证的患儿行术前化疗,术后按照NWTS-5推荐化疗方案进行化疗,进一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肾胚瘤是小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治疗最成功的恶性实质性肿瘤。近年来,由于采取综合治疗(即术前后的放化疗),使肾胚癌治愈率达到80%。我院自1990~1995收治46例小儿肾胚播,现将综合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6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患儿最大年龄14岁,最小年龄11个月,平均年龄4.6岁。经手术联合放疗和化疗者,存活超过1年春25例,超过2年者18例,其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4.35%和39.13%。2治疗方法2.1手术治疗行患例肾脏根治性手术。2.2化学治疗术前、术后进行化疗。对肾胚瘤有效的药物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个体化方案对儿童肾母细胞瘤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05年9月—2009年12月经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肾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2.67岁;单侧病灶37例,双侧病灶1例。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单侧肿瘤首选经腹行肿瘤和患肾切除术;对于手术风险较大的单侧肿瘤患者则先行CT定位下细针穿刺活检后实施术前化疗,使肿块缩小、转移灶消失后再行手术;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选择制定术后化疗或化疗联合放疗方案。随访时间为12~60个月。结果总缓解率97.37%(37/38),总体生存率为89.47%(34/38),无瘤生存率86.84%(33/38);临床分期Ⅰ期和Ⅱ期患儿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17/17)和91.67%(11/12),显著高于Ⅲ期和Ⅳ期患者的60.00%(3/5)和66.67%(2/3)(P<0.01);良好与不良组织学类型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6.77%(30/31)和57.14%(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例复发(占13.16%),其中3例为横纹肌肉瘤型。结论个体化综合...  相似文献   

9.
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术前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术前诊治方法。方法 B型超声检查 37例患儿 ,其中 34例经CT和 或MRI扫描 ,并进行影像学分期。Ⅰ、Ⅱ期患儿 ,一期手术切除 ;Ⅲ~Ⅴ期患儿 ,术前化疗 2~ 6周后手术切除 ;术后化疗。结果 B超、CT、MRI瘤体检出率 10 0 % ,术前影像学临床分期 :Ⅰ期 6例 ,Ⅱ期 14例 ,Ⅲ期 11例 ,Ⅳ期 4例 ,Ⅴ期 2例。术前化疗瘤体缩减率 :2周为 (18.84± 3.5 4) % ,4周为 (2 6 .15± 6 .88) % ,6周为 (2 8.0 6± 9.4 6 ) %。瘤体完全切除率 89.2 % ,部分切除率10 .8%。术后化疗 37例。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并能指导临床分期 ;术前化疗 2~ 4周为宜 ;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对术后化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24例Ⅱb-Ⅲb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并与36例术后化疗患者作随访对照。结果:术前新辅助化疗组总体有效率(CR+RP)75%,区域淋巴结缓解有效率(CR+PR)60%。化疗前后肿瘤平均体积缩小56.83%(P<0.05)。24例术后随访2-6年,死亡2例,局部复发1例,无瘤生存21例。对照组36例,死亡8例,局部复发2例,骨转移3例,肺胸膜转移2例,锁骨上转移1例,无瘤生存20例。无瘤生存率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术前新辅助化疗能使局部晚期乳腺癌原发灶缩小,肿瘤临床降低,减少肿瘤的远处转移,提高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小儿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7例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在此基础上采用以PEB方案为主的正规化疗。化疗后注意处理化疗副作用,适当营养支持。结果:11例睾丸肿瘤,经过手术及正规化疗,AFP值恢复正常。随访观察5个月至5年,患者情况稳定。本组死亡5例:卵巢无性细胞瘤1例,骶尾部胚胎癌2例,纵膈胚胎癌1例,晚期内胚窦瘤1例。3例手术后复发进行了二次手术切除,并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化疗。其余患者正在进行随访观察,生活状况接近一般儿童。结论:儿童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发病率不高,但病理类型多样,危害性较大。约半数发生于生殖腺以外。AFP是术后观察恢复情况的重要指标。预后与发病部位、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是否完整的切除有关。在早期诊断、完整切除的基础上进行正规的化疗是提升治疗效果,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巨大肿瘤经过正规化疗,瘤体缩小后再行手术切除,同样有利于提高术后生存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翼点入路在鞍区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8年9月我科经翼点入路对鞍区肿瘤进行显微外科手术的病例42例,讨论鞍区肿瘤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分析影响选择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42例患者中,行镜下全切术31例,次全切除术11例,全切率为73.8%。术后并发症:额纹消失1例;尿崩及电解质紊乱18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翼点入路为鞍区肿瘤的手术操作创造了良好的手术视野,能较充分显露瘤体及其周围结构,提高鞍区肿瘤的全切除率,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减少肿瘤的复发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肝癌有效切除合理手术方式和合理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80例大肝癌患者术前多项因素综合判定肝储备能力,将患者分为4组,Ⅰ组为可切除组,行逆行肝切除结合置泵栓塞化疗等综合治疗;Ⅱ组为可切除组,于项目之前完成的常规肝切除结合置泵栓塞化疗等综合治疗;Ⅲ组为不能切除组,采用开腹射频消融结合置泵栓塞化疗等综合治疗;Ⅳ组为不愿开腹手术,行介入栓塞化疗等综合治疗。每组20例患者。