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急性外感热病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类疾病。这类疾病是因机体感受外邪所致,其临床表现都以急性发热为主要特点,属于祖国医学的温病和伤寒的范畴,可以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性传染病、内科急性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外感热病辨治特点辑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感热病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流行性感冒、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多种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唐方教授善用古方化裁治疗外感热病,取得满意疗效。今将唐师经验简单归纳,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外感热病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流行性感冒、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多种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唐方教授善用古方化裁治疗外感热病,取得满意疗效。今将唐师经验简单归纳。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根据急性热病辨证规范化方案治疗急性热病190例,治愈率约为77.90%,有效率为20.51%,总有效率为98.42%。认为发热是由于邪入机体,机体奋力抗邪外出而产生,“正邪相争,阴阳失调”是发热的主要病机,而“祛邪扶正、调和阴阳”是治疗的主要原则。并提出临证时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论瘀热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瘀与热是瘀热形成的病理基础。瘀包括血瘀和瘀血,临床表现为疼痛、发热、皮肤、黏膜的异常、积、肿块、出血;热为六淫病邪之一,临床表现为自觉或他觉的发热。在急性外感热病及某些内伤杂病(尤其是疑难病症)发展的一定阶段。许多患者同时表现血热与血瘀并见;而瘀热相搏证是指在急性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病变发展的一定阶段,火热毒邪或兼夹痰湿壅于血分,搏血为瘀,致血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互为搏结、相合为患而形成的一种证型。   相似文献   

6.
第四题六经治法及方药一、辨六经病脉证并治八篇提出的治疗原则伤寒论辨六经病八篇是全书精华所在,其中所论述的虽然以“伤寒”为主要对象,而对一般疾病特别是多种急性热病在发展变化中的认识和处理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在这八篇的原文中可以体会到一些重要的治病原则,这些原则适用於“伤寒”,也适用於多种其他疾病,现在来谈谈这些原则。 1.先辨证后施治:六经八篇每篇的标题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等等,已经明显地指出在  相似文献   

7.
《内经》热病学所赅的范围,甚为广泛。凡六淫、疫疠所引起的急性外感性发热疾病,都概括于其中。纵然是寒淫为病,亦隶属之。《素问·热论》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此外,某些痼疾,因继发感染而引起的发热,也可以热病视之。热病学的病理学机制热病发生的主要标志为发热,但在发病过程中,亦可出现寒象。人身脏腑经脉调和,阴阳平秘,则无热无寒,一有不和,则为寒热而发病,这就是“热病者,皆伤寒之类”的热病发病观。热病的发病就病因来说,有六淫和疫疠两大类。 (一)六淫发病:《素问·至真要大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六  相似文献   

8.
历代名医家不断发展创新了外感热病治疗经验。蒲辅周老中医以善治热病而驰名,薛伯寿教授追随蒲氏十三载,全面继承其擅长治疗外感热病经验的同时有所发挥,认为"外感热病是中医宝库中最为可贵的部分,中医辨证论治水平的提高,关键在外感热病证治过程,脱离外感热病,只治内伤杂病,难以铸就高水平的中医。"近年外感疾病依赖西医已成普遍现象,抗生素滥用等致国民体质下降。然中医治疗外感热病优势仍是西药无法取代,提高外感病辨证论治实为振兴中医之迫切要务。据继承心悟,系统整理总结导师薛伯寿教授外感热病治疗精髓,该篇主要论述薛伯寿教授对外感热病在中医医疗学术体系中地位重要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温病诊断辨病识证基本思路的研究王灿晖(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部温病教研室20029)主题词温病/中医药疗法温病是外感热病中具有热象偏重和易化燥伤阴特征的一大类别,它包括了临床上常见的多种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这类疾病大都发病急骤、病势较重、变化较快,目...  相似文献   

