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肾移植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64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PRA)对于肾移植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641例肾移植患者进行PRA检测:术前570例、术后7l例。结果 570例术前检测PRA,阴性490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5例;弱阳性68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6例;12例阳性术后检测仍为阳性,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0例。7l例术后检测PRA,阴性59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例;阳性1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7例。结论 肾移植患者术前检测PRA有助于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在肾移植中的意义。方法 对178例肾移植患进行了术前、术后PRA检测。结果 肾移植术前PRA阳性患有2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为20例。术后PRA阳性受58例,发生排斥反应的有34例。移植前后PRA阴性患有108例,有8例发生排斥。在肾移植患中所产生的抗HLA抗体的频率和与HLA抗原的分布不同。结论 PRA检测对预测移植肾排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诱导治疗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诱导治疗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45例肾移植患者行术前诱导治疗,其中组反应性抗体(PRA)阴性患者23例,行赛尼哌诱导治疗13例,ALG诱导治疗4例,OKT3诱导治疗6例;PRA阳性患者22例,行赛尼哌诱导治疗11例,ALG诱导治疗5例,OKT3诱导治疗6例。结果45例患者均行肾移植手术。23例PRA阴性患者中,术后3个月内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一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2%,与同期相同条件患者(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例PRA阳性患者术后无超急排斥反应发生,1例(4.5%)发生加速排斥反应。术后3、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2和27.2%,与同期PRA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年内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0.9和81.8%,与术前无诱导治疗的PRA阳性患者(87.0、7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PRA阴性患者,诱导治疗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不明显,但对PRA阳性患者,诱导治疗能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显著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致敏肾移植受者7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 ( PRA)对肾移植术后的影响。方法 :对 79例 PRA阳性患者肾移植术后资料进行分析并跟踪观察。结果 :中、重度致敏肾移植患者比轻度致敏患者更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术前进行血浆置换可有效减低抗体水平。术前及术后及时使用单抗和 OKT3等药物 ,可有效控制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结论 :致敏患者术后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术前及术后采取有效措施 ,可有效控制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水平与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PRA检测法,对34例尸体肾移植患者进行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血清PRA检测,并分析其结果与肾移植急性排斥的关系。结果:34例患者中,移植前PRA阳性者(PRA)>10%)9例(26.5%),有5例PRA>50%(51%~80%),术前行血浆置换。PRA阴性者25例(73.5%)。PRA阳性组中,有5例发生急性排异,其中2例切除移植肾恢复血液透析。PRA阴性组中,有4例发生急性排异,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两组相比排异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PRA阳性者11例(术前PRA阴性转阳者2例),发生排异6例(1例为术前PRA阴性)。术后PRA阴性者中,有3例发生排异。两组相比排异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患者肾移植术前体内PRA水平对移植肾排异有显著影响;②患者肾移植术后体内PRA水平影响移植肾急性排异的发生和转归。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海鹏  于立新 《广东医学》2008,29(10):1727-1728
目的 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在肾移植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60例肾移植受者移植前、移植后1周和2周的血清PRA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的关系。 结果 肾移植术前PRA阳性者59例,术后20例发生AR(33.9%);术前PRA阴性者301例,术后58例发生AR(19.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术前PRA阴性,移植后转为阳性者66例,术后19例发生AR(28.8%);手术前后PRA持续为阴性者235例,术后39例发生AR(16.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RA的检测是肾脏移植术前筛选致敏受者的重要指标,手术前后检测PRA对预测移植肾排斥反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患者PRA和sCD30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斌  田普训  薛武军 《医学争鸣》2004,25(11):F002-F002
目的: 分析PRA和sCD30在肾移植患者中对排斥反应的预测及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87例肾移植患者在术前及术后测定了PRA和sCD30.结果: sCD30术前、术后均为阳性的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为37.5%,致敏组人群检测结果阳性率较高.结论: 移植前评估血清sCD30,为临床考虑随后的肾移植排斥反应危险性提供了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患者抗HLA抗体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抗HLA抗体的水平与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关系.方法和结果采用美国加州大学的泰萨奇板检测法,对46例尸体肾移植患者(男34例,女12例;年龄20~63岁)进行手术前,术后1周、2周、1个月血清中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并分析其与肾移植急性排斥的关系.46例患者中,移植前PRA阳性者(PRA>10%)13例(28.3%),PRA阴性者33例(71.7%).移植前PRA阳性者中有6例PRA>50%(51%~80%),术前行血浆置换,并口服免疫抑制剂.肾移植后PRA阳性组中有6例发生急性排异,其中2例甲基泼尼松龙(MP)冲击失败后切除移植肾恢复血透.PRA阴性组中有6例发生急性排异,其中3例经MP冲击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经MP冲击无效,改用抗T淋巴细胞球蛋白(ATG)冲击后,肾功能恢复正常.两组相比排异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PRA阳性者有17例(其中术前PRA阴性者4例),发生排异者9例(其中3例为术前PRA阴性).术后PRA阴性者中有3例发生排异.两组相比排异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患者肾移植术前体内PRA水平对移植肾排异有显著影响,术后体内PRA水平影响移植肾急性排异的发生和转归.  相似文献   

9.
