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ogenic Escherichiacoli,DEC)是重要的食物中毒及腹泻病原.目前国际上把DEC分为五大类: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和肠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EAggEC).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5-2016年江阴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的感染、分布及其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对2015-2016年哨点医院提供的感染性腹泻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其致病型别及其携带的毒力基因。结果 359份腹泻标本中,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31份,检出率8.64%,其中EAEC 15份,检出率4.18%,EPEC 13份,检出率3.62%,ETEC 3份,检出率0.84%,未检出EIEC及EHEC。15株EAEC中,携带astA基因8株,携带aggR+pic基因6株,携带astA+aggR+pic基因1株。13株EPEC均携带eae基因,3株ETEC均携带estI基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高发,2015年主要以EPEC为主,2016年主要以EAEC为主。结论江阴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主要以EAEC和EPEC两个型别为主,携带的毒力基因呈多态性,显示其致病力和侵袭力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市售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广州市市售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ETEC、EIEC、ESIEC、EHEC)的污染状况。方法 1998年8月至1999年2月分别用常规方法和以ipaB、irp-2基因为探针,用菌落原位杂交法对广州市310份市售食品进行了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和鉴定。结果 在广州市采集的310份市售食品中共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65株,总检出率高达20.97%,其中以贝壳类的检出率最高,达50%;生禽肉的检出率为45.16%,远高于生畜肉的检出率20.93%(P<0.05);生肉中的检出率(27.35%)高于熟肉制品(9.09%)(P<0.05);生牛奶的检出率(20.00%)高于消毒奶(0)(P<0.05)。在检出的65株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株中,EPEC9株,ETEC15株,EIEC19株,ESIEC22株,分别占阳性菌株的13.85%、23.08%、29.23%、33.80%,ESIEC的检出率最高。结论 广州市市售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污染十分普遍,今后应加强对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监测,并加强对ESIEC的致病性及检测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可导致人、动物感染,引起食物中毒、尿道感染、肠道感染、脓毒症或脑膜炎症等。主要分为5类,即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粘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为了解平罗县感染性腹泻样本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情况,2011年4—12月对平罗县3家哨点医院收集到的感染性腹泻监测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泉州市某区集贸摊点和超市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携带情况。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从泉州市鲤城区超市以及集贸摊点采集的100份食品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GB 478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验》对所有标本开展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微生物检验以及毒力基因检测,统计最终的检测结果。比较不同食品类型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差异。结果 100份检测样本当中,总共20份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20.00%;其中包含产肠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 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共6株,占比为30.00%;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共5株,占比为25.00%;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 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共5株,占比为25.00%;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ntero 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EIEC)共4株,占比为20.00%。牲畜肉类、生禽肉类、凉拌类、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岛市儿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临床与病原分布特点。方法抽取2014-2015年收治的急性细菌性腹泻患儿2 0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并通过病原菌分析对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情况、造成感染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类型分布等进行分析,结合纸片扩散法对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临床常用药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造成小儿腹泻的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别,共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51株,占7.55%,排在第二位;其中尤以EPEC和ETEC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72.19%(109/151)、16.6%(26/151),粪便伴黏液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对不同类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可见,EHEC对所有抗生素均无明显耐药性,而EIEC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以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均为0;其他两种最为常见的菌型ETEC和EPEC也对这3种药物的耐药率最低,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均在50%以上。结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是造成儿童肠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中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有良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营口地区市售肉制品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污染状况。方法采集辖区内的超市、农贸市场和小型餐馆的肉制品,按相关标准分离、鉴定菌株,用PCR法确认并分型。结果从7份生禽肉类制品中检出2株致泻大肠埃希菌,确认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结论此2株致泻大肠埃希菌为营口市首次从食品中分离出来,提示市售食品存在污染,有关部门应予重视。在食品微生物及致病因子监测中,用荧光PCR技术研究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分子水平,有助于建立快速准确检验的机制,为细菌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在广东省食物中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了解地区因素对于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布的影响,以预防和控制食品污染,保证食品安全.