结果:Ⅰ组1年内生存15例,死亡5例,1年生存率75%;3年内生存8例,死亡12例,3年生存率40%。Ⅱ组1年内生存13例,死亡7例,1年生存率65%;3年内生存4例,死亡16例,3年生存率20%。Ⅲ组1年内生存8例,死亡12例,1年生存率40%;3年内无生存病例。Ⅳ组1年内生存仅2例,死亡18例,1年生存率10%;3年内无生存病例。结论:(1)逆行肝切除术等综合治疗大肝癌较常规手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率。(2)对于不能切除的大肝癌,射频消融结合置泵栓塞化疗等综合治疗大肝癌较其他综合治疗方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对原发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GIL)的临床疗效,为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39例PGI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7例,年龄18~75岁(中位年龄47岁).Ⅰ期12例(30.8%),Ⅱ期7例(17.9%),Ⅲ期6例(15.4%),Ⅳ期14例(35.9%).采用logistic逐步分析方法分析PGIL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生存率.结果 28例行择期手术(71.8%),11例因急腹症行急诊手术(28.2%).其中,23例(59.0%)肿瘤完全切除,11例(28.2%)肿瘤部分切除,5例(12.8%)肿瘤未能切除.除3例(7.7%)患者单纯外科手术治疗外,36例均接受综合治疗,其中,23例(59.0%)行手术联合术后化疗,13例(33.3%)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化疗是恶性胃肠道淋巴瘤发生急腹症的危险因素(OR=5.083,95%CI 1.028~25.135,P=0.046).生存分析提示,择期手术的2、5年生存率均为82.3%,明显高于急诊手术的34.1%、17.0%(P=0.001);肿瘤完全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部分切除及未切除患者显著提高(89.7%、36.4%和26.7%,P=0.006).结论 术前化疗是引起PGIL发生急腹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手术时机和切除范围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因此,PGIL应推荐择期手术,争取肿瘤的完全切除,对于肿瘤未切除而行化疗的患者应警惕急腹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延长老年Ⅲ、Ⅳ期大肠癌患者生存期的作用,筛选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对近5年我院肿瘤科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65例老年III、IV期大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广州武警医院肿瘤科西医治疗病例为对照组。选取治疗组别、性别、肿瘤部位、病理分期、肠梗阻、肝转移、远处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化疗方案、靶向药物、治疗前症状总分、治疗前CEA、治疗前KPS评分、化疗期间HGB均值、生存期共14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引入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西医组中位生存期(1000 d)长于西医组(755d)。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中西医组(225 d),较西医组(173 d)长,差异有显著性。共6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入Cox模型,分别为:治疗组别、治疗前症状总分、手术、化疗药物、远处淋巴结转移、化疗期间HGB均值。结论:中西医治疗、根治术、应用希罗达、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化疗、化疗期间HGB均值是影响生存的保护因素;治疗前症状总分、远处淋巴结转移是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延长III、IV期老年CRC生存期,提高生存率,在延长肿瘤无进展生存期方面具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年龄40岁以下恶性及交界性卵巢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生存现状及治疗后月经、妊娠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12年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年龄在40岁以下,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恶性及交界性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生存及妊娠情况。结果 47例患者中恶性卵巢肿瘤无复发,死亡2例,交界性卵巢肿瘤复发5例,无死亡。43例有生育计划的患者中,20例成功妊娠,病理类型对妊娠无影响,未化疗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化疗组。结论 40岁以下的年轻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后有良好的妊娠结局。子宫和对侧卵巢正常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均可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卵巢肿瘤剔除术的妊娠结局优于单侧附件切除术,化疗对妊娠结局有影响。建议对40岁以下妇女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32例PR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RT主要症状包括腹部包块和腹痛、腹胀,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有效检出肿瘤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案。132例患者中行肿瘤完全切除术99例,其中联合脏器切除术14例,肿瘤部分切除术17例,因患者个人原因拒绝手术16例。PRT患者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3.97%、79.09%、53.96%。结论:综合运用各种影像学检查并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是PRT诊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李颖  舒若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11):134-136
目的观察直肠癌术前选择性化学治疗的疗效.方法对74例直肠癌进行分组,其中一组行常规化疗,观察肿块变化的情况,休息1周术前检查后手术.另一组术前不作化疗,术后随访.结果化疗后肿块缩小,使切除率提高,局部复发率下降.结论直肠癌术前化疗后可提高切除率,减少复发率,是一种较好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