王书龙  张艮甫  黄赤兵 《重庆医学》2006,35(16):1445-1446,1449
目的 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配型技术在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抗原板(LA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的PRA;采用PRA配型技术进行术前配型.结果 12例致敏受者组采用PRA配型技术,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无1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25%;同期43例非致敏受者组,术后1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18.6%,虽较致敏受者组低,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RA配型技术对减少致敏受者肾移植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术前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则是预防移植肾排斥反应的重要检测之一.PRA的产生主要由输血、妇女妊娠和器官移植物刺激所致,是导致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的重要因素之一.肾移植术前高致敏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的几率较高.因此了解肾移植术前尿毒症患者由于输血导致PRA产生的因素,对于避免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总结2002年4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输血2个单位以上的尿毒症患者763例,对其进行了PRA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Though 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ticity (CDC)asSay is widely adopted as a standald histocompatibilitytest before haplantalon in most of the transplantationcenters in our countw, it yields unacceptably high ~ ofhypemeute rejechon (HR) Of the allograft because of itslow sensihvity[']. In some cases, even the new powerful~nosuPPressants fail to suPPress the disastIDus edejection (GR).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validity.Of Panel reactive antibodies (PRA) measmnt as a pretranSPlant h…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肾移植病人的配组淋巴细胞毒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 PRA)的检测,了解与分析肾移植病人配组淋巴细胞毒抗体的差异。方法:以36名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为群体淋巴细胞来源,采用补体依赖微量淋巴细胞毒方法,检测病人血清中的配组淋巴细胞毒抗体。结果:55例病人进行血清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实验检测,只有1例阳性1.82%。而PRA检测8例病人血清为阳性(6女2男)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配型新技术对肾移植近远期的效果。方法 85 4例患者肾移植前运用PRA新技术进行组织配型 ,并行血浆置换 ,未采用PRA组织配型的 42 3例作为对照 ,观察肾移植术后免疫指标变化、近期 (AR)发生率以及对长期存活的影响。结果未采用PRA组织配型组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 (HR) 9例 (2 1% )、急性排斥反应 198例 (47% ) ;1年人/肾存活率 86 7% /76 3%、3年人 /肾存活率 72 5 % /6 7 9%、5年人 /肾存活率 6 9 5 % /4 9 3%。采用PRA配型新技术共 85 4例 ,肾移植术后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 ,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16 2例 (19 0 % ) ,1年人肾存活率达 97 3% /95 0 %、3年人肾存活率 92 0 % /84 2 %、5年人 /肾存活率 87 0 % /81 6 %。结论PRA阴性配型可杜绝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 ,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提高人 /肾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 法,检测了41 例肾移植患者移植前后的致敏淋巴细胞,以探讨致敏淋巴细胞与移植受者的早期排斥的关系。结果表明,急性排斥组(14 例) 受者术前致敏淋巴细胞OD 值平均为0 .56 ±0 .20 ,感染组(5 例)OD 值为0 .56 ±0 .23 ,肾功能稳定组(22 例)OD 值为0 .32 ±0 .05 。肾移植术后以上各组OD 值为0 .46 ±0 .19 、0 .46 ±0 .70 、0 .38 ±0 .08 。急性排斥期应用胸腺嘧啶(ATG) 治疗前后致敏淋巴细胞也有很大的变化。结果提示移植前检测和术后跟踪检测移植受者致敏淋巴细胞状态,有助于预测术后移植肾的早期排斥反应,对ATG 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葡萄球菌蛋白A免疫吸附(IA)治疗在预防肾移植术后超急性排斥反应(HAR)的疗效,探讨IA治疗方案。方法16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50%~98%的肾移植患者在术前行IA治疗151人次,每次再生血浆3000~4500mL,强化IA时,每次再生血浆7500mL,检测每次IA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补体(C3、C4)及PRA,追踪患者肾移植术的转归。结果16例患者经IA治疗5~12次后,PRA均降至10%以下(其中3例阴性),Ig、C3、C4均明显下降(P<0.05),肾移植术后均未发生HAR,观察6~12个月经过良好。