方法随机采集食品样品,用改良EC肉汤进行增菌,用麦康凯琼脂和O157H7专用培养基进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培养,应用bioMérieux VITEK32 AMS system,GNI+、API-20E试条和血清学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检测各类样本706份,检出47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6.7%,其中生鸡肉、生猪肉、生牛肉的检出率分别为10.7%、16.9%、11.1%,熟肉制品的检出率也有5.2%,EPEC和ETEC的检出率分别为34.0%和40.4%,检出EHEC O157H75株,经济发达地区的检出率(2.8%)明显低于经济状况中等地区(6.6%),经济状况中等地区检出率明显低于经济状况相对落后地区(16.1%).2003~2006年各年的检出率总体无显著差异.结论广东省多种食品中均可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尤其是农村的污染情况严重.有潜在EHEC O157H7食物中毒暴发的可能.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预防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根据毒力性质、病理机制、临床综合征及不同的血清分型被分成肠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和扩散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自然环境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布、致病性与药物敏感性,为预防策略选择有效治疗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9年1月至2001年4月检测石家庄市不同环境样品,对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株进行动物实验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检测各类样本886份,检出103株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11.63%),其中EPEC71株11个血清型,EIEC26株6个血清型,ETEC5株3个血清型,EHEC1株为O157:H7血清型;从鸡肠腔内容物、带鱼、草鱼体中分离出的O25:K19血清型ETEC LT阳性,从蟹、鱿鱼体中检出的O8:K40、O78:K80血清型ETEC既产生LT又产生ST。26株EIEC均有侵袭力,O157:H7致小白鼠发病死亡。全部菌株对新霉素、亚胺硫霉素、头孢哌酮敏感。[结论]石家庄市各种环境样品中均可检出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应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与食品,预防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腹泻症候群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和多重PCR检测,了解本地区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血清群、型分布规律,所携带毒力基因及相互之间的相关性,为腹泻症候群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检测、鉴定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阳性株的检出率。方法:对本地区2012-2013年腹泻症候群监测医院门诊未使用过抗生素腹泻患者的稀便、水样便、黏脓便或脓血便标本通过増菌、各种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病原菌,后经生化试验、多重PCR试验和血清型分型试验进行鉴定。结果:本次检测共检出65株血清凝集致泻大肠埃希菌,分属EPEC、EIEC、ETEC,以EPEC为主,占83.08%,共8个血清型,其中血清型O55:H59、O128:H67占58.47%;共检出4种相关毒力基因,其中escV 49株(75.38%)。未分血清型菌株27株,检出相关毒力基因共5种,分属EPEC、EIEC、ETEC、EAEC,其中escV 15株(55.56%)。结论:本地区腹泻症候群中血清学阳性致泻大肠埃希菌以EPEC为主,常见血清型为O55:H59、O128:H67,毒力基因为escV、escV+bfpB、invE、elt。未分血清型致泻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为escV、escV+bfpB、invE、elt、astA,与已分型菌株携带基因基本一致。腹泻患者的大肠埃希菌检测中,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的基础上,有必要进行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基因检测,以提高阳性检出率,避免漏检,提高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东省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污染状况及耐药性,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B/T4789.6—2003和食源性污染物监测网工作手册,对2004--2009年广东省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及耐药性的分析;药敏试验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中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结果共检测生畜肉、生禽肉、凉拌菜、海产品、蔬菜5大类980份食品样品,检出87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茵,检出率为8.88%;87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别为产肠毒性大肠埃希茵26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23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22株、侵袭性大肠埃希菌16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87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四环素、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均〉50%。四重及以上耐药的有47株,其中有1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茵对8类抗茵素均耐药。结论广东省食品中存在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污染,且检出的阳性菌株有多重耐药现象,提示有关部门应关注我国畜牧养殖业中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市环境样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自然环境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布、致病性与药物敏感性 ,为制定预防策略选择有效治疗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4月检测石家庄市不同环境样品 ,对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株进行动物实验和药物敏感性测定。 [结果 ]检测各类样本 886份 ,检出 10 3株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 (检出率为 11 63 % ) ,其中EPEC 71株 11个血清型 ,EIEC 2 6株 6个血清型 ,ETEC 5株 3个血清型 ,EHEC 1株为O157∶H7血清型 ;从鸡肠腔内容物、带鱼、草鱼体中分离出的O2 5∶K19血清型ETECLT阳性 ,从蟹、鱿鱼体中检出的O8∶K40 、O78∶K80 血清型ETEC既产生LT又产生ST。 2 6株EIEC均有侵袭力 ,O157∶H7致小白鼠发病死亡。全部菌株对新霉素、亚胺硫霉素、头孢哌酮敏感。 [结论 ]石家庄市各种环境样品中均可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 ,应采取措施 ,防止污染环境与食品 ,预防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腹泻人群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毒力基因的分布及流行特征。方法对2012-2013年监测医院的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再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毒力基因。结果6370份粪便标本有253份阳性,共分离到DEC 262株,阳性检出率为4.0%(253/6370),9份标本发现两种不同型别的DEC混合感染。