10.
《内经》的基本思想,就是把人看作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而自然界的变化又影响到人的生理病理变化,中医学天人系统观产生于古人对人体和天文的同步观察研究。薛伯寿教授重视《内经》天人相应观,认为岁气、四季、六气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有密切的关系。掌握应用五运六气,结合临床就要"必先岁气,毋伐天和",四季热病亦各有特点,选方用药应不同。治疗外感热病必须掌握岁气、四季、六气对诊疗的影响,有时内伤杂病亦要注意气候影响因素,方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吴又可治疗观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吴又可治疗温疫病的“逐邪务早,逐邪务尽”的原则,扶正逐邪的原则以及“一病一药”的治疗观点在急性传染性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的重要指导意义,并分析了中医药治疗急性热病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外感热病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感热病是指人体感染六淫或疫疠之气等外邪所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疾患,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多发病。它基本上包括了现代医学的各种内科急性感染性和传染性疾患。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为了有利于对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全面认识,便于临床上的掌握和应用,利于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研究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规律是很有必要的。本课题是根据中医理论体系,通过临床观察验证,进行了对外感热病辨证论治规律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近代防治重大急性传染病经验整理,提出治疗温热病,要在深刻认识疾病本质前提下,不必墨守成规,灵活变通使用下法,将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见微防渐,先证而治,早用通利,涤荡邪热,釜底抽薪,给邪以出路,防治病情恶化。认为既不违背辨证论治、整体观察的原则,又不拘泥固守,才能取得更好疗效,发挥中医中药治疗急性热性病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麦氏点压痛、反跳痛,然而急性阑尾炎病情变化迅速、临床表现多样,与其临床表现相似的疾病较多,故易与其他疾病混淆而出现误诊。本文就我院收治的41例右下腹痛而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中医临床工作中,补益药的用途相当广泛,不仅虚损性疾病可用,一般疾病甚至急性热病都可以使用。有的医家常畏惧补益药有“助邪”、“留寇”之弊而不敢放手使用。其实,不论是从疾病的发生发展,还是从补益药的分类来看,在疾病的整个过程中,临床上都可以大量、广泛使用补益药,不仅没有“助邪”、“留寇”之弊,反而对促进疾病的治疗、促进机体的康复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近代防治重大急性传染病经验整理,提出治疗温热病,要在深刻认识疾病本质前提下,不必墨守成规,灵活变通使用下法,将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见微防渐,先证而治,早用通利,涤荡邪热,釜底抽薪,给邪以出路,防治病情恶化。认为既不违背辨证论治、整体观察的原则,又不拘泥固守,才能取得更好疗效,发挥中医中药治疗急性热性病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7.
病位辨证在外感热病辨治中的地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位是疾病发生的部位或场所,是正邪相争的具体位置。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都属于外感热病的病位辨证体系。病位辨证是中医诊治外感热病临床辨证的关键。对疾病病位的判定决定了相应的治则和方药。病位辨别准确,方药运用精当,则疗效显著。病位辨证是判定病势发展、转归的依据,是决定外感热病治疗法则和治疗禁忌的基础,是扶正、祛邪,阻断病势发展的前提,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保证。应重视病位辨证,遵循中医理论,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风温肺热病是风温病与肺热病的合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支气管周围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急性肺部感染性疾患。笔者对我院2004年8月~2006年8月期间住院的符合风温肺热病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62例进行相关的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急性感染引起的热症是内科临床急症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抗生素疗效较高,但副作用多。中医中药对急性热病的处理有许多宝贵的经验,而且在某些方面有独特之处。我们在祖国医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收治各种感染性急症5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小结于下:  相似文献   

20.
所谓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等致病因素,而热病则是外感疾病中的热性病。外感诸疾皆为感六淫而发,究其致病因素,以风为长,渐次与天时自然寒暑关联,即春夏秋冬以化风寒暑湿燥火,各有所主,各致其病。其主气,兼气相并又合五运,既而随岁次之不同,或感六淫热病之疾,或发疫疠染易之行。由此可见,人体与自然息息相关,六气太过不及皆化六淫而致病。所以,临床上治疗疾病,尤其为外感热病则必须考虑气候、季节的影响,正如《时病论·五运六气论》所言:“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不可以为工也。”在此,笔者仅就六淫与热病的关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