结论IA能迅速清除患者体内的抗体,降低PRA水平,预防HA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赛尼哌(Zenapax)在预防肾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年~2005年5月接受尸体肾移植88例,术前HLA氨基酸残基配型均为2MM错配,淋巴毒交叉配型阴性。其中群体反应抗体阳性受者为A组(n=28),其余随机分为赛尼哌治疗组B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A和B组赛尼哌用单剂50mg诱导治疗,手术前2h静脉给药。所有受者在围手术期和术后均采用同样"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结果3组之间的年龄、性别、ABO血型分布、供肾冷热缺血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急性排斥反应诊断标准依据临床表现,生化检验,超声波检查,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A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14.3%(n=4),B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6.7%(n=2),C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16.7%(n=5)。使用赛尼哌B组急性排斥发生率明显低于不用赛尼哌组(P〈0.05),并且赛尼哌组需要接受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治疗的患者少于不用赛尼哌组,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的损害及感染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通过临床观察赛尼哌可减少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而不增加总体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和感染的并发症,对于PRA阳性受者只要避免致敏的抗体,其治疗效果仍然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panel reactive antibody (PRA) screening and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typing in renal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PRA screening and HLA typing were performed in 1 700 patients eligible for the first group of renal transplantation who had 3 to 6 HLA matches in HLA-A, B and DR with the donor, and in cases positive for PRA, plasma exchange was conducted. Another 423 patients who did not receive PRA screening or HLA typing constituted the second group. The changes of immune variables, incidences of acute rejection and the effect of HLA-A, B, DR matching on long-term graft survival were observed. RESULTS: In 1 700 cases of group 1, post-transplantation CsA dose was reduced to 5 to 7 mg*kg(-1)*d(-1) and the graft function recovery time ranged from 2 to 16 d, averaging 5 d. Acute graft rejection occurred in 252 (14.8%) cases, but no hyper-acute rejection was observed. The 1-, 3- and 5-year patient/graft survival rates were 98.6%/96.7%, 93.1%/87.3% and 88.1%/83.6% respectively. In group 2, CsA dose ranged from 8 to 12 mg*kg(-1)*d(-1) and the graft function recovery time was 4 to 30 d, averaging 13 d. Hyper-acute rejection occurred in 9 (2.1%) and acute rejection in 198 (46.8%) cases, and the 1-, 3- and 5-year patient/graft survival rates were 86.7%/76.3%, 72.5%/67.9% and 69.5%/59.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Negative PRA and good HLA matching can eliminate the incidences of hyper-acute rejection, decrease the rate of acute rejection and improve both patient and graft survival rat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手术前后HLA抗体变化对移植肝脏急性排斥的影响。方法 134例患者接受改良背驮式肝移植,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第1、7、14、30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HLA抗体,通过B超引导下肝穿刺病理检查明确有无急性排斥,观察肝移植前后HLA抗体变化对急性排斥发生的影响。结果 术前HLA抗体阳性组急性排斥发生率(56.8%)显著高于术前HLA抗体阴性组(25.9%)(P=0.001);术前HLA抗体阴性而术后转为阳性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与术前术后HLA抗体均为阴性组有显著差异(P=0.003)。结论 患者术前HLA抗体阳性可能是引起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原因之一。患者术后HLA抗体持续阳性与急性排斥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