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为42.8%,其中非典型EPEC占42.0%,典型EPEC占0.8%;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为38.9%,其中耐热肠毒素基因st阳性占24.8%,不耐热型肠毒素基因lt阳性占9.9%,st和lt均阳性占4.2%;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为15.3%;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为2.7%;检出1株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血清型为O26∶K60。ETEC感染具有明显的年龄分布特征;各型DEC全年均有检出,且呈季节性变化。结论北京地区腹泻病患者DEC感染类型以EPEC和ETEC为主,且EPEC分离株多为非典型,并存在混合感染,不同型别DEC感染具有年龄和季节性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社区腹泻患者感染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coli,DEC)的常见类型及耐药性,为制定有效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7-11月442例门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针对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非典型EPEC(ATEC)、肠产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凝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6种类型DEC共11对致病基因(escV、bfpB、stx1、stx2、elt、estIa、estIb、invE、astA、aggR、pic)的特异性引物对分离得到的大肠埃希菌进行多重PCR测定;应用微量稀释法检测DEC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442例门诊腹泻患者中130例分离到DEC,占29.4%,其中10例同时分离到两种致病菌,6例分离到同一种致病菌包括两种基因型;共分离到147株DEC,包括EAEC100株占68.0%、ETEC7株占4.8%、ATEC9株占6.1%、EIEC和STEC各1株,未分型29株占19.7%。结论社区DEC以EAEC最为常见,且出现ATEC感染;DEC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因致病性不同而异,临床治疗需考虑DEC类型并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多重PCR技术筛查自腹泻病人中分离的致泻大肠埃希菌,了解5种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情况。[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粪便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提取DNA,采用多重PCR扩增12对目的基因,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确定病原检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年河南省1534份标本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10.37%,其中EAEC(3.59%)居首位,其余依次检出EPEC(2.67%)、STEC(2.15%)、ETEC(1.63%)、EIEC(0.33%)。合并感染检出率0.78%,以ETEC合并感染居多。感染高峰在5月(19.85%),城市与农村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60岁组腹泻病人的检出率最高(17.00%)。[结论]应用多重PCR技术能快速鉴别粪便标本中的致泻大肠埃希菌。致泻大肠埃希菌是河南省常见的腹泻病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河南省致泻大肠埃希菌多重PCR分型的基线数据,分析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河南省郑州、登封、周口、睢县4个地区的多家医疗机构设立监测哨点,收集可疑致泻大肠菌感染样本,采用多重PCR方法进行分型,并对致泻大肠菌分型结果和病例个人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河南省共检测可疑致泻大肠埃希菌病例样本数1 934例,检出致泻大肠菌阳性样本为139例,检出率为7.19%。其中EPEC检出率最高为67例(3.46%),之后依次为EAEC 56例(2.90%)、ETEC 9例(0.47%)、EHEC 7例(0.36%)、EIEC未检出。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高峰在4-5月,1-2岁组腹泻患者的检出率最高(10.81%)。结论 EAEH和EPEC是河南主要的致泻大肠菌型,应用多重PCR技术能快速鉴别粪便标本中的致泻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通过对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种检测方法的比较,为今后的细菌鉴定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按照GB/T4789.6-2003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检测本市某次因市政施工损坏供水管道,导致的饮水污染事件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按照国标方法检出1株EPEC、2株EIEC。按照工作手册进行PCR鉴定后,2株EIEC应为EAEC。结论 工作手册采用的PCR技术可提高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测的准确率和及时率,建议修订国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淮安市腹泻患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情况、毒力基因、耐药性以及分子分型,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5年淮安市各哨点医院和社区医院腹泻门诊患者的粪便标本运用多重PCR筛查和生化试验检测致泻大肠埃希菌,检测出菌株的进一步做药敏试验和分子分型。结果在549份腹泻标本中共检出致泻大肠埃希菌39株,检出率为7.10%。其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18株(46.15%)检出最高,其余依次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8株(20.51%)、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7株(17.95%)、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5株(12.82%)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1株(2.56%)。药敏结果显示,39株致泻大肠埃希菌中1种以上耐药菌27株,占41.25%;最高耐药达到9耐,其中四环素和萘啶酸耐药率,分别为53.84%、51.28%。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结果显示,39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有不同的带型,且带型有密切的亲缘关系。EAEC单独聚类,除zx14352和zx14395外,其他带型的相似度都超过50%。结论淮安市2014—2015年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主要以EAEC为主。菌株耐药性强,多重耐药谱广。菌株的基因型呈多态性分布,有流行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了解泰州市腹泻病人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状况、毒力基因、分子分型以及耐药性情况,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泰州市215份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进行多重PCR鉴定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以及药敏试验。结果 215份腹泻病人粪便标本共检测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30株,其中EPEC 20株(占9.30%),EAEC 5株(占2.33%),ETEC 5株(占2.33%);PFGE结果表明,30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PFGE带型种类多,各亲缘关系较近,但无100%的同源菌,同时PFGE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个粪便中有2种不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情况存在;药敏试验表明,30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对阿莫西林、四环素耐药性最高,3耐以及以上占63.33%。结论 泰州市腹泻病人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普遍存在,并以EPEC、EAEC、ETEC感染为主,菌株的耐药性较强,耐药谱广;基因型呈多态分布,且具有流行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